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农业科技现代化问题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广州市论文,农业科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农业科技现代化是广州市力争1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广州市要把传统农业逐步向智能化、农工商一体化和环保型化的现代化农业的方向发展,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大幅度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其前提是必须首先实现农业科技现代化。本文试图结合广州的实际,就广州市实现农业科技现代化的问题谈点看法。
一 广州市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的现状
1、农业科技现代化建设的成就
(1)农业科研体系基本形成,科研能力不断增强。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广州市农业科技现代化有了较大的进展,已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农业科研体系。目前,广州市有市级农业科研机构13个,包括水稻、蔬菜、果树、花卉、畜牧、水产养殖、农机、园林、水电、农业经济和林业等专业研究所。1993年,13个市级农业科研机构中,专业技术人员835人,其中,具有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分别占5.8%、33.9%、50.3%。据不完全统计,1978-1993年,全市获得农牧渔业科技成果奖258项,其中国家级、省级科技成果奖18项。在渡淡蔬菜综合生产技术、优良蔬菜品种选育、作物育种栽培、施肥技术、果树选育、病虫防治、禽畜育种、饲养和疫病防治,以及农业生物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
(2)农业科技成果被广泛应用,农业生产稳步上升。伴随着改革的春风,农业科技成果在生产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已经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开放改革15年来,广州市农业得到较大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来,以良种和施肥技术为核心的农业适用技术得到普遍推广和应用,农作物的优质品率不断提高,水稻优质品率占70%,香蕉、龙眼、芒果及其它一些优质南方小水果优质品率达80%以上,农作物产量的增加已开始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上来。1993年与1978年相比,全市农业总产值由21.82亿元增加到50.79亿元(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粮食亩产量由239公斤,增加到341公斤,蔗糖亩产量由5122公斤增加到7129公斤,15年间分别增长了232.8%、142.7%、139.2%。广州市80年代农业科技进步率7.5%,农业科技对生产的贡献为30%。
(3)农业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农业文化科技知识日益提高。目前,广州市已形成了包括高、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农民文化教育和技术培训的农业教育体系。广州市现有农业管理干部学院1所,农业技术、农机、水电中专学校各1所,此外还有各种职业中学,以及各种成人职业教育、函授教育、广播教育、农业技术推广短期培训教育等。1978至1993年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共培养1000多名毕业生,广州市农业技术、农机、水电中专学校毕业生5000多人,农业职业中学毕业生近10万人。农业教育体系的建立,适应了现代化科学技术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为农业科技现代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广州市农业科技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业科研领导体制不顺,农业科技人才结构不合理,青黄不接。广州市农业科研机构体制基本上是按行政隶属关系划分,各专业研究所分别隶属于相应的行政部门管理,形成了多头领导、条块分割的局面。这种领导体制,使有限的人力物力分散,不利于组织协作攻关,快出和多出成果,影响着我市农业科技现代化的进程。从农业科技人员数量来看,90年代广州平均每万人口仅有农业科技人员6.3人,其中种植类专业人数偏少。1993年,市级农业科研人员中,高、中、初级比例为1:5.66:8.43,高级科研人员年龄大多在55岁以上,年青专家学者很少。科研技术人员的青黄不接,将严重地影响我市农业科技现代化的发展后劲。
(2)农业科研经费不足,科研设备陈旧。进入90年代以来,广州市农业科研经费虽逐年有所增加,但在占广州市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中却下降了。科研经费不足,影响了一些农业科研项目的研究和开发,致使近几年来市农业科研成果不显著。据调查,市级科研所的科研仪器设备陈旧落后,列入国家科委统一管理的大型精密仪器数量极少,农业科研设施严重不足,使得科研手段跟不上当代科技发展的需求。
(3)农业科研成果推广转化率较低,农业科研单位自我发展能力不强。由于广州市农业科研机构与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相互分离,科研与推广脱节,致使农业科研成果不能及时地充分地转化为生产力,现有科研成果的推广转化率比较低。加之农业科研成果在试验示范过程中,就已传递扩散到社会,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而创造这些科研成果的农业科研单位却自身很难直接获取经济效益,从而造成农业科研单位自我发展能力下降。
二 广州市农业科技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及主要任务
1,笔者以为,广州市农业科技现代化的发展目标是:充分利用亚热带资源和南方大城市的优势,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益农业,提高农业产值增长率、土地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率,逐渐建立起具有广州特色的现代化农业科技体系;力争到2000年,全市农业科技进步对生产的贡献率由目前的30%左右,提高到45%左右。
2,广州市农业科技现代化的主要任务:(1)加速选育、推广、普及农业优良品种。近期内主要应抓紧采用现代生物技术与常规技术相结合的办法,培育一批高产、优质抗病虫害的农作物和畜禽水产良种。(2)加强改革农业结构和发展精致农业的研究。所谓精致农业就是要开发市场上紧俏的、高产值和外销创汇产品。(3)加强综合配套应用技术的研究,包括高产优质水稻、早熟高糖甘庶以及荔技、龙眼、柑、橙、芒果、香蕉、西瓜等优良品种的高产低耗的综合载培技术研究。(4)加强菜篮子工程建设,包括畜牧、水产、粮油产品,水果名、特、优、稀产品的配套开发技术和基地建设的研究。(5)开展残留毒物监测和消除农业污染技术的研究。(6)加强农副产品贮运、保鲜、精加工和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7)加强水库、江河、池塘等淡水养殖技术及水产品深加工技术的研究。(8)加强城郊型林业的水资源综合利用的研究。(9)加强农业高新技术的研究,包括进行现代化生物工程生产的研究。(10)积极进行农科教三结合的研究。
三 实现广州市农业科技现代化的主要措施和对策
1,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增强农业科技部门的活动。要进一步理顺农业科研机构的管理体制,对市级农业研究所,要加强协调或实行统一管理,以利集中有限的人、财、物,进行协作攻关,使之快出成果、多出成果。为此,必须进行农业科研机构的调整,优化组织结构,优化课题层次结构,优化运行机制,以提高科研成果的整体质量和科研部门的活力及自我发展能力,形成国家支持与自我发展相结合的新机制。
2,完善农业科技投入机制,增加农业科技投入。首先,要改变市农业科研经费所占的市政总支出的比率逐年下降的倾向,采取有效措施,增加对农业科技的投入。与此同时,要加快对传统农业的技术改造,增加科技投资,扩大技术储备,通过研制、引进、改装等各种途径,扩展科技普及面,使现有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其次要引进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业科技投入机制,建立风险性农业科技投资结构,解决科技成果转化中的资金问题。
总之,要从法规、政策入手,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保障有效的农业科技投入。
3,切实抓好农业科技队伍的建设。重点是抓好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专业技术带头人和后备队伍的工作,把大批年富力强的青年农业科技骨干充实到科技工作的关键岗位上,以解决人才青黄不接的问题。要重视农业高新科技人才和新兴学科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为广州市农业科技现代化造就一批既有理论又有专业技能的名类人员和管理人员,造就一支跨世纪的高素质的农业科技骨干队伍。
4,稳定、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一是稳定和健全机构队伍,严格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有关精神,完全落实镇站的“三定”工作,落实农技站不能缺员缺岗的要求。二是理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管理体制。在当前各县级市机构改革的情况下,不论实行什么体制,都要严格执行农业“两法”和中央工作会议精神,事业经费不能减,机构不能撤,队伍不能散。三是增加收入,加强几个大的农技站的仪器设施配套建设。四是正确引导办实体。要围绕服务办实体,以弥补经费不足。五是要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人员在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中的作用。
5,把农业科技推向市场。要大力培育农业技术市场,发展农业技术中介组织,切实保护知识产权。要把农业科技成果作为商品,让它进入市场流通,使农业科技成果的价值得到合理的实现。
6,为农业科技的发展创造一个适宜的政策环境。政府应为农业科技的发展和推广创造一个适宜的政策环境,即通过必要的法令和措施,由政府统一提取技术改造费,补偿农业科研单位。此外,还要在农业科技现代化发展中积极创造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环境和条件,把积极培养人才和合理使用人才结合起来,把“丰收计划”、“星火计划”和“燎原计划”结合起来,把建设好农村三级推广网络与积极鼓励、扶持、指导各种农民专业协会健康发展结合起来,使广大农业科技人员更加容易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更加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