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例小儿穿孔性阑尾炎的临床分析论文_肖锋

(娄底市妇幼保健院 417000)

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穿孔性阑尾炎临床特点与诊治。方法 此次纳入2006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穿孔性阑尾炎患儿300例为研究对象,173例患儿经腹腔镜治疗为观察组、127例患儿经开腹手术治疗为对照组,对患儿的各项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300例患儿中大肠埃希菌感染79.9%、铜绿假单胞菌感染11.6%、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感染6.9%、其他致病菌感染1.7%;观察组患儿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术后VAS评分低、并发症发生率低,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 穿孔性阑尾炎患儿多为大肠埃希菌感染,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混合感染及其他致病菌感染情况少;以腹腔镜治疗的效果显著,患儿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术后疼痛感轻、并发症少,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关键词:小儿穿孔性阑尾炎;致病菌;治疗方法

阑尾炎穿孔后会导致阑尾出现炎症、畸形、窦道或者瘘管等不良情况,严重时会导致细菌被腹膜、肠系膜吸收而进入血液,致使患者出现败血症,对其生命造成很大的威胁。故探讨小儿穿孔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总结相应的临床治疗方法,对穿孔性阑尾炎患儿的临床治疗水平提升及预后改善有着积极作用。本次纳入2006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穿孔性阑尾炎患儿300例进行研究,现将基本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纳入2006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穿孔性阑尾炎患儿3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女占比为195:105;年龄为2-8岁,平均年龄为(5.13±1.69)岁;患儿病情均符合小儿穿孔性阑尾炎的诊断标准中的相关标准。

1.2方法

1.2.1临床特点总结方法

对300例患儿的各项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总结其致病菌感染特点。

1.2.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行开腹治疗:为患儿全身麻醉后于右下腹处作麦氏切口,将阑尾切除后以吸收线缝合切口;观察组患儿行腹腔镜治疗:麻醉方式与对照组相同,并以三孔法穿刺并作气腹,控制压力为12-15mmHg,将腹腔中的积液吸收后分离粘连部位,再将阑尾切除。

1.3观察指标

全面观察两组患儿致病菌感染特点及其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将所获相关数据作对比分析。

1.4效果判定标准

疼痛程度以VAS评分评估:总分值为10分,得分越高者表示疼痛程度越强。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做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 )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以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300例患儿临床致病菌感染特点分析

300例患儿中大肠埃希菌感染239例(79.7%)、铜绿假单胞菌感染35例(11.6%)、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感染21例(7.0%)、其他致病菌感染5例(1.7%)。

2.2 两组患儿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VAS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儿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术后VAS评分低,与对照组比较,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VAS评分比较 [ ,天/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讨论

穿孔性阑尾炎患者阑尾呈炎性病变状态,其炎性改变可经多种因素诱发,若未能及时发现并治疗,病情持续发展下便会出现穿孔,极易带给患儿不可挽回的损伤[1]。故探讨小儿穿孔性阑尾炎的临床致病菌特点及诊治,对此症临床治疗效果与预后改善有着积极作用。

有研究结果显示:穿孔性阑尾炎腹痛均为突然发病,并呈持续性存在状态,会于短时间内快速扩展,而其性质与腹膜炎类型、累及范围、反应息息相关[2]。通常患者发病早期会出现恶心、呕吐,穿孔后会出现体温、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水平快速升高,腹部触诊时呈压痛状,并存在反跳痛、肌紧张等情况,该情况为腹膜炎的主要表现。现代医学认为阑尾炎多为内源性感染,绝大多数患者为肠道内正常菌群感染[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300例患儿中大肠埃希菌感染79.7%、铜绿假单胞菌感染11.6%、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感染7.0%、其他致病菌感染1.7%;提示:穿孔性阑尾炎致病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感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混合感染等,其他致病菌感染较少。

临床上可用来治疗小儿穿孔性阑尾炎的手术方法诸多,比如开腹手术及腹腔镜治疗,但开腹手术治疗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损伤,患者术后并发症较多,尤其是患儿的网膜发育并不成熟,手术耐受性较差,容易造成无法挽回的损伤[4]。腹腔镜手术时可对患儿的腹腔行全面检查,明确患儿病情后再进行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患儿术后并发症少[5]。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儿经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儿则以腹腔镜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术后VAS评分低,仅4例出现并发症,占比为2.3%,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综上所述,穿孔性阑尾炎患儿多为大肠埃希菌感染,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混合感染及其他致病菌感染情况少;以腹腔镜治疗的效果显著,患儿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术后疼痛感轻、并发症少。

参考文献

[1]肖士文,何从科,段元领.450例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08):97-98.

[2]秦川川.小儿穿孔性阑尾炎致病菌群的变化特点及其对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关系分析[J].抗感染药学,2017,14(1):59-61.

[3]熊卫.小儿穿孔性阑尾炎的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2015(37):331-331.

[4]孙松,Bal MB,郑珊等.不同年龄小儿穿孔性阑尾炎流行病学及临床表现差异分析[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3,34(11):814-818.

[5]李宇伟.对78例小儿穿孔性阑尾炎的临床治疗体会[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3,11(2):578-579.

论文作者:肖锋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0

标签:;  ;  ;  ;  ;  ;  ;  ;  

300例小儿穿孔性阑尾炎的临床分析论文_肖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