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世纪的世界经济形势回顾与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形势论文,跨世纪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81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550(2001)01-0015-06
2000年世界经济形势是近10年来最好的1年。虽然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和潜在危险,但迄今尚无将要发生全球性经济衰退的迹象。2001年乃至以后几年内世界经济前景继续看好。世界经济处在第三次长增长期。
全球性经济增长
受到亚洲和俄罗斯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1998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慢,亚洲和独联体一些国家经济陷入严重衰退或继续滑坡。从1999年起,世界经济开始恢复性增长,2000年多数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速加快,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2000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4.7%(详见表1),这是近10年来的最高增长水平。
表1世界经济增长率(%)
年份 199819992000 2001
国家和地区
世界 2.6 3.4 4.7 4.2
发达国家和地区
2.4 3.2 4.2 3.2
美国 4.4 4.2 5.2 3.2
日本 2.5 0.2 1.4 1.8
欧洲地区 2.7 2.4 3.5 3.4
亚洲新兴工业经济-2.3 7.8 7.9 6.1
发展中国家
3.5 3.8 5.6 5.7
非洲 3.1 2.2 3.4 4.4
亚洲 4.1 5.9 6.7 6.6
中国 7.8 7.1 7.5 7.3
印度 6.3 6.4 6.7 6.5
东盟四国-9.3 2.6 4.5 5.0
中东和欧洲
3.1 0.8 4.7 4.1
西半球
2.2 0.3 4.3 4.5
巴西-0.1 1.0 4.0 4.5
转轨国家和地区 -0.8 2.4 4.9 4.1
中东欧地区
2.0 1.3 3.1 4.2
俄罗斯 -4.9 3.2 7.0 4.0
世界贸易量(货物和服务)
4.3 5.110.0 7.8
石油价格(以美元计算)
-32.1 37.547.5-13.3
发达国家消费物价 1.5 1.4 2.3 2.1
资料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报告》,2000年9月19日。
发达国家经济由美国“一枝独秀”到全面复苏或增速加快。据IMF预测(以下除注明来源外均为IMF的统计或预测数字),2000年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率将达到4.2%,明显高于1998年的2.4%和1999年的3.2%的增长水平。
到2000年底,美国经济已持续增长117个月,不仅成为美国有经济周期记载以来最长的扩张期,而且呈现出“三高两低”的良好运行态势。所谓“三高”,一是经济增长率高。自1995年以来,美国经济增长率一直高于4%,美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GDP的比重已从1990年的24.2%上升到2000年的约30%,美国经济持续强劲增长和国内市场扩大,是拉动世界经济强劲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二是劳动生产率高。1995~1999年,美国非农业部门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长率为2.8%,相当于1973~1995年(1.4%)的2倍。按职工人均产量计算,1995~1998年,美国年均增长率为2.1%,高于日本的0.9%和德国的1.96%的年均增长水平。三是连续3年出现巨额财政盈余。自1969年开始,美国曾连年出现财政赤字,但从1998年度起,三个年度联邦政府的财政盈余分别达到692亿美元、1244亿美元和2370亿美元,这在经济大国中是独一无二的。所谓“两低”,一是失业率低。2000年9月份的美国失业率降到3.9%,是近30年来的最低点,已经实现充分就业的目标。二是通货膨胀率低。多年来美国通货膨胀率都低于3%,由于石油价格上涨,2000年美国通货膨胀率可能达到3.2%,但仍保持在较低水平。
自1999年下半年起,欧盟15国经济显现强劲增长势头,2000年欧盟经济增长率可达3.4%,通货膨胀率仍处在较低水平,失业率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15%降至8%左右(详见表2)。
表2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消费物价和失业率(%)
消费物价 失业率
19981999 20002001 19981999 20002001
美国 1.6 2.2
3.2 2.6
4.5 4.2 4.14.4
日本 0.6 -0.3 -0.2 0.5
4.1 4.7 5.05.3
欧盟 1.4 1.4
2.1 1.9
9.5 8.8 8.07.5
欧洲地区 1.1 1.2 2.1 1.7 10.8 9.9 9.08.3
资料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报告》,2000年9月19日。
20世纪90年代是日本“失落的10年”,据《日本瞭望》月刊提供的资料,1992~1999年,日本实际经济年均增长率仅为1%,长期以来令人称颂的就业稳定性也受到剧烈的冲击,失业率达到5%。80年代末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的严重后果是国债急剧增加、产业结构滞后,特别是信息产业比美国落后10年以上。自1992年以来,日本政府已相继投入约1.2万亿美元刺激经济。日本银行预测,2000年度日本实际GDP增长率可能超过2%,高于1999年的0.5%的增长水平。
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加快。2000年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有望达到5.6%,大大高于1998年的3.5%和1999年的3.8%的增长水平。其中亚洲经济强劲增长再次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2000年亚洲经济增长率可望达到6.7%,大大高于1998年的4.1%和1999年的5.9%的增长水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经济、东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相继持续高速增长,被世界银行称为“东亚奇迹”。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2000年10月19日刊登新加坡亚欧基金会执行会长许通美的一篇评论认为,在世界GDP中,美国和东亚各占25%,欧盟占29%;东亚同世界其他地区的贸易额为1.38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同其他地区的贸易额1.586万亿美元和欧盟同其他地区的贸易额1.64万亿美元;东亚的外汇储备近7000亿美元,比欧盟和美国的总和还多。已经形成以东亚、北美和欧盟三足鼎立为主导的世界经济格局。1997年东亚发生金融危机后,一些政治家和经济学家曾怀疑“东亚奇迹”是否只是海市蜃楼。但现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经济已经复苏或强劲增长。亚洲开发银行预测,东亚(不包括日本)2000年经济增长率为6.5%,其中韩国经济增长率为8%,中国(包括香港特区和台湾地区)经济增长率将达到6~8%。印尼、泰国和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经济增长率也可达到3~5%。英国《经济学家》杂志载文分析认为,有几个因素在东亚经济复苏中发挥了作用:从刺激性的一揽子计划到恢复投资者的信心,再到消费行为的转变。随着经济复苏的趋势开始占上风,在1997~1998年金融危机给东亚经济带来灾难的一个祸根现在变成了好事:该地区的一半贸易是在本地区进行的。
拉美经济委员会认为,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经济已经从1998年下半年的倒退和1999年的停滞中逐渐恢复过来,预计2000年该地区经济平均增长4%。这种经济增长可能伴以10%的通货膨胀率和劳动市场的轻微改善。2000年非洲经济增长率可能达到3.4%,高于1998年的3.1%和1999年的2.2%的增长水平,但大大低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平均增长水平。由于经济增长缓慢、人口增长率高,2/5的非洲人每天的平均生活费不足1美元,两亿人享受不到医疗服务,40%的人食不果腹,数百万人的生活水平比30年前还低。
转轨国家的通货膨胀得到抑制、经济呈现明显增长态势。IMF预计,原苏联东欧地区26个国家2000年GDP平均增长率可能达到5~8%。燃料出口占俄罗斯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石油涨价使俄罗斯如鱼得水。俄罗斯《独立报》2000年10月21日刊登一篇题为《俄将跻身全球经济发展最快的十强之列》的文章援引专家们的预计,2000年俄罗斯经济增长率可能达到6.7%,居世界第7位。俄罗斯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俄罗斯生产在加快运转,税收和外汇收入增加,公民在银行的存款也在增加。总体来说,俄罗斯经济呈现积极趋势。中东欧国家在消除转轨危机之后,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该地区经济年均增长率接近4%。
三大不稳定因素
世界经济中仍存在三大不稳定因素和潜在危险。
(一)经济虚拟化趋势和泡沫问题
虚拟经济(Fictitious Economy)与实物经济(Physical Economy)应是相辅相成的,虚拟经济滞后,制约总体经济发展;虚拟经济严重脱离实际经济,形成泡沫经济(Bubble Economy),也将破坏总体经济健康运行,甚至引发经济衰退,如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泡沫经济破灭造成的后果。
20世纪初以来,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实物经济(第一、第二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已降至30~40%。经济的虚拟化已成为当代经济社会化的必然反映,如同啤酒有泡沫一样,虚拟经济中有泡沫是正常的,问题是要防止形成泡沫经济。
所谓泡沫,主要指证券泡沫,特别是股市泡沫。1929年10月28日,美国道-琼斯指数下跌12.82%,拉开了长达5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序幕。因此,股市泡沫问题一直是国际社会和各国极为关注的问题。据《华尔街日报》1999年3月30日提供的资料,美国股市在世界股市中所占比重已从1988年的29%上升到53%,由于美国股市地位重要,美国股市风云变幻仍是人们观察全球股市行情和世界经济走势的晴雨表之一。
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美国股票价格节节攀升。道-琼斯指数:1991年4月11日突破3000点,1995年2月23日突破4000点,同年11月21日突破5000点,1996年10月14日突破6000点,1997年7月16日突破8000点,1998年4月3日突破9000点,1999年3月16日突破10000点大关。经济学家们对美国股指急剧攀升及其影响的看法存在很大分歧。早在1998年,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曾两次发表文章认为,美国经济已经是“泡沫经济”。同年5月4日美国《商业周刊》刊登题为《美国经济出现泡沫经济了吗?没有》的文章,否认美国经济正在泡沫化。2000年3月2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刊登该院副院长李慎明的文章,他在谈到“美国经济有其潜在的严重危机的一面”时认为:“美国经济若发生大问题,不仅是对第三世界,而且对全球都会是一场十分严重的灾难。其烈度极可能超过30年代的大萧条。”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瑟罗在其《资本主义的未来》一书中预言:“全球金融市场迟早会经历一场类似90年代日本股市崩溃或者相当于30年代美国股市崩溃的大崩溃。”
笔者认为,美国股市泡沫问题已经相当严重,但尚未形成泡沫经济。在近几年内,美国股市仍将动荡,不排除发生1987年10月19日道-琼斯指数骤跌508点、跌幅达22.6%的严峻形势,但仍不至于引发全球性经济衰退,也能避免30年代那样的大危机重演。理由是:第一,法律法规和机制不断健全,市场自身调节能力增强,自1999年3月16日道-琼斯指数突破万点大关后,华尔街股市大起大落,到2000年10月30日回落到10835.77点,部分泡沫水分已经挤出;第二,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中央银行)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宏观调控能力,金融杠杆作用很大,美国经济可能实现“软着陆”,从而抑制股市走向;第三,目前美国有50%的家庭购买股票,但家庭以证券形式积累的财富占30%,而不动产财富占70%,即使家庭证券财富损失30%也不会对这些家庭构成致命打击。其他国家和地区发生股市风波,都不会像美国股市动荡的影响那样大。
(二)汇率失衡和金融风险
全球外汇市场平均日交易额已达1.5万亿美元,其中约98%主要从事各种形式的投机性炒作。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资金正以“光的速度”每天24小时不停地从一个市场转移到另一个市场。各国和地区的货币升值或贬值,以“星火燎原”之势立即冲击全球外汇市场。如20世纪90年代相继发生的英镑、墨西哥货币、泰国货币和俄罗斯卢布贬值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全球外汇市场和经济。因此,如何防范金融风险已引起国际社会和各国的高度重视。
20世纪末最引人关注的是欧元启动和欧元与美元的比价节节下跌。香港《信报》2000年9月28日刊登的罗伯特·萨缪尔森的文章中指出,自1999年1月初欧元问世以来,欧元兑美元的汇价已贬值大约25%。欧元启动后欧元与美元之比为1:1.16,2000年9月22日,美国、欧洲和日本货币当局突然介入欧元汇市,欧元的汇率从1欧元兑换0.8625美元上升到1欧元兑换0.8882美元。到10月26日,又跌到1欧元兑换0.8230美元。欧元疲软的背后有经济、政治和投机等多种因素,但主要原因是全球投资逆向流动。随着资金由欧洲流向美国,人们抛欧元吸美元,欧元因此受到压抑。萨缪尔森指出,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外国人对美国经济资产的热情爆炸性的高涨,目前的累积效应极为可观。据IMF统计,截至2000年3月,外国投资者拥有美国资产包括:1.4万亿美元美股,占美国股市总市值的7%;近9000亿美元公司债券,占20%;持有联邦债券的约35%,面值1.3万亿美元;1.2万亿美元的直接投资,也许占总值的5~8%(估计)。仅在1999年,外国人购买3320亿美元的美国股票和公司债券,在美国的直接投资达2760亿美元,包括收购美国公司、兴建工厂、商场和写字楼。在这一年,欧洲购买总值约2000亿美元的美国股票和债券,欧洲公司还收购美国公司。许多欧洲人都视美国为经济和科技的“极乐世界”,都想分一杯羹。
英国《金融时报》2000年11月1日援引英国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行长乔治的预测认为,当全球投资者对把资金投入美国感到厌倦时,欧元的汇价将会回升。萨缪尔森指出,在外国人对美国投资的狂潮中,美国没法独善其身。现在有利于美国的资金流动,可能有一天也将放缓或逆转,并带来破坏性后果(高通胀或衰退),威胁着全球经济稳定。笔者认为,在近几年内难以出现这样的逆转。第一,到1999年底,美国在全球外汇储备中占66%,高于1990年的51%。美元仍是外贸主要结算货币。预计今后10年美国联邦财政盈余将达4.5万亿美元,扣除用于社会保障计划开支后仍有2.5万亿美元。美国财政金融形势将继续处于有利地位,美元汇价会有波动,但大幅度贬值的可能性不大。第二,只有美国率先从工业经济时代迈向知识经济时代,高技术产业将继续处于领先地位,美国将继续是吸引外资的“吸铁石”。第三,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取代美国,像美国那样大规模引进外资和进口商品。
(三)石油涨价和影响
1999年,平均每桶原油价格为17.98美元,年底升到25美元,到2000年9月19日,纽约商品交易所每桶原油价格高达38美元,到11月初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7种市场监督一揽子原油平均每桶价格仍保持在30.63美元的高水平。1973年和1978年两次“石油冲击”曾是导致发达国家经济陷入“滞胀”困境的重要因素之一,1990年石油价格暴涨又成为主要发达国家经济陷入衰退的原因之一,这次油价上涨将对全球经济走势产生什么影响,引起国际社会和各国的普遍关注。
据专家们按可比价格计算,当前每桶原油价格30多美元,相当于1981年原油价格的1/2、比1990年原油价格低1/3。如果要导致历史重演,每桶原油价格要涨到70美元。很多经济学家认为,除非海湾地区爆发战争,否则油价不大可能涨到如此高的水平。理由是:第一,与以前相比,油价涨幅不同。1973年,每桶原油价格从2.5美元上涨到11.5美元,1978年,每桶原油价格从13美元上涨到34美元,1990年,每桶原油价格从15美元涨到41.9美元,几乎上涨2倍。这次油价上涨一倍多。第二,前几次是在原油供应紧张和基于政治斗争需要出现的油价上涨,而且是突然的,现在全球原油供求基本平衡,略有剩余。欧佩克秘书处卢克曼2000年10月6日指出,所谓出现全球原油紧张是“一种错觉”。这次油价上涨,需求因素仅占30%,主要是国际投机资本和跨国公司的投机活动所致。第三,欧佩克控制市场能力已经减弱。20世纪70年代欧佩克原油产量占世界原油总产量的70%,2000年8月世界原油日产量达7711万桶(7.35桶为1吨),其中欧佩克原油产量为2879万桶,仅占38%。如果欧佩克油价暴涨,将引起非欧佩克产油国大量增产,有可能导致油价暴跌,损害欧佩克的经济利益。第四,20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欧佩克与西方石油消费国处于对立状态,现在欧佩克与石油消费国采取合作态度。2000年内欧佩克已4次增加产量。欧佩克规定的内部参考价为每桶25美元,如果油价持续20天高于每桶28美元或低于22美元,欧佩克将自动增加或削减原油产量,以稳定市场。第五,目前原油消费占全球总产值的比重已从80年代的7%降到1.5%。据英国汇丰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巴克估计,现在美国经济产出中每创造1美元产值所消耗的石油与30年前相比,减少了50%。发达国家经济抵御油价上涨冲击的能力已大大增强。
石油价格上涨对世界经济仍有影响。世界银行行长沃尔芬森2000年9月中旬在罗马预测,如果每桶原油价格上涨10美元并持续1年,那么世界经济年增长率将减少0.5个百分点,发展中国家经济年增长率将减少0.75个百分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研究,在汇率不变的情况下,每桶原油价格上涨10美元,一年后美国和西欧经济增长率将减少0.2个百分点,日本经济增长率将减少0.4个百分点。由于发展中国家在实现工业化过程中每1美元GDP所消耗的石油比20世纪70年代还多,依靠进口石油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受油价上涨的影响较大。
世界经济前景继续看好
20世纪既是世界文明进程中充满艰辛苦难的世纪,又是人类创造无与伦比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世纪。按1990年美元汇价计算,1900年,世界GDP为19768.76亿美元,1950年达到53723.3亿美元,2000年超过30万亿美元。
2000年世界经济强劲增长的形势不会是昙花一现,IMF预测,2001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仍可达4.2%。笔者预测,21世纪头5年乃至10年,世界经济前景继续看好,中国实施“十五”计划和长远发展战略,将有一个有利的国际经济环境。
世界经济中虽然存在上述三大不稳定因素,但有利因素和条件更多、更强。
(一)世界形势继续是总体缓和、局部动荡,和平与发展继续是各国关注的两大主题
全球性问题如恐怖活动、贩毒、艾滋病、难民等问题仍需要国际社会和各国协同解决,地区或一些国家的冲突和战乱仍将此伏彼起,天下仍不太平。但是,世界大战能够避免,继续维护世界总体和平,这是世界经济将持续增长的有利环境。
(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与国际规则改革起步
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世界经济发展。19世纪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为1%,20世纪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约3%。但是,在两次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时期,也是经济增长速度最快时期。从1870年到1913年,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达3.45%。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断,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得以恢复。20世纪前50年,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为2.1%,后半期达3.4%。90年代初冷战结束后,发展中国家和转轨国家相继实施各具特点的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进程大大加快,并有可能持续到2010年或2020年,世界经济正处在第三次长增长期。德国裕宝银行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预测,21世纪头10年经济年均增长率:美国为3.75%,欧元区2.5%,亚洲6%,拉美4%,中东欧4~5.5%。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预测:“如果全球经济年均增长率保持3%,那么全球经济产出将从1997年的29万亿美元增加到2020年的57万亿美元,几乎翻一番。”
经济全球化伊始就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建立的国际机构和国际规则也是由发达国家主导建立和制定的,因此,经济全球化为各国带来的机遇、挑战和风险是不同的。对发达国家是利大于弊,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既有机遇,又面临严峻的挑战和风险,对占世界人口13%的48个最不发达国家来说,则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时期,也是贫富差距拉大时期。以人均收入计算,占世界人口20%的富人与20%的穷人相比,1965年前者为后者的30倍,1990年扩大到60倍,到20世纪末已扩大到70多倍。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8年10月9日发表的一份报告显示,占世界人口20%的富人消费全球货物和服务的86%、能源的58%、纸张的84%、电话的74%、汽车的87%、肉和鱼的45%,而占世界人口20%的穷人仅消费全球货物和服务的1.3%、肉和鱼的5%(表3)。
表3 全球财富分布统计表
汇率计算 按购买力平价计算
人口 面积(千平
GNP(10亿人均GNP GNP(10亿 人均GNP
(百万) 方公里) 美元)
(美元)
美元) (美元)
1999
199919991999 1999 1999
世界5975 133572 29232.1
489038804.96490
低收入 2417 34227987.6410 4315.11790
中等收入2667 67258
5323.2
200013022.14880
高收入
891 32087 22921.3 2573021763.4
24430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200/2001)。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它的正负面影响都越来越大。近几年来,一些有识之士已经提出“获利原则”和“道德原则”或“道德风险”问题。一些经济学家指出,发达国家不要利用经济全球化推行新殖民主义。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的改革已经起步,发展中国家有权参与修改现行国际规则和制定新的原则,逐步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使各国从越来越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受益和协调发展,从而逐步缩小贫富差距。
(三)科学技术日新月异,21世纪将是高科技世纪
20世纪的科学技术发明和发现超过此前人类科技发明和发现的总和。据美国《华盛顿时报》2000年10月12日介绍,研究未来国家安全问题的哈特—拉德曼总统委员会邀请20名专家(其中包括一些科学家)展望今后20年。这些专家被分成4组,各组任务相同。他们无一例外地认为,技术变革的速度超过最有远见的专家在5年前所能预见到的程度。这些专家一致认为,今后10年所能带来的技术变革要超过整个20世纪的总和。
为加快科技发展,各国更加重视教育、增加研究与开发投资,提高创新和国际竞争能力。21世纪前半期,继信息产业之后,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航天技术和海洋开发技术将取得巨大突破,并将形成一系列新兴产业。例如,每升海水中所含的氘通过核聚变反应产生相当于300升汽油燃烧所放出的能量,利用丰富的海水中的氘通过核聚变释放的聚变能,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从而实现保护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四)全球性经济结构调整方兴未艾,世界经济将从工业经济时代迈向知识经济时代
经济结构调整的核心是调整产业结构,重点是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与此同时,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从工业经济时代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物质仍是基础,因为任何时代人们是离不开衣食住行的。知识经济以知识为基础的新的经济形态,迈向知识经济时代,将以更少的资源生产出更丰富的产品满足人类的需求。例如,1999年美国GDP中,只有22.9%可以算是工业,1.7%是农业,75.4%属于服务业,工农业产值中高技术产业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它标志美国在率先迈向知识经济时代。
(五)各国越来越重视宏观干预与市场机制、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形成良性互动关系,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的作用越来越大。
企业是微观经济的主体,是市场竞争的直接参与者。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2000年9月发表的报告显示,目前世界上的跨国公司已达6.3万家(共有子公司70万家)。这些跨国公司的产值已占世界总产值的1/3以上,跨国公司内部和相互之间的贸易已占世界贸易的60%以上,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占外国直接投资的90%。报告指出,世界外国直接投资(FDI)在1999年达到8650亿美元,2000将超过1万亿美元,其中主要是跨国公司的FDI。跨国公司分支机构的全球销售额从1980年的3万亿美元增加到1999年的14万亿美元,超过世界出口额的一倍。在《商业周刊》杂志全球1000家大企业排名榜上,美国大企业从1989年的353家增加到1999年的494家,约占半数。按原产地规则统计,美国外贸逆差不断扩大。但是,如果加上跨国公司的海外收入,美国从未出现过巨额外贸逆差。
随着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的地位日益重要,经济大国更加重视支持大企业的发展。政府职能则是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主要包括: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使企业经营有法律保障;不断调整财政、金融、贸易和其他政策,为企业创造宽松的融资、外贸环境和条件;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满足企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企业根据国家法律和政策,自主经营、自主发展、自负盈亏,在竞争中优胜劣汰。美国等一些国家做到宏观干预和市场机制、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形成良性互动关系的经验,值得认真研究和借鉴。
上述诸因素有利于世界经济持续发展,但各国和地区经济发展仍将是不平衡的(详见表1),国际社会和各国之间仍需加强合作,从而实现各国经济协调发展,走向共同繁荣。
标签:世界经济论文; 石油输出国组织论文; 经济泡沫论文; 经济论文; 美国原油论文; 原油投资论文; 石油美元论文; 国际原油论文; 石油投资论文; 石油资源论文; 原油分析论文; 发展中国家论文; 国际原油指数论文; 经济学论文; 美元欧元论文; 发达国家论文; 油价论文; 原油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