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职业教育中的核心技能及其培养研究

英国职业教育中的核心技能及其培养研究

高宏[1]2004年在《英国职业教育中的核心技能及其培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由于历史的原因,英国的职业教育发展比较缓慢,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得英国的职业教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在课程与资格委员会的领导下,英国各界对核心能力进行了研究、开发,形成了核心能力国家标准体系,从而使核心能力的培养成为各种职业资格培训的核心目标和关键内容。核心能力的开发、完善和培养不仅为英国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之间的连接和沟通架起了桥梁、为英国建立国家职业资格体系找到了统一的基础,也对英国的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及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英国职业教育中的核心能力开发及其培养不仅对我国职业教育中的素质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同时也为我们加深和拓展对能力本位理论和实践的认识具有一定的启示。

孙丽[2]2011年在《新职业主义的职业核心能力观研究》文中指出20世纪70年代英国学者提出了以培养核心能力为核心的新职业主义教育理论,在实践中经过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很快成为各国关注的热点以及世界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大趋势。新职业主义教育理论与以往职业教育理论的区别不仅表现为时代背景不同,其内容也更为丰富、广泛且深刻。特点主要表现在其核心能力观中。核心能力观认为要帮助更多的学生获得更高水准的学术能力;帮助更多的学生获得轻松进入他们感兴趣的高薪行业的专业技能;使学生成为有岗位转换能力的职业人,以满足工作需要和终身学习的需要。核心能力观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强调满足个体发展的需要,强调缄默知识的重要性。英美两国在新职业主义中对核心能力的开发、培训及考核做出来明确规定,因而我们对英美两个发达国家的教育思想以及改革实践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必定会为我国的职业能力研究提供一些借鉴,促使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向更深层次发展,实现建立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本论文的主要框架为:第一章首先新职业主义的职业核心能力观进行概念界定、探讨研究的意义和方法;第二章分析英国新职业主义教育改革运动的思想基础及兴起背景;第叁章论述了职业核心能力观的基本主张;第四、五两章分别对英、美两国职业核心能力观的实施进行分析;第六章总结对我国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几点启示。

邵艾群[3]2009年在《英国职业核心能力开发及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文中认为对就业者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包括英国在内的世界许多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关注与研究的重要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职业教育改革措施,其中,在国家课程与资格委员会的直接参与和规划之下,英国教育部门及社会各界对职业核心能力开发问题的研究和试验就是典型的例证。目前,在英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职业核心能力国家标准体系,以及较为成熟的核心能力开发模式。英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开创性和成功经验,也引起了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以英国职业核心能力开发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和探讨了:职业核心能力的基本概念和理念;英国重视职业核心能力开发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背景;英国职业核心能力开发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操作模式;英国职业核心能力开发的成功经验。在对英国职业核心能力开发的基本现状系统、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中英两国的比较研究,本文还对我国职业教育中职业核心能力开发的现状和主要问题进行了考察,认为英国在职业核心能力开发方面有许多成功经验能给我们以启示和借鉴:政府应在职业核心能力的开发中发挥关键作用;职业核心能力开发必需要有相应的配套制度;政府重视、多部门长时间共同合作、构建完善的国家核心能力标准体系是英国核心能力开发成功的主要经验;加强职业核心能力开发的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推广是促进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

岑艺璇[4]2015年在《国外新职业主义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指出本论文运用多学科理论及其方法对新职业主义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所谓“新职业主义”,不仅仅是指特定时代背景下的一种职业教育思想或理论流派,而且它是指通过政府主导的、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思想、政策、法律、管理和实践的合作型革新,它正在发生着广泛而深入的世界影响,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本研究在分析了英、美、德、澳四国新职业主义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资料的基础上,大体上完成了该论文的写作。论文的主要成果和贡献如下:一、分析了新职业主义教育思想的形成及意义,探究新职业主义及其教育的实质及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呈现形式、特征和改革的范围和实体。新职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强调知识与技能的统一。约翰·杜威的实验学校以及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课程论就是关于知识与技能相统一和相结合的典型。二、指出了新职业主义教育改革运动成功开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于其推动机构能够较好地处理计划、目标、政策、行动、激励机制、制度和资源配置等之间的机制和关系。大量的学者型教师是具体的执行者。新职业主义教育倡导课程的合作开发来整合学术和职业教育的内容以及课堂外的教育经验。叁、尝试构建了新职业主义教育的理论框架,其中包括新职业主义教育的核心技能开发理论(理论的核心和主体部分)、规范化运行理论(技术技能的规范,技术技能水平的标准保障)、情境化学习理论(从真实的情境中获得“经验”,是能力构建、专业知识发展的前提条件)、技术技能文化的积淀和推动理论(获得技能的价值体系,技能发展的推动力和积累力)和制度供给动力推动理论(一种保障条件、一种动力机制)等五个方面及其相互作用。四、分析了新职业主义教育的基本目的和实现过程,即从核心技能(个体)——核心能力(团队)——核心竞争力(团队、集体、国家);提出了新职业主义教育的动力系统构成即,市场拉力、制度供给的推力及保障力、文化的推力和吸引力、工作场所情境化的注意力等方面动力。五、探讨了新职业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核心技能的本质特征,从能力来源、能力作用、重点选择和与一般具体技能存在方式的区别的角度进行探讨,从知识框架结构、强制性标准结构、国家标准体系结构、项目概念框架结构四个维度分析核心技能的功能结构,从技能条件选择、技能选择程序、技能生成路径和技能理论框架的检验与调整这四个方面阐释核心技能形成的基本原则,分析了英、美、德、澳四国核心技能课程开发机制的特点。六、进行了新职业主义教育的情境化学习理论研究,指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整合要通过“参与”来实现。在学校习得的理论知识只有在具体工作情境或工作过程中才能被激活。工作过程中的知识是以整合的方式呈现于“经验”之中,工作场所学习具有高度的情境性,从真实的工作中获得“经验”是能力构建、专业知识发展的前提条件。七、进行了新职业主义教育的规范化运行理论研究,从库恩、默顿范式的理论视角阐释了规范化教育理念的现代意义。提出了规范化教育是将把专业的技术规范引入教育的全过程,是将抽象的概念、经验开发成具体操作规范,是获得精准、熟练技能过程的一种形式,是注重将艺术思想融入技术技能的开发;揭示了规范化教育是传播着一种获得技能的价值体系,是获得技能整合能力的培养体系,是利用全社会资源的行动规范体系。八、进行了新职业主义教育的技术技能文化积淀和推动理论研究,从文化学、技术哲学的理论视角探讨了技术技能文化的范式特征、内部构成要素、英德美等国的技术技能文化深层信念的教育积淀,技术技能文化的价值偏好与选择。提出了崇拜技术权威的传统情结是推动技能发展的内在动力;不同的团队作业的理念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训练、发展与复杂化的文化追求是技能提高的条件;技术文化内涵与外延的变化是教育改革的基础。九、进行了新职业主义教育的制度供给理论研究,指出职业教育制度供给的的战略性特征。提出将职业技能开发上升至战略的高度是引导技能发展的重要手段。职业教育的制度供给是一种有效运行机制。职业教育制度供给具有政策与路径的机制性,内容与执行的一致性、立法和条件的保障性,职业教育价值培育系统具有规范性。十、分析了新职业主义教育改革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其理论和实践价值。分析了英、美、德、澳开展新职业主义教育改革实践的共同和不同的特点。对新职业主义教育改革进行了总体分析与展望。最后提出了新职业主义教育改革对我国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启示。

贾旻[5]2016年在《行业协会参与现代职业教育治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提高人力资本的一种教育类型,具有与市场、企业紧密联系的天然本质,职业教育培养的人的职业能力素养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与经济效益,推而广之,进一步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国际竞争力。放眼世界,职业教育均面临着人才培养质量无法满足劳动力市场需求的结构性矛盾,以及人们不得已而选之的“二流教育”尴尬境地。因此,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增强社会公信力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迫切之举。本研究引入“行业协会”与“治理”两个概念,将“行业协会”作为研究对象,从“治理”视域切入,从“为什么”、“是什么”以及“如何运行”几个方面展开行业协会参与现代职业教育治理的研究,从而实现职业教育的现代化转向,达到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与社会公信力之目的。本研究在行业协会参与现代职业教育“善治”目标的价值指引下,遵循“获取历史与国际经验——理论探讨——构建分析模型——关照中国现实——提出改进策略”的研究脉络,坚持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范式,具体运用调查法、文献法、历史法与比较法,借鉴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与教育学等学科知识与理论开展研究。研究内容以及研究结论通过四个板块、七个模块得以详细呈现。第一板块以为何参与治理为核心主题,具体包括第一章“绪论”与第二章“行业协会参与现代职业教育治理的合理性”两个模块。在概念界定、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明确行业协会参与现代职业教育治理的意义以及本研究的价值所在。职业教育是具有“职业性”、“技术技能性”以及“跨界性”的教育类型,本质上属于准公共产品;解决当下职业教育培养人才职业素养偏低、教育质量饱受诟病的难题,职业教育需要引入政府以外的利益相关主体,联合采用行动、协商共治,即实现从“管理”走向“治理”的现代化。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要求赋予其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参与人力资源培养,企业又希望将部分责任转移出去;行业协会的非营利性社团组织身份有助于解决企业搭便车而导致的人才培养“集体行动困境”。职业教育界的本体诉求与现代化诉求、企业转移社会责任的呼唤以及行业协会的能力保障耦合,展现了行业协会参与现代职业教育治理的合理性所在。第二板块以参与治理的历史与国际经验为核心主题,具体包括第叁章“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的历史演变”与第四章“行业协会参与现代职业教育治理的实践类型”两个模块。探寻职业教育发展轨迹,行业协会一直是学徒职业培训的责任主体。欧洲行业协会经历了“全面管理——边缘化——有限参与”的发展轨迹,我国行业协会也经历了从“游离于学徒培训之外”到“介入学徒培训”的演变,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主要源于利益特别是经济利益诉求。当下行业协会参与现代职业教育治理的实践可以总结为合作治理、协作治理与参与治理叁种类型,体现着各国行业协会的治理能力与治理运行机制的差异。第叁板块以参与治理的理论探讨与理想模型构建为核心主题,具体包括第五章“行业协会参与现代职业教育治理的运行机理”。构建了追求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善治”价值关照之下的治理系统模型,具体包括合理性系统(已在第二章呈现)、职能系统、运行系统、保障系统与目标系统,这是应然层面的理想图式。行业协会承担着决策咨询、管理与服务叁项主要职能,基本价值追求是在政府、市场与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之间构建平等合作关系,实现职业教育公共利益最大化。治理运行呈现在静态上呈现为网络型治理结构,其有效运行受到激励机制、协调机制与评价机制的规制,并且需要制度与非制度化的外部保障。第四板块以关照中国现实为核心主题,具体包括第六章“行业协会参与现代职业教育治理的现实困境”与第七章“行业协会参与现代职业教育治理的改进策略”两个模块。通过样本选取、深度访谈等调查手段获取中国行业协会参与现代职业教育治理的现实窘境:行业协会参与现代职业教育治理的决策咨询、管理与服务叁大职能未能充分彰显,运行中受到动机、组织机构以及治理机制的困扰,保障略显不足。因此,从治理主体视角来看,行业协会应加强自身组织能力建设,政府要以责任有限的服务型政府为努力目标,转变治理方式;从治理运行来看,提供多种类型的外部保障,明确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完善行业协会的参与治理职能。

徐华[6]2015年在《英国职业教育中的“核心技能”开发及其启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核心技能"开发是英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和特色,其既是英国刺激经济增长的必由之路,也是新职业主义运动的必经之途,更是个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此,英国重构了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体系,采用了"BTEC"教学模式,注重过程和多元评价,建立了相应的教育投入保障机制。这些对我国探索和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大有裨益。

刘松林[7]2010年在《高职课程有效性研究》文中指出高职课程有效性研究是以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为参照,研究高职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资源、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实现的策略及提高高职课程开发效果的监控与评价方式,以提高高职课程的有效性。高职课程有效性的研究旨在为高职课程开发、修订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为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服务。通过文献搜索及梳理,发现国外对课程有效性的研究主要在集中在对具体课程或课程方案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以评估单门课程或课程方案的效果。国内对课程有效性的研究刚刚兴起,研究者寡,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普通教育,研究成果仍停留在有效课程研究的缘起,有效课程的内涵、特征等。国内高职领域鲜见课程有效性研究成果。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方法和调查法,以哲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系统论为基础,分析影响高职课程有效性的主要因素、高职课程有效性的现状、高职课程有效性的特征。在影响因素分析、现状调查及有效性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高职课程有效性的策略。高职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高职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学习基础、学习方式,课程开发都会影响高职课程的实际效果。忽视高职教育特点、高职学生学习能力的课程内容无疑会影响课程的有效性,致使高职课程目标落空,过分强调理论知识或实践技能都将影响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课程结构中形式结构和实质性结构都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影响。高职生的基础技能与专业技能同样重要,专业必修与通识必修、基础核心课程与专业核心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基础技能与专业技能有影响,课程内容的效用与课程的有效性直接相关。研究表明大学生入学成绩与对部分学科的学业成就呈正相关,学生原有知识结构或认知结构是学生认知的基础,不同倾向的学习方式对个体理解、顺应、同化新知识、技能有影响。课程开发中课程目标的确定方式、职业能力分析方式、课程内容的选择方式、课程资源的配套程度、教学策略、教学方式的预设都对课程的实际效果有影响。通过对高职在校生、教师、校友和企业雇主调查发现:1.高职课程内容总体有效性不高,有半数企业对高职课程不满意;2.不同群体的高职生对高职现行课程态度存在显着差异;3.高职毕业生的基础技能不很符合企业的需要。4.高职生的个性品质没有完全达到企业的要求。调查结果说明高职课程整体上、课程内容上不是很受企业的欢迎,表明高职课程的有效性不高。高职课程有效性的特征体现在课程体系、单门课程、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有效的课程体系目标应满足国家、企业、学生的需求,应有评价自身的准则,强调体系内部实质性要素结构的优化,应有综合性实践机会支撑。有效的单门课程应符合企业的需要,应符合学生的需要,有相配套的实习实训条件。高职学生的学习方式呈现出应用型学习的特征。通过研究,本研究提出以下提高高职课程有效性策略:1.有效的课程体系策略:课程体系目标应针对“职业岗位(群)”,适当拓宽课程体系目标域;课程体系应为学生提供足够实践所学知识与技能的机会;加强“基础核心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提高高职生的基础技能和专业能力;有效的课程体系应有公示的评价课程体系成功准则。2.有效的单门课程策略:课程应瞄准职业岗位(群)和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需求,提高高职生的初岗适应性和就业能力,关注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课程内容以实用知识为主,突出实践性知识,充分考虑学生现有能力,匹配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相匹配的实训;课程开发应建立在对学生需要和企业需求科学的调查分析的基础之上,综合运用各种课程开发技术;课程开发应预设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相适应的教学策略,专业课程应将知识、技能、态度的学习寓于特定的实践操作中学习。3.有效课程的课程资源开发策略:有效的课程需要有与课程体系及单门课程相配套的课程体系计划、单门课程教学标准、课程与教学管理相关文件;课程开发必须开发包括教材在内的先行者资源、案例资源、多媒体资源和课程指导资源等素材性资源;建设实验室、实训室、一体化教室、实践教学基地等条件性资源。4.有效课程开发监控与评价策略:有效课程的关键在于建立起课程监控与评价机制,对课程体系和单门课程开发方案、课程开发方案评价、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及课程实施结果评价开发进行全过程的监控与评价。

梁美红[8]2014年在《哥本哈根进程中英国职业教育改革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哥本哈根进程是欧洲职业教育领域范围内发生的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次改革,其目标就是要促进欧洲各个国家的职业教育的交流,建立一个欧洲职业教育区,并且在国际范围内提高欧洲职业教育体系。在哥本哈根进程中宣布了几项改革目标,并且实现了工具层面的统一,其中包括欧洲职业资格框架、欧洲职业教育学分转换系统、共同质量保障框架、发展核心技能以及推行欧洲通行证等。本研究旨在英国的职业教育在该进程的影响之下所发生的变革,为我国的职业教育改革提供指导意义。英国自从2002年加入哥本哈根进程以来,为了更好地融入到欧洲职业教育一体化,于是对本国的职业教育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本文首先对哥本哈根进程做了一个总体的概述,接着对英国加入哥本哈根进程之前的英国的职业教育结构、职业院校类型以及课程设置做了简单的阐述之后;重点分析了在加入哥本哈根进程后,英国的职业教育在国家职业资格框架、学分系统、质量保障系统、发展核心技能以及推行欧洲通行证方面所发生的改革;同时以威根利职业继续教育学院为例,系统分析了英国的职业学院在面对哥本哈根进程时所发生的一些变革,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融入到哥本哈根进程中来。本文的研究成果是:我国的职业教育改革在实现统一的国家职业资格框架、建立严格的职业教育质量保障系统等方面可以参考英国的职业教育改革的做法,这样可以使我国在职业教育改革的道路上避免不必要的挫折,加快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步伐。本文的主体部分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从总体上对哥本哈根进程做一个简单的介绍;第二部分,对英国加入哥本哈根进程之前的职业教育做一个简介,同时在此分析英国加入该进程的背景;第叁部分,重点分析了英国加入哥本哈根进程以后,英国职业教育体制所发生的变革;第四部分,以威根利职业继续教育学院为例,从院校层面分析了英国的职业教育在哥本哈根进程的影响之下所发生的变迁;第五部分,这一部分总结了英国在该进程的影响之下实施改革所取得的成效与经验以及教训,并且为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提供几点参考意见。

李豪杰[9]2011年在《英国14-19岁青少年职业教育改革研究》文中指出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加之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的不断深入发展,传统从业人员的素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职业教育的“技术含量”也在不断增加。许多国家都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支撑产业建设、解决就业问题、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加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基石。如何借鉴世界职业教育改革的先进经验为我们所用,成为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产业升级和转移不断加速,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而青年人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更是关乎国家未来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改革成为社会各界讨论的话题。在这种背景下,对国外发达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研究的重要性就凸现出来。英国14-19岁青少年职业教育改革是世界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部分,了解和研究英国青少年职业教育改革对我国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英国14-19岁青少年职业教育改革为研究对象,引言部分介绍了该研究的问题提出、研究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正文共分为五各部分:第一部分为英国14-19岁青少年职业教育改革的背景;第二部分为英国14-19岁青少年职业教育改革的进程,分别阐述了20世纪80年代后和21世纪英国14-19岁青少年职业教育的改革;第叁部分为英国14-19岁青少年职业教育改革的目标和内容,包括:建立统一的14-19岁青少年职业资格证书体系、现代学徒制改革、加强核心能力培养和建立职业教育合作关系四个方面;第四部分为英国14-19岁青少年职业教育改革的特点,包括:更多的选择、更高的资格水平、更注重基础和更关注教育公平等内容;论文的最后部分为英国14-19岁青少年职业教育改革的启示,提出了四个值得我国借鉴的地方:通过立法加强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制度保障、建立科学规范的职业资格体系、加强核心能力的培养和合作关系的建立。

童晓燕[10]2010年在《职业教育中关键能力的培养研究》文中指出当今世界已进入全球化时代,随着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力结构的变化,过去单一的专业知识技能已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随着职业更迭的加快,对职业的适应性要求越来越高。近来世界各国的职业教育界日益重视关键能力的培养。论文首先介绍了关键能力的内涵和特征,回顾了它的形成背景,接着从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两个维度探讨了内部心理机制对关键能力培养的影响,提出实施校企合作和行动导向教学法。随后论述了我国职业教育关键能力的培养现状,考察了德国、英国和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在培养关键能力方面的先进理念和做法,并以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汽车专业为例,介绍了学校在培养学生关键能力方面的具体做法和成功经验,最后给出了关键能力培养的对策与建议。

参考文献:

[1]. 英国职业教育中的核心技能及其培养研究[D]. 高宏. 河北大学. 2004

[2]. 新职业主义的职业核心能力观研究[D]. 孙丽. 天津大学. 2011

[3]. 英国职业核心能力开发及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D]. 邵艾群. 四川师范大学. 2009

[4]. 国外新职业主义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岑艺璇. 东北师范大学. 2015

[5]. 行业协会参与现代职业教育治理研究[D]. 贾旻. 天津大学. 2016

[6]. 英国职业教育中的“核心技能”开发及其启示[J]. 徐华. 中国成人教育. 2015

[7]. 高职课程有效性研究[D]. 刘松林. 上海师范大学. 2010

[8]. 哥本哈根进程中英国职业教育改革研究[D]. 梁美红. 湖南师范大学. 2014

[9]. 英国14-19岁青少年职业教育改革研究[D]. 李豪杰. 西南大学. 2011

[10]. 职业教育中关键能力的培养研究[D]. 童晓燕. 苏州大学. 2010

标签:;  ;  ;  ;  ;  ;  ;  ;  ;  

英国职业教育中的核心技能及其培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