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家庭教育之研究论文

民国时期家庭教育之研究论文

民国时期家庭教育之研究

罗曼丽

内容摘要: 民国时期中西文化交织,是我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社会人才辈出,如梁启超、胡适、钱学森等。通过研究大量的名人传记,找到家庭教育是其留名历史的共同的重要原因。民国时期家庭教育是一个由古代转向现代的过渡时期,有其特点及其意义。本文从思想教育、学业教育和生活行为教育这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当今家庭教育提供借鉴。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家庭教育 借鉴

一.思想教育

第一是端正人品。梁启超要求儿女具有健全的人格,“所谓健全人格,至少应该包括:有远大的志向、有自省的能力、严于律己......自由独立、有爱国情怀等等。”人格健全的人,品性才端正。胡适也教导儿子做功课固然要考得好成绩,品行要名列前茅,但最重要的是做人要是上等的。既要有志气,也要懂得谦虚和气,品性端正。

(二)合理、动听、巧妙、生动的教学专业用语是渗透情感教育的成功所在。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在熟悉教材的教材行,认真备课,才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为学生打开情感的大门,教师首先要能够进入角色,扮演在教学中具有正能量的教育工作者的光辉形象,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学习思想品德知识的同时,进入情感教育的状态,并以此在完成学业。用能够激发学生情感的语言,把课本中无声的文字体现在有声有情的语言,以此来影响学生。

第二是树立志向。“自古圣贤,未有不以立志为重者也。”自古以来,能够称之为贤人、圣人的人,都很注重志向。钱均夫对钱学森的教育十分的重视并且用心良苦,钱学森说:“我的第一位老师是我的父亲。”钱均夫不仅致力于开启儿子的智慧,更致力于培养其人生志向。鲁迅也很注重对海婴的立志教育,希望他长大后做实事,不要做“空头文学家或美学家”。

第三是明白人伦。梁启超对儿女的教育都来源于父爱。他说自己是最具有感情的感性之人,对于儿女的爱都是十二分的投入。他写了非常多的家书,以此表达了他的拳拳父爱。胡适之父在台湾供职后不久,其母就带着胡适去投亲。因为其母是农民之女,不识字,其父在公务之暇,会剪一些红纸方笺,用毛笔写上楷体字,教冯顺弟识字,然后两人又一起教胡适认字,其乐融融,是一项十分促进亲子教育的行为。后来,胡适在美国留学,也还保持与母亲的通信联系。当有了儿子后,取名为“祖望”,就是祖母望孙的意思,充分表达了他对母亲的纪念和孝心。

二.学业教育

在教育内容方面,不但注重儒家经典的学习,也注重与现实相结合。

民国时期以儒家经典作为儿童的启蒙读物。胡适的启蒙之书是他父亲自己编手写的《学为人诗》,用四言的韵文编排,内容是忠、孝、节、义,这是做人的基本道理。接着读编写的《原学》,讲的是关于哲学的道理。之后,胡适又陆续读了很多儒家经典,比如《小学》《论语》《孟子》《大学》《诗经》等。梁启超的祖父也注重如家经典教育,为他购买了很多经史子集的图书。甚至在家里建立了一间名为“留余”的书斋,专门用来读书。梁启超4、5岁的时候,他的祖父就开始向他讲解四书五经。6岁的时候,转由父亲教授中国的历史和经济。他8岁的时候开始学习写文章,9岁写的文章能长达千字。

民国处于内忧外患之际,家庭教育中也渗透了爱国教育。梁启超是著名的改革家、思想家和教育家。甲午战后,他以教育作为切入口,认为救国要先培养人才,呼吁进行学堂改革。在家教方面,梁启超也有特色之处,他把家教做为国民教育的基础。他认为:“教育之事,为国家前途所托命。”③学校教育如是,家庭教育亦如是,没有例外。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前提,他认为家教不只是梁家的孝子贤孙,能够出人头地,而是能够为国家承担道德责任的。

胡适的母亲叫冯顺弟,她教育胡适有自己的一套办法。当胡适做错事的时候,他母亲会在其他人不在的时候对他进行教育,不严重就用眼神进行交流,犯错严重就会等到夜深人静之时进行教育,充分尊重儿童,并能够及时引导。

梁启超十分担心儿子梁思成,一方面担心儿子的身体,另一方面就是担心儿子的心理发展。在家书中就写到对他身心健全的发展进行指导,家书中就写到自己害怕儿子会走入寂寞孤僻的路上去,希望梁思成可以保持活泼的朝气,这是他最想看到的。为此,他还劝告儿子,不要专门做一门学问,要分出一点时间和经理去学习常识、文学或人文科学科,因为单个的学科,太单调,这样就容易产生倦怠之感,这是不利于长期发展的。

宋耀如有很崇尚自然教育,他的房屋是自己设计的,设计之时,就特地将院子坐落在一大片的庄稼地间,因为这是一个天然的教育场所。孩子可以在这里抓青蛙和扑鱼,充分地与大自然接触。钱均夫寓教于乐,崇尚自然教育,认为大自然是一本读不完的宝书,城市的环境无法得到自然的熏陶。每年的春秋季节,钱均夫总要带着儿子到郊区农村或者风景优美的香山等地去游玩,还会解释各种自然现象,以及大自然的重要性,不失时机的讲解经典古籍,比如说钱学森看到鹰飞,对父亲说:“我想成为那只大鸟,飞到太空。”钱均夫便适时为儿子讲庄子的《逍遥游》,指导儿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最后,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给予儿童良好的成长环境。如今社会步伐加快,很多家长只顾赚钱,物质基础好的,请保姆照顾儿童,物质基础差的,就把儿童完全交给父母,从而忽视了与儿童的相处。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儿童,通常是内心缺乏爱和安全感。家长与儿童相处时间短,互相不熟悉,关注的只能是儿童的学习成绩这些外在的表现。这样的教育会对儿童造成很大的伤害,所以,家长应该有计划、有目的的增加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可以每周固定有亲子活动,经常带孩子去接触外面的世界,与儿童亲密互动等等,让孩子充分享受到爱。

在家庭里要把儿童看成朋友,注重其个性的自由发展。胡适在这方面做的很好,当他的妻子冬秀责备儿子之后,他会劝导说,一起改变态度,把儿子当做朋友一样对待。鲁迅也很注重对孩子的尊重,在《我们应当怎样做父亲》中,充分表达了对孩子的疼爱,尊重对待海婴的爱好,与儿子做朋友。

另一方面,胡适反复强调“小我”若要真正有益于“大我”,必须先塑造自己,“你想有益于社会,最好的法子莫如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注]胡适:《易卜生主义》,胡适著、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第2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441页。。个体若不能坚定而充分地发展自我,就不可能积聚足够的力量与社会或其他阻碍自我发展的势力抗争,既无法“救出自己”,也不能“霸占住这个社会来改造这个社会的新生活”,甚至会如《雁》中的少年,不仅无力走向将来,反而被归化驯服,回到了过去。

宋氏夫妇有三子三女,每个子女都十分优秀,宋耀如有他独有的教育方式。每到家庭晚会,子女们各施其能,弹琴、跳舞、唱歌、十分热闹。宋家的周末晚会,有固定的时间,这样能够养成良好的习惯。也是宋耀如想出来的办法,在这个欢乐和谐的氛围中,子文爱唱歌、子良喜欢跳舞、作画,会拿着自己的得意作品让父母指点;母亲教子安弹钢琴,有时,母亲也会让子安为大家伴奏。这种独具匠心的教育方式,即照顾到每位孩子,增强家人之间的感情,而且更符合孩子个性的发展。

民国时期的家庭教育中,也十分注重对孩子行为方面的指导。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父母都会及时地给予恰当的指导。梁启超的母亲十分地慈祥,每天都是笑容满面,也很疼爱梁启超,还是梁启超的启蒙老师。但是如果梁启超做错事情了,他母亲就会很严肃,把梁启超带到房间进行严格的教育。梁启超的父亲很注重家风的传承,如果梁启超违反了家风家训,都是会收到教训的。

三.生活行为教育

其次,要注重家庭教育的方式。家长要留心观察孩子的行为举止和性格特点,针对孩子不同的兴趣爱好进行恰当的引导。再如自然教育法,给予儿童宽松的教育环境,不约束孩子的天性。在当今,越来越多的家长信奉“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剥夺了孩子的自由,这样是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家长要恰当施爱,满足孩子的正常需求即可,对孩子的过分要求应当以恰当的方式加以拒绝,并应摆明道理,对子女进行教育,帮助儿童摆脱不良恶习培养子女的独立生活能力。对子女恰当的爱,有利于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健全人”。梁启超有九个儿女,宋家有六位儿女,各个都在各自的领域取得相应的成就,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在教育方法上,注重多种教育方式,比如:自然教育法,言传身教、平等教育法、因材施教等。

科层式程度,是垂直性的,与动员主导和交换主导不在一个面向,动员主导和交换主导是平行的、网状的,二者在交往性的关系中会运行良好。 所以说,以说服和劝导为主的动员模式需要政策实行者和被实行者在平等的平台上进行交往性的行为。 说明科层式程度越接近于原点,动员模式实行的越好。 换句话说,动员式模式需要呈网状的大量基层机构,这些机构是亲民的,而不是垂管民的(科层式),也就是说,政府与民众交往之流越好,横向动员面就越大,更能满足政策实行者的愿望。

胡适也很注重对儿子身心健全的发展,在书信中也时常关心和教导儿子进行身体锻炼。儿子生病了,胡适会守夜,悉心照顾,平时也经常带儿子进行户外活动,比如爬山等,增加运动的机会和运动量。

再次,健身休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在创新供给方式。如何建立健身休闲产品与需求群体之间的联系,这是健身休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智能设备的普及,让一切连接都变得有可能。如今城市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如何缩短健身休闲排队时间,提高宝贵的闲暇时间的健身休闲效率颇受关注。除了传统的电话预定之外,要重视各种智能化APP的功能开发和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营销方式的推广,努力打造“线上+线下”的多元化快捷供给方式以满足消费群体足不出户合理安排健身休闲活动的需求。

四.启示

民国时期大家众多,与其家庭教育密不可分,为此,我们应学习前人的经验,为现代家庭教育提出相关意见。

首先,转变家庭观念,注重儿童道德教育。现在很多家长认为教育就是开发智力,把智力放在家庭教育的首位,而忽视了儿童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思想品德教育。家长要转变家庭观念,重视家庭教育,重视对儿童的道德培养。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树立家风,家长首先以身作则,为儿童树立良好的榜样,在与儿童的相处过程中,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多花时间与儿童进行交流、玩耍,给予儿童充分的爱。

养成教育是近几年流行的家庭教育,在民国时期,也十分注重生活行为教育。

再次,要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家庭是儿童最初接受教育的地方,涉及儿童的方方面面。其中,最主要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养成教育。儿童在学会做人的同时,学会独立,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环境。家长不能把学校教育的内容和任务完全转移到家庭当中,也不能把家庭教育的责任推卸给学校。在家庭教育方面,虽然也有知识性的教育,但科学系统的知识,还需要在学校里完成,家庭应做好配合,加强与学校的联系,督促孩子完成学习任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梁启超的祖父梁维清,不仅教他读圣贤之书,更重视言传身教。童年的梁启超和祖父生活在一起。白天的时候,他跟着祖父一起读书、玩耍。到了晚上,和祖父睡一张床,祖父会讲睡前故事,关于英雄豪杰的或是名士硕儒的。梁维清擅长利用身边的事物展开具体生动的教学,比如亲身经历的节日庆典和祭祀活动,并且能够将其历史娓娓道来。梁家家风来自于亲身体验和感受,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当地当时的社会风气,由社会主流思想所影响。梁家家长在道德、事业上自制力,能够达到自省和自律,这是梁家家风代代相传的内在驱动力。

注 释

真的,不知他们牵了谁家的女人,曲背和猪一般被他们牵走。在稀薄乱动的手电灯绿色的光线里面,分辨不出这女人是谁。

①梁启超《新民说》,《饮冰室合集·专集》之四,中华书局1989年3月版,第1 页。

②凤巘书院学规,清光绪元年(1875年),《中国书院学规集成》,第686页。

对于读者而言,信息的提供者越具有权威性,信息就越可靠。因此,在英文灾难新闻报道中,灾难新闻记者都会在自己写的报道中表明信息的来源,使用模糊限制语来注明消息的提供者,这会显然比媒体本身的观点具有更高的接受度。

③梁启超《在广东高等师范学校演说词》,夏晓虹辑《饮冰室合集集外文》,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 月版,第602页。

特别提示:本刊只接受给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单位转帐。目前如有非法机构冒充《中国康复》收取费用,多以个人名义要求转帐,请作者注意甄别,谨防上当受骗。

参考文献

[1]梁启超.梁启超家书[M].中州古籍出版社,2016.1-290.

[2]赵峰.民国教育[M].山西教育出版社,2015.81-146.

[3]陈廷一.宋氏家族全传[M].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11-102.

[4]易竹贤.胡适传[M].人民出版社,2013.1-60.

[5]梁启超.梁启超自传[M].江苏文艺出版社,2012.1-98.

(作者单位:江西应用科技学院)

标签:;  ;  ;  ;  

民国时期家庭教育之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