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企业商品成本核算管理模式的改革_进销存论文

零售企业商品成本核算管理模式的改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管理模式论文,成本核算论文,零售企业论文,商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一些大中型零售商场正在逐步建立以前台POS系统、后台PC工作站为特征的商场管理信息系统(MIS),零售商品购销存成本核算管理系统是其中的基础内容之一。如何改革传统的与人工操作相适应的“售价金额核算,实物负责制”核算方法是MIS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因为这不仅仅是核算方法的改变,而且也是零售企业实现现代化、科学化管理的需要。

一、零售企业现行商品成本核算方法的特点及弊端

零售企业是以广大消费者作为商品销售对象,一般,商品品种多、规格复杂,交易次数频繁,交易额小而零星。销售方式大多采用一手钱一手货的交易方式。库存商品既表现为仓库储存,又表现为柜台存放,要求售货员实物负责。

根据零售企业的上述特点,在长期的实践中,我国商业系统总结出了“售价金额核算,实物负责制”的商品核算方法。其基本内容和特点是:

1.商品进销存均按商品售价金额记帐,并用商品售价金额控制库存数量。商品购进时,即通过“商品进销差价”帐户反映商品售价金额控制库存数量。商品销售时以售价结转成本和减少库存金额。月未,对商品的进销差价按商品的存销比例进行分摊,计算已销商品的进销差价(毛利)和成本。

2.按照商品经营和保管的岗位(柜组)确定实物负责人,并按照实物负责人设置“库存商品”明细帐,帐上只记售价金额,不记数量。实物负责人对商品质量和售价金额负完全责任。

3.明确牌价并严格按牌价销售,遇到调价和削价时,应对变价商品进行盘点,并相应调整“库存商品”和“商品进销差价”帐户的余额,以保证帐实相符。

4.定期盘点确定实存商品数量,计算实存商品售价金额,核对实物负责人帐户的帐面结存售价金额,并对差异分别情况进行处理。

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我国零售企业实行“售价金额核算,实物负责制”的核算方法,在落实商品管理责任,简化商品成本核算方法,减轻营业员工作量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且基本符合与人工操作相适应的技术条件和管理水平。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要求的逐步提高,售价金额核算方法越来越暴露出其弊端。一是由于帐面上不能反映商品进销存数量,因此平时无法及时了解库存商品进销存动态情况,对实现商品经营管理和决策的科学化带来困难。二是由于平时采用综合(或分类)进销差价率计算商品销售毛利和成本,差异较大,不能正确反映企业经营成果。三是如果商品进销价格变化频繁(现已成为事实),变价核算工作量将非常大,如不及时进行变价核算,将进一步影响企业经营成果的正确性。同时也无法实现通过售价金额控制数量的目的。

不难看出,上述弊端的根本原因主要在于售价金额核算方法不是按进价计算成本,商品的进销存不核算数量。这主要是由于在人工操作条件下,面对几万种商品要同时核算商品进销存数量和进价成本,受到工作量非常巨大这一客观条件制约。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引入,核算工作量大已不再是制约条件。因此,在建立零售企业MIS时,我们没有理由将基于人工操作管理的售价金额核算方法搬入计算机内,而应从有利于对商品进销存进行科学化管理和决策的需要出发,对零售商品成本核算方法进行改革。

二、零售企业采用数量进价金额核算制的可行性分析

要实现对零售商品进销存的科学化管理和决策,经营管理者必须随时掌握商品进销存情况,这要求企业的经济核算系统不仅能提供数量指示,而且要按实际成本计算企业经营成果,这在售价金额核算制条件下无法做到的,应采用数量进价金额核算制度。

采用数量进价金额核算制度,要求企业建立一套合理的能反映商品进销存情况的商品帐簿和周密的商品购销凭证传递程序。这对于经营大宗商品,进销业务比较规范的批发商业来说比较适合。在零售企业中,除购进环节单据比较完整和规范外,在销售环节,由于采取一手钱一手货的零散交易方式,要在帐面上完整反映销售情况,既做不到规范,工作量也很大。在50年代初期,我国的国营零售企业曾一度普遍实行过“计本售价”核算方法,这种方法与数量进价金额核算方法基本相同,尽管当时零售企业经营的商品品种没有现在繁多,但帐务工作量仍十分繁重,即使加班加点仍长期压帐,无法达到正确、及时地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会计核算资料的目标。80年代后期,计算机处理技术开始进入我国的零售领域,出现了一些计算机商品进销存核算管理系统。但这些系统多为单项数据处理系统,并没有跟商场的每个柜组(销售点)形成数据采集网络。因此,商品销售凭证的填制、收集、传递和输入工作量仍很大,计算机系统实际上只能对少数几个柜组或对企业部分重要商品进行数量金额核算和管理。

近年来,以前台POS系统、后台PC工作站为特征的商场管信息系统开始出现,这为零售企业实行按品种数量进价金额核算管理创造了条件。因为,在这样的系统中,不仅能够正确及时地收集和反映商品购进的数量、单价、金额等数据资料,还可通过各柜组的POS终端自动规范地收集、记录和传送每项商品销售活动的有关数据资料。商品的购销存活动在计算机网络中能以实时方式反映出来,这也为商品经营管理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创造了条件。

在数量进价金额核算制条件下,商品成本计算有多种方法。如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分批实际成本法、最后进价法等。考虑到计算机系统能够实时地反映出商品进销存动态情况,每次商品购进都可确定新的加权平均单价,每次(日)销售后即可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因此,商品成本计算采取移动加权平均法即适合于计算机处理,又能比较正确地反映商品销售成本。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企业所经营的很难用数量进行核算的小商品,可以采取在计算系统外单独核算或在计算机系统内采用售价金额控制的办法解决。

三、零售企业MIS中采用数量进价金额核算的基本模式

在零售企业MIS中采用数量进价金额核算制,一般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1.建立商品进销存数据库。商品进销存数据库是动态反映每一商品进销存数量和金额资料的主数据库,它包括以下基本项目:商品代码、计量单位、购进数量、购进金额、销售数量、销售成本、销售金额、结存数量、平均单价、结存金额等,另外还可增加一些管理上需要的项目。在这个数据库中,每一商品保持一条记录,记录内容随商品进销业务的发生而随时更新。此外,还应建立库存商品数据库、商品销售数据库,用来记录商品进销业务的明细资料内容。

2.建立有效的商品代码管理体系。商品代码是进行商品进销存核算和管理的关键项。零售企业商品品种繁多(大型零售商场品种一般在五、六万种以上),且品种更新换代频繁。因此,平时对商品代码的追加、更新等维护管理制度是否规范和严密,在商品进销存核算管理的各环节中是否能正确可靠地使用代码,都直接关系到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正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对商品代码的管理应从技术上和管理上两方面入手,首先应当建立商品代码数据库,运用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对商品代码进行科学统一的管理。特别是重视商品代码的更新维护工作,保证商品代码的正确性、统一性、可靠性;其次,应根据商品进销存经营管理的实际,将商品代码的使用管理责任有效地落实到人,保证在商品进销存活动中正确、规范地使用代码。

3.商品购进处理。商品购进业务发生时,根据商品进货发票,通过后台PC工作站逐品种将业务数据输入计算机系统。输入方式有以下两种:一是在财会部门,进货发票作为商品采购记帐凭证金额的一致。进货凭证输入后,一方面根据明细资料登录库存商品数据库,另一方面,根据商品进销存数据库和进货凭证中的商品代码、进货数量、进货金额等数据项计算新的移动加权平均单价,公式如下:

与此同时可相应更新商品进销存数据库中的进货数量、进货金额、结存数量、平均单价和结存金额等数据项。

4.商品销售处理。商品销售业务发生时,收款员通过POS终端(收款机)将每次销售的商品代码、销售数量、销售金额(售价)、营业员代号等销售数据输入系统,定时(或每日)由后台PC工作站采集汇总,一方面根据明细资料登录库存商品数据库和商品销售数据库,另一方面,根据商品进销存数据库和商品代码、销售数量、销售金额数据,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公式如下:

本次商品销售成本=移动加权平均单价×本次销售数量

并相应更新商品进销存数据库中的销售数量、销售成本、销售金额等数据项。

5.商品进销存管理。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核算成本,商品在销售业务发生时即能计算出销售成本,并进而计算出存货成本,因此,系统能随时提供最新的各品种进销存信息资料,这为商品进销存业务实现科学化、实时化管理创造了条件。根据商品进销存数据库、库存商品数据库、商品销售数据库,可分别进行下列日常管理内容:一是商品销售管理。根据经营管理的需要,定期或随时向有关部门提供各类商品销售分析报告,如某一品种的月销售动态报告、分品种的销售情况表、各类商品的销售分析表等。另外,还可分营业员、柜组、商品部考核销售业绩情况,提供相应的销售业绩及计划完成情况分析报告。二是存货管理。根据需要能随时提供各类商品库存情况,包括旺销商品、滞销积压商品、脱销商品等方面的情况报告。三是进货管理。是否进货、什么时候进货、进什么货、进多少货,不再由管理人员凭经验决定,而是根据上述销售分析和库存分析资料,按照一定的决策程序科学地作出。

收稿日期 1996年12月17日

标签:;  ;  ;  ;  ;  

零售企业商品成本核算管理模式的改革_进销存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