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都地区汉族2型糖尿病家系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基因Gly972 Arg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发生相关性的研究

中国成都地区汉族2型糖尿病家系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基因Gly972 Arg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发生相关性的研究

刘晓艳[1]2004年在《中国成都地区汉族2型糖尿病家系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基因Gly972 Arg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发生相关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中国四川成都地区汉族2型糖尿病家系的IRS-1基因Gly972Arg的多态性,探讨其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 研究方法:选取成都地区符合入选条件的2型糖尿病(T2DM)家系43个,共296例,其中男性126例,女性170例,平均年龄43.28±18.49岁,包括T2DM患者109例,糖调节异常者(IGR)40例,正常糖耐量(NGT)者147例;以同期纳入的无糖尿病(DM)、DM家族史、高血压及其它内分泌疾病的非亲缘关系的正常个体作为对照组(计102例,男性44例,女性58例,平均年龄44.57±13.54岁)。测量研究对象一般临床指标(如:BMI、WHR、血压、血脂等),并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胰岛素释放试验评估受试者的胰岛素分泌情况。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来自43个T2DM家系中的296例成员,及102例正常对照的IRS-1基因Gly972Arg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 结果:IRS-1基因Gly972Arg多态性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x~2=0.08,P=0.78)。IRS-1基因Gly972Arg多态性的突变率(即G/A基因型频率):T2DM家系组发现9例突变携带者(9/296),占3.04%,其中T2DM

张阳丹[2]2011年在《瘦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及肥胖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DM)与肥胖均为慢性代谢障碍性疾病,肥胖患者多伴有血脂异常,而肥胖与血脂异常是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人口老年化的加剧,世界各国糖尿病和肥胖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其中2型DM约占DM总数的90%~95%,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之后,糖尿病已经成为对人类健康危害最严重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其病变可以累及肾、脑、眼等多个器官和组织,造成严重的并发症,加之其病程迁延,无法根治,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同时也给家庭与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球目前有超过1.5亿糖尿病患者,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增加一倍;全世界20岁以上的成年人中,超重者达15亿,其中5亿为肥胖患者,现肥胖患病人数超过全球总人口的10%,是1980年的2倍。目前的研究普遍认为2型糖尿病和肥胖是多因素疾病,其机制十分复杂,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发病。在相同环境诱因作用下,具有高遗传易感性的个体更容易患2型DM,因此若能鉴别出较高遗传风险的个体,则可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和采取针对性措施减少发病风险。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流行病学对疾病病因的探讨从宏观走向微观。瘦素(leptin)是由脂肪组织分泌的激素,人类的瘦素受体(Leptin Receptor,LEPR,LR)基因位于1p31,长约5.1 Kb,由20个外显子和19个内含子组成,leptin进入血液以后与LR结合,调节糖、脂肪和能量的代谢。当前,对瘦素与其受体同肥胖及其相关疾病,如2型糖尿病,脂质代谢紊乱等的关系的研究已成为热点。目前,国内外对LR基因与2型DM及肥胖的相关性研究结论不一致,2型DM是否存在一个或几个主效基因,尚未能肯定,但已有研究发现肥胖和2型DM患者中广泛存在瘦素受体基因Gln223Arg多态性,这个多态性位点存在于LEPR基因第6外显子。本文拟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从SNP入手,了解中国重庆地区汉族人群LEPR Gln223Arg基因变异及频率大小,并分析其多态性与2型DM、肥胖及各临床变量间的关系。第一部分肥胖及血脂异常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探讨目的:探讨肥胖及血脂异常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调查了重庆市3所医院的糖尿病门诊和住院初诊患者及其他疾病和门诊健康体检者396人,其中病例组(糖尿病患者)184人,对照组(非糖尿病者)212人。结果:病例组的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叁酯(TG)均高于对照组,经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超重及肥胖率(59.24%)、高WHR检出率(79.89%)、高胆固醇检出率(27.17%)、高甘油叁酯检出率(50.00%)及高收缩压检出率(69.57%)均高于对照组(40.76%, 64.15%,14.15%, 35.38%,60.85%),经卡方检验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叁酯,超重及肥胖是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肥胖和血脂异常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有联系,控制体重、合理膳食是预防2型糖尿病发生的重要措施。第二部分瘦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病例对照研究目的:研究瘦素受体基因Gln223Arg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调查重庆市2所医院的糖尿病门诊和住院初诊患者及其他疾病和门诊健康体检者共336人,其中病例组(糖尿病患者)172人,对照组(非糖尿病者)164人,调查其糖尿病危险因素,同时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其瘦素受体Gln223Arg基因多态性,分析其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结果:该人群AA、GA、GG的基因型分布频率为0.015,0.307和0.678,A和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202和0.798,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W平衡(x2= 3.081,P =0.079)。病例组人群GG基因型的检出率(74.42%)高于对照组(60.98%),AA及GA型检出率(25.28%)低于对照组(39.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96,P=0.00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胆固醇血症、甘油叁酯血症、高密度脂蛋白及Gln223Arg基因多态性是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高总胆固醇(TC)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HDL-C)血症、糖尿病家族史和LEPR基因Gln223Arg突变为2型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瘦素受体基因Gln223Arg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可能有关。第叁部分瘦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肥胖的关系目的:研究瘦素受体基因Gln223Arg多态性与超重及肥胖的关系。方法:选择重庆市2所医院(重庆市九龙坡区第一人民医院和重钢总医院)的门诊和住院初诊患者336名。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其瘦素受体Gln223Arg基因多态性,分析其与全身性肥胖及腹型肥胖的关系。结果:该人群AA、GA、GG的基因型分布频率为0.015,0.307和0.678,A和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202和0.798,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W平衡(x2= 3.081,P =0.079)。全身性肥胖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变异频率与非肥胖组的差异,经卡方检验无统计学意义;腹型肥胖组与非腹型肥胖组间基因型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高甘油叁酯(TG)是全身性肥胖的危险因素,而LR基因Gln223Arg的变异频率于两组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按是否患2型DM进行分层后,卡方检验虽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中A等位基因可能是超重及肥胖的危险因素,但分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未发现该现象。结论:瘦素受体基因Gln223Arg多态性可能与超重及肥胖发生无关。

王颖[3]2017年在《唐山市2型糖尿病患者瘦素及瘦素受体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相关因素的交互作用对下肢动脉病变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2型糖尿病(T2DM)合并下肢动脉病变(Lower extremity arterial disease,LEAD)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2型糖尿病患者LEAD患病风险明显增加,且发病早,病变重,治疗难度大,是一种由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疾病。基因多态性,以及许多非遗传因素(如年龄、糖尿病病程、吸烟、血脂异常、高血糖、高血压)在其发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研究结果不一致。目前多数研究表明瘦素(Leptin,LEP)与瘦素受体(Leptin receptor,LEPR)基因多态性与肥胖、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目前尚无关于LEP与LEPR基因多态性及与非遗传因素交互作用对下肢动脉病变的影响的报道。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的选择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11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789例为研究对象,LEAD人数为380例,非LEAD人数为409例。二、实验室检测抽取受试者空腹静脉血8ml,检测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叁酯(TG)和糖化血红蛋白(Hb Alc)及瘦素(LEP)。抽取静脉血3ml于EDTA抗凝管内,提取DNA,以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瘦素(LEP)基因G2548A位点、rs3828942位点,瘦素受体(LEPR)基因Gln223Arg位点、Prol019Pro位点多态性。叁、统计学分析以Epidata 3.0录入数据库,SPSS 17.0进行数据分析。定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比较采用c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EAD发病的危险因素。叉生分析法分析LEP及LEPR基因各基因位点基因与基因、环境与基因交互作用对LEAD的影响。实验结果一、环境因素与LEAD的关系与非LEAD患者相比,年龄、性别、BMI、TG、HDL、吸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 A1c、TC、LDL-C、Leptin、糖尿病病程、高血压、冠心病和脑梗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LEAD患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c2趋势=108.874,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高TC血症、高LDL-C血症、高Hb Alc水平、糖尿病病程、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塞、leptin水平是LEAD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二、瘦素及瘦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LEAD的关系LEP基因2548G/A位点AA、AG、GG基因型在非LEAD组(44.3%、42.3%、13.4%)与LEAD组(34.7%、44.7%、20.5%)分布具有统计学差异(χ2=10.623,P=0.005)。LEAD组G等位基因频率(38.6%)高于非LEAD组(34.6%)(c2=11.447,P=0.001)。多因素回归结果显示,携带LEP基因2548G/A位点GG基因型者发生LEAD的风险是AA基因型的1.998(95%CI:1.316~3.017)倍,GG因型可能是LEAD的易感基因型。LEP基因rs3828942位点AA、AG、GG基因型在非LEAD组(45.5%、43.0%、11.5%)与LEAD组(43.2%、43.7%、13.2%)分布无统计学差异(c2=0.703,P=0.704)。病例组G等位基因频率(35.0%)与非LEAD组(33.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2=0.697,P=0.404)。多因素分析表明不能认为rs3828942多态性与LEAD有关。LEPR基因Gln223Arg位点AA、AG、GG基因型在非LEAD组(10.3%、39.4%、50.4%)与LEAD组(6.3%、35.3%、58.4%)分布具有统计学差异(c2=6.922,P=0.031)。LEAD组G等位基因频率(76.1%)高于非LEAD组(70.0%)(c2=7.195,P=0.007)。多因素回归结果显示,携带LEPR基因Gln223Arg位点GG基因型者发生LEAD的风险是AA基因型的1.816(95%CI:1.100~3.108)倍,提示GG基因型可能是LEAD的易感基因型。LEPR基因Pro1019Pro位点GG、AG、AA基因型在非LEAD组分布(16.6%、44.3%、39.1%)与LEAD组(11.3%、41.6%、47.1%)具有统计学差异(c2=7.200,P=0.027)。LEAD组A等位基因频率(67.9%)高于非LEAD组(61.2%)(c2=7.599,P=0.006)。多因素回归结果显示,携带LEPR基因Pro1019Pro位点AA基因型者发生LEAD的风险是GG基因型的1.717(95%CI:1.109~2.658)倍,提示AA基因型可能是LEAD的易感基因型。叁、基因-基因交互作用对LEAD影响的分析本次研究的LEP基因及LEPR基因的4种多态位点间未显示出基于相加模型的交互作用(P>0.05)。四、基因-环境因素交互作用分析叉生分析中,Gln223Arg与LDL-C显示出基于相加模型的交互作用(U=2.658,P=0.008),交互作用指数(S)=5.310,两者可能具有正交互作用,交互作用归因比(AP)=0.570,纯交互作用归因比(AP*)=0.812,交互作用超额相对危险度(RERI)=1.918,交互作用比值比(ORint)=2.269。Gln223Arg与Hb A1c显示出基于相加模型的交互作用(U=2.152,P=0.031),交互作用指数(S)=7.027,两者可能具有正交互作用,交互作用归因比(AP)=0.522,纯交互作用归因比(AP*)=0.858,交互作用超额相对危险度(RERI)=1.332,交互作用比值比(ORint)=2.074。本次研究的4种基因的多态位点与TC、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塞均未显示出基于相加模型的交互作用,P>0.05。结论1、糖尿病人群中,高TC、高LDL_C、高Hb Alc、糖尿病病程、年龄、高leptin、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塞是LEA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2、LEP基因位点G2548A,LEPR基因位点Gln223Arg和Prol019Pro多态性是糖尿病人群LEAD患病的独立风险因素。3、LEP基因2548G/A位点、rs3828942位点,LEPR基因Gln223Arg位点Pro1019Pro位点间未显示出基于相加模型的交互作用。4、在对糖尿病患者LEAD的影响中,LEPR基因Gln223Arg位点与Hb A1c、LDL-C存在基于相加模型的正交互作用。

李卿姬, 吴英花, 宫克宇, 周文敬[4]2012年在《延边地区朝鲜族胰岛素受体底物1基因Gly972Arg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文中提出[目的]研究延边地区朝鲜族人群胰岛素受体底物l(IRS-1)基因Gly972Arg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延边地区298人的IRS-1基因Gly972Arg突变位点基因型,其中2型糖尿病组为89人(朝鲜族42人,汉族47人),正常对照组为209人(朝鲜族120人,汉族89人).[结果]正常对照组中汉族的IRS-1基因Gly972Arg多态性的突变率(即G/A基因型频率)高于朝鲜族(3.37%,2.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9,P=0.709);2型糖尿病组中朝鲜族的G/A基因型频率略高于汉族(4.76%,2.13%),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1.107,P=0.744).[结论]IRS-1基因Gly972Arg多态性可能不是延边地区朝鲜族人群2型糖尿病的重要遗传因素.

方妙贞[5]2011年在《瘦素、瘦素受体基因变异与2型糖尿病骨代谢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瘦素(Leptin)水平与云南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及骨质疏松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39名2型糖尿病患者(T2DM组),287名健康对照者(NC组)。测定两组的血清瘦素、FPG、胰岛素、C-肽、血脂、性激素、PTH、HbA1c、和DEXA测定骨密度。结果:①两组个体:年龄、体重、身高、BMI、WHR、BP(SBP, DBP)、HDL-C、FPG、UA、AST、BUN存在明显差异。②在NC组:血清瘦素水平与TC、HDL-C呈[正相关(P<0.05)。在T2DM组,血清瘦素水平与BMI、WC、120min C-肽、存在正相关(P<0.05),与身高、E2存在负相关(P<0.05)。③T2DM组中全身BMD值与BMI、E2呈[正相关,与PTH呈负相关。L1-4 BMD值与FPG、E2呈[正相关,与PTH呈负相关。NC组中L4 BMD与BMI、WC、WHR、UA呈[正相关,与TG、HDL-C呈负相关。全身BMD值与WC、WHR、SBP、UA呈正相关,与TC、HDL-C呈负相关。④T2DM组女性体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男性(P<0.001)。⑤在NC组和T2DM组中均未发现血清瘦素水平与各部位的BMD值及OP关联。结论:①NC组血清瘦素水平与TC、HDL-C成[正相关;T2DM组血清瘦素水平与BMI、WC、120minc-肽水平呈[正相关,与身高、E2水平呈负相关。②NC和T2DM组BMI、WC及WHR明显与BMD呈[正相关。NC组BMD值与TC、HDL-C呈负相关。T2DM组各部位BMD值与BP呈负相关,右前臂BMD值与FPG呈负相关。在T2DM组中未观察到BMD值与血脂的相关。④T2DM组、NC组及两组合并后都未发现瘦素水平与BMD及OP关联。目的:分析云南地区人群LEPR基因Gln223Arg多态性分布特征,探讨LEPRGln223Arg多态性与云南地区T2DM患者骨密度及发生骨质疏松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39名2型糖尿病患者(T2DM组),287名健康对照者(NC组)。提取基因组DNA检验LEPR Gln223Arg多态性。结果:①526名云南地区受检者中LEPR基因型AA、AG和GG的频率分别为2.8%、21.7%和75.5%,等位基因G和A的频率分布分别为83.2%和16.8%。②T2DM组和NC组AA、AG、GG基因型组的差异与OP的发生均无关联。③T2DM组中LEPR基因Gln223Arg的GG基因型组L4及全身的BMD值均大于AG和AA基因型组,AG基因型组L4及全身的BMD值大于AA型基因型组,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NC组LEPR基因Gln223Arg的GG基因型组L1-4和全身的BMD值都大于AG和AA基因型组,AG基因型组L4 BMD值大于AA型基因型组,但无显着性差异。④NC组中LEPR基因Gln223Arg多态性与血清瘦素水平之间存在显着性相关(R=0.361,P=0.021)。但在T2DM中,未发现其与瘦素水平之间相关。结论:①LEPR基因G1n223Arg多态性与T2DM组中的全身及L4 BMD关联,与NC组L1-L4BMD相关,携带GG基因型者有较高的BMD值,提示等位基因G是糖尿病患者骨量的保护因子。

李会[6]2014年在《Meta分析在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相关性研究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目的:应用Meta分析方法,研究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易感性之间的关系,包括:①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2A/2B基因上游rs10811661单核苷酸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易感性的Meta分析;②中国人群瘦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相关性的Meta分析;③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糖尿病相关性的Meta分析;④妊娠期糖尿病易感基因的Meta分析。方法:完成各部分Meta分析主要经过以下步骤:制定纳入排除标准,制定检索策略检索数据库,文献筛选,资料提取,数据合并,结果解释。其中数据的统计学分析应用RevMan5.1或STATA11软件。结果:①CDKN2A/B基因上游rs10811661单核苷酸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易感性的Meta分析:共纳入17篇文献,包括29990例病例和40977例对照。四个基因模型均显示该位点与2型糖尿病存在统计学关联。②中国人群瘦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相关性的Meta分析:共纳入15篇文献,叁个位点:Arg109Lys、Gln223Arg、Pro1019Pro。结果显示,仅Pro1019Pro与2型糖尿病存在统计学关联。③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糖尿病相关性的Meta分析:共纳入12篇文献,DQA1、DQB1、DRB1叁种型别。结果显示:携带DRB1*0301、DQB1*02、DQB1*0203等位基因型别的妇女患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性升高;携带DQA1*0103、DQB1*0402、DRB1*15等位基因型别的妇女患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性减低。④妊娠期糖尿病易感基因的Meta分析:共纳入25篇文献、14个基因位点,每个基因位点纳入的文献数目为2~9篇。结果显示,6个位点与妊娠期糖尿病易感性相关: GCKrs1799884、IRS1rs1801278、KCNJ11rs5219、MTNR1B rs18030693、MTNR1B rs1387153、TCF7L2rs7903146;其他的8个位点,ADRB3rs4994、CAPN10rs3792267、FOXC2-512C>T、IGP2BP2rs4402960、INS-VNTR、 PPARG rs1801282、 PPARGC1A rs8192678及RBP4rs3758539,未发现与妊娠期糖尿病相关。结论:CDKN2A/B rs10811661、LEPR Pro1019Pro两个位点与2型糖尿病存在统计学关联;HLA DRB1*0301、 DQB1*02、DQB1*0203是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而DQA1*0103、DQB1*0402、DRB1*15是糖尿病的保护因素;另外,GCK rs1799884、IRS1rs1801278、KCNJ11rs5219、MTNR1B rs18030693、MTNR1B rs1387153、TCF7L2rs7903146六个基因位点也与妊娠期糖尿病密切相关。本研究仅讨论了某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糖尿病的关系,而糖尿病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受原始文献相关环境因素异质性较大的影响,本文并未分析基因与环境共同对疾病的作用。同时,纳入每个基因位点的文献数目、样本量有限,且纳入文献缺乏重要信息,不能进行分层分析,使Meta分析效能降低。针对这些局限性,建议开展更多设计严谨、涉及大样本多种族人群的流行病学研究检测基因与糖尿病的关系,并分析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影响。采用适当的统计学软件进行Meta分析,慎重解释发表偏倚评估结果。

李群[7]2009年在《β_3-AR基因多态性及血清脂联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baetes mellitus,T2DM)患者β_3肾上腺素能受体(β_3-adrenegic receptor,β_3-AR)基因多态性及血清脂联素(serumadiponectin,APN)水平与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之间的关系。方法:实验组均为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诊断分型标准,共90例,其中男42例,女48例,平均年龄52.65±10.24岁。DN分期根据国际通用的Mogensen分期标准,根据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所有糖尿病患者分为叁个亚组:单纯糖尿病组(simple diabetesmellitus,SDM):UAER<30mg/24h,32例(男15女17),年龄51.03±12.49岁,病程3.22±2.20年。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arly diabetic nephropathy,EDN):UAER:30—300mg/24h,28例(男15女13),年龄52.50±11.26岁,病程5.46±2.47年。临床糖尿病肾病组(clinical diabetic nephropathy,CDN):UAER>300mg/24h,30例(男12女18),年龄53.70±10.11岁,病程9.00±3.84年。对照组为本院查体中心体检正常者,共24例,男13例,女11例,平均年龄51.06±12.59岁。采用PCR-RFLP法检测两组实验对象的β_3-AR基因Trp64Arg错义突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量血清脂联素水平,并分别检测两组实验对象的体重指数(bodymass index,BMI)、腰臀比(Waist/hip ratio,WHR)、血压、空腹血糖(fastingplasma glucose,FPG)、血脂、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aemoglobin,HBAl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tic index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R-IR)等指标,所测结果用SPSS11.5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正态分布资料以(?)±S表示,偏态分布资料作自然对数转换成为正态分布资料后进行比较。各组等位基因频率比较采用X~2检验;多样本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样本间均数比较方差齐者采用t检验;两变量之间的关系采用Person相关分析;2型糖尿病肾病危险因素的分析采用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β_3-AR基因多态性存在种族、地域差异,山东临沂地区汉族人群β_3-ARArg64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Pima印第安人(P<0.05),略低于日本人,略高于芬兰人。糖尿病组与对照组间、早期糖尿病肾病组与临床糖尿病肾病组间β_3-ARArg64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无显着差异性(P>0.05),而糖尿病肾病组β_3-AR Arg64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肥胖/超重组β_3-AR Arg64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正常体重组(P<0.05)。胰岛素相对抵抗组β_3-AR Arg64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胰岛素相对敏感组(P<0.05)。对照组中,β_3-AR Arg64等位基因携带者组BMI、WHR明显高于非携带者组(P<0.05);实验组中,β_3-ARArg64等位基因携带者组BMI、WHR、HOMR-IR明显高于非携带者组(P<0.05)。糖尿病组血清脂联素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临床糖尿病肾病组血清脂联素水平高于早期糖尿病肾病组(P<0.01),早期糖尿病肾病组血清脂联素水平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0.01)。Pe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脂联素水平与UAER呈显着正相关(r=0.348,P<0.01),与BMI.HOMA-IR呈显着负相关(r_1=-0.375,P<0.01,r_2=-0.368,P<0.01)。以糖尿病肾病(UAER≥30 mg/24h,cr为1,UAER<30 mg/24h,cr为0)为二分类应变量,以年龄(岁)、病程(年)、高血压状态(0为阴性,1为阳性)、FBG(mmol/L)、HbAlC(%)、TC(mmol/L)、TG(mmol/L)、HDL(mmol/L)、LDL(mmol/L)、血清脂联素水平及基因型为自变量,应用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脂联素水平、基因型(β_3-AR Arg64等位基因携带者为1,非携带者为0)未能进入方程。高血压状态、糖化血红蛋白、病程为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结论:1.β_3一AR基因多态性存在种族、地域差异。2.中国山东临沂地区汉族2型糖尿病与健康人群β_3-AR Arg64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无显着性差异。3.糖尿病肾病组β_3-AR Arg64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但与DN分期无关,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基因型未能进入方程,提示Arg64等位基因可能是DN的一个风险基因,但β_3-AR基因变异可能并非是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键致病因素。4.Arg64等位基因与肥胖、胰岛素抵抗有关。5.糖尿病组血清脂联素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而糖尿病组血清脂联素水平随肾病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升高。6.血清脂联素水平与UAER呈显着正相关,与BMI.HOMA-IR呈显着负相关。

孙加琳, 荆凡波, 徐文, 全香花, 李晓[8]2018年在《胰岛素受体底物的功能及其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胰岛素受体底物(IRS)的功能及其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为2型糖尿病的药物开发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方法:以"胰岛素受体底物""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基因多态性"为中文关键词,以"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IRS""Type 2 diabetes""Insulin resistance""Polymorphism"为英文关键词,组合查询1991年1月-2017年11月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 Med、Springer Link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IRS家族的功能、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328篇,其中有效文献38篇。目前,已发现的IRS家族成员有6个(IRS-1~IRS-6)。IRS-1和IRS-2功能异常会导致胰岛素抵抗、诱发2型糖尿病;IRS-3和IRS-4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尚不明确;IRS-5和IRS-6发现最晚,其蛋白功能尚不明确。IRS-1常见的Gly972Arg突变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呈正相关性;IRS-2的Gly1057Asp突变联合肥胖会诱导胰岛素抵抗,但该结论尚存在争议;IRS家族其他突变类型,包括IRS-1的Ala94Thr、Ala512Pro和Ser892Gly突变,IRS-2的ACC、Ala157Thr和Leu647Val突变等,这些突变类型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尚无充分论据支撑,还需要开展多人种、大样本量的研究。尽管目前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研究尚不全面,IRS家族各成员及其突变位点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仍需要在扩大的人群中进行进一步的验证试验。

谢璇, 张静, 王玉环, 张春虹, 王俊宏[9]2008年在《Ghrelin基因Arg51 Gln多态性与西安汉族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的相关性》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ghrelin基因Arg51 Gln多态性在中国西安汉族人群的分布情况,并探讨该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分析中国西安地区汉族人305例(正常对照组80例;2型糖尿病组125例;高血压病组48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组52例)Ghrelin基因Arg51 Gln多态性的分布及其与临床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2型糖尿病组、高血压病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组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652、0.201、0.212);等位基因分布分别与正常对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1.002、0.199、0.124);2型糖尿病组Gln51等位基因携带者的BMI、FINS、HOMA-IR均高于野生型(P值分别为:0.045、0.003、0.041)。结论该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相关,Ghrelin基因Arg51 Gln多态性与高血压病无相关性。

王媛媛, 陈玉芳, 高晓宁, 王娟娟, 王泓午[10]2015年在《诱发胰岛素抵抗基因与中国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易感性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型糖尿病(T2DM)是由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所引起的慢性代谢功能紊乱疾病,主要以外周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受损为特征。随着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扫描技术的发展和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有10多个基因被证实与诱发胰岛素抵抗相关。此外,不同地区的中国汉族T2DM患者与胰岛素抵抗基因的相关性不同。本文就中国不同地区,汉族人T2DM易感性与胰岛素抵抗基因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参考文献:

[1]. 中国成都地区汉族2型糖尿病家系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基因Gly972 Arg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发生相关性的研究[D]. 刘晓艳. 四川大学. 2004

[2]. 瘦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及肥胖的相关性研究[D]. 张阳丹. 重庆医科大学. 2011

[3]. 唐山市2型糖尿病患者瘦素及瘦素受体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相关因素的交互作用对下肢动脉病变的影响[D]. 王颖. 天津医科大学. 2017

[4]. 延边地区朝鲜族胰岛素受体底物1基因Gly972Arg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J]. 李卿姬, 吴英花, 宫克宇, 周文敬.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2012

[5]. 瘦素、瘦素受体基因变异与2型糖尿病骨代谢相关性研究[D]. 方妙贞. 昆明医学院. 2011

[6]. Meta分析在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相关性研究中的应用[D]. 李会. 重庆医科大学. 2014

[7]. β_3-AR基因多态性及血清脂联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研究[D]. 李群. 山东大学. 2009

[8]. 胰岛素受体底物的功能及其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J]. 孙加琳, 荆凡波, 徐文, 全香花, 李晓. 中国药房. 2018

[9]. Ghrelin基因Arg51 Gln多态性与西安汉族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的相关性[J]. 谢璇, 张静, 王玉环, 张春虹, 王俊宏.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

[10]. 诱发胰岛素抵抗基因与中国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易感性的研究进展[J]. 王媛媛, 陈玉芳, 高晓宁, 王娟娟, 王泓午. 现代预防医学. 2015

标签:;  ;  ;  ;  ;  ;  ;  ;  

中国成都地区汉族2型糖尿病家系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基因Gly972 Arg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发生相关性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