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县级职教中心建设促进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职教论文,县级论文,职业教育论文,农村论文,中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河北省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始于1991年。经过几年的努力,到1995年底,全省139个县(市)已全部建起综合性、多功能的职教中心。 省委、省政府之所以作出建设职教中心的决定,主要出于三方面的考虑:一是通过建设县级职教中心,推动农村职业教育有一个突破性的发展,以适应农村小康建设的需要。河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86%的人口在农村。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河北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但是,由于农村劳动者文化技术素质不高,许多成熟先进的科技成果得不到推广,丰富的资源优势不能转化为经济优势,农业生产中投入多、消耗大、质量差、效益低的状况普遍存在,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难以向二、三产业转移。因此,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已成为加快农村小康建设、振兴农村经济的迫切需要。二是通过建设县级职教中心,扩大农村职教办学规模,改变农村教育结构不合理的状况。我省教育结构不够合理,主要表现在职业教育发展滞后,特别是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缓慢。从我省情况看,全省受教育人口1400万,从小学算起,经过小学、初中、高中阶段之后,能够升入大学的占5%左右,接受职业教育的占15%,有80 %的学生没有接受职业教育就直接进入劳动就业岗位,成为一线劳动者。农民供养一名学生,念完初中接受九年教育,念完高中接受12年教育。在这期间,学校没有教育他们掌握劳动技能,没有为以后的劳动就业做准备。除少数学生上大学外,多数学生回乡后不懂生产技术,不能为自己家庭、为当地农村脱贫致富发挥作用,这反映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调整和优化教育结构,把培养各类实用型人才作为农村教育的主要任务。三是通过建设县级职教中心,理顺农村职教的管理体制,提高农村职教的规模效益。长期以来,我省农村职业教育多头办学、力量分散的问题十分突出。据1990年统计,全省139个县(市)共办有1297所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如农机学校、 技工学校、卫生学校、农民中专等,平均每县9所,每所学校在校生仅一、二百人,有的甚至只有几十人。这些学校办学条件简陋,师资力量薄弱,图书和仪器设备严重不足,难以形成办学力量。因此,改革农村职教管理体制,加强政府统筹,已成为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当务之急。
建设县级职教中心,是河北农村职业教育的一项重大改革,是实施“科教兴冀”战略的一项基础工程。这项工程,是省委、省政府直接领导实施的,是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全省人民共同努力完成的。总结建设县级职教中心的经验,最基本的有两条:一是实行政府统筹、部门联办的办学体制;二是强化综合性、多功能的办学特点。在建设县级职教中心的过程中,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统一思想认识。重点是解决好三个方面的认识问题:一是提高市、县党政主要领导对发展职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把职教中心建设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战略措施,摆到应有的位置,列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二是统一省、市、县有关部门对集中办学必要性的认识,尊重县政府的统筹权,形成举办职教中心的合力;三是解决各类职业学校在统筹和合并过程中出现的思想认识问题和各种实际问题。
(二)切实加强领导。河北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职教中心建设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领导。1991年,省委、省政府作出在全省建设职教中心的决定,并制定了分三步实施的计划。1993年,省政府将职教中心建设列为重点项目,纳入政府责任目标考核体系。1994年,省委、 省政府将职教中心建设列为建设教育强省的八项重点工程之一。1995年,又将第三批39所职教中心的建设列为全省的35件要事之一。为切实保证职教中心建设的顺利进行,省委、省政府成立了职教协调领导小组,专门负责研究和协调解决职教中心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省委书记程维高、省长叶连松同志十分重视这一工作,全省建设县级职教中心的决策,就是维高同志亲自考察获鹿县建设综合性职业技术学校的做法后作出的。利用贴息贷款建设职教中心的问题,也是在维高、连松同志亲自协调下解决的。他们还多次召集市、县党政一把手专题研究职教中心建设问题。各市、县主要领导也都亲自谋划、检查、督促职教中心建设,真正做到了思想上位、工作上位、领导上位。
(三)理顺管理体制。职教中心实行“政府统筹、部门联办、教委协调,多校一体”的办学管理体制,这个管理体制的核心是政府统筹。统筹的方式是建立由各县县长为主任的办学委员会,负责解决职教中心建设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统一管理进入职教中心的各类职业学校,统筹安排职教中心的发展规划、专业设置、资金投入,招生及毕业生就业等工作,协调各部门与职教中心的关系,推动这些部门与职教中心的联合办学。
(四)多渠道筹措资金。建设具有一定办学规模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综合性、多功能职教中心,需要数量较大的资金投入,单靠政府投入难以办成。为了解决好这个问题,我们采取政府投入、部门集资、群众捐助、收取学费、校办企业创收、利用贷款等办法,五年共筹资12亿多元,做到了多渠道筹资,高速度建校。其中各级财政投入1.91亿元,利用贷款2亿元。利用贷款发展职教, 是我们在建设县级职教中心中开创的一条新路,为解决各类教育投入提供了经验。
(五)加大职教改革力度。在职教中心建设的实践中,我们始终注意坚持深化职教改革,探索职教中心的办学路子,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一是强调职教中心要致力于提高劳动者素质,坚持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沿着这个办学方向,各职教中心既搞好常规学历教育,培养合格加特长的劳动后备力量,又进行短期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村从业人员的素质,较好地发挥了人才培养、科技推广、生产示范、社会服务的多功能作用。二是强调职教中心要与当地经济紧密结合,办出地方特色。按照这一要求,各职教中心根据当地经济发展需要,围绕当地支柱产业设置相应专业,确定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经过几年的努力,许多职教中心已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如迁安的果林、藁城的农学、南宫的畜牧、安国的中药材、乐亭的蔬菜加工、定州的建筑、曲阳的石雕、涉县的冶炼、容城的服装、涿州的宾馆服务等专业,都是围绕当地的支柱产业设置的,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三是强调职教中心要强化职教特点,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为主,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按照职教的这一特点,各职教中心普遍加大现场教学和实习课时的比例,努力提高学生的从业适应能力。许多职教中心还指导学生一边在校学习,一边搞家庭生产经营,使学生“边上学、边致富,毕业成为万元户”。四是强调职教中心要按职教特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从事职教的教师,既要懂理论,又要会实际操作。各职教中心按照这一标准,努力做好教师的选配,加强在职教师的培训,搞好兼职教师的聘用。与此同时,还充分运用电化教学手段,组织学生收听收看专家教授和科技工作者讲授的课程,形成专职教师、兼职教师和电化教学三结合的教学力量。五是强调职教中心要大力发展校办产业,走产教结合、校企合一的办学路子。各县(市)政府通过划拨和扶持学校自办、合办等形式,支持职教中心兴办校办产业,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各职教中心校办产业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既按教育规律办学,也按经济规律办学,在培养人才的同时,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据统计,“八五”期间全省职教中心校办产业和学费总收入7.453 亿元,校年均107.3万元,增强了职教中心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我省职教中心的建立,促进了农村教育观念的转变,提高了教育投资的效益,推动了农科教结合,开创了一条农村职业教育的新路子。具体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改善了农村职教的办学条件。据1995年底的统计,全省县级职教中心校园占地2.23万亩,校均160亩; 农林牧实习基地2.94万亩,校均211亩;校舍建筑面积229.4万平方米,校均1.65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近2亿元,校均141.2万元;图书304.4万册, 校均2.19万册。二是扩大了农村职教的办学规模。1995年,全省县级职教中心在校生规模达到17.05万人,校均1226人,有些超过3000人。 三是形成了一批有办学特色、质量较高的骨干示范性学校。经国家教委认定,27所职教中心为国家级重点,38所职教中心为省级重点。四是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几年来,职教中心发挥人才培养、科技推广、生产示范、社会服务的多功能作用,培养了20万名各类中等专业技术人才,还对80万农民进行了各类实用技术培训,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的转移。同时,向农民提供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科技服务223万人次, 提供粮棉油优良品种1812万公斤。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战略决策。江总书记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调整教育结构的关键环节。李鹏总理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振兴经济的必由之路。“八五”期间,我省农村职业教育虽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与中央的要求和我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还有不少差距,职教中心的规模还要扩大,管理还要加强,水平还要提高。“九五”时期,我省职业教育将按照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和实施“科教兴冀”战略的要求,坚持“大力发展”的方针,深化职教改革,强化职教特点,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职教体系,到“九五”末,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占高中阶段在校生的比例达65%以上。
《职业教育法》的颁布,为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这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对实施《职业教育法》、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对职业教育提出的任务和要求作了全面部署。我们要认真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虚心学习兄弟省市的经验,努力把河北的职业教育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摄影:宁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