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恒明 湖北省巴东县茶店民族中学 444315
摘 要:本文通过教学实践,结合典型案例剖析了如何应用信息技术开展物理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激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灵感,进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 应用 物理教学 创新融合
在当今社会,创新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现就我在课堂上的具体做法与大家交流,以求商榷。
一、激发兴趣,诱发创新
运用信息技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诱发学生创新。例如,关于“运动和静止”的描述中,我在引出课题时用Flash制作了一组跳伞运动员跳伞时的动画,当运动员从飞机上跳下后,就用慢镜头把细节展示给学生。所有学生都盯着画面一动不动,突然画面中出现地面在向运动员扑来,这时有的学生“吓得”惊叫了起来,教师顺势导出本课主题——“运动与静止”,接着讲解有关运动的描述。通过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演示,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的欲望,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顺利地掌握了“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二、创设情境,培育意识
运用信息技术能激活思维,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讲授《牛顿第一定律》中惯性这节课时,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多媒体演示创设情境:汽车急刹车时、启动时车上人的运动情况,人被绊倒时和脚踩到西瓜皮时倒的方向为什么不一样等。基于心存疑惑,学生便能全身心投入到《惯性》知识的学习,主动分析“运动中,静止时”的惯性,经历思考,从而明白惯性是物体本身的性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多媒体直观、生动的演示,让学生触景生“疑”,并促使其独立思考、探求方法,在探索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激活思维,催生灵感
在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通过观察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的形象演示,引导学生由此及彼、触类旁通,展开丰富的想象,激发灵感,探索新知。
例如,在讲《声现象》中乐音的特征时,先通过实验得出三特征的影响因素,再用多媒体播放不同频率、振幅、音色的声音,让学生具体感受。《光现象》中光的折射实验现象不太明显,我就用动画播放了光的传播路径,学生一看就很明确了。可见,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学生能更好地进入学习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激发了创新思维的火花和灵感。
四、鼓励探索,提升能力
利用信息技术中直观的声像结合、变小为大、化静为动、超越时空界限的特点,让学生感受事物的变化和生成过程,可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与愿望。
例如:讲授“凸透镜成像”时,学生通过实验已经得出了成像规律,但其中两个关键点实验效果不太好。我就用动画播放了具体的成像过程,学生通过情景直观再现的观察,两个关键点以及物体移动时像的移动及变化一目了然了。
在讲电路故障时,运用“物理实验室”媒体软件,把故障直接展示给学生,通过“模拟”分析,弥补了传统的讲授性课堂教学中一味说教、学生难有直接感受的不足。通过具体生动的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和教师的适时引导,触发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方法去探索、找出事物间的联系,既克服了感官局限性,又揭示了现象的本质,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获取新知,培养了学生的探索和创新能力。
实践证明,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活动中,运用信息技术能为学生再现更好的学习情境,扩大视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提高探究质量,为最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论文作者:田恒明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4月总第24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9
标签:学生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创新能力论文; 情境论文; 惯性论文; 直观论文; 灵感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6年4月总第24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