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建筑工程测量技术的应用论文_陈伟

论现代建筑工程测量技术的应用论文_陈伟

身份证号码:44160219841015xxxx 广东 河源 517000

【摘 要】在建筑工程中工程测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工程测量关系着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以及建筑的结构等,因此,工程测量在建筑工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文就现代建筑工程测量技术的应用做出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测量技术;测量应用

伴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建筑都在质量和外观造型上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建筑施工中,测量工作极为重要,测量数据是否合理,是否准确,都影响着建筑的质量和外观。

一、建筑工程测量精度控制的必要性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主要分为设计阶段、施工阶段以及经营管理阶段这三个方面。对后期工程建设来说,各个阶段测量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测量精度的把握方面。

1.规划阶段

规划阶段主要是确定建筑物主要的占地范围以及周边的环境设施等,通过测绘地形、地貌,为建筑施工提供最详尽的测量数据。建筑物的环境受到规划阶段的测量精度的控制,如果忽视了测量精度,就会导致大片没必要拆除的建筑物被拆迁或者是平掉部分不需要的土地,这样会造成资源浪费。刻意的强调测量精度,则会造成了物力、财力、人力方面的损失,影响工程进度

2.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测量精度控制是为了施工服务。在施工阶段,刻意根据工程的性质来决定测量精度,例如:建筑物是商用,还是民用,通过现场实际情况来确定测量与误差、放样点和控制点误差之间存在的关系。对于整个建筑工程施工来说,施工阶段的测量精度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3.经营管理阶段

在经营管理阶段的测量主要是为了整体工程现状的监测,为了后期的维修和运行服务。该阶段的检测侧重点在变形检测上。

二、施工测量技术的运用

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工程测量贯穿始终,从地形测量、放样定位到数据分析与管理以及控制测量等各环节。工程测量工作是极其复杂的,具有精度高、难度大、环境因素影响多等特点。如何能保证施工安全与建筑质量,这就要求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测量都做到精密、准确。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传统的工程测量已经渐渐淘汰,继而将高科技、数字化、高精准度的技术投入到工程实施当中。针对不同的建筑工程、不同的现场施工状况选用不同的测量技术成为施工方考虑的首要问题,这不仅能提高工程测量效率,而且为工程的测量质量提供保障。下面我们详细探讨一下建筑工程中施工测量技术的运用。

1.侧量定位

在建筑工程施工之初,对于施工现场应当依据GPS控制点,通过全站仪、水准仪、经纬仪等进行现场的测量,在定位建筑工程的正交轴网中,应当运用主轴线的控制法来进行:在GPS的基准下,平面控制桩的测量设置可以采取直接施工测法,当总体尺寸、各个轴线尺寸、角线尺寸经过复核之后,就可以将各个轴线桩确定下来,然后埋设永久性标桩和引桩,等待监理单位、业主单位复核审查之后,方可作为定位依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控制网测量之后,在周边的围墙以及建筑物之上,也需要作出永久性的标志以及各个轴线的引桩,再将各个轴线的控制点依照井字形的控制网引到各个交点之上,并且在其中设置四个控制点,每一控制点上埋设钢板,在边测角闭合以及经过了复核之后,调整好平差,在钢板之上需要做好十字线,再进行钻孔,使用油漆进行标记(红漆),将其作为永久的依据供主体细部施工放样以及垂直控制使用y

2.高程控制与构件测量检测

在建筑施工中,高程控制的实施需要在现场设立三个基准点,从而控制、引测建筑物标高,从而形成闭合的图形,一边之后的闭合与校核,也可以根据施工现场的平面控制桩,在第一层的平台或者是墙体浇筑完成之后,从墙体之下已经存在的标高点沿着墙身使用钢尺进行量距,在传递标高的时候,也需要注意到,传递竖向标高,应当从首层的起始高程点使用钢尺进行竖直量取,如果钢尺的长度无法满足传递高度的要求,可以再设置一道标高的其实现,并且纠正温度、拉力和钢尺应加尺长这三方面之问的差异;此外,在向上传递中,也应当选择建筑物中三个内控点进行;在抄平施工层之前,应当首先校测传递之后的三个标高点,当误差值在3mm之后,方可进行水平线的引测(利用平均点进行)。

在检测构件测量中,在检测柱垂直度:首先支好模板,在模板垂直度校核中可以采取垂球法,然后再对控制轴线和垂线之间的距离进行检查,来校核模板位置。在检测模板标高过程中,先要将顶板模板支设好,再通过柱身使用钢尺向上进行量距,以引测类似标高点在柱子的上端模板,并设置水准仪,后视可以引测任意标高点,再测量各个柱顶标高,同时也需要闭合另一个点来进行校核。在放线过程中,前后视线的等长要求应当尽可能达到。在测量水平线时,需要直接调整水平仪高度,让后视线能够对准水平线,另外,可以使用铅笔将前视的水平线标记出来。当水平线高差在0.00以上或者以下时,都需要重新检定,并且通过规定拉力改正尺长和温度,确保施工测量数据的高可靠性、高准确性。

3.沉降观侧布置及控制技术

沉降观测点应布设在最有代表性的地点,埋设时要与建筑物连接牢靠,是观测点能够真正反映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对于民用建筑,通常在它的四角点、中点、转角处布设观测点,沿建筑物的周边每隔10到20米布置一个观测点,设有沉降缝的建筑物,在其两侧布设观测点。对中小厂房和建筑物,可采用普通水准测量,对于大型厂房和高层建筑,应采用精密水准测量方法。沉降观测水准路线,即从一个水准点到另外一个水准点,应形成闭合路线。与一般水准测量相比,不同的是视线较短,一般不大于25米,一次安置可以有几个前视点。为了提高建筑观测精度,可以采用三固定的方法,及固定人员、固定仪器和固定实施路线、镜位和转点。由于观测路线较短,其闭合差一般不会超过1到2毫米,闭合差可以按测站平均分配。当埋设的观测点稳定后,即可进行第一次观测。施工期间,一般建筑物每升高1到2层或每增加一次载荷,就要观测一次。如果中途停工,应在停工和复工前歌观测一次。在发生大量沉降或严重裂缝时,应进行逐日或几天一次的连续观测。建筑物竣工后应根据沉降量的大小来确定观测周期。开始可以隔一到两个月一次,以每次沉降量在5到10毫米为限。否则要增加观测次数。以后随着观测量的减少,再延长观测周期,直到沉降稳定为止。

尽管现代建筑工程测量技术在不断的发展,并且在实践应用当中也起到了显著的作用,但是,我们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例如施工质量监管的“形式主义”、测量人员对测量技术应用的专业性不强、资源配置不合理等。这些也都是在未来建筑工程测量工作中要不断完善的。

结语

随着我国建筑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施工质量的控制与检测中出现了许多方法,从而为了我国建筑工程质量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为建筑行业持续、稳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措施。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工程测量技术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建筑工程中运用工程测量技术,才能够提供工程项目开展的有利数据,因此,在建筑工程中,工程测量技术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工程技术不仅仅是施工环节的运用,也包含了工程的勘察设计阶段,质量控制等多个方面的方法及技术。

参考文献:

[1]刘庆彬.论现代建筑工程测量技术的应用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3

[2]蔺极平,张彦.关于建筑工程测量技术的问题探讨 [J] 科技创新导报 2012

[3]张莉梅.工程测量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

[4]刘璐璐,刘洋.分析工程测量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

论文作者:陈伟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9

标签:;  ;  ;  ;  ;  ;  ;  ;  

论现代建筑工程测量技术的应用论文_陈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