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施工企业档案中, 会计档案是重要的经济档案,它真实地记录着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所有的经济业务,也是作为领导经营、拓展业务重要的参考依据。随着企业不断发展,会计档案的数量也相应增加,对其进行有效管理的难度在加大。因此,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企业的会计档案管理科学规范、合理有序,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
关键词:会计档案;重视;施工企业;发挥作用
前言
企业存档的会计档案资料主要包括有各类会计凭证、账簿、财务会计报表、工资支付书、工程结算证书、合同资料等,同时,也包括各类财务软件形成的会计账簿数据和财务报表数据。近年来,虽然很多施工企业,都会按照《档案法》有关规定进行管理,但仍存在许多不足,如管理不规范、制度设置不够合理、管理人员素质仍待提高等问题,需要引起单位领导人员的重视,加大力度,强化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发挥其作用,助力企业发展。
一、建筑施工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存在不足
近几年来,企业股份制改革的不断步入深水区,原有的公司经营机制已发生巨大变革,一部分企业转型为股份制公司。之所以转型为股份制,是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现代化发展的要求的一种新型的企业组织形式,它的意义在于加快企业商品经济发展、实现生产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扩大企业规模。大中型建筑企业也在不断进行股份制改革,档案管理工作在建筑施工企业中,也发生相应的变化。2017年新《档案法》对原有的会计档案保管期限全部延长,也说明了会计档案的重要性在提升。但目前有个别建筑企业会计档案管理意识淡薄,对会计档案的重要作用认识程度不够、管理制度不健全、致使会计档案杂乱无章。会计档案管理资金不到位,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法制建设不断完善,会计档案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对会计档案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加强会计档案管理工作至关重要。
(一)档案管理人员的重视度不高
当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档案作为企业活动的记录,属于企业无形资产的一种有形载体,记录企业的日常活动,公司在施工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形成的施工合同、经营合同、协议、专利、技术、等相关档案,是建筑企业一种重要的无形的资产。但是,目前建筑企业大多档案管理从业人员,对本职工作重视性不强,对无形资产认识度不高,更多的是对企业的有形的实物资产有较为全面的理解,如个别建筑公司档案管理人员仅关注本企业的固定资产、债权债务、流动性资产等等方面的资产。因此,致使在建筑施工企业的档案管理、科学收集、归档以及方便查看等工作中,极未得到认真落实,档案管理工作质量不高。
(二)档案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完善
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制度。企业改革了,档案的管理工作,仍旧采用传统的归档方式,这与改革后的现代建筑企业发展潮流及档案管理不适应。此种档案管理制度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弊端,比如时效性,不能及时的将建筑施工企业进行产权制度的改革,再比如信息收集,在资产评估、产权界定以及经营管理活动等方面,对档案信息的收集、立卷归档以及产权界定等方面做得不够完善。所以,只有对建筑企业的无形资产有充分认识,才会有利于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
(三)会计档案归档不及时不完整
目前由于施工企业普遍采取项目经理部施工法,施工企业的会计档案资料主要存放在各个项目部,基本上只有在项目工程竣工结束后,才能将会计档案移交公司管理。个别项目由于业主单位审计需要,审计不完成,则一直存放在施工地,长时间得不到归档。会计档案归档不及时,缺乏整体性。同时,由于人员的流动性较大,会计档案的归档缺乏明确的责任人,会计档案内容不完整,或存在流失情况风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信息化背景下,档案的管理水平不高
建筑施工企业中的档案管理,需要熟练利用大数据、互联网,是对信息技术进行开发利用的前提基础,开发利用信息技术资源是企业档案管理的最终目标。建筑施工企业建立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使档案管理人员从档案工作室中走出来,避免为了管理档案而管理档案,要求我们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熟悉业务,与业务部门深入沟通交流,为建筑企业经营管理提供相关的支持,为企业提供便捷的档案信息,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服务、经营管理、决策支持。
三、重视建筑施工企业档案管理
针对在信息化背景下,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需要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
(一)使档案管理工作向法制化方向发展
1、通过在建筑施工企业中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为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提供法律依据和支持,促使会计档案管理工作走向法制化。同时,在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成立专项小组,企业法人任会计档案管理部门的组长,并且设置监管部门,监管人员依照法律规定和公司规章制度的要求,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监督,督促相关管理人员形成自觉的管理意识,并且始终贯穿于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始终结合实际,进一步细化会计档案的分类、组卷、排列、编页、案卷目录、装订、移交等操作规程。加大对会计档案工作的整体性和连续性的检查与监督。
2、建立健全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档案大数据网络体系。除了建立企业内部专项小组外,通过建立档案管理大数据平台,使得信息使用者之间可以通过大数据平台实现数据的共享,同时,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从而健全档案管理制度,构建科学管理体系。
3、制定规范,健全会计档案管理各项规章制度要做好财务档案管理工作,建立健全一整套相关的制度。首先,建立财务档案归档制度,明确归档范围、保管期限、归档程序、整理方法、归档要求等;其次,建立健全档案保管、安全保密制度,明确职责,确保档案不丢失、不损坏、不泄密。
(二)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思想的转变
建筑施工企业受到行业的影响,其会计档案管理较为复杂,必须引化会计档案信息化建设,根据有关要求,设置一套体系清晰、组织完善和执行力强的监督部门,这个部门人才需要即对会计档案管理业务熟悉人才。会计档案资料内容广泛,具有专业性、广泛性、严密性的特点。作为一种专门档案,不能视同一般档案,应按照专业档案进行专业化管理,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档案管理学知识,还应具备财会方面的基本知识,能够熟练使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运用现代化管理软件。
(三)使用电子信息技术媒体设备。在信息化、网络化背景下,建筑施工企业首先要完善会计档案管理工具,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大数据平台及建立会计档案管理模型,从各个不同的维度、专题、层次对会计档案进行编制,可利用财务共享中心,对档案信息按照资源项、颗粒度等形式共享至大数据平台,会计档案管理者可通过相应的权限实现所需档案信息的检索功能。从而提升会计档案信息的编制效率,省去了传统的低效率的编制环节,有利于档案使用者快速检索所需内容。通过大数据库,为档案信息使用者提供便捷、高效的数据信息,为其提供良好的服务,从而树立起档案管理人员的良好形象。
四、结论
会计档案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施工企业领导应高度重视,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执行部门,强化对有关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认真执行《会计法》和《档案法》、相关规定,针对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档案管理存在的不足与问题,要进行解决,并加大资金投入,不断提升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使其更好为企业经济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战扬,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华章,2017(8).
[2]杜则良,褚颖芳,建筑施工企业工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5(49)
论文作者:周文菊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4
标签:档案论文; 会计论文; 档案管理论文; 管理工作论文; 企业论文; 建筑施工企业论文; 管理人员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