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临江高级中学 211102
下面以《DNA分子结构》为课例,谈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
一、以生物学史揭示DNA结构之谜
1.PPT展示以下材料:
材料1:20世纪30年代后期,瑞典科学家证明了DNA分子是不对称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家们又用电子显微镜测定DNA分子的直径为2nm。
材料2:1951年,奥地利生物化学家查哥夫在定量分析DNA分子的碱基组成后,发现腺嘌呤的量等于胸腺嘧啶的量,鸟嘌呤的量等于胞嘧啶的量。
材料3:1952年,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晶体学家富兰克林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拍摄到DNA分子结构的照片,确定DNA分子为螺旋结构,而不是一条链构成。
材料4:美国科学家沃森 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撰写的论文《核酸的分子结构——脱氧核糖核酸的一个结构模型》,于1953年4月25日在《Nature》杂志上刊载,提出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材料5:1962年克里克、沃森和威尔金斯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发现史为学生学习DNA分子结构做好铺垫,有助于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科学家在探索DNA分子结构过程中,应用X射线-衍射法和模型构建法等科学方法。
2.以小组为单位思考以下几个问题,然后交流讨论结果。
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回答,让学生铭记科学家们的历史贡献;让学生感悟科学家遇到困难不要气馁,善于借鉴他人,还需注意合作和多学科交叉融合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二、以小组合作构建DNA结构模型
1.请同学六人为一组,利用模型盒里的DNA各个组成部分,依次构建以下结构,并展示,教师点评。
2.在构建模型中请思考以下问题:
(1)磷酸、脱氧核糖和含氮碱基在什么部位相互连接?
(2)在DNA分子中,每个脱氧核苷酸之间在什么部位互相连接?
(3)在模型中,如何体现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又怎样体现两条链的碱基之间互补配对?
3.请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以下几个问题,然后交流讨论结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以精美图片展示DNA结构之美
首次推出DNA双螺旋学说的沃森就曾经说过,他与克里克建立DNA模型时美学准则和美的刺激起了不小的作用,因为它符合美学标准。
教师以PPT展示不同国家有关DNA的雕塑。
通过直观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DNA之美,感受到生命的奇妙。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美学教育,让学生发现美、欣赏美,以美求真,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四、以问题形式分析DNA的特点特性
请同学们观察DNA双螺旋立体结构模型,同自己构建的平面模型相比较,小组展示回答如下问题:
1.DNA是由几条链组成的?
2.DNA的外侧和内侧由什么构成?
3.基本骨架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它们分别位于DNA的什么部位?学生总结DNA的结构特点。
继续思考:
1.DNA只含有4种脱氧核苷酸,它是如何能过储存足够量的遗传信息的?
2.DNA分子是如何维系它的遗传稳定性的?
五、以小组辩论理性看待DNA指纹技术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小组制作的DNA结构模型,说一说这些DNA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得出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推测亲子鉴定,鉴定的是什么?从而引出DNA指纹技术。DNA指纹技术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亲子鉴定、侦察罪犯、空难事故受难者残骸鉴定、人种和性别鉴定等方面是目前最为可靠的鉴定技术。
鉴别双胞胎是异卵双生还是同卵双生,只需比较一下两者的 DNA指纹图即可。DNA指纹术也可用于器官移植的配型试验,以便筛选出最佳供体。在盗杀和偷捕野生动物的案件中,用不同的DNA 指纹术,对遗弃在野外的残余动物组织、市场上出售的动物组织,以及盗猎者冰箱中的动物组织进行分析,可对被盗杀的动物进行鉴定。
伦理学的相对性因历史、文化、政治、社会、经济、教育等因素的不同,以及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情况不同等因素,在应用医学或遗传学伦理原则的认同方面有一些争议。DNA指纹在个人终身稳定、各不相同的特性,使其成为个人身份识别的依据,是个人随身携带的生理凭证和“防伪”标志,也是多数人视为个人隐私的材料。未经过知情同意程序的使用和研究可认为是不道德的,DNA指纹技术工作者要自觉遵守研究中的伦理学原则,在研究中执行知情同意程序是表现中国DNA指纹技术工作者良好科学道德的举措。遵循国际科学研究伦理学原则,是中国DNA指纹技术工作者走向国际交流、合作和竞争的重要步骤。
总之,“教学,说到底,是人类的精神和生命在一种文明层面上的代代递交。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不能体现出人文的精神,那么它就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教学”。
论文作者:黄利萍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12月总第19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30
标签:指纹论文; 模型论文; 分子结构论文; 克里克论文; 结构论文; 双螺旋论文; 分子论文; 《教育学》2019年12月总第19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