玉林市第三人民医院 广西玉林市 537000
摘要: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一种多发生于早产儿的严重肠道疾病,是NICU引起新生儿死亡的重要病因之一。活产儿NEC发生率为1‰-3‰,而出生体重≤1500g的早产儿发生率为10%,严重病例约半数需手术治疗,其中约25%可能死亡。典型的早产儿NEC常呈暴发性发病,很少有前驱症状,并很快进展为DIC及多器官功能衰竭,严重者可在几天或数小时内死亡。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腹胀
作为威胁新生儿健康的一种十分严重的疾病,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主要有腹胀、呕吐、便血等临床症状表现。随着近年来新生儿母乳喂养逐渐被人工喂养所取代,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因此,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主要发病原因,并针对疾病特点进行防控,在临床上意义十分重大。
一、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4月期间,某医院接收的50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的临床资料作为本次研究的一般资料。这50例患儿中,有28例男性患儿和22例女性患儿,患儿的平均胎龄为(32.7±0.9)周。这些患儿中,有18例患儿出生时体重不超过1.5kg,有31例患儿是顺产,有39例患儿是早产儿,接受人工喂养的患儿有36例。患儿中有部分患儿在患有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同时,还伴随患有脐炎、肺炎等疾病。
二、方法
采用调查表收集、整理患儿的相关临床资料,包括新生儿一般情况: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分娩方式、受孕方式、NEC发病日龄及喂养方式,围产因素:产妇有无妊娠高血压疾病、感染性疾病、胎盘早剥、胎膜早破、脐带和胎盘异常、产前有无应用糖皮质激素、窒息史及羊水污染,患儿发病前有无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衰竭、脐静脉置管、吸氧及辅助通气、败血症、感染性休克、DIC、硬肿症、高胆红素血症、低钠血症、低钾血症、低钙血症和先天性心脏病、发病前有无输血、喂服益生菌,共29个项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统计学方法
本组研究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四、结果
NEC是新生儿常见的胃肠道急症,严重影响新生儿存活及远期预后,其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动物实验研究及临床对照研究[5]证实任何单一因素不会导致新生儿NEC,NEC是多种有害因素共同作用于胃肠道,影响肠黏膜血液供应,致肠黏膜局部缺血、肠蠕动减弱,食物在肠道内积聚、酵解,并引起细菌繁殖和菌群失调,产生有害物质,致肠壁坏死。
在我国,NEC病死率可达10%~50%左右,是严重威胁患儿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且以低体重早产儿的病死率最高;其中在美国,体重小于1000 g的早产患儿病死率可达50%左右。本组患儿中早产儿为21例,占比58.3%,临床认为这可能与早产儿的胃肠激素水平较低,胃肠功能不成熟等因素有关;如出生时发生窒息也可加重患儿胃肠负担,因此要注意预防早产窒息等情况。
参考Bell分期将NEC分为Ⅰ级、Ⅱ级、Ⅲ级。Ⅰ级为早期NEC,患儿表现为有窒息或缺氧史,体温不稳,呼吸不规律或暂停,心动过缓,轻度腹胀,伴腹泻,大便潜血阳性,此时间为保守治疗的最佳时间,本组Ⅰ级患儿经保守治疗后均获得痊愈;Ⅱ级为中期NEC,其病情在Ⅰ级的基础上进一步加重,大便潜血阳性,或肉眼可见胃肠道出血,有血便,伴腹臭味,部分可见坏死的肠黏膜,此时应严密观察患儿病情,一般情况良好患儿可给予保守治疗,保守治疗病情未得到控制,应立即转为手术治疗。Ⅲ级为晚期NEC,应采取手术治疗,不宜使用保守治疗。
NECⅠ级~Ⅱ级患儿可视病情情况,采取保守治疗。在治疗上,以禁食、持续胃肠减压、应用控制革兰阴性杆菌和厌氧菌抗生素等治疗为主,依据血培养结果,选定敏感的抗生素;并密切监测患儿的各项生命指征。对于NEC的治疗措施,临床上还提出了一些矛盾性问题应予以注意,如患儿的禁食与喂养问题。一般而言,NEC患儿应禁食并行胃肠减压以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过早喂养可能增加NEC风险,而延迟喂养可能因营养不良而引起肠管绒毛上皮萎缩,增加住院感染等风险。本组治疗过程中,严密观测患儿各项生命体征变化,等症状好转后再开始喂养,如轻症患儿1周左右开始喂养;喂养的方式采用先给予糖水喂养,再行稀释母乳的方式,逐渐加量,直至患儿完全好转,给予正常母乳喂养。在应用抗生素方面,研究指出,延长抗生素治疗可能增加患儿病情并导致其死亡的风险,应谨慎使用抗生素;在用药上,应注意耐药性,对产ESBL病菌要避免使用青霉素、头孢菌素等,要依据培养药敏选择抗生素或直接应用疗效确切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产AmpC菌避免应用青霉素、1~3代头孢等,可应用碳青酶烯类、4代头孢等。
五、结语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是新生儿消化系统严重疾病,此病严重威胁新生儿的存活和生存质量,多发生在早产儿,近年来随着早产儿生存率的提高,NEC的发病率也在提高,然而由于其早期症状缺乏特异性,常易延误诊断,病情在早期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易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随着医学实践的不断发展而变得愈加清晰明了,而对这项疾病的预防工作也势必会更加完善和成熟,进而降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病率,让越来越多的家长能够放心。
参考文献:
[1]贺万香,李健雄,梁迎盈,刘颖.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影响因素的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学报,2015,22(03):51-53.
[2]陈锦金.新生儿ABO溶血病静脉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关系研究.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15):2381-2383.
[3]陶登仙.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8(14):213-214.
[4]杨蕾,张冰,刘朝阳,等.45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4):27-28.
论文作者:罗丽丽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31
标签:患儿论文; 新生儿论文; 小肠论文; 结肠炎论文; 早产儿论文; 抗生素论文; 疾病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