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星十年 资本辩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本论文,复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现在有些人把复星说成一个神话,给人的感觉是,好像这帮人运气特别好,摔了一跤,都捡到了金子。没那么容易,很辛苦的。复星的第一个100万是靠咨询赚到的,靠知识赚钱,第一个1000万是房地产营销做到的,第一个亿是靠生物制药赚来的,而第一个10亿是通过资本与产业相结合达到的,复星发展的轨迹实际上非常清楚,复星怎么会是神话呢?”
复星认为过去10年来最大的成功是抓住了机遇。在复星的创业者看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有四次机遇,最早的开放搞活,出现了很多个体户;然后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后,知识分子可以下海办公司;第三次就是资本市场从审批制转为核准制,让一些业绩不错的公司特别是民营企业有了机会;还有1998年国有企业退出非竞争性的行业的机会,“而后面这三个机遇,复星全部都抓住了,也就造就了今日的复星。”郭广昌说,“而现在上海和中国又出现了新的机遇,这也是复星下一个10年的机遇。”
知识改变了郭广昌的命运,而现在,郭广昌正试图用资本改变一些产业的命运。
钢铁业一向被人视为夕阳行业,但复星斥资3.5亿参股全国最大民营钢铁企业唐山建龙;证券公司遍遭重创之时,复星又逢低介入证券业;就连如火如荼的房地产业,当初复星在1990年代中期进入时,也正陷入泡沫破灭后的迷惘。
“资本好像是水,一个产业就像是鱼,水小了,鱼养不活,而如果是洪水,就
会把鱼冲走,复星就是要在产业周期的变动中发现企业的价值。”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说,“当初李嘉诚的投资就是这么做的,他往往不是行业的最先进入者,但是一旦时机合适,就可以凭借资本的优势,迅速发力,成为领跑者。”
正是用这种“反周期投资”的理念,复星以10年之期,完成了从白手起家到有5家资产关联的上市公司、总关联企业达80多家的蜕变,而一路纵横之时,也招致不少猜测和质疑:复星是资本市场的长袖善舞者,还是埋头做产品的公司,抑或是意图实现资本与产业的对接?如此扩张,会不会陷入多元化的“陷阱”,其中的资金链与管理风险又如何规避?
复星不断地被人质疑,也不断地回答着别人的疑问。
产业与资本
现在的复星集团,已成长为一个拥有80余家跨行业、跨所有制的企业组成的大型民营控股企业集团,形成了以生物制药、房地产业、信息产业的三大主业、去年关联企业的总销售额达303亿元、总资产达198亿元的“复星组合”。
而当初,复星可以说是除了知识别无长物,复星前身广信科技成立时的10万元,其中3.8万还是郭广昌准备出国留学的钱,但是还没等签证下来,郭广昌就改变了主意,萌发了下海办企业的想法,而这正合在复旦大学校团委当调研部长的梁信军的拍。
“郭广昌喜欢冒险,爱折腾,办企业是他提出来的,1992年,我也刚留校,感觉在高校很多理想没法实现,很苦闷,所以他一提出办企业,我就觉得行。而那段时间人民币汇率挺大,郭广昌把人民币换成了美元,为办公司又把美元换成了人民币,还小赚了一笔,这也算复星的第一次资本运作吧。”现为复星集团副董事长的梁信军说。
经过短暂筹备,1992年11月,广信科技咨询公司成立。对于做市场调查和咨询,郭广昌可谓是驾轻就熟。还在复旦团委的时候,他就在统计预测分析中心工作过,而且还多次带着学生搞市场调研,但以前的调研主要是为了得出一个学术结论,现在的市场调查可是为了生存发展。郭广昌骑着自行车不断地去找项目,太阳神、乐凯胶卷、天使冰王等诸多品牌成为公司的客户。公司成立10个月,居然就赚了100万元。
接下来做什么?街上的咨询公司、调查公司越来越多,利润也越做越薄,郭广昌想自己做产品,先后搞过彩色火焰蜡烛、咕咚健身糖,婴儿尿湿报警器,但都不成功。眼看着赚来的钱越做越少,郭广昌觉得这样下去也不是个办法。这时,郭突然发现了一个机会,郊区一家房地产公司的房子卖得不是很好,于是决定做房产销售。当时上海卖房子的通常做法就是在工地附近挂块售楼广告,而且喜欢将房一栋栋地卖给企业客户,郭广昌卖房子的不同之处是打广告,在报纸上登,夹报广告也做,还有邮递广告,房子也不是一栋栋地卖给企业客户,而是一间间、一套套地卖给个人消费者,现在看来很平常的办法,在当初却很新锐。为把当时一些从海外归来的人的家庭情况打听清楚,他们还跑到出入境管理部门去查,把广告送上门,结果房子的销售量一下就上去了,给复星赚来了第一个1000万元。
通过给别人做市场调查,发展到自己做市场销售,郭广昌逐渐找到了市场的感觉。他决定放弃自搞产品,回到母校,找到生命科学院一种新型基因诊断产品———PCR乙型肝炎诊断试剂,开始了介入生物医药产业的第一步。在复星创业的5个人中,郭广昌是学哲学的,而梁信军、汪群斌、范伟都是学遗传工程学的,谈剑则是学计算机的。所以选择生物制药,是因为它既是政府热心号召的支柱产业,又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
虽然从理论上PCR能够降低误诊率,而且1990年代初在国际上开始临床应用,但是在国内人们却对它一无所知,医院一开始也拒绝接受。怎么办?郭广昌想出了一个办法,由复星提供基因诊断检测设备和技术人员,医院只提供场地,两家分成。原来医院检测病毒性疾病的周期大约要3个星期,而使用PCR后,仅仅一两天结果就可以出来。越来越多的医院接受了这个新东西,在高峰期,复星有900多技术人员派驻各地。依靠这种技术和服务捆绑式销售模式,并且投入了大量资金在全国各地建立销售公司,产品很快坐上了行业老大的位置,1995年,复星赚到了第一个一亿元。
做药需要批号,做房地产需要政府批地,在这两方面,政府都是重要的因素。郭广昌说:“企业需要和政府保持良好的关系,而政府也希望涌现出一批具有良好业绩,实实在在做事的企业,特别是党的‘十五大’后,民营经济的地位得到了承认。”
1998年,复星实业上市,募集资金3.5亿。复星实业的上市让郭广昌认识到资本市场上的巨大能量,也开始思考如何实行产业与资本的对接。
对此,复星集团副董事长梁信军有一个比喻:“做企业有很多方式,比如说微软,一业为主,把这一业发挥到极致,拳法上可称之为以刚克柔;第二类,纯粹在资本市场运作,不控制企业,主要在资本市场进行整合,获取利益,就像巴菲特那样,这可称之为以柔克刚;还有一种,是刚柔相济,用产业来嫁接资本市场,这方面的代表就是李嘉诚。”“当然复星现在根本不能和他们比,但是可以学习。”
复星的这种操作手法也引起了资本市场的注意,今年初,一个新加坡的上市公司找到了郭广昌,说看好复星实业的发展前景,愿意以流通股的价格从复星集团购买其法人股,但是被郭广昌拒绝了。
多元与专业
随后的故事开始为人熟知。自那时开始,复星不断地以参股或者控股的方式投资于企业这个“产品”,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公告,越来越多的与各地国有企业合作的仪式,都在说明一件事情:以整合者面目出现的复星,开始提速实施其多元化扩张的战略。
而投资豫园商城可以看成一个复星扩张中的代表性案例。2001年8月,复星集团与豫园商城的第一大股东上海豫园旅游服务公司草签了股权转让、托管协议,但是11月22日又终止了该协议,就在外界惊诧之时,6天过后,刚刚成立的注册资本为6亿元的复星投资浮出水面,与豫园商城再度签署协议,成为新的第一大股东。
“当时公告说终止协议,外界以为复星要退出了,其实,这只是一个技术上的因素,因为考虑到便于以后的运作,新成立一家公司更为合适。”梁信军说。
其实,在复星一系列股权交易中,类似于复星投资的公司频频亮相,操作方式越来越娴熟,产业布局越来越广泛。比如在友谊股份(600827)的运作上,复星也是先和友谊股份的大股东友谊集团出资4亿元组成上海友谊复星(控股)有限公司,友谊集团占新公司的52%,复星集团占48%,随后,友谊复星与友谊集团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受让友谊集团的部分股份,占总股本的29.98%,而友谊复星成为友谊股份的第一大股东。
而友谊股份持有上海联华超市51%的股权,这样一来,友谊复星也就成为联华超市的股东,2001年,复星集团又把友谊复星的股份转让给了复星实业,一条精巧设计的资本链条就此打造完备。
“投资是最专业的,产业选择、投资时机、投资的路径,都是非常专业上的事情。”郭广昌说,“往往一个行业被资本高度关注的时候,比如网络经济热的时候,公司的价值可能被高估。我们投资的企业,一是要看行业,二是要看这样的公司是不是在这个行业处于第一、第二的位置,再一个就是有一个优秀的、非常专业化的团队。”
而对于最近郭广昌投资的得意之作———参股民营钢铁企业唐山建龙,还颇具故事性。当时全国工商联有个会在大连开,梁信军和唐山建龙的老总碰到一起,聊起来。后来郭广昌接到梁信军的电话,“我当时第一反应是,怎么投钢铁业?派一个专家组去,结果发现这个企业真的很不错。任何产业都要看环境,看比较优势,钢铁业在美国是不行了,但是在中国却是朝阳行业,不要唯高科技主义。”而具体到一个产业里某一个公司时,复星往往依靠的不是一些专家的判断,而是来自市场的检验。比如说复星要收购一个药厂,那么就必须把它的产品拿到自己的销售网络上去,让各地分公司的经理报销售额。高了,完不成任务;低了,没有什么奖励。由此得来的数字大体上符合这个产品在市场上的预期。
基于这样的想法,复星能买到的,能租到的,就不会自己去建,现在复星有20多家药厂,只有一家是复星自己建的,其余全是合资的。因此,复星认为自身在兼并的时候成本并不高,但是却产生了很大的协同作用,比如兼并一个药厂,要给它增加销售渠道,而复星在全国本来就有销售网络,“无非是增加一张办公桌,而对于它,却一下就增加了几十个销售分公司。”
正是以这样的方式,复星大做“加法”甚至“乘法”,版图越来越大,但质疑也随之而来:投资行业领先者,通过整合取得利益,固然是GE成功的圭阜,但重规模,高举债,全线扩张模式最近颇遭垢病,就连GE也开始对一些公司进行大规模退出,甚至在某些行业实行全行业退出,为何复星还要反其道而行之?对此,郭广昌的回答是:“现在美国经济占上风,大家就信奉美国模式。但是美国的模式就一定适用中国?我看不一定。我倒是觉得,如果把当初亚洲四小龙腾飞的模式加以改造,更适合中国的情况。”“现在大家谈所谓多元化陷阱,其实似是而非,有的人在一个产业里做得有经验,再做一新行业的时候,就用这种经验去套另一种行业。我对专业化的理解上,不要以为在做一个、两个产业,就是专业化,其实在一个行业里,比如说在健康产品领域中,做保健品和做医药是不一样的,卖药品还分这个科,哪个科,是OTC药,还是处方药。在一个一元概念里面,没有注意到它的多元性质最可怕,从投资的角度来说,就要彻底的多元化,而做企业经营,就要彻底的专业化。”
在郭广昌看来,复星是比较幸运的,因为到目前为止,几百万的投资失误有,但是几千万投资失误的还没有,即使在几百万投资失误中,也只属于个别产品投资失败,还不是产业投资失败,因此复星还是处于投资和扩张期,但这并不意味着复星没有退出。“如果这个企业做不到行业领先的位置,没有合适的团队,那复星就要退出。中国人有一个说法,就是舍得,不舍不得,舍的学问比得的学问大,砍掉了就砍掉了,不然会丧失一个又一企业发展最重要的机会成本。”郭广昌说。
最近的一个退出例子是,复星旗下有一家中药厂,注册资本金600万,复星占60%,每年税后利润300多万,连续5年都在分红,但是复星还是力图想把它的销售额提高,5年换了三任总经理,教授、卖药大王、跨国公司的营销总监都有,但始终未能奏效。于是复星把它卖给了一个做保健品很有名的企业。
赚钱与拿钱
目前复星虽有5家资产上有关联的上市公司,但是复星从来不愿意自己被称为“复星系”,而宁愿用一个比较拗口的词:复星上市公司群体。在郭广昌看来,复星可以做企业投资,可以做股权投资,但就是不在二级市场上炒作。因为,复星不仅要在产业市场上赚到钱,还要在资本市场拿到钱,就需要确立在资本市场上的品牌,而这可能和做出一个产品的品牌同等重要。
理由并不复杂,对于一个迅速扩张的企业,从产业上赚到的钱永远不够去发展:“一个企业的净资产回报率是很有限的,比如说一个企业100元赚20元,净资产回报率是20%,但如果你每年稀释20%的股份去融资,而市盈率是20倍的话,那么可以融到80元,再加上原来的利润,就是100元。复星以后的企业都会增配股,这就是向资本市场交答卷,那么资本市场就要给我分数。”梁信军说。
为此,复星不仅要进行资产上清理,而且要使自己的组织架构变得清晰,“从投资的角度上来说,多元化好,而从与资本市场沟通上来说,是越专业越好。比如说复地,就是复星旗下一个非常专业的地产公司,或者干脆是一个专做中高档产品的房地产公司,复星其他公司的相关业务都要集中到这里来。”
据介绍,目前复星旗下的多个企业,像做房地产的复地,做钢铁的唐山建龙都在准备到香港上市,而且还有别的企业准备在A股上市,而更远一点的计划是在纽约上市,使复星融资的渠道变得开放和多元起来。“这次复地集团在香港
上市,拟募集资金2亿美元,如果有了20亿资本金的补充,复地的销售额度应该会有大的增长。”
梁信军继续说:“今年要通过复星集团等关联企业进来的资金会有40亿,3到5年总额会有300亿,有了这些补充,销售额就可能从现在的300亿达到1000亿。复星要让资本市场保持高度的敏感。”
而除了要在资本市场拿钱外,复星认为可以避免多元化扩张之中资金链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旗下有一批现金流非常充沛的企业。按照梁信军的说法,商业流通领域的企业对于复星具有很重要的战略意义,像联华、豫园,还有遍布全国的连锁药店,有200亿的零售额,而起码有3到4个月的时间,大约有60亿的供货商的资金可以延期支付,“这是国内的惯例,美国也是这样的,只不过是要开信用证。至于怎么操作,要按规范办。”
关键的棋子已经布局完备,一旦时机成熟,看似互不关联的产业有了一个核心的支点,将裂变出巨大的能量。
有限资本与无边界流动
当企业只有一百人的时候,总经理要走在最前面,而当企业有一万人时,总经理就必须走在队伍的最后面。郭广昌是这一理念的信奉者。
复星创业的时候,郭广昌是企业的经理,也是业务员,送货员,骑着自行车在上海的大街小巷跑,而现在郭广昌每周抽空打一次高尔夫球,“我要做的事情就是提高决策的质量,不能把自己陷于事务性的工作,要给自己思考的时间。”
而对于每年都在迅速长大的复星,如何保持一个既可以不断吸收新的精英进来,又能保持“空降兵”与“元老”的平衡的组织架构,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在复星集团董事会里,除了创业的5个“元老”外,还新增加了4位董事。郭广昌说:“集团层面就我们5个人有股份,但是新来的人会在他分管的专业公司里面有股份,这样既有激励,也使得他必须把他分管的业务做上去。”目前,当初创业的五元老中,郭广昌和梁信军分任复星集团董事长、副董事长,汪群斌是复星实业的总经理,范伟是复地集团的总经理,谈剑则是分管体育健身和软件方面的总经理。新增加的四位董事则分管财务、投行、法律、行政事务。
“复星能走到今天,就是在不断地进行结构的创新。企业就像一个小孩,每天都在成长,衣服永远是偏小,因此企业的组织架构搭建得大一些,甚至是说浪费一些,这样才能适应企业的迅速长大。”郭广昌说。
由此而来的复星集团的框架是,第一个平台,是复星集团层面,是资本和人力资源的平台,除了要实现人才经营外,还要为企业的发展寻求足够多的现金,从长期角度解决投资及生产经营的持续现金流问题;第二个平台是专业发展的上市公司群体,其重要作用就是将产品经营与资本经营嫁接起来,围绕核心企业的生产和销售,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比如像复地,是专做地产的,复星实业,专做生物制药的等等;第三个平台就是每个专业上市公司下面的企业,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在市场竞争中获胜,确立在产业中的领先地位。
更引人注目的是,不少复星参股和控股的企业是国有企业,如何改变机制就成了复星最关心的问题。不然的话,漫长的企业链条将到处冒烟,防不胜防的漏洞最后真的会变成一个巨大的陷阱,但是只要解决好了股东和经理人的关系,这样的问题就会很大程度得到解决。
“现在外界有一个质疑,说复星你投资一个企业,相信你能管得好,但要是投30个企业,怎么管得好?其实这是似是而非的,我们是看好一个团队才投资的。我每投资一个企业,我并不派许多人,所以并没有减少多少人,反而增加了一个团队,增加了该专业领域的优势。当然我要派财务总监,复星的原则是给经理人权限,但经理人要给我透明。”梁信军说,“我们是通过合适的激励机制让那人与复星整体的利益高度一致。”
因此,在复星,一个经理做一个决定,要给三个人报告。比如说下面一个公司的市场总监,要搞一个活动,除了给本公司的总经理,还要给董事长以及上级公司的市场总监报告,批不批准是总经理的事情,但是无论他怎样批复,他的决策是透明的。
“如果发现他的决策错了,怎么办?一种办法是要它立即改正,但是这是绝对不行的;二是直接给他的手下打电话,这更不可以。复星采取的办法是,先和他谈,各讲各的理由,看谁说服谁,如果确实他错了,那么由他自己来改,这就是复星常说的对决策的修正。”梁信军说。
而且,复星在看似交叉繁复的关联企业中,搭了一个又一个有形的和无形的平台或者说“圆桌”,以此来实现企业的“资源和知识的无边界流动”。
梁信军举了一个具体的例子,复星在上海就有几十家企业,这里面办公消耗材料算一算是比较大的,但“以前的办法就有问题。比如我们房地产售楼处,为了到集团领办公用品,坐出租车来领,因为办公用品是集团统一采购的,企业买了是不能报销的,而且还不能领多。现在我们做了一个采购平台,公司所有内部有权限的人都能看到,你这个企业采购的,不能比别人高,一旦某一个企业买了更低的价格,它就成了企业内的采购标准。”
郭广昌说:“现在复星关联企业中,有民营企业,有国有企业,也有上市公司,在这样的格局中,创始人的心态和企业的文化就非常重要,因此,复星提倡一种非常开放的企业文化。”
昨天香港与今日上海
复星10年的成长,有太多的元素可用来被解读,比如说知识分子的创业,比如说元老的10年聚合,还比如说对产业经营及资本市场的路径选择,充满了故事,也遍布了奇迹,但是无论哪种解读,复星都不认为自己的成长史只是一个神话。而对于出身贫寒的郭广昌来说,其中的辛苦更是冷暖自知。
今年6月,郭广昌在香港住了两周。郭广昌这一次香港呆的时间最长。他说,他们一行人得以机会真正“观察”香港社会。从上市公司、香港联交所、高等法院、廉政公署到市井小巷,郭广昌看得很仔细。“高度法制化、高度市场化、高度国际化”,这是香港给郭留下的深刻印象。
这段时间,他在香港的繁华景象中,想得最多的是李嘉诚的出身贫寒。在维多利亚港湾,最大、最醒目的广告牌底下是李氏家族的企业。李由一个生产塑胶花的小工厂主,变身为一个富可敌国的经济发达地区最大的资本寡头,其间用了20年的时间。这个小个子的潮州人,用一颗聪明的脑子、一点超前的商业眼光、还有比周围人多一点的理智,完成了财富的积敛和社会地位的攀升。
李嘉诚的神话一直刺激着郭广昌。一番潜心思索后,郭广昌认为华人首富李嘉诚做企业的模式可堪复星学习。“李嘉诚是地产大王,码头大王,信息产业大王,产业做得很成功,而这为他在资本市场建立了很好的声誉。”“在所有的商人中,李嘉诚是我最推崇的,他没有什么专业,投资就是他的专业,他靠的就是专业的眼光和判断力,每一步都走得很稳。而且李嘉诚是可以学习的,因为商业机会永远存在。”
而现在,郭广昌在上海找到了李嘉诚上世纪60年代在香港找到的机会。郭广昌说,现在的上海与那时的香港何其相似。香港现在已是全球商业成本最高的地区之一,比较优势在弱化;而上海高度成长的产业一是地产、二还是地产。从这个本土化行业诞生的地产巨子,肯定是上海土生土长的资本家。
“上海会产生什么样的企业?这里的产业机会,这里的资本机会,决定了上海肯定会出现一批既能进行产业经营,又能实现资本经营的企业。”郭广昌的潜台词是,既然以前的香港造就了一个李嘉诚,那么上海在面对同样的机会的时候,又何尝不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