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隐喻主要理论概述论文_向丽梅

语法隐喻主要理论概述论文_向丽梅

广东科技学院应用英语系 广东 东莞 523000

摘 要:由功能语言学派代表人物韩礼德首先提出的“语法隐喻” 是对传统修辞意义上的隐喻的一种挑战。本文从主要理论概述,对一些学者有关“语法隐喻”的论述进行梳理和归纳,旨在为对“语法隐喻”理论感兴趣的学者提供一些参考。

一、韩礼德的语法隐喻理论

胡壮麟在其论文《评语法隐喻的韩礼德模式》中归纳出韩礼德有关语法隐喻的1985/1994模式。下面让我们分别看一下韩礼德从功能角度出发将语法隐喻划分的两种主要类型:概念语法隐喻和人际语法隐喻。

1.概念语法隐喻:

及物性系统中各种过程都可以隐喻化——从一个过程隐喻为另一个过程。“随着不同过程之间的转换,各小句的功能成分(如参与者、过程和环境因子等)也可互相隐喻化。被转换的功能成分在词汇语法层体现时又可以从一个形式(如短语和词类等)隐喻为另一个形式”(胡壮麟,2000:88)。

例如下面两个经典例子:(1)Mary saw something wonderful.(2)Mary came upon a wonderful sight.(Halliday, 2000: 344)。(1)句是一致式的表达,see体现了一个心理过程,而(2)句则将心理过程隐喻为物质过程, 由“come upon”体现。(3)They arrived at the summit on the fifth day.(4)The fifth day saw them at the summit. (Halliday,2000: 346)。由(3)句到(4)句体现了物质过程“arrive”向心理过程“see”的隐喻式转化,同时各过程内的参与者和环境因素也发生了变化。

2.人际语法隐喻:

语言的人际元功能由情态和语气实现,因此韩礼德将人际语法隐喻分为情态隐喻和语气隐喻。情态功能具有多种体现形式,不仅是情态动词,形容词、副词、名词和介词短语及相应的不同结构等都可体现情态意义。我们把由非情态动词体现情态意义的表达看作情态隐喻。韩礼德认为“严格上讲,情态的显性主观和显性客观形式是隐喻性的”(Halliday 1985)。

例如:(1)Pudding may never be cooked.(2)I don’t believe that pudding ever will be cooked. (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李战子,2005:298)。(3)It’s likely that pudding never will be cooked.(1)句用英语中的情态动词may来表达情态意义, 是一致式表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2)和(3)句分别用小句“I don’t believe”(表显性主观) 和“It’s likely”(表隐性主观)替代情态动词来表示情态语义,因而(2)和(3)两句是情态语法隐喻的表达形式。

韩礼德把体现言语功能的通常形式看作言语功能的一致式表达,而用疑问或祈使语气实现陈述言语功能,陈述或祈使语气实现疑问言语功能,陈述或疑问语气实现命令言语功能则被看作是语气隐喻。

二、马丁的语篇语法隐喻

马丁指出:“语篇系统可以用来把文本构建成‘物质’的社会现实……一些名词(如reason,example,point,factor)不指具体的人或物,而是用来组织篇章;同样地,语篇照应(text reference)不指代具体的参与者,而是指代行为、事实等;内部连接是用来连接组织篇章的,而不是组织事件顺序;协商篇章是将原本用在对话中的协商语气用到文章中” (Martin 2004: 416)。马丁对语篇语法隐喻划分的五种类型:

1.原信息:

指的是一部分名词,它们不指代现实世界中的任何实体、具体的人或物,而是指代一段或一部分篇章,是用来组织篇章的。

2.语篇照应:

指照应最初现实世界的具体参与者,当它发展为指代行为、事实等便成为语篇照应。照应指的是语篇中一个成分作为另一个成分的参照点。马丁认为当照应不指代具体的参与者、具体的事物,而当用来指行为、事实、引言、思想或一段篇章时,它们是隐喻性的。

3.内部衔接:

内部连接时由最初的外部连接发展而来的,外部连接组织事件发展顺序、时间先后关系等,而内部衔接是用来组织语篇。

4.协商篇章:

利用人们交谈中的协商结构来组织篇章。最明显的就是祈使语气。

5.隐喻性主位:

当下一句的主位是上一句的述位,或上一句话,乃至一段话的概括时。

三、汤姆森关于“语法隐喻”的看法

汤普森在他的著作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功能语法入门》中暂将语法隐喻的概念界定为:“原本用于表达不同意义的词,通过词汇语法化,使其表达该事物的意义。在用不同方式表达‘相同’意义这一方面,这种意义的表达是隐喻性的,而这种‘相同’意义是一致性的” (Thompson,2000:165)。

系统功能语言学派的代表人物韩礼德首先提出“语法隐喻”这个概念,开创了隐喻理论的新纪元。韩礼德将语法隐喻分为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马丁在韩礼德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该理论,补充了第三类隐喻:语篇隐喻。汤普森也进行了相关研究,提出了他们各自对语法隐喻现象的理解。通过对这些学者对语法隐喻主要观点的梳理和归纳,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语法隐喻理论。

论文作者:向丽梅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12月总第24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1

标签:;  ;  ;  ;  ;  ;  ;  ;  

语法隐喻主要理论概述论文_向丽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