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特色、求实效”,连云港市开展“三关爱”活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连云港市论文,求实效论文,特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年以来,江苏省连云港市把“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作为志愿服务活动重点,坚持重特色、创品牌、求实效,使“三关爱”志愿服务活动在全市蓬勃开展、富有成效。
典型引领,壮大队伍。该市以学习宣传先进典型“雷锋车组”为契机,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自觉履行社会责任、承担社会义务,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鼓励和吸引更多社会力量有序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促进了全市志愿者队伍的不断壮大。目前,全市注册志愿者人数达到65.6万,占市人口的15%为“三关爱”志愿服务长效化、制度化奠定了基础。
发挥优势,拓展项目。在开展“三关爱”活动中,各地注重发挥街道社区、社团组织和文明行业、单位的优势,不断拓展志愿服务项目。新浦区的社区志愿者在开展常态化活动的同时,开办“空巢老人之家”。中国电信连云港分公司与市老龄委联合推出“天翼老人机”。市残联、慈善总会开展爱心“助残月”活动。市青年志愿者分会通过“温暖三人行”的新载体,即“1名农民工子女+1名城市小伙伴+1名团干部或青年志愿者”的结对模式,与4.2万多农民工子女结成“温暖三人行”帮扶对子,占全市农民工子女总数90%以上。
精心培育,打造品牌。各地各行业积极培育和打造富有特色和行业特点的“三关爱”志愿服务品牌。如市国税系统的“国税爱心妈妈”基金,投入资金50余万元资助76名贫困学子,40多个爱心妈妈与单亲特困母亲。市邮政公司开展“心手相牵、你我同行”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发行爱心明信片7.4万份,精心打造“驿路邮爱”(“一路友爱”谐音)志愿服务品牌。东海县“晶彩文化志愿者”、赣榆县“网络红军”、灌云县“麦穗365”、连云区的“海上救助志愿者”、海州区“党员当先锋,一帮一志愿服务队”、市直机关的“环保志愿者”等服务品牌,成为全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