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自我概念研究及其对教学的启示_自我概念论文

青少年自我概念研究及其对教学的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其对论文,青少年论文,启示论文,概念论文,自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064(2002)02-0047-03

自我概念是关于自己的技巧、能力和社会接受性方面的态度、情感和知识的自我知觉,是个体对自己形成的稳定的认识和评价。自从1890年James.W在其《心理学原理》中首次提出系统的自我概念理论以来,许多心理学家都曾关注这一领域的研究。但是,对自我概念的研究,长期以来由于方法论的局限,使该研究十分混乱。20世纪80年代以来,自我概念的研究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关于自我概念的理论模型和测量都取得长足的进步。

1自我概念的理论模型

自我概念的理论模型经历了从单维度到多维度的转变过程。

1.1单维自我概念理论模型。

James.w认为,自我概念分为身体的和物质的、社会的、精神的自我概念和纯粹的自我概念等四个成份,各成份的总和构成总体自我概念;Coopersmith认为,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的总体评价。他编制了自尊测量问卷,该问卷最初是为儿童设计的,后来Ryden修改后使该问卷适用于成人;Piers和Harris也提出过自我概念的理论模型,并于1969年编制出Harris自我概念量表。此外,Rosenberg对自我概念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元分析,提出自我概念包括个体对自己许多方面的看法。这些方面包括生理和身体方面、社会结构、作为社会行为者的自我、能力与潜能、兴趣与态度、作为个性特质的一些本质特征、内在思想、情感与态度等。他认为各成份有的处于中心位置,有的处于边缘位置,有些成份可以凝结成一个大的单元部分,各部分总和构成整体。Rosenberg的自我概念理论模型虽然比上述几人有所发展,但他们提出的模型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均为单维结构。

1.2多维自我概念等级模型。

西方许多心理学家通过历史的回顾后认为,已往人们对自我概念的研究缺乏理论基础,而且测量工具的质量很差。因此,Shavelson等人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创立了一个多维的、有层次的、有等级的自我概念模型[1]。该模型将自我概念分成学业自我概念和非学业自我概念,而二者又各自进一步细分为不同成份的自我概念。

80年代初,Marsh等人以Shavelson等提出的自我概念理论为指导,编制出自我描述问卷(SDQ)。SDQ分三种,分别用来测定青春期前、青春期学生和成人自我概念。1985年,Marsh和Shavelson对该理论模型进行了修订,总结出两个基本的学业自我概念,即学业语文自我概念和学业数学自我概念。后来,Marsh等对该模型又做了进一步整合。例如,在第二层次的自我概念中,把非学业自我概念细分为身体/人际自我概念和道德自我概念;把学业语文自我概念细分为听、说、读、写四种自我概念[2]。此后,Marsh-Shavelson的理论模型又经历了一些发展。1995年,Vispoel等把个体的艺术自我概念整合到Marsh-Shavelson的理论模型中,完善了该模型[3](见图1)

Vispoel(1995)扩展的多维自我概念等级模型

关于自我概念的多维性和等级性,研究者们早已没有异议,并且发现了许多特点。例如,人们发现随着等级的不断下降,自我概念的稳定性逐渐减弱,并越来越受到环境的影响(Marsh&Yenug1999)[4]。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自我概念有很大的文化特异性。

2.青少年自我概念发展的一般特点

近年来许多发展性的研究发现在人的一生中,自我概念的发展曲线是起伏跌荡的,尤其在某些关键期和转折期更是这样。

Pirest和Harris,Soare,Simmons,Rosenberg等人在他们的研究中都发现学生自我概念在青春期前期显著下降;Meso发现女生下降得更早、更快;Hattie发现,自我概念的发展呈曲线变化,从小学到初中逐年下降,最后又开始上升,到大学毕业后开始下降,至中年后又再次回升[5]。McCarthy和Hage,Connell和Rogers发现青春期前期学生的自我概念明显上升,但后者发现女生的自我概念在12-13岁有所下降,到17岁才开始回升。

周国韬等的研究表明,学生自我概念各方面呈U字型发展,小学五年级至初一显著下降,初一至初三逐年显著上升,初一是自我概念发展的最低点,它们在性别上没有显著性差异而男生的同伴自我概念的发展滞后一年,最低点在初二。身体自我概念没有年级差异,但在初一、初二,女生身体自我概念显著低于男生[6]。

由此可见,自我概念的发展同其它心理特质的发展一样,是存在关键期的,而这个关键期就处于初中阶段。

3.自我概念及学业自我概念的性别差异

Dusek和Flaherty的研究表明青少年自我概念存在性别差异的固定模式:男孩在成就/领导方面有高于女孩的自我概念,在意气相投性/社会能力方面的自我概念却较女孩低。Marsh和Parker发现在青春期前期和青少年期,男孩在身体能力自我概念上有优势,女孩语文自我概念有优势;在青春期,男孩数学自我概念有优势。

心理学研究者们对学生学业自我概念的性别差异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尤其是数学成绩和数学自我概念的性别差异。Meece等人系统回顾了有关这方面的文献并做出报告:在小学阶段,数学成绩和数学自我概念的性别差异不明显,但在初中和高中阶段女孩有较低的数学成绩和数学自我概念。他们认为,当学生经历了他们的初中和高中阶段,数学自我概念会下降,但女孩比男孩下降得早且快。Meece等人认为,数学自我概念的下降出现在数学成绩下降以前,并且影响数学自我概念的社会化过程是成绩下降的一个原因。Marsh等人在一项研究中得出结论:4年级的女孩与男孩相比,其语文和数学上的成就水平更高,语文自我概念水平也更高,但数学自我概念水平却比男孩低。Marsh等人推断,这种情况的出现更可能在小学末期或初中初期[7]。

4.I/E参考标准模型的提出

Byrne发现,成就/能力与学业自我概念的相关高于与非学业自我概念的相关,在特定领域中的成就与之相对应的自我概念有最大程度的相关[8]。Marsh、Relich和Smith发现数学成绩和数学自我概念有很大的相关,与其它领域的自我概念相关较小,与四个非学业领域不存在相关。他们还发现,语文和数学成绩彼此相关显著,因此,人们有理由相信他们的自我概念间也存在相关。但在SDQ的研究中,数学和语文自我概念间几乎是不相关的。Marsh和O'Niell在对年长学生的研究中发现,数学和语文成绩指标彼此高相关,它们与各自的自我概念也高相关,但这两个自我概念之间几乎不相关,矛盾的是,一旦数学成绩的影响被控制住,语文成绩和数学自我概念间为负相关;一旦语文成绩被控制住,数学成绩和语文自我概念间为负相关[9]。

根据上述关系,Marsh等人提出了一个I/E参考标准模型(Internal/External Frame of Reference Model),用来解释语文、数学成绩与语文、数学自我概念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图2)。根据该模型,语文和数学自我概念是在参考框架——内部与外部的关系比较中形成的。

(图2)I/E模型所示语文、数学成绩与语文、数学自我概念之间的路径关系(++:表示显著正相关;-表示负相关)

4.1外部比较。

根据该过程,学生对其数学和语文能力的自我感知与对其他同学的知觉能力进行比较。如,“我的数学成绩和其他人比怎么样。”他们用这种外部比较的相对印象作为其在数学和语文领域中自我概念的基础。

图2

4.2内部比较。

根据该过程,学生把他们在数学能力方面的自我感知和语文能力方面的自我感知相互比较,如“我的数学技能比语文技能强还是差”。他们把这种内部的相对印象作为其在两个学业领域中学业自我概念的第二个基础。这样,在数学方面比在语文方面有更高水平的能力的感知就与具有较高水平的数学自我概念、较低水平的语文自我概念有关。

例如,一个学生认为,自己在语文和数学技能方面都低于平均水平,但数学好于语文和其它科目。这个学生的数学成绩相对于其他同学要低于平均水平[外部比较],但是相对于他在其它学业领域的技能要高于平均水平[内部比较],通过对这两种成份的衡量,该生在数学方面可能有平均或高于平均水平的数学自我概念。与此相似,一个学生在数学和语文技能方面高于平均水平[外部比较],但其数学技能又比其语文技能高,这样会使其有平均水平的甚至低于平均水平的语文自我概念。

在自我概念研究中,这种外部加工曾有许多文献记载。如Marsh和Parker发现,一般能力的学生,在低能力/低社会经济地位的学生中有较高的学业自我概念,(在此类学校中大多数学生的能力都很低);而当他们在高能力/高社会经济地位的学校中时,其学业自我概念会降低(在这种学校中,学生能力普遍较高)。因为语文和数学能力有充足的相关,这种外部的比较过程导致了语文自我概念和数学自我概念的正相关,但是,内部的加工却导致了语文和数学自我概念的负相关。这两种过程经综合后导致了数学和语文自我概念间的几乎为0的相关。

I/E模型也预测并通过实验证实出语文成绩对数学自我概念的负相关,以及数学成绩对语文自我概念的负相关。例如,当数学技能好(外部比较)并且数学技能好于语文技能(内部比较)的时候,更有可能出现高的数学自我概念。这样,一旦数学技能被控制住的话,数学和语文技能的不同会预测出数学自我概念,并且高的语文技能实际上减弱了高的数学自我概念。

5.自我概念研究评述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5.1从自我概念首次被提出到今天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但该项研究的充分展开还是近二十年的事,而有效的、分层次的结构探讨及科学的测量工具的出现,无疑是使自我概念研究走向正轨的标志。自我概念的理论模型对于我们全面了解青少年学生自我概念的结构,以便对其不良自我概念进行有效的干预是十分必要的。

5.2综合众多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青少年总的自我概念是呈U字型向前发展的。对于具体自我概念,其处于最低点的时期稍有不同,而且有些具体自我概念还存在着性别的差异,但总的来看,自我概念发展的最低点是在初一或初二,即13-15岁。由此可见,青少年的自我概念的发展同其它心理成分一样,是存在关键期的,这个时期处于较敏感的初中阶段。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是起伏跌荡的,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明显提高,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逐渐增强,对事物形成了自己的看法,这样,自我知觉成为他们评价自己的主要依据,而不象以往那样,以反射的评价为主。青少年在此阶段对自己的评价由于环境的优劣(如学校好坏、家庭结构、教养方式的区别等)、自身的不同特点而出现较大的差异,有些消极的、错误的评价如果不加以有效干预,就会逐渐根深蒂固,从而影响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如何在关键期加强对青少年具体自我概念的研究,提出改善其不良自我概念的有效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5.3许多心理学家对青少年的学业自我概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数学自我概念存在着性别差异,初中低年级的女生尽管在数学成绩上优于或相当于男生,但她们的数学自我概念却普遍低于男生,而此后的几年内,她们的数学成绩也逐渐降低,这是否说明学业自我概念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今后的学习成绩?还是因为传统上所认为的男女在抽象逻辑思维上的差异?到底是学业自我概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习成绩,还是学习成绩的不同决定了不同的学业自我概念,亦或它们相互影响,互为因果?这值得我们作更深入的研究,以便从根本上找到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有效方法。

5.4根据内外参考标准模型,学生学业自我概念的形成,是通过内外双重比较来进行的。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学业自我概念时,往往只是通过外部比较来进行的。同时,由于存在内部比较,学生的具体学科自我概念往往过高或过低,这无疑会影响学生对自身学业的客观评价,同时又影响教师对学生学业水平的正确知觉。因此,作为教师,应该从内部和外部的双重比较及学生自身学业成绩的纵向比较中准确把握对学生的学业评价,并帮助学生调整不现实的自我概念。

〔收稿日期〕2001-12-12

标签:;  ;  ;  ;  

青少年自我概念研究及其对教学的启示_自我概念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