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创新、制度化”—展望个体音乐工作室的发展趋向论文_穆瑞男

规范、创新、制度化”—展望个体音乐工作室的发展趋向论文_穆瑞男

上海音乐学院

一、社会音乐教育的界定

素质教育是国家所提倡的教育目标,社会音乐教育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而应运而生。由于社会音乐教育是社会教育的重要部分,为素质教育提供了机会,对人们艺术修养的提高、音乐的鉴赏能力、高尚情操培养等都有一定的提高作用。因此,社会音乐教育的水平一定程度上呈现社会文明的水平,对音乐文化的传播和推进社会文明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大量参考文献将社会音乐教育看作是由政府、团体或私人开办的社会音乐培训机构。侯怀银、张宏波在《"社会教育"解读》中阐述:社会音乐教育是以对社会全体人员的教育为目的,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的独立音乐教育活动。社会音乐培训机构对人们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对社会音乐教育发展有着很大的引导作用。

二、社会音乐培训机构的类型及特点

目前,我国校外音乐培训机构主要分为政府主办和个体主办两种类型。本文主要介绍由个体主办的音乐培训机构,主要有琴行、培训学校两种,个体音乐工作室是近年来新兴的个体音乐培训形式。

代宁在《校外音乐培训机构的调查研究》中阐述:"校外音乐教育的最显著的特点是受众面十分广泛,在学员的阶层、年龄、受教育程度等方面没有任何限制"。我国大中小城市以及城镇都分布数量较多的私营音乐培训机构,在数量上保证了教学资源的充足,为学生选择音乐教育提供了便利的途径。但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受文化程度和地域特征等各方面的差异,导致校外音乐培训机构的规模和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三、校外音乐培训机构中,个体音乐工作室现状调查结构分析

在本次校外音乐培训的调查中,笔者仅以个人音乐工作室为对象,对老师和家长以问卷的形式展开调查和访谈。参与访谈的老师有7人,他们均是个人开办的音乐工作室。笔者设置的问题有以下:本人的基本信息;选择开设个体音乐工作室的原因;课程设置;作为自由职业的一类,您认为个人工作室音乐教师相对于其他自由职业而言,有什么不同;运营中普遍面临的问题;如何经营个人工作室;在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社会音乐教育的影响;作为生存的个体,受到哪里的约束和监管; 通过什么方式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准和能力;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十个问题仅是一个框架,在与调查对象交流的过程中会收获很多超出预想的问题和答案,是因为每份问卷因个体音乐工作室运营情况的不同而产生差异,在采访过程中会出现的不相同的问题,在问卷详情中笔者都有具体的阐述。在7份问卷访谈中,笔者在相同的问题上,收获了不同的答案。以下是本人对问卷调查作出的总结:

1、选择开设个人工作室的原因。统计得出:大多是为了自由便利、个人爱好、和盈利。经营者普遍认为,个人工作室在时间安排上相对自由且收入情况能保障自己的生活,而音乐又是自己的爱好与专业,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工作有利于保持对工作的热情。同时,该职业也适应社会的发展所需,为更多的孩子提供良好的音乐教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在课程设置上,大多以4--5岁以上的儿童和成年人为授课对象,上课形式以一对一为主,小组课为辅。由于本次问卷调查时间上人员上的局限,接受本次访谈的经营者自身所学习的专业大多为一门乐器,所以在开设科目上也主要是器乐类和声乐。

3、作为自由职业的一类,他们都认为个人工作室音乐教育相对于其他自由职业而言,还是存在很大差别,主要表现在:工作时间、自我练习时间、授课对象和师生关系上。他们认为,教学对象和上课时间一般是固定的,比如大多数学生的课程安排在周六周日的某个固定时间段。在工作以外,也要保证自我练习时间,以保持自我专业水平的稳定和进步。此外,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类似契约关系的存在,而不是像其他自由职业一样,工作者与客户之间形成了一种雇佣关系。

4、经营者们普遍认为,在工作室的运营方面主要面临的两大问题是生源和师资。对于刚起步的工作室来说,如何对自己的工作室进行宣传和推广,保证生源的稳定是最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对于成立有一段时间、生源稳定的工作室而言,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加,他们需要招聘其他老师前来授课,如何保证师资水平,减少教师流动,是他们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对经营者进行访谈之后,笔者对学生家长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了调研,共收到有效问卷44份。通过统计显示,大多数家长在校外学习音乐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音乐素养,发散思维、开发智力。家长在选择老师时,希望目前能有相关部门对老师的资历进行评估,让教育市场更加规范。

四、有关个体音乐工作室发展的相关思考

在本次访谈中,一直在探讨"作为一家个体音乐工作室,会受到哪方面的制约和监管"。大多数人认为,个体音乐工作室仅仅是受到了同行和家长的监督,国家尚未有相关部门对个人音乐工作室的经营进行监管。

笔者认为,对于学生来说,当今社会音乐教育发展繁荣,参加校外的音乐培训已经成为了进行音乐教育的途径之一,它能促进学生更加专业地学习某一门音乐技能,与学校音乐教育的课程相辅相成。对于音乐专业的毕业生来说,未来经营一家个体音乐工作室会是很多学生从业的选择之一。

社会教育的需求量增加,使得经营者和教师资历方面难免出现教学水平和管理模式参差不齐的现象,个体音乐工作室是培训机构中较为特殊的模式之一,学生家长在为孩子选择音乐工作室进行学习时,会感到相关教育市场有鱼龙混杂的现象,对该行业的标准模糊不清。倡导国家相关部门对工作室和教师的资历进行监管,提升优秀音乐教师和工作室的在业内的竞争力,使该行业变得更加规范化,促进未来音乐工作室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鲁梅:《关于社会音乐培训机构发展的思考》,学术探讨,2016年6月。

2、赵丽瑞:《济南市校外音乐培训机构中儿童音乐教育》,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年5月。

3、顾琼:《社会音乐培训机构的现状及发展》,当代音乐,2017年第6期。

论文作者:穆瑞男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5

标签:;  ;  ;  ;  ;  ;  ;  ;  

规范、创新、制度化”—展望个体音乐工作室的发展趋向论文_穆瑞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