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社区居家养老新型模式研究论文_魏晓晴,李闵,陈威

基于“互联网+”的社区居家养老新型模式研究论文_魏晓晴,李闵,陈威

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安徽省蚌埠市 233000

摘要:我国已经面临着人口老龄化问题带来的一系列挑战,老龄化所带来的养老服务供需矛盾日益凸显。本文在厘清我国社区居家养老的基本状况的基础上,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社区居家养老的发展经验,提出优化设计我国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新模式的政策建议,以期为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提供相关的决策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老龄化

根据民政部发布的《2016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中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约为2.3亿人,占总人口的16.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超过1.5亿人,占总人口比重为10.8%。按照国际标准,一国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0%,或65岁以上人口所占比重超过7%,说明该国或地区人口正面临着老龄化的趋势。现阶段我国已经面临着人口老龄化问题带来的一系列挑战,而且根据全国老龄办预测,中国已经进入快速深度老龄化的时期,预计到本世纪中叶,我国老龄人口数量将超过4亿,占全社会人口比重将达到30%,这意味着我国人口结构中,每三个人中将有一个老年人。如何积极应对社会老龄化问题,努力化解老龄化带来的矛盾已经成为当前政府和学者关注的焦点议题。当前伴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加速增长,我国养老服务刚性需求激增,养老服务供给压力凸显,一方面体现在养老服务供给产品数量明显不足,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数量偏少,另一方面体现在养老服务供给体系不健全,模式单一。特别是在传统居家养老以及结构养老之外,以社区为基本单元的新型养老模式尚未发挥积极作用。社区作为老年人的主要生活空间,在养老服务供给上具有很大的优势。因此,通过厘清我国社区居家养老的基本状况,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构建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新模式,以期为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提供相关的决策参考。

一、我国社区居家养老的基本状况

现阶段我国社会中的养老模式主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传统家庭养老模式,二是机构养老模式,三是居家养老模式。社区居家养老则是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根据全国老龄委对于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界定,社区居家养老指的是借助政府以及社会力量的共同介入,向在家居住的老人提供相应的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家政服务以及康复护理等多方面的服务,这种模式通过创新发展社区服务,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和机构养老模式的缺陷,是对传统家庭养老以及机构养老模式的有益补充。

首先社区居家养老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传统文化影响下养老观念壁垒,养老仍然以家庭为基础,老年人居住在家中,由其他家庭成员提供基本的养老服务资源,满足老年人对于享受天伦之乐,渴望家人陪伴的愿望。其次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依托社区养老资源,通过社区向老年人及其家庭提供包括基本生活料理、医疗保健服务、文化娱乐活动等,满足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需求、社会参与需要等,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传统家庭养老模式下的家庭负担,能够为老人及家庭供给多样化和差异性的养老服务。

早在上世纪90年代,联合国发布的《老龄问题宣言》中就指出要 “以社区为单位,让老人尽可能在家中长期居住”。我国政府结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以及老龄化实际情况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意见,提出要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我国“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就明确要“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强调要“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全覆盖,开展老年人养老需求评估,加快建设社区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对接供求信息,提供助餐、助洁、助行、助浴、助医等上门服务,提升居家养老服务覆盖率和服务水平。依托社区服务中心(站)、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卫生服务中心等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健康、文化、体育、法律援助等服务。”

当前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养老服务需求日益旺盛,养老服务问题面临挑战,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缓解我国现阶段所面临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弱化,机构养老服务供给缺失的养老现实问题,是解决我国养老服务供给不足和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的重要选择。

二、国外社区居家养老的发展经验

社会福利体系相对完善的发达国家在养老服务供给上较为全面,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时间较长。通过细致梳理发达国家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上的成功经验,为构建符合我国社会养老需要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英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

发达国家的社区居家养老被称之为“社区照顾”(Community Care),最早是在英国社会发展起来的。英国的社区照顾分为三种形式:一是“在社区内照顾”(Care in the Community),指的是通过社区小型服务机构和专业人员,为社区内老年群体提供有针对性、规范的照顾。在此形式下,被照顾的老年人生活在熟悉的环境之中,社区也能够提供贴近被照顾老年人正常生活的服务,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养老机构单调、程式化的养老照顾服务。二是“由社区来照顾”(Care by the Community),指的是发动和利用社区内资源,由老年人的亲属、朋友以及其他社区志愿者等一起为老年群体提供非正式的养老服务。由社区来照顾注重积极利用非正规社会支持网络的力量,建立相互守望,互助合作的社区照顾体系。三是“与社区一起照顾”(Care for the Community),其注重社区所提供的辅助性社区养老照顾服务,补充社区及亲人、朋友所提供的社区照顾,从而推动社区照顾服务持续健康发展。凭借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英国政府大力推进远程居家照顾。经过评估审核后老年人可以申请获得远程照顾护理所需要的通讯设备,护理健康设备,以及为残障人士提供的康复辅助设备等。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了解老人的状况,及时满足老人的需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德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

德国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以“老年之家”为主要代表,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居家养老护理服务,二是老年社区养老服务。在服务内容上,居家养老护理服务依托社区周边的养老机构,为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相应的上门护理服务或者中短期的托老服务。老年社区养老服务则是通过入住监护式养老公寓,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养老服务的模式。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过程中,德国强调家庭和社区的主体责任,而政府在服务提供中发挥的作用有限,主张政府减少对养老服务的干预,通过家庭内部成员、社区内社会组织的共同参与,来满足养老服务需求。

(三)日本社区居家养老模式

日本作为受东方文化影响很深的亚洲国家,较早的迈入了老龄化社会。在养老服务提供上,日本社会强调家庭的作用,注重国民的自立。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过程中,日本社会有以下特点:一是在家庭照料基础上,社区为老年人提供包括日托、短期或长期的服务,主要包括社区专业家政人员提供的照顾老年人日常饮食起居的家政服务,社区专业医疗人员为老年人提供的日常病情监护、诊疗护理服务等。二是日本政府主要是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规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明确和保证家庭养老在社会养老中的基础性地位,同时出台相关政策引导社会资源投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市场。三是社会非盈利性组织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社会非盈利性组织借助政府扶持、社会捐赠、志愿帮扶等措施来为老年人提供基本养老服务。近年来日本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过程中也大量使用互联网技术,积极构建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平台,打造智慧居家养老社区。

三、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设计

(一)构建“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综合应用平台

首先要积极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手段,完善老年人信息档案,分类梳理不同类型老年群体,准确识别社区居家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社区服务机构要定期走访区域内老年群体,更新相关数据,进行动态管理,提高服务针对性和有效性。其次要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资源信息平台,收集、整理、挖掘社区内可供利用的养老服务资源,建立综合资源管理服务信息系统,保障社区内服务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再次要搭建智慧社区养老平台,通过综合运用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智能控制管理技术,借助互联网和物联网,充分整合区域内养老信息资源和组织资源,降低服务成本,为社区内老年群体提供优质服务。

(二)健全“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监控保障体系

政府相关部门应抓紧制定“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标准和规范,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如“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分类标准、服务流程和服务质量标准以及收费标准等。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对于“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监管,跟踪评价服务提供主体在养老服务供给中的行为,定期考核“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建立优胜劣汰的“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市场运行机制。

(三)建立“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长效运营机制

政府应加大对于“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支持力度,加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规划,保证“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资金投入和用地规划,通过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加强引导,在增加对于“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财政投入的同时,鼓励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促进社区居家养老工作持续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应丽艳.南京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现状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02):118-119.

[2]冯喜良,孙亚舒.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实施现状的调研报告——基于2015年北京市的调研数据[J].调研世界,2017,(01):23-27.

[3]李长远.“互联网+”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应用的问题及对策[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05):67-73.

[4]李放,王云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利用现状及影响因素——基于南京市鼓楼区的调查[J].人口与社会,2016,32(01):51-60.

[5]王巍.PPP模式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的应用探索——以上海市为例[J].改革与开放,2016,(01):85-86.

[6]童星.社区居家养老必须走“互联网+”的道路[J].学术界,2015,(10):247.

[7]黄佳豪.合肥市社区居家养老的实践探索及政府责任[J/OL].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0):2859-2862.

[8]仇明.基于物联网ZigBee技术的智能社区居家养老系统[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3(02):71-75.

作者简介:

魏晓晴,女,汉族,安徽阜阳,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2014级本科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基金项目:本文属安徽财经大学大学生国家级创新训练项目《基于“互联网+”的社区居家养老新型模式研究》(编号:201610378227)阶段性研究成果,指导老师:董桂才。

论文作者:魏晓晴,李闵,陈威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4

标签:;  ;  ;  ;  ;  ;  ;  ;  

基于“互联网+”的社区居家养老新型模式研究论文_魏晓晴,李闵,陈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