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合学”教育,打造高效课堂论文_武思娴

武思娴

摘要:为打造高效课堂,学校走出了一条“科研兴校、名师引领、制度护航、人本管理、全面育人”之路,结合新课程改革坚持“导学案”的研究,全面实施“导学+合学教育”,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以生为本;合作探究;捆绑评价;提升效果

为打造高效课堂,近年来在省、市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县教育局领导的直接指导下,学校走出了一条“科研兴校、名师引领、制度护航、人本管理、全面育人”之路,结合新课程改革坚持“导学案”的研究,全面实施“导学+合学教育”,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研究历程:迷惘中见曙光

笔者所在学校从2008年9月开始进行“二十四字教学模式”的研究,至今已经六年多了,可以说一路走来,跌跌撞撞,也曾迷惘,也曾犹豫,直到运用了《导学案》后才有了思路,实验才初见成效,感觉这种教法真的很不错,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人的地位,教学成绩也得到大面积的提高。笔者把我们实践的过程形象地分了五个阶段:心动期——迷惘期——分娩期——新生期——发展期。

一开始,县教研室主任张四保老师提出了“二十四字教学模式”。何谓二十四字呢?阅读感悟、自学检测、合作交流、展示点拨、分层训练和拓展延伸,当时听后非常冲动,这种方法不用教师多讲,我们多轻松啊,太好了,一听就想实施,所以我们称之为心动期。可是落实到行动中出问题了,不知该怎样去做,心中困惑迷惘,一度彷徨犹豫,有的教师一句话也不敢说了;还有的教师总是转不过弯来,一直讲,不知路在何方,所以我们称之为迷惘期。大约有多半年的时间,水平一直停留不前,我们请教研室主任作了多次讲座,可还是不知怎样去做。当没有“观众”(即听课教师)时,教师讲授一以贯之,许多学生一动不动,一言不发,一旦有了“观众”也就有了名义上的讨论,有了所谓的互动。观众走了,合作没了,一切又恢复了原样。尽管我们想了许多方法,甚至运用行政手段去推进课改,仍然收效甚微。当时真是痛苦极了,我们戏称当时的情形为痛苦分娩期。去年有了学案后,特别是我亲自编写导学案后,才明白了这种模式不是不让师讲,而是师要讲在关键处,此时我们才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曙光,我们称之为新生期。如今实验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不仅深受学生的喜爱,而且吸引了来自江西、山东、陕西、河南、内蒙、哈尔滨等许多外省市的近万名领导与教师参观学习。目前,笔者所在学校三至六年级的语、数、英、科教师都在运用这种模式,尝到许多甜头。教师们都说这种方法很好,能节约许多时间让学生练习很多的题,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合学教育:研究中收获喜悦

1.学习小组的组建

笔者所在学校各班分组时主要以班主任为中心,课任教师全部参与,根据学生的不同,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整体差异最小化”的原则,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一般是按照两人一小组,四人一大组的方法组合。分组要科学(例如有60名学生,一半以上是组长,组长必须具有很强的自控力,一般是第一名组长+第一名组员;最后一名组长+最后一名组员为一大组。组长坐在后一排,如组员有能力也可当组长),每两人中有一个小组长,负责两人的交流研讨以及评价。四人中有一人为大组长,主要是负责对本组组员进行点拨与释疑、检查与督促、把脉与开方。然后在每一个小队中有一个课代表,这个课代表由代课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以学科认定或评选。课代表是教师的小助手,负责收发作业或课前学生学习情况的监督,相当于小老师。

2.小组合作学习的培训与指导

小组成立之后,教师要经常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提出一些相应的指导。主要是对孩子们进行思想教育与方法的指导。

对于组长:

(1)告诉学生学好知识有三重境界:听明白、想明白、讲明白。讲明白是最高境界,教育家阿希姆福尔丁斯说过:任何事情只听到或者读到一次,一个月内就会逃出记忆,如果把它教给别人,它便变成身上的一部分,除了死亡,不会被夺走。一个学生要想获得进步,就应该把他正在学习的学科天天去教别人,即使被教者需要雇来也得去教,学困生与优等生是互为资源的。

(2)如何给组员讲,告诉他们先给组员讲是怎么想的?也就是先讲思路,然后再讲怎么做。同时不要对同一个问题反复讲,要学会让组员讲,在组员讲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再辅导就事半功倍了。不要以为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比组员强,要学会向自己的组员学习,学会倾听,学会容纳跟自己不一样的思维方式……

对于组员:

①要告诉他们,组长是我们最好的资源,有谁每天能这样耐心地教我们不会的知识呢?我们应该把握好每一次听的机会。

②要进行细节的指导,告诉他们不要满足于听,知识不是听会的,不要把听懂的误认为是会的,要注意巩固,不但要从对方那里学习具体的知识,还要学习可取的思维方式 ,不要错过小组交流的机会,小组交流是解决个性问题的最佳时机……

③小组的应用

小组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互讲互查,主要用于课前复习或是在练习时,学生在独立解题的基础上合作交流,以求知识与技能的共享;解难释疑,对于个别学生不会的个性问题,就可以在组内进行解决;互检互查,主要是督促检查家庭作业、或是课堂上做完练习后的检查;纠错改错,原则上,改错要落实在纸面上,我校教师尝试用纠错本,让每位学生把错题每天改一次,并做同类型的一题,而且改错尽可能使用红笔,小组成员互查互验,看是否正确。不但要纠正错误本身,还要分析错因,找出错根,并在小组内讲解出错题目与知识点。

三、捆绑评价:激活合作的润滑剂

我们将小组两名成员紧紧捆绑在一起,进行评价,即要表扬两人都表扬,批评一个就等于批评一双,这样效果很明显。捆绑式评价,使得合作双方的彼此激励与约束发挥到最大限度,并形成“组荣我荣,组衰我耻”的风气,使合作双方成为休戚相关的利益共同体。

总之,评价具有引领作用。我们一定要充分发挥评价功能,做到一周一小结,两周一表扬加分,一个月一小表彰,两个月一大表彰,同时还可以通过发放表卡来激励学生,表扬卡分为发言卡、思维卡、书写优秀卡、创新思维卡等,也可发喜报、证书、金钥匙、金牌等来激励学生,总之作为教师,你期待的,以及你不期待的,都可以通过评价来传达意志。

四、实施过程:反思中完善提升

1.新授课

学案结构共分五个环节:

(1)复述回顾环节

这一环节是复习与本节联系紧密的知识或者是上一节课的内容。教师主要备的是上节课的知识点或与

本节联系紧密的知识。

具体操作是让学生以二人小组的形式复述回顾。一般是组员给组长讲,组长作补充与纠正。如果是难的知识,可以采用组长给组员讲或是四人小组的大组长讲。在这一过程中,不要求学生写,但是要求学生真正动起来,活动完后教师作评价,然后直接进入下一个环节。

(2)设问导读环节

这一环节是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让学生自学。在此过程中要做好知识问题化,问题具体化,也就是要注意将知识设计成简单有用的问题,问题要具体,不要太大太空。其次是分析思路,例如讲连减法的简便运算时,可以这样设计: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独立思考下列问题:例1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我们可以先求出什么?再求出什么?怎样列式计算?我们也可以先求出什么?再求出什么?怎样列式计算?我们还可以先求出什么?再求出什么?怎样列式计算?比较上面几种方法,你喜欢哪种?为什么?

具体操作时要注意,应以问答题形式出现,一般是学生先思考,不会的同桌交流或向组长请教。此时教师积极地旁观,及时发现共性问题,脑中留下记忆。

(3)自学检测环节

设问导读与自主检测是一个大环节,学生自学完后直接进入自学检测。教师巡视学生搜集信息,决定什么内容详细讲,什么内容不需要讲。

这一环节的内容是与例题相仿的题,或者是和做一做类似的题,最多不超4道。主要是先检查一下学生哪里学会了,哪里有问题。可让学生上台板演、讲思路。教师在这一环节中要对刚才搜集的有疑难的问题进行讲解点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注意在自学检测这一过程中,每一题要过扎实,发现学生问题让组长检查,不能不管,直接跳过是不行的。有问题的教师讲或让懂的学生讲,师要把握好度。

(4)巩固训练环节

这一环节就是我们平时的练习,题型要多样,这就要求教师课下花很多时间收集与本节内容有关的知识,要分层次,有梯度,不要简单模仿。注意:训练题要源于课本、活于课本。一般是三组,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思维拓宽。这一环节容易出现的问题是:简单地跳过一些知识或者是讲得过多,师一定要多巡视,发现问题后艺术地处理学生不会的内容。

(5)拓展探究环节

这一环节主要是一些与本节有联系的思维题,或者是下一节或以后所学知识的铺垫,做到新课不新。

五、导学教育:该出手时才出手

1.温故互查时,教师监督每个学生,盯住每个学生是否在活动。2.学生自学时,教师只作巡视,不乱评价,以免影响学生自学。自学完后直接进入检测,如果在这一过程中,生有问题可请教组长。如果有做得快的,可做巩固训练部分题。待学生全做完自学检测题后,学生交流,不会的师讲。注意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搜集大量信息。决定哪儿必须讲,哪儿可以不讲。讲解时,学生会的学生讲,学生不会的教师讲,师主要是评价学生并强化重点知识。3.巩固训练时,师一定要选好题。选开启学生思维,有技巧、方法与易错的题。

总之,导学+合学教育,提倡的是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探讨、相互切磋、相互争论的学习方式,做到:泛泛讲解少一点,个性学习多一点;课上学练多一点,课下作业少一点;教学节奏慢一点,学习效率高一点,这样课堂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作者单位:山西省太谷实验小学 030800)

论文作者:武思娴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5月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13

标签:;  ;  ;  ;  ;  ;  ;  ;  

“导学+合学”教育,打造高效课堂论文_武思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