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流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何绍军

导流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何绍军

中国葛洲坝集团电力有限责任公司 湖北省 443000

摘要: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近几年,我国在导流施工技术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导流施工技术已经逐渐成为我国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技术,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我国在水利工程建设方面的需要。然而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倒流施工技术的实施仍然有许多关键点需要注意。本文就针对逗留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分析,一边为我国水利工程施工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促进我国水利工程更好发展。

关键词:导流施工技术;水利工程建设;应用

引言

我国水利工程项目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发展,在建设规模得到显著性扩大的同时亦对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合理有效地运用导流施工技术,有利于确保水利工程建设地顺利开展,进而最大化地发挥出水利工程的综合实际功能。由此可见,导流施工技术对于水利工程施工建设来说应用价值和应用意义十分重大。

1导流施工技术概述

导流施工技术属于保证流水能够绕过要求施工的地区,流向下游而采取的引导水利技术,科学引导、控制水流是该技术的优势所在,导流施工技术包括截留、基坑排水、下闸蓄水等子工程,而结合现阶段我国水利工程领域的导流施工技术发展现状不难发现,该施工技术可细分为全段围堰法、分段围堰法,两种施工方法的特点如下:①全段围堰法。通过在主体工程的上下游各建一道拦河围堰,同时配合河床外临时或永久建筑物下泄,即可满足水利工程施工需要,该施工技术较为适用于基坑工作量不大、河床狭窄、难以实现分期导流情况,隧洞导流、明渠导流、涵管导流、渡槽导流均属于全段围堰法范畴,如其中隧洞导流一般与永久隧洞相结合,且较为适合用于两岸地形陡峭、山岩坚实、河谷狭窄的山区河流。②分段围堰法。通过分段分期维护水工建筑物,即可实现导流施工技术应用拆分,底孔导流、缺口导流均属于分段围堰法范畴,其中底孔导流需在混凝土坝体内修建临时或永久底孔,由此可保证水工建筑物上部施工不受干扰,这使得较为适用于高坝建设,但导流期存在的堵塞风险必须得到关注。

2水利工程施工中导流施工内容

(1)坝址的选择。在对导流施工进行设计之前,需要全方位考虑工程坝体的位置,做好设计中坝址的勘测工作。在进行坝址选择过程中,一般需要对地形地势、地质条件、工程施工难度、水能的指标差异、施工工期的长短、工程量的大小等进行综合考虑。

(2)水电枢纽工程的布置。水电枢纽工程布置方案的优劣将会直接决定工程施工的进度和质量。因此,在确定坝址之后就需要对水电枢纽工程的布置方案进行规划,通常需要从导流明渠开始对其进行布置,然后对厂房的分布进行科学、合理规划。

(3)编制施工计划。在编制施工计划过程中,既要对施工方案的合理性给予考虑,又要对施工导流技术给予考虑,以确保水利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3导流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3.1围堰法

2.2.1全段围堰法

全段围堰法即利用在河流上建设围堰的方式来确保河道能够被一次性截断,并充分发挥围堰建筑物的作用使河水涌向泄水建筑物,进而使其以分流的形式倾泻。与其他导流施工技术相比,全段围堰法具备一定的特殊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而为不断强化对施工质量的控制力度,相关工作人员务必要时刻准确把握泄水建筑的实际情况,在明确水量等诸多因素后利用导流施工技术将水流进行合理划分,进而从真正意义上发挥导流施工技术的重要作用。一般情况下,倘若河流水量较大或河槽较窄,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运用明渠导流、涵洞导流等导流方式,在一次拦截处理后再利用全段围堰法进行二次导流处理。

2.2.2分段围堰法

分段围堰法与河流各方面的实际情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在大部分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围堰法是其用以多段划分水工建筑物的主要方式,划分完毕则表示整个水利工程项目操作圆满结束。为在水利工程施工中最大化发挥导流施工技术的综合作用,采取分段围堰法时应充分考虑到河流、河床、河槽等的特点,并将该项技术与其有机结合,以进一步落实好河岸的封堵处理工作。由此便可确保河流能从围堰建筑物上顺利通过,加快工程建设,于潜移默化中提升施工质量。此外,亦有部分专家表示,分段围堰方法在河水流量较大或河流河床较宽的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适应性较为理想。

3.2隧洞导流方法

要想使隧洞挖掘在复杂地形条件下顺利开展,则需要选择隧洞导流法进行施工。在对河流导流施工过程中,一般要求施工设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被围堰建筑的施工地点,通常会选择在基坑上下游,同时要想有效提高水利工程施工的进度和质量,通常在河流导入隧洞施工完成后进行倾泻处理。在运用隧洞导流方法过程中,要尽可能的与河岸旁的固定建筑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由于隧洞导流方法需要开山凿洞,这样不仅增加了施工的难度,而且还会使施工成本大大提高。因此,隧洞导流方法一般被应用于无法展开明渠挖掘、地质条件繁杂的施工地段。

3.3明渠导流

明渠导流简而言之就是在河岸上开挖一条渠道,然后在河道的下游修筑围堰,最后将水流引向渠道进行下泄。明渠导流方法主要应用于宽广滩地和岸坡平缓的河道水利工程施工中,通常情况下应用于平原河道。具体应用措施如下:第一,要注意适用前提:即水利工程要良好的排水功能、通航能力、地质条件及较大的水流量,否则不能进行明渠导流;第二,通常情况下要选择河床较宽沿岸进行渠道开挖,并渠道开挖时还需要确定进出口、判定明渠高程、布置导流轴线等,并对明渠进出口与河道主流的夹角进行严格控制,一般要控制在<30°的范围内;第三,要尽可能选择台地较宽的沿岸布置导流线,并控制好明渠轴线的水平距离,一般要控制在75米的标准上,同时还需要加强防冲;第四,明渠轴线设置时要尽可能将渠底深度、明渠长度减少,并控制明渠转弯半径,一般控制在渠底宽度的5倍以上,从而提高河道水流的畅通性。

3.4涵洞导流方法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涵洞导流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中小型土坝、水闸的施工项目中。在河流下游挡水围堰建筑物修建过程中,一般会选用涵洞导流技术,从而在通过涵洞后有效引导原有河水朝向下游流动。同时涵洞导流方法在水利工程施工后期导流阶段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既可以确保施工的进度,又可以有效降低施工成本。通常情况下,涵洞导流方法会被设置在滩层表层、靠山位置上,以更好的发挥其优势。此外,为了确保河水顺利通过涵洞,涵洞最好选择直线状,以避免渗漏、淤泥等问题的发生,更好的发挥该方法的作用,提高水利工程建筑施工的效率。

3.5基坑排水

实质上是在河道基坑处进行截流和排水,使基坑中的渗水等得到有效排出,最终有效减少基坑渗水。在基坑排水过程中好特别注意各种排水设备的准备齐全,尤其是抽水机,抽水机的数量至少3台,其功率为20kW、扬程为20米,备用的抽水机至少准备一台。

结语

综上所述,导流施工技术能够较好服务于水利工程建设。而在此基础上,本文涉及的导流施工技术的合理选择、导流施工技术应用重点、某地水利枢纽工程隧洞导流实践等内容,则证明了研究具备的较高实践价值。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导流施工技术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本文内容可发挥一定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孙著增.水利施工中导流技术的有效运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9):1775-1775,1773.

[2]王玮,王鑫.水利工程中防渗施工技术的应用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0):169.

论文作者:何绍军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7

标签:;  ;  ;  ;  ;  ;  ;  ;  

导流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何绍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