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中医医院肝病科 山东 枣庄 277100)
【摘 要】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联合常规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上消化道出血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按常规禁饮食,采取补充血容量、保肝、止血及对症支持综合治疗,治疗组患者加中药穴位贴敷,7天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明显优于对照组(75℅,p<0.05)。结论:上述临床观察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中药穴位贴敷/西医对症治疗;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194(2015)02-0087-01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主要并发症是上消化道出血,严重时会导致休克或者诱发肝昏迷,甚则危及生命,属急危重症。临床主要表现为呕血或黑便,大便潜血阳性,伴有头晕、乏力、口渴、肠鸣音亢进、血压低等症状。我科在常规止血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自拟中药穴位贴敷,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所选病例为2012年01月~2014年01月期间在我科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参照2003年6月第五版《内科学》有关标准拟定。所有病例均符合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临床表现的诊断标准[1]。治疗组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22~65岁,平均43.15岁;病程最短者2h,最长者74h,平均28.05h;乙型肝炎肝硬化22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4例,酒精性肝硬化7例,丙型肝炎肝硬化4例,不明原因肝硬化3例。对照组40例,其中男32例,女8例;年龄30~64岁,平均50.05岁;病程最短者2h,最长者50h,平均21.2h;乙型肝炎肝硬化20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4例,酒精性肝硬化8例,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硬化2例,丙型肝炎肝硬化4例,不明原因肝硬化2例。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病例均按常规禁饮食,扩容、保肝、止血(注射用血凝酶1ku iv,Q6h;注射用奥美拉唑40mg入液静滴,Qd;生长抑素0.1mg首次iv,然后以25ug/h速度静滴,出血控制后逐步减量,止血12h后停药)及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穴位贴敷以清热凉血,收敛生肌,疏肝解郁,化瘀止血。药物组成:大黄10g、白芨9g、蒲黄炭9g、三七6g共研粉,用蛋清搅拌,贴敷于脾腧、胃腧、三焦腧,外用脱敏胶布固定,时间6小时更换一次。血止后仍继续中药穴位贴敷3周,7天为一疗程。
1.3 观察指标 参照全国血证急症协作组和全国中医内科学会血证学组制定的标准。痊愈:1周内吐血或黑便停止,大便潜血实验连续3天阴性,出血伴随症状明显改善;显效:1周内吐血或黑便停止,连续3天大便潜血实验(+),出血伴随症状有所改善;有效:1周内出血减少,大便潜血实验由强阳性转为(++),出血伴随症状略有改善;无效:经治1周出血不止,重度出血,经治24h后无好转甚至加重,出血伴随症状也无改善或加重。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综合疗效比较 见表1 。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止血时间比较 见表1。止血时间为除治疗无效患者外,其余患者平均止血时间。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有效患者3个月上消化道出血复发情况 见表2。
3 讨论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发病急,属危重症。近年来对该病的西医治疗现状[2-3]报道很多。急性出血时手术危险性较大。对胃底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传统的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尚且有效,但病人痛苦大,风险高,早期再出血率达5℅[4]。及时止血能提高病人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西医治疗以降低门静脉高压、扩容、保护胃粘膜、止血及治疗内毒素血症。而且要求暂禁饮食,此时中药汤剂也不便于口服,为此我根据上述情况,结合临床多年实践治疗经验,研制了中药穴位贴贴敷联合西医治疗在消化道出血上可缩短出血病程,减少禁饮食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医疗费用,起到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本病属于祖国医学的“呕血”“便血”范畴。发病机理是血不循常道而外溢,常由虚、瘀、热等引起[5]。根据上述病机特点,确立了清热凉血、收敛生肌、疏肝解郁、化瘀止血的治疗原则。方中大黄为君药,泻火通腑,清热凉血。药理研究证实,大黄[6]保肝利胆退黄、止血、通腑,清除血中内毒素;白芨、蒲黄、三七为臣药以收敛生肌、化瘀止血;吴茱萸为佐使药以疏肝解郁,药理实验证实吴茱萸[7]能止泻止呕,利胆保肝,促进溃疡愈合[8],同时缓解了大黄的泻下功能;药理研究证实白芨[9]含有粘胶质白芨甘露聚糖,其水溶液粘度大,从而能够保护胃粘膜,增加血小板功能,加速血液凝固,促进出血点愈合[10]。诸药合用达到了标本兼治之目的。
从上述临床观察,通过表格对比结果看出了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西医综合治疗,提高了临床疗效,明显改善了临床症状和体征,提高了患者生存率,同时减少了复发率,治疗组远优于对照组,疗效肯定。本疗法在临床观察中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只是个别患者排便次数增多未达到腹泻地步,反可促进肠内瘀血排出,减少肠内毒素的吸收,减少肝昏迷的发生。从而体现了在临床急症中中医用药治疗的特点和优势,体现了中医治疗特色和中医在临床急救中的重要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玉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门静脉高压症的新进展[j].临床影像学杂志,1995,6(1):5~8。
[2]任爱农,刘霞,任爱春.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现状[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5):70~71。
[3]孙万军.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8):63.83。
[4]孙聪,姚颖,顾亚平.奥曲肽和垂体后叶素联用酚妥拉明治疗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对比研究[j].中华消化杂志,1999,19(2):143。
[5]张自富,李代梅.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31例[j].现代中医药,2006,26(4):31。
[6]訾瑛.大黄的现代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概况[j].哈拉滨医药杂志,2011,2(2):10。
[7]周莲娣.吴茱萸药理研究述评[j].中医药学刊,2005,1(23):1。
[8]左风.吴茱萸中的喹诺酮生物碱的抗幽门螺旋杆菌活性[j].国外医药.中医药分册,2001,23(1):27~28。
[9]林福林,杨昌云,杨薇等中药白芨的现代研究概况[j].中国医药学杂志,2013,7(1):23。
[10]钟新林,彭红卫,刘雄.大黄白芨散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37例疗效观察[j].湖南中医药导报,2003,9(2):22。
论文作者:邢佑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年8月第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8
标签:肝硬化论文; 门静脉论文; 消化道论文; 穴位论文; 患者论文; 白芨论文; 中药论文;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年8月第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