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明天的世界石油公司和国家石油公司欢呼_石油论文

为明天的世界加油——处于转折点的国际石油公司与国家石油公司,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公司论文,转折点论文,国际石油论文,明天论文,石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过去数年的高油价以及资源民族主义倾向的再度出现,促进了国家石油公司(NOC)的发展和壮大。许多国家石油公司,例如亚洲的国家石油公司,已经开始走出国门寻找资源,积极拓展海外业务。与此同时,国际石油公司的储量接替却越来越难,公司的长期经营计划也开始受到质疑。

2008年后期,国际油价急剧下滑,全世界的石油生产商突然从梦中惊醒。全球性的经济衰退减少了对能源的需求,暴露了国家石油公司的脆弱性。随着许多国家石油公司陷入困境,国家石油公司与国际石油公司①之间的相互依存性再度受到重视。

不论国家石油公司还是国际石油公司,都对未来的发展充满危机感,并开始重新思考二者的关系。二者正处在十字路口,今天的选择将对未来全球石油行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德勤对二者未来的关系进行了多种情景假设,并对它们的合作提出了建议。

一、处于十字路口的

国际石油公司与国家石油公司

1.国际石油公司困难重重

国家石油公司的发展和壮大使国际石油公司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虽然国际石油公司在下游业务方面拥有优势,但它们实际掌控的原油储量仅占全球储量的5%,其余95%为国家石油公司拥有②。如今可供私人投资的储量十分有限,而且获得这些储量的成本与技术难度也在不断上升。

20世纪70年代,全球性的国有化浪潮推动了国家石油公司的崛起。80年代石油价格暴跌后,国际石油公司在重返某些石油输出国时发现,这些地区的经营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过去非常官僚的国家石油公司已经转变成完全市场化运作的企业。在2003-2008年的高油价时期,国家石油公司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在不断重新评估并调整其商业策略的过程中,国家石油公司给国际石油公司带来了大量的难题。

(1)资源民族主义再度出现

国际石油公司获得新资源的难度大幅度增加。高油价刺激了资源民族主义的再度兴起,使得资源国对自然资源的管控力度空前加强。

(2)参股合作变得困难

以往国际石油公司为了获得储量,一般按照固定的回报率在国家石油公司的开发项目中参股。但不断上涨的油价提高了国家石油公司抵御地下风险的能力。国际石油公司发现自己在基于股权合作的项目中的谈判能力不断被削弱,甚至越来越难以参与到新开发的项目中。

(3)更加激烈的竞争

国际石油公司开始意识到它们最激烈的竞争对手不仅仅只有同行,而且还有那些寻找资源的国家石油公司以及油田服务公司(OFSC)。

亚洲公司,尤其是来自中国与印度的国有石油公司近年来显示出它们在国际勘探与开发竞标中高人一筹的实力。由于没有来自于公众股东的压力,亚洲的国家石油公司可以比国际石油公司接受更低的回报率。与此同时,中国石油(CNPC)在中亚以及非洲的成功不仅仅显示了该公司极富自信的战略,更体现了典型的一个国家的石油公司与另一个国家石油公司成功合作的范例。国际石油公司则越来越难以抵御这些公司对产业发展及商业环境的影响。

全球油田服务公司也使得国际石油公司陷入尴尬的境地。在过去15年里,国际石油公司大量的服务外包培养了油田服务公司在勘探、钻井、工程、建造等方面卓越的技术能力。油田服务公司的崛起令国际石油公司在技术竞争与成本上失去了谈判能力。

(4)储量替补率下降

国际石油公司正面临储量替补率下降所带来的严重危机。为了获得石油储量,它们付出的代价越来越高。2003-2007年它们的年均储量替补率约为107%,而勘探和开发成本却以每年26%的速度增长③。

2.低油价暴露出国家石油公司的弱点

由于缺乏获得石油资源的渠道,加上前面提到的种种困难,国际石油公司不得不探索与国家石油公司全新的合作之路,但二者的合作关系依然由双方的相互需要所决定。

2008年后期的油价暴跌改变了全球石油工业的形势。当油价从每桶约150美元急速下跌至40美元以下时,国家石油公司脆弱的一面暴露出来。

国家石油公司的先天优势是与国家的密切关系,但这是双刃剑。由于国家石油公司的主要股东是本国政府,它们的优先目标会包括财富的重新分配、创造就业机会、整体经济发展以及确保能源安全。高油价会使得一些国家石油公司效率低下,而不是效率提升。

3.世界能源供应问题悬而未决

国际能源机构(IEA)最近指出,长期的投资不足将会严重影响未来全球的石油供给。根据IEA《2008世界能源展望》,整个石油行业从现在至2030年必须每年投资约3500亿美元才能弥补石油产量的递减并发现新储量,以满足中国和印度这样巨大的新兴市场日益增长的石油需求。

世界未来的能源供应越来越取决于国家石油公司的战略及政策。问题的关键在于国际石油公司与国家石油公司的经营目标不同。对于国际石油公司而言,尽快将资源转化为货币是重中之重;与之相反,在国家石油公司的眼中,无论多高的油价,都不足以成为大幅增加石油供给的动力。实际上,一部分国家石油公司希望满负荷生产,却没有足够的能力;另一部分国家石油公司拥有足够的石油资源及增产能力,却不愿意满负荷生产。

前一种愿意生产但欠缺能力的国家石油公司,通常属于资源民族主义意识根深蒂固(已制度化)的产油大国,政府以往一直高度干预企业,并对石油天然气消费进行补贴。当石油储量日渐减少时,这些公司没有足够的能力投资开发新油田或维持现有资源的有效开发,也不愿意邀请技术先进的外国公司加以协助。后一种国家石油公司决定不满负荷生产则另有动机:有的是为了尽可能延长本国石油资源的寿命,以保证国库获得长期持续的现金流;有的可能认为目前手中拥有足够的现金,寻求多保留一些地下石油资源以未雨绸缪。因此,高油价几乎未能刺激国家石油公司增加供给。

然而,在油价走低的环境下,供给不足的问题更加突出。低油价时,欧佩克限制石油产量的上限,同时,现金流的减少使得勘探开发项目搁置以及油藏管理效率下降。

许多国家石油公司和产油国政府已经意识到,高油价迟早会导致石油需求萎缩及随之而来的油价下跌。但是,意识到问题并不意味着能及时提出长期有效的对策使问题得到解决。

以往发生石油供给不足的危机时通常采用外交手段解决,这从布什总统在2008年与沙特阿拉伯的谈判便可见一斑。乐观派希望石油消费大国与油气生产大国能够维持甚至优化能源供给的战略协调体系,但是如果未来世界变得四分五裂、陷入困境,外交家也无能为力,那么,这一协调体系就将不再有效。

二、国际石油公司与国家石油公司的未来情景

国际石油公司与国家石油公司今天的决策将对世界能源市场未来20年的发展产生影响。情景分析的终极目标是帮助决策者检验他们的决策和投资组合在可预见的未来稳健性如何。德勤研究了一系列情景,用以描绘现在至2030年间可能会出现的不同的商业环境,从而为国际石油公司和国家石油公司评估战略选择提供框架。

1.情景假设的关键变量

国际石油公司与国家石油公司之间的战略关系由一张互相勾稽的政治经济驱动因素大网所决定。这些驱动因素的数量十分庞大,彼此之间的关系也相当复杂。然而,其中一些因素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德勤选择了三个驱动全球石油工业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因素:石油价格、技术能力和全球政治。

(1)石油价格

高油价通常意味着国家石油公司无须借助国际石油公司的外部投资,而低油价会使国家石油公司需要来自国际石油公司在资金、技术以及管理上的支持。国际石油公司在低油价时期也面临困难,但是一般情况下,它们能比国家石油公司更好地应对暂时的低油价环境。因为在石油收入减少时,政府一般倾向于优先平衡国家预算,即从国家石油公司获取更多的收入,而有时这样的举措会令国有石油企业陷入资金不足、难以按计划持续发展的困境中。

在情景假设中,“低油价”表示按照当前汇率,WTI价格低于50美元/桶,而“高油价”则表示高于50美元/桶。

(2)技术能力

技术领先可以使国际石油公司减少从国家石油公司控制区寻找新的常规石油储量的需求,并提升其谈判能力。技术突破包括开发深海油气田,用油砂和焦油生产非传统烃基燃料,以及通过费托工艺用天然气和煤制造液体燃料;新的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技术则能够延长即将枯竭的油田的寿命。

替代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和生物燃料,也许会在未来强化国际石油公司的地位。然而,可再生能源在20年内不太可能比烃基燃料更经济。虽然这些技术因素可以缓解国际石油公司所面临的石油储量不足甚至枯竭的问题,并且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提升国际石油公司与国家石油公司的谈判能力,但是并不能完全解决对于传统石油储量的需求。

不仅如此,技术进步与政府摆脱对化石燃料依赖的期望,能够大幅度提升经合组织(OECD)国家的能源效率,并为整个行业提供大力发展非石油类能源的机会。国际石油公司作为相关研究和开发项目的先驱,可能会在这一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

(3)全球政治

资源民族主义阻碍了国际石油公司获得新储量,并导致国家石油公司控制的地区投资不足。产生资源民族主义的一部分原因是西方与一些主要油气生产大国之间的政治对话减少。政治对话的缺失进一步削弱了国家石油公司与西方国家政府的相互信任,从而间接影响了国际石油公司。

在假设情景中,德勤认为全球政治合作及规制将有助于国际石油公司与国家石油公司合作关系的形成。反之,全球政治经济分裂、意识形态之争以及武装冲突的扩散将成为合作关系的障碍。在这样的环境下,国际石油公司试图在资源国获得新储量将面临空前的政治阻力。

2.假设情景

石油价格、技术能力以及全球政治,这三个变量结合在一起可以产生8种情景。在不同情景的商业环境中,国家石油公司和国际石油公司的战略导向将产生不同的结果:双赢,双输,赢—输,或者输—赢。

德勤将“赢”定义为能够实现关键经营目标;“输”为不能实现目标。对于国家石油公司而言,“赢”就是能够持续发展,包括经营效率提升、价值链延伸以及得到并提供对国家财政的支持。对于国际石油公司而言,“赢”的关键在于能够持续稳定地获得新石油储量,并能在保证经济性的情况下提高生产率。

由于隐含了油价与技术突破之间更直接的相关性,情景1、2、7和8出现的可能性较大。它们分别被命名为:“快乐增长(Happy Growth)”、“相互漠视(Mutual Indifference)”、“回到未来(Back to the Future)”以及“两手空空(Empty Hands)”。表1是国际石油公司与国家石油公司合作的情景矩阵。

可能性大的情景可能性小的情景 N 国家石油公司比国际石油公司有优势 I国际石油公司比国家石油公司有优势

(1)快乐增长(Happy Growth)

在该情景中,石油价格高企,但受能源技术突破的影响并不能持续走高。油价最终将下跌但不会突然崩盘,因为国际政治经济合作将促进全球经济强有力的增长。

尽管资源民族主义意识空前高涨,但国际合作环境将会抵消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国家石油公司需要与国际石油公司合作,通过提升运营效率实现发展目标。另一方面,国际石油公司拥有足够的资金来源实现技术创新商业化,提升石油甚至非石油能源的产量。在这种情景下,国家石油公司将在国际石油公司的帮助下,成功地将上下游业务国际化,减少来自国家对其经营及战略上的影响,变为纯商业化的实体。

(2)相互漠视(Mutual Indifference)

“相互漠视”的情景表现为国家石油公司与国际石油公司各自为政的状态升级。由于现金充足,掌握资源的国家石油公司不愿加强甚至暂停与国际石油公司之间的合作关系;而国际石油公司致力于技术创新,并有可能从非传统的风险项目上收获大量利润,从而降低对国家石油公司所控制资源的需求。不过,由于高油价、更加严峻的全球局势、技术突破以及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对传统石油资源的需求势必下降,由此造成典型的供大于求的态势,导致油价下跌,国家石油公司受到冲击,国家石油公司与国际石油公司的利润双双下滑。

(3)回到未来(Back to the Future)

在这种情景下,国家石油公司需要国际石油公司作为资本、技术以及管理模式的来源,而国际石油公司比其他高油价情景下更迫切需要国家石油公司所控制的石油资源。由于技术上并不能提供足够的替代能源以动摇传统烃基能源的主导地位,有机能源的生产与勘探在该情景下显得更加重要。这并不是一种崭新的情景,这种情景在过去真实存在过——低廉的油价、双极或单极的全球政治体系以及缺乏新技术框定了石油公司的发展空间。

在该情景中,全球政治的合作氛围促进了国际石油公司与国家石油公司的合作。国际石油公司将很有可能拥有获取新石油资源的渠道。尽管国家石油公司与国际石油公司将形成新的合资关系,但它们上下游的国际化扩张进展缓慢。虽然国家石油公司将缓慢平稳地从国家获得经营自主权,但它们的优先战略安排在很大程度上仍受制于政府。

(4)两手空空(Empty Hands)

这个情景描述了一个长期低油价、技术领域没有突破以及国际政治活动依然冲突不断的时期,它会造成两败俱伤。这一情景突出反映了全球经济长期低迷,并且伴随着全球化及多边主义的倒退。

在这一情境中,由于资源民族主义已弱化,低廉的油价将会刺激一些国家石油公司,尤其是储量进入开发后期的公司寻求外部的帮助。然而,其他国家石油公司,如欧佩克成员国的国家石油公司,并没有足够的动机需要国际石油公司共同合作来提升石油产量。国际石油公司的态势也不容乐观:银根紧缩,对技术研发的投入减少,不能获得新的储量。即使有些国家石油公司与国际石油公司最终决定携手合作,但全球紧张局势以及互不信任将使它们不能发挥应有的合作潜力。“两手空空”情景将随着全球经济低迷的持续而持续,直到经济恢复增长,油价高企。

不过,“两手空空”的情景也有可能转化为双赢的局面,这需要国家石油公司与国际石油公司双方做出更多的努力。国际石油公司如果策略正确的话,能够抓住机遇获得来自国家石油公司的石油资源权益;而国家石油公司可以通过获得国际石油公司技术上的支持来获取利益。

三、寻求避免两败俱伤之道

情景的设立是一种加深对全球石油供给风险理解的有利工具,也可以对国际石油公司以及拥有资源的国家石油公司的未来发展提供指导。它还凸显了政治问题在决定全球石油产业走向的各种因素中所独具的重要性。如果国家石油公司与国际石油公司不尽快修复关系,由此导致的一系列事件将使它们很难实现各自的目标。不仅如此,由此造成的能源供给不足将抑制全球经济的增长,从而助长全球分化和国际敌对因素,进一步恶化国家石油公司与国际石油公司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商业环境。

如何使国家石油公司与国际石油公司的关系变得友好呢?短期内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交易和联姻来增加彼此之间的接触与交流。如果付出更多的努力,双方可望通过全球市场以及跨行业供应链来增强前景的可预见性,从而实现更多的战略灵活性。

德勤已经研究出一些策略和尝试性的合资模式,可能会对发展新的国际石油公司与国家石油公司的合作关系有所帮助。这一研究起始于国际石油公司希望提高对国家石油公司关切事项的敏感度,之后转化为三个具体建议:建立合资企业以促进产油国经济多样化和国家石油公司的发展,实行资产置换,以及提供一揽子服务。德勤还建议国际石油公司把获取技术和人才作为增强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不仅要加强勘探及生产能力,还要通过提高能力来更好地满足国家石油公司的需求。

这些建议并不是改善二者关系的灵丹妙药,因为在二者关系中,结构性的问题依然存在。但是通过采取措施缓解紧张关系和消除误解,二者的关系可望变得能够预期并更为积极。

1.加深对合作伙伴的文化、社会及历史背景的理解

在建立与国家石油公司之间新型合作关系时,国际石油公司需要思想更加开放,更具外交策略以及更加积极主动。国家石油公司意识到,国际石油公司对于东道国长期的社会与经济发展并不关注,只想尽快地开发当地资源以满足股票市场的短期期望。同时,国家石油公司以及东道国的政治人物还担心,与国际石油公司打造长期和过于密切的关系会对本国公司甚至在政治及文化方面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国际石油公司必须设法增进理解。在竞争日益激烈、文化日益多样化以及变化日益加快的环境下,国际石油公司应进行组织行为学习,尊重商业合作伙伴的目标、专长、文化及感受。从这方面强化项目管理,可使公司获益匪浅。

2.以合资企业促进产油国经济多样化及国家石油公司的发展

国际石油公司的基本目标是按照严格的商业标准获得国家石油公司的石油资源,而国家石油公司及其政府的主要需求是实现油气出口价值最大化,同时,通过经济多样化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国际石油公司应该考虑与国家石油公司形成新型合作关系,承担更多的风险。例如通过合资发展天然气、液化天然气及炼化产业,促进国家石油公司东道国长期发展目标的实现。

此外,国际石油公司与国家石油公司还可以在第三国以多种方式建立合资关系。许多国家石油公司正试图沿着价值链向国际化的方向扩展它们的业务。为了拓展市场渠道,它们在新业务中吸引外国投资或者收购海外资产,创造了国际石油公司与国家石油公司形成国际战略同盟的机会,这使双方都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资产,完善自己供应链中缺失的一环。科威特、阿尔及利亚、沙特等国的国家石油公司就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整合了各自的下游业务,建立了炼油方面的合资企业,但是它们还将继续学习国际石油公司的管理经验和营销技巧。

3.资产置换

应对高油价情景的方法之一是资产置换。这类交易是指两家或多家公司将所拥有的资产进行交换。极端的方式有可能是一家大型国家石油公司与一家国际石油公司巨头直接合并。这样国际石油公司可以获得该国家石油公司所拥有的全部资源,同时国家石油公司也成为原国际石油公司技术、价值链、市场渠道以及专业管理人员的拥有者。虽然目前看来这一状况发生的可能性不大,不过在“相互漠视”情景所描述的商业环境中,可能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4.综合一揽子服务

在“两手空空”情景假设的低油价环境中,国家石油公司可能依然不愿意考虑国际石油公司基于参股的投资合作。然而,国际石油公司可以利用提供综合管理服务,包括整合上游服务、技术管理、资本市场渠道、财务管理以及人员培训来增加与国家石油公司合作的机会。由于知道如何在低油价环境下更有效地运营,国际石油公司通过将这些服务打包并提供长期支持,将有机会使自己从油田服务公司及其他竞争者(比如银行及咨询公司)中脱颖而出。

许多国家石油公司仍然缺乏足够经验来管理大型项目,而在这些项目中,有效的成本控制及应对新的地质问题的专业技能会起到关键性作用,所以国家石油公司有很多东西需要向国际石油公司学习。国际石油公司如果已经准备好接受较低的回报率并将油藏管理作为其提供服务的一部分,将有机会在油田服务中一枝独秀。另外,与国家石油公司在研究与开发领域进行联合投资,也有助于增加一揽子服务的价值。

四、结论

2008年后期的油价骤降和经济动荡对全球石油工业造成了严重危害。产油国的收入面临压力,使得石油勘探开发项目投资大范围停滞。然而,这场危机也提供了一个驻足反思的机会。尽管国际石油公司与国家石油公司之间缺少合作不是导致2008年后期油价走低的主要因素,但如果这种缺乏合作的状况持续恶化,将对未来的全球石油工业产生严重影响。

国家石油公司与国际石油公司有着很强的互补性。如果通过新型合作关系来获取石油资源,汇聚经验丰富的人才、技术和经营上的卓越理念,二者将能协同合作从而分享成功。

收稿日期:2009-07-09

注释:

①文中提到的国际石油公司是指大型跨国石油公司,国家石油公司则特指拥有油气资源的国家石油公司,不包括寻找资源的国家石油公司。

②见Petroleum Intelligence Weekly Special Supplement Issue,Vol.XLVII,No.48,December 1,2008 p.2.

③见股票研究报告,由Deutsche Bank,ABN-AMRO,Merrill Lynch,J.P.Morgan(J.P.Morgan Global Oil & Gas Daily)以及Credit Suisse(Credit Suisse Global Oil Daily)发布。

标签:;  ;  ;  ;  ;  ;  ;  

为明天的世界石油公司和国家石油公司欢呼_石油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