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是指为了促进经营活动的效率性、经济性以及经营目标的尽快达成,保证企业经营决策和方针得到有效贯彻执行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关控制,其范围涉及企业的各部门、各环节和各层次,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框架层次。然而由于内部控制在我国起步相对较晚,不少企业在实际的内部控制管理过程中仍存在许多薄弱环节。
关键词:企业管理;内部控制;分析
1 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的内部控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通过考察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然后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总体目标,并且把这个目标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出发点;第二个方面是依据总体目标设计出业务操作的各种控制方法,并且把设计出的控制方法与各部门的业务流程和管理程序相互结合起来;第三个方面是对最终的控制效果进行验收,并且分析出现差异原因,对不适应企业运作的部分内控制度进行及时修正。但是目前想要对企业的内部管理进行有效的控制,仍存在很多的问题。
1.1 企业外部环境
1.1.1由于资本市场不够健全,缺乏对企业内部控制信息的接受力。现在的资本市场普遍存在交易混乱不规范,非法谋取暴利的现象,因资本市场的运行机制及相关法律、法规都不够健全,致使这种混乱现象不能得到很好的遏制。由于资本市场不健全,一旦公司内部控制信息出现外泄并被披露,极其有可能导致企业投资者出现过度忧虑和惶恐,进而影响公司正常运作。
1.1.2 企业内部缺乏相应的制衡机制,对内部控制管理的控制力缺乏。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董事会是否充分发挥作用直接影响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否规范。就目前中国现阶段来看,很多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形备而实不至”,公司架构建立的非常完善,但是没有充分发挥岗位应有的职能,表现尤为突出的体现在董事会这一重要机构。公司治理结构的责权不分,直接导致公司内部控制如同“空中楼阁”。
1.2 企业自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2.1 企业成本限制
企业内部控制系统是否能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其成本也有直接的关系。企业在内控系统投入费用过高或过低都将对企业的整体利益有影响。所以从企业成本的角度来说,企业内控程序的成本应该低于错误或风险可能导致的损失,反之,再好的控制方法和措施也适得其反,不会降低企业的成本。
1.2.2 管理越权
控制程序只是企业用于管理的一种工具,工具的使用者是企业管理者,所以内控管理也不能发现并杜绝那些滥用职权的监督控制管理人员。这些管理者或者是出于牟利的目的,或是因成本或者时间不利等因素,导致企业内部出现相关管理人员故意避开、指示他人避开一些预定内控管理的可能。在特殊情况下,企业管理者过于干涉监督执行内控制度实施情况的工作人员,有时甚至凌越于企业内控之上。
1.2.3 串通舞弊现象严重
企业将不相容职责进行分离避免了内部隐瞒不正当行为及单独一人从事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但是,如果企业内部两个人或者更多的人一起就可以避开内部控制。例如企业内部会计人员和出纳一起舞弊,资产校验核对与资产监督保管工作人员联合造假,对于串通舞弊现象,再好的内部控制措施也无法控制。
1.2.4 人为因素导致的错误
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发挥作用的有效程度直接取决于企业内部操作人员的实际执行情况,当然不可避免的是企业工作人员在执行控制职责时偶尔发生错误。工作人员的马虎、身体不适、精力不集中、判断错误、曲解指令等都会影响内控系统的效果。常见的例子如对方发票的总金额计算错误但未及时发现,以及发货后忘记索要提货单和签发支票时没有审查支付用途等。
1.2.5 计划变动性太大
企业内部控制会随着企业内部的业务性质的或外部的经营环境不断改变而逐步削弱,甚至有可能全部失效。绝大部分单位的内控制度目的是为管控已有的正常且经常反复出现的业务活动,对企业正常运作以外的特殊、非正规的或未能及时预料的业务操作缺乏一定的管控效果。现代企业经常调整经营策略,或增加新的生产线,或增设分支机构等来适应当今激烈的竞争环境,这就有可能出现新增的业务内容和原来的企业内控制度不匹配的情况,从而导致企业内部控制无法对新增的业务进行控制。
2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几点建议
针对当前企业在内部控制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2.1 优化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
2.1.1 发挥董事会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关键作用。在我国,大多数的企业董事是独立于内部控制之外的,在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中缺位现象严重,这将严重影响内控环境的改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想要对目前的情况进行改善,首先要发挥企业董事会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主导作用,重点突出董事会在企业健全内部控制管理过程中的核心地位;其次是建立企业独立董事制度,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适当引入企业外部的独立董事,同时对内部董事会进行相应外部化,以此来监督约束企业内部工作人员,为企业股东赚取最大限度的权益;最后是对董事会内部进行明确分工,在董事会内部设立预算管理委员会和专门委员会,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进而提高企业内部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为尽早实现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提供有力的保障。
2.1.2 倡导“以人为本”,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能否将企业内部控制变为内部自发的需要,直接决定着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效果。只有当企业中的每位员工都持有相同观念,共同目标时,内部控制效果才更加明显。企业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对人的价值管理为中心,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促使每个员工都能进行自我管理,并时刻以企业主人翁的态度参与到企业管理中来。如此,在内部控制管理的制定与执行过程中,都能变企业员工的“要我控制”为“我要控制”,从而使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发挥到最佳效果。
2.1.3 充分利用外部中介组织的作用。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进行相应的测试是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的一个项目,在特殊情况下还会对企业的管理者给予必要的建议书。企业可以充分利用注册会计师的测试结果及建议,根据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内部控制进行改进。
2.1.4 建设“人为、为人”的精神。所谓的“人为”是指每个员工在工作中都能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养,然后从“为人”的角度出发,每时每刻注意约束自己的行为,创造出和谐的人际关系。员工之间互相鼓励,互相督促,用这种方式把企业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要想使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在当今的激烈竞争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在企业内部形成“人为、为人”的集体精神。
2.2 改进内部控制管理自身的缺陷。
2.2.1 企业内控管理外部化
企业约束员工行为主要依靠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内部控制的内向服务属性影响了其独立性,表现较为突出的如企业内部控制的领导形式、机构设置等定位问题上。因企业可以自主对机构的设置、工作的重点和范围、人员的配备等重要内容进行重新设定,所以他的独立性存在缺陷。外部控制与内部控制相比,更具有独立性、专业性,再加上外部相当专业化的资源配置,可有效的填补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总体来看外部控制更为合适企业某些环节上的控制职能。
2.2.2 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大多数企业的日常管理基本都贯彻实施了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方法、措施与职能,但企业“内部人控制”的现象还是会频频出现,导致企业会计信息的不准确性。想要对公司内部的治理结构进行完善,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①转变法人股、国有股“一股独大”的公司结构,遏制“管理者越权”和“内部人控制”的现象,保证内部决策的科学性与民主性。
②加强企业内部监事会监督,强化企业内部审计,内部审计通过对内控程序及环境进行有效的监督,可以将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是否得以执行或有关执行效果进行及时反馈,进而帮助企业更快、更有效率地达到预定总目标。
③明确制定出企业所有工作人员的职责和权限。从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目的来看,若按照公司正常的职责规定,一个人有可能同时负责两个职能,这样就能制造舞弊但又可以对自己的舞弊行为进行有效的隐瞒。所以,把各个不相容的职能进行分离并且要注重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才能确保企业内部控制得到有效执行,只有这些职能人员能力完全达到要求并且足够诚实,才能使其承担的控制职能得到有效控制。
④充分发挥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保障作用。许多企业只注重企业内部的会计控制,而忽视了内部控制管理。特别是在制定企业发展方向、经营目标等重大决策上没有一套完整的,与企业相适应的市场调研、评估测试和考核机制。所以,企业在对外投资、资金管理、资产配置以及其他关键业务处理方面,需要制定出相应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并建立一套严格的内部评估、监督管理,以确保企业内控制度的有效执行。并且在企业运转的过程中,通过落实生产、劳动、科研、营销、管理等各个方面的责任,再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编制目标程序监控各环节,建立起记录、检查、考核、奖惩等各个环节的控制流程。
3 结束语
要搞好企业的内部控制,切实确保内部控制作用的有效发挥,企业必须要大力优化好其内外部控制环境,提高管理层乃至各部门的内控意识,积极协调各部门内控工作的开展,确保内部控制贯穿在企业各项业务运营的全过程,对其内部控制管理存在或发现的问题,要加以重视,予以及时解决。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内部控制管理确实发挥实效,促进企业健康向上发展。
参考文献:
[1]冯秀臻.浅谈企业内部控制管理[J].经济师论坛,2012(9).
[2]沈倩.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对企业发展的意义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7).
[3]张秀洞.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J].经济研究导刊,2012(28).
[4]钟裕镇.试析企业如何完善内部控制[J].科技风,2012(9).
论文作者:朱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3
标签:企业论文; 内部控制论文; 企业内部论文; 内控论文; 职能论文; 员工论文; 公司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