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信用监管体系研究论文

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信用监管体系研究论文

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信用监管体系研究

□文/吴小蕾1史迪钢2 梁 伟3

(1.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宁波;2.象山县行政审批管理办公室 浙江·象山;3.宁波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浙江·宁波)

[提要] “最多跑一次”被正式写入2018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以国家信用建设示范城市创建试点为工作抓手,本文全面分析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信用监管现状,设计区块窗口信用数据的运用流程,并提出有重点、分阶段推进信用监管实施的对策建议和保障措施。

关键词: 最多跑一次;信用监管体系

2013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国家层面开始由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双牵头,2014年6月《社会信用体系规划纲要(2014—2020年)》颁布实施。信用有利于完善市场经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消费升级、激发创新活力;创新社会治理、构建和谐社会;融入国家战略、提升开放水平,在这一现实基础和有利条件下,以国家信用建设示范城市创建试点为工作抓手,有关地区、部门和单位采取各种手段、探索各种模式嵌入到各地各部门“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工作流程中,在减少办事流程、缩短办事时间等方面取得了摸得着、看得见的成效,信用从实践层面逐渐成为推动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的有效举措。

一、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信用监管体系现状

(一)浙江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设进展情况

1、“5类主体”实现全覆盖。对企业、自然人、社会组织、事业单位和政府机构等5类主体全面开展公共信用评价,建立信用档案,目前已覆盖企业239万家、18岁以上户籍人口4,233万人、社会组织5.4万家、事业单位3.4万家、政府机构4,853个,基本实现了“全覆盖、无死角”的目标。

2、“3大体系”加快健全。公共信用指标体系标准化程度不断提高,全省法人和其他组织、个体工商户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实现100%赋码,在此基础上编制公共信用信息目录,涵盖46个省级部门的169个信息项、2,648个数据项,目前纳入信用档案数据1.04亿条。信用综合监管责任体系业务协同能力不断增强,59个各级政府办事系统完成改造,806项事项具备公共信用信息应用条件、占总数的53.9%,30个省级部门和10个设区市(除杭州外)已开展信用协同应用,“事前管标准、事中管达标、事后管信用”的全流程闭环监管体系初步形成。公共信用评价及信用联合奖惩体系运行基础进一步夯实,研究制定公共信用评价指引、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措施清单,归集红黑名单信息349.9万条,其中红名单2类232.7万条、黑名单22类117.2万条。

从二维码的产生和客户扫码方式的不同,我们基本上可以把移动扫码方式分为两种, 一种是当客户想要购买某种商品时,触发商家后台服务器连接操作,商家后台服务器通知支付宝支付后台,由支付宝后台产生该商品二维码返回给无人售货机远程服务器,也就是商家后台,再由商家后台发送订单二维码给远程无人售货机显示输出。用户扫码读取订单信息完成支付后,支付宝支付后台确定用户已支付信息发给客户,同时异步通知支付结果结商家后台服务器。商家后台服务器完成相应开关信息传送[2]。大致情况如图1所示。

3、“1个平台”功能初步形成。按照政府数字化转型通用性、泛在性模块的功能定位,加快推进全省一体化的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建成公共信用信息库和业务协同、数据共享、信用产品、信用工具等核心模块,在“浙里办”“浙政钉”上线查询功能,成为精准监管和联合奖惩的重要支撑。

4、“X项应用”有序推进。以行政领域应用为突破口,在政务服务系统设置信用信息共享接口,推进公共信用信息与政务服务事项深度融合。同时,公共信用信息在金融服务、社会民生等领域的多样化应用不断拓展,金融机构服务效率进一步提升,群众和企业获得感不断增强。

4、信用查核等环节尚未进入审批全流程。在现有的行政审批中虽然也有一些部门窗口利用自身工作职能形成的历史数据协助审批,多是工作中的核对,与信用核查有较大区别。原有的部门数据中没有当事人信用状况的标识,无法直观地反映出当事人的信用状况。存在着信用状况不明和结果不确定无法作出信用判断的问题,也无法实施信用监管。

备忘录为双方建立了一个合作框架,未来双方将在该框架下研究利用各自的独特能力、专门知识和客户关系开展一系列商业合作的可行性。

1、信息互联共享尚未打通。一是大量数据仍未实现共享。目前在信息化建设推进中主要有省市县三级政务协同平台,但因系统设计功能无法满足部门要求,或与一些部门自行研发的软件存在接口连接、兼容性、数据库设置等问题,无法实现数据对接。二是部门业务系统未实现互通互享。“一窗”在收取相关资料后仍采用“人工跑”的方式送达至相关部门窗口,信息化水平较低,尤其是在投资项目和商事登记领域。在不动产交易登记领域,住建、不动产、财税等部门共同组建了联合受理窗口,除未达到省市督查工作组明确的“一人一机一窗”要求外,办事群众还需提供三套资料供三个部门进行系统录入。三是市公共信用平台数据与“最多跑一次”改革所需数据的对应性缺乏。现有信用数据库的数据还难以满足行政审批需要,有些数据用不着,有的数据找不到。部门之间数据不一致,上报信用数据平台后,以部门为序列存储数据,从而导致对同一标的物的不同数据表述。未进入信用数库的信息未能实现通查,部门间数据壁垒久攻不破,是信用数据建设中的重大难题。

(五)公安服务全程信用监管。“最多跑一次”改革信用监管由审管办牵头实施,涉及区块所有受理审批项目,以及审批项目的全流程。按照已设置的信用嵌入环节,包含两方面监管。一是对审批中是否做到信用承诺,是否经过信用核查、是否实施信用预警,以及是否开展信用奖惩按照各预设要求进行监管。二是公安部门对审批事项的当事人事后是否是守信进行信用监管,监督其是否存在失信行为,并将监管结果录入数据库。

3、公共信用平台现有数据数量尚不充足。信用数据库未能将所有数据吸收齐全,主要是缺乏实时吸收政府部门行政审批信息数据的功能,这就使大量政务信息数据停留在部门工作平台,至少是等待部门在规定时限内报送,导致信用数据库数据不全和短缺。同时,还有一部分数据涉及跨地区、跨省的,更难一时收集齐全。

(二)实施“最多跑一次”改革中信用监管体系现实困境

(四)“最多跑一次”改革要求实现信用数据库与办事窗口实时对接。由信用数据管理平台设计开发一块应用软件,具备以下功能:一是对应审批办件区块的分类数据库可以提供审批窗口查询,并准许全市各县(市、区)同类窗口查询,即信用核查功能市域互通。二是记录存储功能。根据设计原则,凡原有数据真实可靠,经信用核查后可以作为审批要件的,不得再要求办事对象增加实地踏勘项目。所以,软件必须具备自动记录审批办件中的信用核查过程功能,记下核查人、核查时间、核查事项等。并将审批办件形成的最新信用数据,按归类要求准确存入相应数据库。三是自动评价功能。对数据发生变化的主体,按新的数据进行信用评价,并自动调整信用标识。

二、区块窗口信用数据运用设置与流程建议

在“最多跑一次改革”中可嵌入的五大区块窗口信用数据应用,五大区块分别为:商事登记信用数据应用监管流程、社会民生信用数据应用监管流程、不动产登记信用数据应用监管流程、公安服务信用数据应用监管流程和基本建设信用数据应用监管流程。

从表2结果可以看出,科河699株高290.4 cm左右,比对照低4个百分点。穗高110 cm左右,穗长、轴细、粒深。穗长24 cm左右,比对照高36个百分点。穗行数16~18行,行粒数46粒左右,果穗长筒型。穗轴红色,黄红色,籽粒马齿,品质好,千粒重380 g。大民3307株高平均310.5 cm,与对照相比增加了2.2%。穗位平均110 cm,穗长平均19.8 cm,穗行数14~18行,行粒数平均40粒,籽粒偏马齿型,黄色,千粒重354 g。与对照相比,科河699千粒重增加了11%,大民3307千粒重增加了3.4%。

公安服务区的审批事项多数涉自然人,其信用监管的对象也以自然人为主,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及各地做法经验,结合其行政审批流程特点,以及市本级将这块内容分为公安服务和涉外服务两个区块,建议涉外服务区参照本流程。

公安和市场监管局最具备条件作为试点推广,基本建设是最值得做的,但各方面条件需要进一步创造。我们仅选取公安应用监管流程作为典型分析。

(一)公安服务信用承诺前置设置。根据公安服务的特殊性,在部分网上办理事项中,拟预设与所办事项相对应的办事信用承诺书,在网上审批的首页,由要求审批人,在进入审批流程前签诺。此外,对于到窗口办理的审批事项,只在一些要件不全,需要容缺审批的事项,要求其做出相关信用承诺。

(二)公安服务信用查核跟进。信用核查拟设置在收到对方提供的审批要件后。这里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审批要件其全的,查核其信用历史,如无不诚信记录的,进入正常审批程序;对有不守信记录的,在进入审批程序的同时,督促其抓紧信用修复,并在办件上注明有不诚信记录;另一种是审批要件不齐全的,经查核无不诚信记录的,在作出信用承诺后,进入容缺审批程序;对于有不诚信记录的,退回要件,督促其抓紧信用修复,补齐要件后,进入正常审批程序。

(三)公安服务事中信用预警。信用查核中发现审批对象属于失信者,或者在审批过程中,发现审批对象所提供的要件存在不诚信或失信行为,或者被告知审批对象有相关不诚信情况出现的,启动信用预警,督促审批对象抓紧信用修复,否则,暂停审批。

(五)对“最多跑一次”改革的信用行为进行监管。通过对“最多跑一次”改革审批行为中运用信用数据平台的实时监控,和相应行政监管部门对法人或公民执行已经批准事项情况的监管,实现对“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全程信用监管。其中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办事对象提供办件的信用监管,即审批对象的信用程度及其提供资料真实性与信用数据库中原有数据的核查。二是对窗口审批工作的信用监管,即是否经过落实信用承诺、信用核查、信用预警、信用评判等环节。三是对审批结果落实的信用监管,即相关行政部门对已批准事项是否按规定作为,落实信用监管职责。

自进入互联网+时代,家电行业不断迎来新的挑战和发展契机,线上渠道对传统零售方式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成为众多厨卫企业重点关注的领域,2018年第三季度,厨卫电器多品类依然表现为线上增长明显高于线下增长,但整体趋于融合发展。

2、分类监管标准有待统一。据经济监测调查数据显示,47.04%的企业认为改革中各类措施不同步,缺少具体操作细则严重影响了改革成效,甚至有45.17%的企业表示并不知道“最多跑一次”的具体清单。具体表现为:一是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数据标准化有待解决。信用问题的最后落脚点和归结点在于对市场主体和自然人的信用结论,信用数据记录的内容应该包括事实和信用标识两部分。从目前信用数据库情况看,信用数据对主体信用状态的表述还缺乏标准,对信用程度的标识还不明确。二是监管模块口径不一。部门主管部门信用监管记录模块“各有各法”,对于信用监管信息化缺乏具体的信息描述,缺少相关核心数据的扩展原则和方法、交换和等方面的操作细则。三是监管分类各自为政。行业主管部门各自有其内部的信用等级分类标准,信用分类各自为政,无法形成合力,导致事中分类监管落实难度较大。

三、浙江省实施“最多跑一次”改革信用监管体系优化路径

(一)梳理信用数据,统一信用标准和标式。将每一条数据都落实到市场主体和自然人,电脑在数据检索时以市场主体(法人)和自然人为索引。在此基础上,根据数据內容,对照统一的信用评价标准,为库内的信用主体标注信用状况标识。如无失信或不城信记录者为绿色、一次失信考为蓝色、二次失信者为黄色、三次及以上失信者为红色,失信次数越多,闪烁频率越高。对被标注为后面三色的市场主体或自然人,可以与当事人联系核实,并允许修复,修复后可以作相应调整。建议通过计算机编程,由电脑存储数据时自动操作。

(二)明确“最多跑一次”中信用监管事项。以前面各区块所列的办件事项为基础,由各审批窗口部门逐项分析,选定需要实施信用监管的行政审批事项。入选实施信用监管的行政审批事项,应符合以下要件:一是该审批事项有历史信用数据(包括审批对象的历史信用数据)存储在信用数据平台,或通过审批能形成可供信用查询的历史信用数据;二是通过信用查核可节约审批时间或缩短审批流程、省略审批要件;能够编入“最多跑一次”改革审批程序,并将本次审批数据录入对应的信用数据库。如“不动产登记”中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及房屋所有权登记”不论是初始登记还是变更登记,只要户主在房屋建设审批中形成的信用数据进入数据库了,经过信用核查,户主申请登记提供的相关材料与信用数据一致无误的。可以取消实地堪测、公示、评估等环节,在户主作出信用承诺的情况下,直接跑一次办妥。

(三)按“最多跑一次”审批要求对信用数据进行分类编库。首先要尽可能将所有部门的信用数据吸纳到信用数据平台,并打通市与县(市、区)两级信用数据共享通道,实现全大市信用数据实时共享。在此基础上,依据行政审批“最多跑一次”改革八大区块所受理事项对信用数据的要求,将信用数据库细分为八个区类,与行政审批办事区块对应。由于行政审批的特殊性,同一信用数据可能会有多个区块需要信用核查,对这一类数据建议采取两种做法,一种是建立共享数据库,所有区块的审批工作人员除了可以查核本区块数据库外,还可以查核共享数据库;另一种办法是,将共享数据同时归纳到相关区块数据库。采用前一种办法时,审批结束形成的新数据如属于共享数据的,直接归入共享数据库;采用后一种方法的,审批形成的新数据如果属于共享数据的,除了归入本区块数据库外,同时归入相关区块数据库。将信用数据分类的目的在于提高信用核查效率。

5、信用监管体系基础仍需夯实。在“最多跑一次”改革中没有涉及信用与监管的要求、内容、方法、惩戒、修复等。大部分行政审批还未触及诚信与信用问题,绝大多数行政审批窗口基本上没有向审批对象提出诚信承诺的要求,工作人员缺乏将信用数据运用到行政审批的观念。

(四)公安服务事后信用结累与奖惩。在审批事项结束后,针对审批全过程,为当事人作出守信或不守信评价,评价结论连同本次办理的审批结果,作为新数据进入信用数据库。由数据库按设定程序变更办事者信用现状标式,以此作为对信用主体奖惩的措施。

各级事业单位更偏重所在领域的业务开展,对预算管理的认识不足,认为编预算是财务的事情,业务部门对于编制预算的积极性不高。另外有些单位在执行过程中仅考虑预算资金的合理合法支出,忽略了资金的使用效果,没有对项目实施跟踪监控,对于发现的问题未能及时调整并予以修正,往往会导致公共资源分配的不均和浪费。

四、实施“最多跑一次”改革信用监管体系工作保障

(一)明确职责,确保有人做事。成立“最多跑一次”改革信用监管领导小组,由市领导担任组长,市委改革办、发改委和审管办主要负责人担任副组长区,县(市)政府、市相关部门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负责重大决策、工作推进、监督考核等工作。

(二)完善信用数据对接服务窗口。研究开发数据库自动评价法人、自然人信用等级的信用评判系统、开发与“最多跑一次”改革行政审批相对接的信用数据核查系统、开发“最多跑一次”改革信用数据采集系统、开发信用数据平台信用修复即时反馈系统。在完成上述系统开发的基础上,完成与本级行政服务中心的网络对接。

在企业管理中,海归新生代企业家的思维模式通常带有“解剖”性质,更习惯性地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解,了解企业已经具备哪些要素,还缺少哪些要素,会为实现战略目标制定一个详细的规划。这不再同于传统的“摸着石头过河”参考周围人的做法的形式,而是变成了为企业找到一个“导航仪”,选取目标,制定路线。对于出现的这一现象,笔者认为,正是由于多数新生代企业接班人是海外学成归来,具有一定的西式思维模式,做事风格也就与企业原有的模式不同。

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自学能力的发展总是与相应的情感、意志、毅力、兴趣密切相关的。学习品质的培养是自学方法指导取得成效的必要条件。因为学习品质是一种伴随着人的学习活动而产生的能动的心理现象,它的形成决定着人的学习行为的倾向和特征。

(三)分步实施“最多跑一次”改革的信用数据运用。先选择一个区块,按照设定的程序实施,尽量发现实施中影响行政审批速度,给办事群众带来不便的问题。在一个区块运行顺畅后,再推出两个区块,进一步排摸存在问题,理出最佳运行程序。然后,再在其他区块全面推开。

抑制就是约束、压制,不同学科对抑制作出了不同的解释,社会学认为,抑制是指为了保护自我形象而采取的回避和退缩的行为,是个体为了避免来自外界的批评和嘲讽而采取的一种自我保护措施,是在特定场合或具体任务面前缺乏信心的表现。[1]每个人都是生活在现实社会这个大家庭之中,个人的行为不但会受到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规范等的约束,而且还会受到来自个人内心准则的制约。

(四)建立健全信用监管机制。“最多跑一次”改革中的信用监管体系是全方位的,包括信用监管的方法、途经、机制等。其中以信用监管机制建设为重,机制确定后,方法途经皆可按机制要求实施。由行政审批管理部门全面实施“最多跑一次”改革中的信用监管工作,同时督导相关部门开展行政审批事项的批后信用监管。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孟洋.“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现实困境及其优化路径[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9(3).

[2]文娜.提升“最多跑一次”含金量[J].浙江经济,2017(15).

[3]夏行.“最多跑一次”是政府自我革命的全新理念[J].领导科学,2017(19).

[4]郑冰.大数据助推“最多跑一次”[N].浙江日报,2017.9.6(7).

[5]刘晓洋.思维与技术:大数据支持下的政府流程再造[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2).

本文为2019年度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20B03)

中图分类号: D63

文献标识码: A

收录日期:2019年8月12日

标签:;  ;  ;  ;  ;  

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信用监管体系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