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惠州惠阳供电局 广东惠州 516211)
摘要:随着电力产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电力系统供电量与供电安全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主要是就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并以此为基础简单的阐述了配电网自动化的概念和意义。
关键词: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应用探析
引言
加工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科学合理的应用于电力系统中,不但可以促进供电质量的全面提升,同时也有效缩短了电力系统故障处理所需要的时间。所以,研究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对电力系统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配电网自动化简要概述
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电子技术为基础,实现对配电网运行状态和事故发生情况的实时监测、控制以及维修和管理,确保整个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的电力自动化技术就是我们所说的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科学合理的应用配电网自动化技术,不仅可以实时监控管理电网系统的运行状态,同时也促进了电网系统综合性能的全面提升,一旦电网系统发生故障可以迅速处理故障恢复正常供电。
二、配电网自动化需要遵循的原则
1、适应性原则
所谓的适应性原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首先,配电网络应用自动化的过程中,必须与当地经济的发展现状紧密结合在一起。根据当地经济状况与实际用电情况,进行配电网自动化的建设。其次,在进行配电网自动化发展的过程中,必须确保配电网的自动化程度符合现有电网发展的现状。最后,必须采取定时限保护的原则。所谓的定时限保护就是将电流阶梯和时间阶梯紧密结合在一起,完成电网上下级的配合与协调。
2、分层递进,循序渐进原则
配电网点数量较多,且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涉及到城市的发展与建设,是配电网自动化最基本的条件,在实施配电网自动化的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首先,为了保护这个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必须在变电站出线端安装自动重合闸,并在出线线路上安装相应的自动配电开关,完成电压控制系统的建立,通常称这一阶段为初级阶段。其次,当第一阶段的工作完成之后,必须根据实际的需要增设通信和控制设备,同时在各个支线路上安装相应的自动配电开关。配电所则通过自动配电开关进行供电负荷的调节。最后,各个配电所必须增加与配电管理中心的信息交流和沟通,确保相关信息可以及时的传送至配电管理中心,从而实现配电网的自动化控制。
3、电流控制模式原则
以往采用的电压控制方式在电网运行的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弊端。重合断路器在合分操作以及出现故障时,经常出现配电开关的动作,而这种现象的出现就导致了配电设备使用寿命的降低。此外,因为所有自动配电开关都有合闸延时的现象,如果发生故障的话配电网线路最末端的自动配电开关完成合闸的时间就可能延长十几分钟,并对供电的连续性造成严重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的具体应用
1、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应用要点
所谓的配电网自动化,就是在电网运行的过程中实现对所有数据的采集、传输、处理以及分析,在确保电网系统安全运行的基础上,实现电网的自动化控制。电力系统在应用这一技术的过程中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配电网自动化的应用必须确保电网系统实现对用户电力计算装置的实时监测,这样不仅有效的避免了窃电行为的发生,同时通过实时监测配电线路的负荷运行状况,可以及时的发现潜在的影响电网安全运行的隐患,以便于及时消除相关的安全隐患,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及时准确的计算电力系统的线损状况是配电网自动技术的最大特点,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电力系统在供电过程中始终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最后,电力系统在应用配电网自动技术以后,必须充分的发挥该技术准确识别系统故障的优势,才能实现对电力系统故障的有效控制和及时处理。
2、配电网自动化模式具体方案探析
目前,比较常见的配电网自动化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自动重合器模式。这一模式主要的特点是划分由两个电源连接的环网,使其处于相邻重合器的保护之下,应用这一设置之后,不管电力系统的任何一部分出现故障,安装于故障点两侧的重合器都会自动断开,不仅可以及时的将故障隔离,同时也保证了电力系统其他部分的正常运行不受影响;(2)自动重合分段器模式。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一旦发生故障的话,安装于变电站的断路器首先就会发生动作,然后线路上的各个断路器开始延时断开,同时变电站内断路器就会发生重合,这样不但确保了电源可以顺利的被输送至负荷位置,同时也确保整个系统的持续供电不受影响;(3)馈线自动化模式。这种模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就地控制模式,利用重合器和分段器结合的模式,将配电网系统的信息采集并传输至电力系统通信上位机上,并由电力系统计算机控制中心进行相应的控制。如果运行系统出现故障的话,计算机控制中心就会根据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并确定故障发生的原因,然后下达处理故障的指令,以确保整个系统的供电迅速的恢复;(4)主断路器与馈线断路器的结合模式。这种通过优化配电网的模式,可以最大限度的提升供电系统的稳定性,通过分析变电站出现开关就可以利用自动操作和遥控的功能对其进行实时的控制,如果供电系统出现故障,变电站主断路器就会实时进行故障的判断,在确定故障范围之后,就会发出相应的指令断开故障范围内的开关,从而保证电力系统供电的持续性不受影响。
四、配电网自动化发展应用前景
1、配电网系统保护
配电网自动化的发展是实现配电网系统保护的基础。目前,地理信息系统是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主要平台,通信则是实现配电网自动化的前提,只有实现了电力系统的内部通信,才能进行配电网信息数据的实时采集。随着我国配电网设备一体化的逐步实现,对配电网系统的保护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2、电能质量不断优化
一般情况下,电力系统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都会选择使用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器进行信息数据的处理,促进电力系统供电质量的进一步提升。虽然促进供电质量提高的方法很多,但是这一方法经过实践证明,不仅灵活性较强,而且稳定性较之其他方法也较好,对电能安全可靠的运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分布式电流接地保护模式的采用
分布式电流接地保护经过大力的推广和应用之后,取得了极为显著的成效,这一方式同时也得到了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利用分布式电流接地保护方式,有效的解决了一直困扰工作人员的小电流接地保护问题,实现了借助馈线远方终端解决问题的目标。运用小波分析技术可以促进分布式电流接地保护图突变量灵敏性的进一步提升,正是由于这一方式具备了这样的特点,因此在电力系统中已经进行了大力的推广和应用。
结束语
目前,电流系统配电网自动化已经成为了电力系统的主要工作。而且,国家为了配合这项技术的发展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但是就目前所取得的效果而言,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还处在初步使用的阶段。所以,各个地区在开展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工作的过程中,必须以当地的实际情况为基础,逐步的实施才能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侯新叶.基于信息交互总线的配电网多源信息集成与利用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
[2]许增辉.佛山三水电网10kV馈线自动化应用评估及提升策略[D].华南理工大学,2014.
[3]李军.浅谈电力自动化系统技术在配电网运行管理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2013,15:77.
论文作者:尹晓林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6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9
标签:配电网论文; 电力系统论文; 电网论文; 这一论文; 过程中论文; 技术论文; 模式论文; 《电力设备》2016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