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除运用声乐技巧外,更重要的是用真实的情感准确地表达歌曲的内容,给予学生美的享受和情绪的感染,以引起师生内心的共鸣。
〔关键词〕 声乐教学 共鸣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情感的升华;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内心体验和态度;声乐认知与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同时发生,交互作用,它们共同组成了学习心理的两个不同方面;在声乐教学中,教师除运用声乐技巧外,更重要的是用真实的情感准确地表达歌曲的内容,给予学生美的享受和情绪的感染,以引起师生内心的共鸣。
1 情中生情
首先,教师应根据自己的见解和阅历,把握作品的情感脉络,并引起自己感情上的共鸣,然后将这种情感传递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深入钻研教材,认认真真备课。此外教师还要在帮助学生了解作品的风格、创作手法、思想情感、乐曲高潮上多下功夫,用比较准确的声音来塑造形象和表现情感。例如在教学《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这首歌曲时,把握住第一段“节奏旋律舒展”是关键,教师教唱时要情绪饱满,唱得流畅,富有强弱对比感;歌曲第二段“大跳音程及切分音”的运用是重点,教唱时要有一种悲愤控诉的情绪,注意力度的变化与音量的控制。
2 情中激情
在整个声乐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情绪不仅应该是快乐的,而且还应该是饱满和振奋的,甚至在必要情况下,带有某种程度的激情和高涨的情绪来影响和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惟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感染学生,使学生的情绪也兴奋起来,整个课堂的气氛也随之充满应有的生气和活力。例如在教唱《摇篮曲》中,教师的表情和声音是柔和、平静、深情的,伴奏是平稳、摇曳的,学生的演唱同样是轻柔、平静、深情而祥和的。
3 境中生情
首先,教师富有表情的完整的范唱,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整体的音乐想象,激发他们自身拥有一条情感涌动的河流,使其在对艺术的感知和体验过程中,产生学习歌唱的欲望和兴趣。例如歌曲《黄水谣》是即兴伴奏中,第一段用长琶音型的跑动来描绘家乡的美,同时略显忧伤;对比段用三连音为一拍的柱式和弦和震音伴奏音型来表现控诉、悲愤的心情;在现段用速度较缓的琶音伴奏音型来使悲伤的心情得以延续。对歌曲伴奏的合理编配,对学生的学习与演唱、情感的抒发起到了非常良好的营造效果;再者声乐教师要善于用言语来表达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声乐课中的语言应是艺术化的语言,在对歌曲的讲解、朗诵、启发、提问等过程中运用语言、语调、语速、节奏、停顿等变化来表达情感,传情达意,感染学生,又能帮助理解、引发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 赏中生情
学生接触音乐最乐于的方式是“听赏”,在听赏中能感受歌曲的美,体验歌曲的情绪,理解歌曲意境,熟悉歌曲的旋律,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为歌曲的学习和表现做好铺垫。中国著名艺术教育家周大风认为: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要以音乐欣赏为主体。在学唱歌曲之前,对作品进行必要的欣赏,对作品表现内容、节奏、旋律风格等等,对作品充分的欣赏,也会为歌曲的学唱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欣赏歌曲时可以是教师的演唱或欣赏录制的音响。教师的现场演唱具有直观性,学生会感到特别亲切,因而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老师的演唱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学习,学生学习歌唱时也多是模仿教师的演唱。教师演唱时应有饱满的热情,立足于以情感人,演唱的声音尽量接近少儿歌曲的演唱要求或符合所演唱歌曲的风格特点,能够正确表达歌曲情感,有适当的表演,并与学生有交流。欣赏录制的音响时,可以欣赏不同歌曲演唱版本或歌曲的其他表现形式,在“比较”欣赏中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评价能力,拓展学生艺术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 听中生情
经常可能遇到这样一种现象,很多听起来节奏和音准方面都较难把握的通俗歌曲,没有老师教但学生能唱得很好,其原因是小学生的听唱与模仿能力较强。在歌曲学唱中可充分利用和发挥学生的这种音乐学习能力,创设反复聆听歌曲的机会,让学生在“听”中熟悉歌曲的旋律,在感受与体验中轻松愉快地学会歌曲。听歌曲的方式可多种多样,可以在欣赏中、在活动中、在参与表现中聆听,要充分利用学生无意注意,在不知不觉中听熟歌曲旋律。
巧妙设计学生参与活动,在活动中聆听歌曲,熟悉旋律,如,边听音乐边用声势动作参与表现;边听音乐边用打击乐器和固定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边听音乐边用律动参与表现歌曲,等等。“欣赏歌曲”也是实践“听中熟悉旋律”的很好的方式。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有目的反复聆听歌曲、整体感受歌曲的同时也熟悉了歌曲的旋律。如,你认为哪一句最有特点?再次聆听,跟唱歌曲中的特色乐句;听教师演唱,想想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跟琴模唱歌曲旋律;再次聆听,默唱歌词;用听辨法解决难点乐句,引导学生在反复聆听中掌握歌曲旋律。
6 唱中生情
唱歌教学中,一般是学会歌曲以后再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而此教学策略则强调“唱好”与“唱会”同时进行。“唱好”至少包括两个方面。演唱是表现歌曲的主要方式,但对于小学生而言,仅有演唱还不能充分激发其表现的欲望,也不足以表达其情感。在唱歌教学中,尽量采用综合性、多样化的音乐活动,让学生参与表现歌曲。学生以各种形式参与表现歌曲时又要注意参与的全体性、常规性、适当性。全体性是指尽量设计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的音乐表现活动,面向全体学生,而不只是少数几个学生的表演。常规性是指所设计的活动是在常态下大多数学生都能表现的活动,不需要预先排练的表演,不追求完美的表现。适当性是指参与表现的活动要适量,用声音表现歌曲是根本,而其他形式参与表现歌曲只是辅助表现手段。同时,学生参与表现时,教师给予一定的引导和启发,更有利于学生表现技能的提高。
以上,是本人在声乐教学实践当中的一点体悟,请大方之家不吝赐教。
作者单位:山西艺术职业学院
论文作者:刘粉仙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研究(教研版)》2016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3
标签:歌曲论文; 学生论文; 声乐论文; 情感论文; 教师论文; 旋律论文; 情绪论文; 《教育研究(教研版)》2016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