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3D-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旋转三维成像(3D-DSA)在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论文_伏佳

伏 佳

湖南省湘潭市中心医院 411100

【摘 要】目的:评价探究比较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3D-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旋转三维成像(3D-DSA)在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方法:从我院中抽选66例来我院接受诊断检查的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中心,所有入选患者均接受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3D-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旋转三维成像(3D-DSA)诊断检查,比较两种诊断技术的结果。结果:经手术治疗检查后确证66例患者均为颅内动脉瘤,共检查出74个病灶,经过3D-CTA诊断后66例患者中共发现颅内动脉瘤体数为66个,而3D-DSA检查后共发现68个病灶处,其漏诊率分别是10.81%、8.11%,两组差异无明显区别,研究无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检查,选用3D-DSA的检出率略高于3D-CTA,但两种检查方式均可以作为该病的诊断筛查方法,能够为临床提供可靠性参考数据。

【关键词】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3D-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旋转三维成像(3D-DSA);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

颅内动脉瘤属于临床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较高,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因各种原因所致动脉瘤发生损毁,进而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病后最明显的症状是头痛、呕吐以及视力下降等。诱发此病产生的病因与先天遗传、动脉硬化、感染、外伤等因素先关,其临床死亡率较高,临床需及早诊断、治疗才能改善其预后效果[1]。针对此病临床所采取的诊断方式有CT血管造影、3D-CTA、3D-DSA等,不同的检查方式产生的检查结果不同,本文将对我院收治的66例患者行3D-CTA与3D-DSA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各自的检查效果及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阶段为2017年9月~2019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为本研究调查主体,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3D-CTA和3D-DSA进行诊断检查,接收的患者中男性36例,女性30例,年龄范围23~72岁,平均(49.22±3.84)岁,Hunt-Hess分级,I级17例,II级22例,III级12例,IV级10例,V级5例。其中5例患者出现动眼神经瘫、32例患者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10例患者出现短暂性脑缺血、6例患者出血视力下降,13例患者出现眩晕恶心。66例患者在入院3d内完成3D-CTA和3D-DSA检查。

1.2 诊断方法

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3D-CTA):选用的设备仪器是飞利浦的64层螺旋CT仪器,设置扫描速度为0.3s,扫描层距为1mm,层厚1mm,设置电流和电压分别是250mA、120kV,在检测前静脉注射水溶性有机碘对比剂(1mL·kg-1),要求患者将身体上携带的金属物品全部摘除,如手链、戒指、手表、假牙及发饰等,提前安慰患者保持平静的心态,不要紧张,对患者监测心电图,根据具体的监测指标调整合适剂量的注射速度的对比剂,然后在注入0.9%氯化钠溶液30ml防止伪影的发生,扫描范围从患者颈部主动脉至头顶进行扫描,在扫描过程中叮嘱患者不要活动,尽量减少咽部动作,其检查时间控制在6min内,将扫描获取的数据全部录入工作站,采取容积再现、多平面及曲面重组、遮盖容积重建等操作[2-3]。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旋转三维成像(3D-DSA):选用的设备是德国的AXIOM Artisd TA造影机,按照Seldinger 技术进行股动脉穿刺,将导管分别插入椎动脉、颈外动脉、颈内动脉血管造影,采取斜位、正位及侧位方式进行摄影,注射造影剂的剂量为20ml,注射速率为3ml/s,采用240。的旋转角度进行扫描,扫描时间为5s,然后将原始数据全部传至工作站,使用VRI和MIP技术完成图像重建[4]。

影像检查判断:由我院放射科工作经验满5年以上的2名影像师对图像进行判断分析,统一进行分析讨论后整理出最终的诊断结果。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3D-CTA和3D-DSA检查后的检出率和动脉瘤个数,并分析其漏检率。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用SPSS23.0统计软件整理计算,计数资料的结果用X2检验,用%表示,计量资料用()表示,结果行t检验,P<0.05说明研究结果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 疾病检出率比较

3D-DSA检出颅内动脉瘤患者共64例,其检出率为96.97%,而3D-CTA检出例数为62例,检出率为 93.94%,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无显著研究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颅内动脉瘤多发生在颅内蛛网膜下,一旦破裂后会发生出血情况,若患者的蛛网膜下腔发生出血会引发脑水肿、脑梗死以及积水等病症,不仅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对其生活也造成严重干扰。

目前临床对于此疾病最常用的诊断方式为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旋转三维成像,这两种诊断方法能够多方面、多角度的观察颅内动脉瘤的解剖结构,特别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旋转三维成像,通过旋转的方式对瘤体、瘤颈以及周围血管解剖情况进行全面分析观察,但是这种检查方式存在的缺点是对身体有创伤,操作繁琐且价格高昂[5]。而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无创伤,检测动脉瘤的方法简单,可以清晰明了的展示动脉瘤的实际分布情况,能够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可靠数据,但是此方法存在的缺点是在诊断颈内动脉颅内段的动脉瘤时,因颅底骨骼的影响,此处为盲区,有一定的局限性[6]。从本结果对比得知,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差异无明显区别,对比数据有研究价值。

综合上述,临床诊断颅内动脉瘤选用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3D-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旋转三维成像(3D-DSA)均有一定的优势,两种方式相结合,能进一步提升临床诊断的正确率,具体选择可根据临床需要及患者的实际情况判断。

参考文献:

[1]伊超,李丹,秦向英,等.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介入手术对颅内复杂动脉瘤的疗效分析[J]. 中国医学装备,2017,14(5):69-72.

[2]邓明,林翠君,秦忠宗,等.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价值研究[J]. 中国数字医学,2017,12(12):41-43.

[3]徐振州,陆大军,张向阳,等. CT血管造影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磁共振血管成像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J].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7,18(1):17-20.

[4]宋泽,张小兵,任洪清,等. 3D-DSA与3D-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J]. 江苏医药,2016,42(24):2729-2731.

[5]闵晓黎,曹毅,何敬,等.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联合CT血管成像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治探讨[J]. 中国CT和MRI杂志,2017,15(2):36-38.

[6]孟强,赵洪岩. CT血管造影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分析[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7,35(2):171-173.

论文作者:伏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6

标签:;  ;  ;  ;  ;  ;  ;  ;  

比较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3D-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旋转三维成像(3D-DSA)在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论文_伏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