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他汀类药物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房颤的影响论文_石金铮,王蕊,秦少强,李方江,徐涛,李会贤

探讨他汀类药物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房颤的影响论文_石金铮,王蕊,秦少强,李方江,徐涛,李会贤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心血管内科 075000

摘要: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房颤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100例ACS患者平均分作甲乙两组,每组50例,甲组采取非他汀类药物治疗,而乙组则均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对比两组发生房颤的情况。结果:甲组50例ACS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房颤的几率是18.0%,明显高于乙组的4.0%,两组对比有显著的差异,P<0.05,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积极采取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能够显著降低房颤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临床价值颇高。

关键词:ACS;他汀类药;房颤;临床效果

ACS患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出现的粥样斑块缺乏较高的稳定性,进而出现糜烂或者破裂,进而引起一系列不完全或者完全闭塞性的血栓综合征,主要包括了不稳定的心绞痛以及ST段抬高或者非ST段抬高性的心肌梗死。该病的并发症较多,其中以房颤最为常见。这种并发症属于临床上常见室上性心动过速,根据相关资料提示,房颤的临床患病率虽然仅约0.5%,但是随着年龄不断增加其发病率就会不断增加,另外,年龄高于60岁以上者发生房颤的几率可达到6%,而年龄超过80岁者为8.8%。在我国发生房颤的几率虽然较低,但是会对患者健康造成影响,降低其生活质量,甚至会引发残疾、死亡等[1]。ACS患者发生房颤后,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为了分析他汀类药物治疗ACS患者对其房颤的治疗情况,本次研究抽取了100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并把具体结果总结如下。

1.基础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100例研究对象均为本院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ACS患者,其中包括了男性患者60例,女性患者40例;患者的年龄范围均处在32岁-78岁之间,平均是(66.5±9.0)岁。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将100例对象分作甲乙两组,每组50例,甲组采取非他汀类药物治疗,而乙组则均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比较两组的基础资料,结果提示无明显差异,可对比P>0.05。

1.2方法

甲乙两组患者经过不同药物治疗后,均收集其用药情况及相关资料,然后借助飞利浦SONOS 5500 多功能的彩超诊断仪展开胸心脏超声检查,并且在住院期间加强全程的心电监护,并且详细记录对比两组患者发生房颤的情况。

1.4数据统计处理

本次研究获得数据均借助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与处理,其中,计量资料采用 表示,运用t来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来表示,选择X2来进行检验,若P < 0.05,提示差异显著,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甲组50例ACS患者住院期间均接受非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发生房颤共9例,发生率是18.0%;乙组50例ACS患者经过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后仅发生2例房颤,发生率是4.0%,甲组ACS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房颤的几率显著高于乙组,比较具备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对于年轻群体而言,发生房颤的几率非常低,但是随着年龄逐步增加,该病症的发生率也会不断上升,一旦出现房颤后,可能导致患者血流动力学出现不稳定问题,进而增加其发生脑卒中的几率,危及患者身心健康的同时也使其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ACS属于心脑血管疾病范畴,患者发病后病情往往较为严重,且窦房结常常伴随供血不足,同时心房肌出现严重缺血后会引起坏死,促进心房压力而促进交感神经的兴奋,同时激活了肾素、血管紧张素以及醛固酮等系统,导致患者发生房颤,导致病情恶化。目前,临床上对于上述疾病患者的治疗,常常会采取他汀类药物进行,该类药物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药物,可获得显著的疗效。另外,这类药物还能够发挥降脂的作用,常备广泛用于各类心血管病的临床治疗中,其中也包了心律失常在内,因此成为了新型的抗心律失常类药[2]。

他汀类药物属于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通过现代医学研究资料提示,该类药物除了发挥调脂的作用之外,还可以发挥抗炎、抗氧化应激以及抗增殖、稳定斑块、调节C0依赖等作用,最终促进患者内皮的舒张功能以及神经张力调节等功能显著提升。在本次研究中,甲组50例ACS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房颤的几率是18.0%,明显高于乙组的4.0%,两组对比有显著的差异,P<0.05,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他汀类药物可对于ACS患者的房颤发生率有显著的控制效果,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1)他汀类药物能够发挥显著的抗炎以及抗氧化等多重效应,用药后经过甲羟戊酸不断合成非固醇化合物,该物质可以对细胞因子以及趋化因子进行调节,进而促进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巨噬细胞数量降低,并且对黏附分子以及炎性介质表达起到抑制作用,进而达到抗炎的目的。另外,药物还可以经过过阻断小三磷酸鸟苷与蛋白结合的活性而降低氧自由基酶活性,提高抗氧自由基酶活性,进而促进血管中氧自由基水平降低,同时促进核糖核酸、蛋白质等水平提升,进而促进抗氧化酶更加活跃而达到抗氧化的效果。(2)患者运用他汀类药物之后,能够对基质金属蛋白酶说上升起到抑制作用,进而大幅降低心肌梗死护的间质纤维化与心肌肥大,组织了心房肌成肌纤维细胞增生而导致 L-型钙离子通道亚基表达受阻,从而发挥减少房颤的作用。(3)ACS患者用药之后,其血管平滑肌细胞内所含的I型、II型血管紧张素受体会显著减少,对患者血管及心肌肾素、血管紧张素等系统起到抑制作用后进一步抑制心肌肥厚,进而使得患者血管中的去甲肾上腺素水平降低,抑制了交感兴奋后降低房颤发生率。(4)最后,患者用药后血管的内皮功能会得到显著改善,当其心房内的CO与酶表达、功能得到改善后,同样也能够抑制房颤发生[3]。

综上,他汀类药物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可显著降低房颤发生,有利于控制病情,提升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蓝海东.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影响[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01):18-19.

[2]周春娟.他汀类药物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并肾功能不全患者脂代谢水平的影响[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7,10(01):47-50.

[3]梅起化,王云乡,胡智星,赖长春.他汀类药物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房颤的影响[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3,11(02):165-167.

论文作者:石金铮,王蕊,秦少强,李方江,徐涛,李会贤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9

标签:;  ;  ;  ;  ;  ;  ;  ;  

探讨他汀类药物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房颤的影响论文_石金铮,王蕊,秦少强,李方江,徐涛,李会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