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1995年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1996年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年中论文,经济分析论文,年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经历了1992~1993年经济高增长之后,伴随着1993年下半年政府宏观调控措施的出台,中国经济开始有所降温,在1994年经济速度有所放慢的基础上,1995年继续有所减速。通货膨胀形势也随经济的降温而趋向好转,市场物价涨幅逐月有所回落。从宏观经济角度而言,既要看到经济趋向“软着陆”的积极成果,也要看到“软着陆”所付出的“代价”,及时地消除各种负面影响,保持整体经济的内在机体不受到过多的“损伤”,以求略作“盘整”后能够休养生息,重新进入一个相对活跃而不至于出现混乱的发展时期。当然,更要看到“软着陆”的基础还不稳固,尤其是结构优化任务尚未完成,及时采取深化改革举措,并辅以一定倾斜的投入政策,以求在经济发展新阶段能够更加健康,更加富有效率,真正在本世纪的最后五年实现经济增长速度适当,物价涨幅相对可随的理想发展局面,为21世纪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健发展,实现由相对落后到相对发达的战略目标,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创造坚实的体制和物质基础。
一、1995:相对平稳的宏观经济与比较困难的微观经济并存
1995年中国经济运行的显著特征是经济指标趋向政府预期目标,整体形势相对平稳,而微观经济指标尤其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指标多数偏离正常状态,形势比较困难。
从宏观经济角度观察,政府的目标是:(1)坚决抑制通货膨胀,降低物价涨幅,使之控制在10%左右;(2)大力加强农业, 促进农产品供求形势的改善,稳定国内市场;(3)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 配套推进各项改革;(4)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扩大对外开放, 发展对外经济,实现进出口基本平衡;(5)在适度从紧的货币、财政、投资政策下,保持经济适度增长,全年增长率在8~9%。实际运行结果表明,多数宏观经济目标可望实现,总体态势趋向积极。
1、经济增长: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同期增长10.3%, 全年大致增长10%,总量达到5.5万元亿元左右。从趋势上看, 一委度增长11.2%,二季度增长9.4%,三季度增长9%左右,四季度增长10%左右。
2、产业结构:工业生产方面,1~7月增长13.9%,全年增长13 %左右,速度在平稳中呈现回落趋势,这是引致整个经济速度减慢的主因。工业生产的减慢,主要是投资类产品生产相对不景气,重工业生产速度明显减慢,前七个月只有10.1%,而消费品生产仍快速发展。农业生产方面,夏粮总产达10655万吨,增长2.2%;早稻总产4218万吨,增产3.2%;其他主要农产品生产也呈现增产趋势。 全年生产目标除棉花外,多数可望完成或接近完成,全年农业生产增长3.5%左右, 基本达到了预期要求。第三产业方面,商业、通讯、运输等流通领域相对稳定,金融保险喜忧交织,房地产业明显降温,其他服务业相对比较活跃,全年第三产业增长8—9%,略低于原定要求。上述发展趋势表明,产业结构基本仍呈现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相对稳定,第二产业比重继续上升的变动趋势,各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离基本不变,在总增量中,第一产业占15%左右,第二产业占60%左右,第三产业占25%左右。
3、固定资产投资:受银根抽紧的影响,投资领域继续放慢发展,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5%,前七个月国有单位投资只增长14%,比上年有明显的回落。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可能完成19300亿元,增长18%左右,比原定的目标高出2000亿元左右。投资的去向,农业增长较快,第二产业明显收缩,第三产业有增有减,总体上也放慢增长,基础产业投资比重继续上升。
4、市场销售:国内市场稳中见活, 消费品销售基本保持去年下半年以来的增长格局,前七个月实际销售增长10.8%,与去年下半年11%左右的增长率接近。全年大致增长9—10%,略高于正常年份的水平。 消费市场的活跃,一方面是城镇居民消费档次提高的带动,宽屏幕彩电、高性能冰箱、洗衣机、音响、家用电脑等消费量明显上升,特别是家用空调大量进入居民家庭,使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较快;另一方面则是农村居民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购买力扩大,消费品销售增幅明显上升,基本接近城市增幅。此外,是局部地区灾害严重,居民补偿性购买量扩大。目前国内市场消费品供应中,工业品仍然处于供略大于求的格局,95%的商品处于供求平衡或供大于求的状态;农产品相对偏紧,但比上年已有明显改善,多数农产品处于紧而不缺的状态。生产资料市场逐渐由疲软转向稳定增长,销售量有所扩大,全年实际增长6%左右。 目前生产资料市场供求关系已由前阶段的严重供过于求向供求基本平衡发展,库存水平有所下降。
5、对外经济:出口增幅相对较高,但趋势由快转慢, 前七个月增长39.7%,其中7月只增长18.6%,比年初的高增幅回落近70 个百分点。进口增幅比较稳定,前七个月增长15.3%,比上年略有提高。出口的高速增长,使对外贸易继续保持顺差的局面,前七个月高达144 亿美元。估计全年进出口总额可能达到2800亿美元的水平, 出口大于进口100亿美元左右。利用外资受政策性因素的影响,签约数和协议金额继续下降,上半年分别下降38.2%和29.6%,实际利用外资增幅也有所放慢,上半年为164亿美元,增长11.3%。估计全年这种趋势仍不会改变, 实际利用外资大致维持上年的339亿美元的水平。由于对外贸易的顺差,国际收支状况继续处于平衡有余的状态,到7月底, 国家外汇储备已超过650亿美元,比年初又增加130 多亿美元, 预计到年末有可能维持在670—700亿美元的水平。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小幅波动中基本平稳,目前大致维持在8.3:1的价位上。
6、财政金融:财政收支在紧运行中基本正常, 前七个月收入增长29%,高于支出26.9%的增长水平,收支相抵,基本平衡。国债发行较顺利,基本可完成预定的1500多亿元的任务。全年估计赤字666.8 亿元的目标可能略有超过。金融领域继续保持存款大于贷款的趋势,前七个月银行、信用社各项存款新增6676亿元,比贷款增加额多4216亿元。存款中储蓄存款增加4450亿元,是银行资金来源的主渠道。贷款中短期贷款比重明显上升,中长期贷款比重下降,规模明显缩小。各层次货币均呈现增幅回落的趋势,到7月末,M[,0]增幅为18.8%,M[,1]增幅为20.5%,M[,2]增幅为32.1%,均比上年末增幅下降。表明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已收到一定成效。估计全年货币投资放量可以控制在1500亿元的目标之内,贷款指标则可能达到6000亿元的水平,略高于控制目标。全年储蓄存款余额有可能突破3万亿元,比上年新增8000亿元以上。 证券市场在小幅振荡中发展,国债现贷和回购业务活中见稳,期货交易一度十分火爆,由于出现“3.27”事件,从5月18日起被政府所取消。 股票市场多数月份比较平稳,从7月始受外资进入及国债集中兑现等因素的影响, 一度有所活跃,指数有一定回升,但在多种因素的制约下,逐渐走低,进入僵持不尽稳定的阶段,估计全年仍将在小幅波动中前进。总的看证券市场受国家政策性因素影响较大,还不完全是市场供求关系所支配。
7、物价变动:在各方面努力下,市场物价涨幅逐渐由高位回落, 到7月份,商品零售价格同比涨幅已下落到14.6%,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落到16.7%,比年初分别减少6.6个百分点和7.4个百分点。从趋势看,回落趋势还不会改变,全年涨幅分别在15%和18%左右,基本实现政府的目标。当然,这种回落基础还不稳固,主要是靠行政性限阶和财政补贴压价及延缓出台价格改革措施所取得。稍有放松,物价涨幅仍可能爬高。尤其是一些深层次导致通货膨胀的因素仍未消除,今后在快速健康发展中仍必须始终注意控制通胀问题,使之处于各方面可随的范围。
8、居民收入:由于上年工资改革的滞后影响, 加上居民收入渠道的多元化,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仍保持较高增长率,上半年实际增长8.8%,全年估计在8%左右,与上年水平基本相当。农村居民在发展生产和农产品涨价等因素作用下,收入水平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12%,扣除生产性费用,全年人均纯收入可能实际增长5%左右,接近上年水平。但居民各阶层之间、 地区之间发展仍不平衡,一部分居民实际收入水平下降,生活比较困难。劳动就业方面基本维持上年格局,城镇失业率略有提高,全年可能在3%, 农村劳动力安置和转移数量与上年大数持平,“民工潮”问题稍有好转,但矛盾依然严重。
9、 存在问题:上述宏观经济运行态势表明政府的宏观调控已达到预期效应,形势是平稳的。但也要看到,宏观经济指标的变动,在一些方面仍不尽理想,问题尚没有根除。而微观经济方面的困难和矛盾不仅没有缓解,有些方面更加突出。
——企业相互拖欠问题十分突出。到7月末,37 万户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应收帐款净额为7419亿元,比年初增加1100亿。估计全年总额将接近8000亿元的水平,新增1500亿元左右。拖欠已成为企业正常生产的一大障碍。
——企业盈利大幅度下降,亏损额居高不下。到7月份, 国有企业实现利润比去年同期下降25.4%,亏损企业亏损额上升21.2%,亏损面仍在40%以上(7月末为44.6%)。流通领域的亏损问题也十分突出, 商业企业亏损面的50%以上。企业的低效运行,已严重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
——企业开工不足问题趋重。由于控制投资、限产压库、调整结构等多种原因,企业停工半停工的问题较为严重,上半年“双停”职工在700万人以上,主要集中在加工工业和一些原材料生产企业。 估计全年这种矛盾仍将存在,对社会稳定带来不利。
上述问题,既与宏观环境的变化有关,也与企业调整不快有关,与各项制度建设不健全有关,不完全是短期现象,需要在改革中综合治理,当然也要采取一些短期措施予以救济,特别是在银根和投资控制上,要作结构性的“微调”,以促进企业在发展中解决困难。关键是把握好“度”。
1996:紧运行与软起飞并存,宏观经济有可能在继续收缩中保持适当增长,市场物价涨幅将继续回落,但幅度较为低缓
1996年,中国经济将进入本世纪的最后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紧随“九五”序幕的拉开,宏观经济环境有可有出现一些新的变化,机遇与挑战并存,整体形势在平稳中略见活跃。
1、从政府的目标看。1996 年经济工作将选择:继续坚持“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基本指导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关系,控制社会需求过快增长,努力增加有效供给,把仍然过高的物价涨幅降下来,着力于稳定经济和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
从实际可能的环境观察,1996年经济发展既面临较大的机遇,也有较大的风险。
有利的方面是:体制改革的深化,可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经济总量基本平衡,控制通胀已取得一定成效,市场物价涨幅明显回落;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供给能力改善;国际收支状况良好,国家外汇储备处于较高水平;政治和社会相对稳定,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外部环境有利的方面仍多,特别是世界经济继续处于上升期,国际贸易量扩大,资本和产业的国际流动转移加快,等等。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由于1997年香港将回祖国和召开党的十五大,必然给1996年提供一个较好的政治动力,加上新的五年计划实施,有利于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减少大幅度滑坡的风险和可能。
不利的方面是:微观经济由于困难重重,其发展能力有所减弱;财政依然困难,需求扩张的压力很大;某些商品库存薄弱,应付市场波动的能力有限;农业稳定增长的基础不牢固;国有企业改革进展较慢;国际上一些阻碍中国发展的因素增多,贸易摩擦和纠纷加剧,等等。
2、从经济运行的周期看。1996年仍处于收缩期, 客观上有下滑的驱动力,特别是这种周期性效应可能与政策性效应重迭,对上半年经济的影响较大。
因此,1996年中国经济运行趋势将在各种有利的和不利的因素相互作用下变动。如果宏观调控能够更科学些,则可望实现持续快速增长,如果出现失误,则可能导致经济的过度下滑,影响社会稳定,也不利于改善微观经济的困难。由此可见,适度微调的政策应及时启动,确保经济稳定增长。
3、根据宏观经济模型和经验判断,估计1996 年宏观经济主要指标很有可能在以下区间运行:
经济增长率在9—10%,其中上半年可能在8%左右;
商品零售价格涨幅在12%左右,其中上半年可能在10%左右;
消费品零售额实际增长率在9%左右, 生产资料市场可能有所活跃,价格趋涨;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15%左右;
外贸出口增长15%,进口增长17%左右,进出口基本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