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术规范促进学术创新
叶继元(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术规范是当下学界的一个热点话题,对学术规范的研究,其目的是要产生好的研究。好的研究的实质是要有创新,不论是高层次的原始创新,还是集合创新、应用创新,抑或是低层次的移植创新,总是要有新意。没有新意,便无所谓“学术”,也不符合基本的“学术规范”。除了要有“新意”这个基本的规范外,还有学术研究方法规范、学术引文规范(不抄袭)等诸多规范。这些规范都是学术共同体在长期的学术活动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共识,是学术规范的重要内容。此外,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科学数据作为学术创新的基石,对其管理和规范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务院办公厅于2018年3月印发的《科学数据管理办法》明确要求加强和规范科学数据管理,以保障科学数据的开发利用、开放共享和安全保护。可以说,在新时代,学术规范不仅仅是科研过程中的“应知应会”,而且还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外延。
学术规范成为学术研究的新兴领域进入人们的视野,始于20世纪80年代。但囿于我国学术共同体自律自主意识的匮乏,学术评价体系不科学、不健全现象时有发生,近年来学术不端行为仍屡见报端。施普林格撤稿事件、韩春雨论文结论不可重复验证事件以及近日中国科学院大学“凡抄袭者皆黜落”等一系列事件已造成严重社会不良影响,也反映出国内在学术规范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严厉查处高等学校学位论文买卖、AI写作行为的通知》等文件的相继出台,即是彰显了整饬学风的决心与行动。我国在学术规范方面虽依旧“路漫漫其修远兮”,但吾辈必当秉持学术良知,一步步砥砺前行。
本专题包括三篇有关反抄袭/重复率检测系统和调查研究方法使用规范的文章。据报道,自2018年9月起,清华大学采用中国知网监测系统数据库资源提供作业查重服务,旨在杜绝课程作业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但是,检测软件虽在算法、操作、服务等方面经历多年发展有所优化,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功能局限,对于其检测结果应理性看待。在《学术失范、不端检测软件的功能、局限与对策——以学术研究规范为视角》一文中,作者归纳和分析了国内主要检测软件的功能、算法和使用范围,针对目前存在的局限和问题,提出要将学术研究规范贯穿到学术反抄袭、不端检测软件中去,以提高检测系统的治理水平,有些新意。《学士学位论文重复率检测及其规范化提升策略探讨》则利用详实的数据证明了检测系统对于发现和预防本科生学术失范、不端行为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系统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原因,提出了不断加强和深化学术诚信教育、写作规范教育,积极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秉承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治理的思路,解答了检测系统是否必要、还需有哪些改进的问题,有些意思。《我国图书馆学硕士论文研究方法使用的调查与分析——以七所“双一流”建设大学为例》细致调查了研究方法使用的说明、使用频次、时间分布以及主题相关的情况,从一个侧面窥探我国图书馆学硕士教育和人才培养的优劣,并提出相应对策,值得一读。
学术者,天下之公器也。学术创新是提高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而学术规范则是学术创新的前提,学术创新则是规范的目的。要营造严格而宽松的良好学术生态,有赖于学界、科研管理部门、技术研发单位等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标签:学术创新论文; 学术规范论文; 科学数据管理论文; 国务院办公厅论文; 学术共同体论文; 热点话题论文; 移植创新论文; 学术研究论文;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