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兴平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金坪镇中心小学校 644000
【摘要】兴趣指兴致,兴趣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教师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里说过“对知识的兴趣的第一个源泉,那么教师要想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兴趣,自己必须要有高度的兴趣和积极向上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思维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8)03-135-02
在实际小学数学教学中,决定教学效果好坏的一个直接影响因素便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素质教育的推进下,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然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教学需求。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促使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数学知识学习中来,以达到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大价值,现将方法报告如下。
一、努力构建友好师生关系
在实际教学中,老师需多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以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此过程需要教师与学生改变以往传统单一的教与学的关系,老师需主动转变自身地位,积极与学生建立友好的相处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为教师在课堂上授课以及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开展日常练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但此种方式无法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师生之间无法很好的建立一种合作机制。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多参与到学生的讨论及活动中来以促进师生建立友好的相处模式。一旦建立了友好的相处模式,学生便会主动的咨询老师;自主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进而帮助学生更顺利的开展后续的学习。此过程不仅可以充分体现教师的价值,还能够促进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数学的学习中来,进而有利于提升学习兴趣。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的数学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课堂活动来完成的,而课堂的气氛能直接影响到课堂活动的效果。在积极的课堂气氛下,学生才能够畅所欲言,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才能够在轻松的环境里,带着开放的心理,学会与同学合作、与同学和老师交流。
1.数学课堂中教师角色的转化。
教师要认识到:"数学素质"的提出,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需要。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的激发;教师是组建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教师要使自己变成学生的“字典”,为学生突破难点、解迷惑点;要成为学生的询问者,成为一个裁判者和鉴赏者。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合作伙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这样,才能有意识地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和空间交给学生,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2.“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教师要放下自己的架子,走进学生,努力缩小与学生的心距离。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以平等、热情的心态对待学生外,还应通过课外活动,多接触学生,主动找学生谈心,询问其学习、生活情况,培养师生间的友好感情。
3.教师应尊重、理解、宽容每一个学生。
教师应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要尊重发育迟缓的学生;尊重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尊重有过错的学生,不过分批评指责而是给他们改过的时间和机会;尊重有缺点和缺陷的学生;尊重心理反常的学生。尊重学生同时意味着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做到不体罚学生;不辱骂学生;不大声训斥学生;不冷落学生;不羞辱、嘲笑学生;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等。 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的优点,接受他们的缺点。 使学生感到“老师在期待着我”,从而自觉地投入到积极学习之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多用直观教学,指导动手操作,培养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比抽象逻辑思维强,对具体形象的实物、教具、学具比较感兴趣。因而数学课堂中加强直观教学,指导利用学具的操作,使学生动脑和动手相结合,从而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有教具,恰当﹑合理地进行直观操作,同时让学生用课前自己制作的学具亲自动手做一做、拼一拼。
比如,我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先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两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三角形硬纸板,让学生随意拼成一个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平行四边形)。然后启发学生仔细观察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原来的三角形有什么关系?因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获得了大量的感性认识,学生个个胸有成熟地总结: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是原来三角形的底,高是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接下来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就很快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轻松愉快地掌握了本课的重点。这样老师指导学生在操作中一边动脑思考,一边动手操作,同时动口表达总结,使学生既顺利的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学习兴趣。
四、拓展教学环境,加速趣味数学课堂发展
根据有关部门调查显示,小学生数学知识探究积极性与其学习状态有很深的关联,而传统课堂是教师的一言堂,缺乏有效的互动,这对于学生自身的发展不利。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深入的研究,构建多彩数学课堂加速学生数学课堂的发展进程,提高兴趣。首先,小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布置一道较为简单的习题,鼓励学生站在讲台上进行习题讲解,当学生站在教师的位置上,学生的自信都会得到成倍的提升,逐渐在班级形成良好的数学氛围。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进行高效的数学教学,活跃课堂的同时提升教学有效性。比如,在“统计”教学的时候,教师对课本中的事例进行讲解,接着鼓励学生想象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进行统计,让学生在有限的空间内联想到更加宽广的数学问题探究,然后和学生一起设计一套完整的统计方案,逐渐的在学生脑海中搭建起完整的统计思想,鼓励学生大胆探究数学问题,同时加深知识点在其心中的印象,进一步提升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除此之外,教师要科学利用时间和学生一起进行旧知识点的复习,引导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在独立学习时遇到的问题,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点吸收程度及时的修改自身教学计划,扎实学生数学基础,同时搭建更多互动性的数学平台,从而为数学课堂的发展增添更多的动力。小学生内心厌烦呆板的事物,教師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构建互动性数学课堂,可以带动学生全身心的参与到知识的学习当中,对于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发展有积极的推动总用。
五、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题,使学生能学以致用
练习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形式多样的练习题不仅能使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巩固掌握,使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理论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还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热爱数学这门学科。
六、应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采用多媒体教学,能给学生多重感官刺激,这种直观教学,增大了课堂容量。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优生和差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优生从被动等待中解放出来,差生从被动压抑中解放出来,小学数学课堂呈现出多边、互动、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场面。
七、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教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坚持正面引导,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有时,我们教师的一个充满希望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鼓励的微笑,甚至充满善意的沉默,不仅仅传达了一种关爱,还表达了一种尊重、信任和激励,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评价更能产生心与心的互动,但“鼓励赞赏”必须建立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如果离开了“客观评价”,也许“鼓励赞赏”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方法和途径多种多样,教师只有在工作实践中不断作出总结和积累,开拓创新,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才能推向新的台阶。
论文作者:杨兴平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3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4/9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数学论文; 课堂论文; 学习兴趣论文; 角形论文; 自己的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3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