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如今,知识引领未来,创新为其添光。当下的社会比从前更重视人的创新思维与能力。而放眼语文教学,传统的听说读写教学不足以应对学生的能动性需求,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才能使学生真正领会语文,并使学生能通过语文学科获得独立的思考技巧、独立的分析能力与独立的创新意识,这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注重独立个性的培养。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是对学生的创新潜力的一种挖掘,由此可见,当今时代的发展需求要求语文学科在教学中注重软实力的培养,软实力也就是指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本篇论文分三节论述,第一节论述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应通过何种方法,第二节重点着眼于阅读技巧的磨练,从教学策略:阅读教学的目标、阅读教学的内容处理以及过程设计与教学效益评价等方面提出,并结合小学生阶段的特有心理特征进行评估。第三节以论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实际价值为核心,论证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必然性与必要性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能力;阅读教学
引言
阅读本应是属于学生自己的一种个性化行为,所以在教学中,以老师的分析去囊概学生的思维探究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各学校开始实施新课程标准以来,语文学科的阅读教学开始着眼于学生的独立思考与理解,这是一种尊重学生自我实现的现象。从前那种“一刀切,一言堂”的课程形式早已不能顺应学生的阅读要求,也有违语文教学的展开规律,更是与新的时代发展法则逆其而行之。如果看完了《语文课程标准》,其中会出现不少“个性”、“自由”、的用语。由此可得,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之路刻不容缓。
第一节 阅读能力的提升
一、提升阅读能力的过程需尊重学生的原有认知体系
《论小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的培养》一文里指出学习是新知识与旧知识进行碰撞融合之后的结果,原先的知识体系扎根于学生脑海中,不可避免地会对后摄入的知识造成辐射,但是作为语文学科的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利用这种联系,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前摄知识的影响,将其引入积极意义。从心理层面上来说,旧知识对新知识的辐射如果是正向的,反倒会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想去一探究竟,这种心态对于教学来说,是一种非常有利的现象,是学生的旧知识旧经验与新知识新经验相融合的良好途径。
二、提升阅读能力的过程需尊重学生的体会,引导学生提出质疑
小学生如果有了独立阅读的意识,那么独立思考只不过是迟早都将到来的附属品了,是价值重大的“附属品”,独立思考意味着学生能够自主地评估一个文本或者文本中事物的好坏,有了价值判断的意识,学生的个人体会将会被加强。在此过程中,老师一定得善于引导出学生的最初驱动力,如果学生没有主动追求事物答案的激情,那就制造话题、制造疑问、制造不明白的人事物让学生心存质疑,并随之探寻。学生提出质疑并回答质疑的过程,是一个自我与自我面对面的良好契机,学生将拥有更为坚定、更为理性而全面的价值判断体系。
第二节 阅读技巧的磨练
教学方法的科学性能够使教学目标的完成度得到更好的保障,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学情、教学文本、老师的素质差异使得教学方法必须充分能动才能保证训练阅读技巧这一教学目标得以完成。
一、阅读技巧的磨练需考虑学生的真实情况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在认知方面是存有差别的,受生活经验或往年学习经历的影响。对于思维能力不强、接受能力也不高的同学,讲授法、谈话法就很适合他们,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对阅读技巧产生自己的体会,并形成自己的经验。相反,有些孩子的知识储备相较前者会更为丰富一些,也能稍灵活地运用学习方法,对于这种类型,研究法、讨论法就很不错,将学生的主动性彻底激发。学生享受学习过程,阅读的乐趣由此而生,找到自己的节奏与模式,这是一个探索的过程,能够培养的不止是单一的阅读技巧能力,更是创新与独立探究能力,这种学习精神将伴随学生一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阅读技巧的磨练须符合文本的表现特点
不同的文本组成阅读材料,不同的文本有着不同的设置目的与作用,因此语文学科教育工作者要了然于胸不同文本之间的差异,因文本而做出能动性的调整改变。越往高年级走,配套教材的内容越多样化,其中可能会出现回忆性散文、童话故事或者科学著作、理论论文等,比如说,学习童话故事的时候可以用上讨论法与演示法,举行课堂活动:模仿主要角色形象,学生在模仿中自然而然的感受到了人物的特点,这比听老师的语言讲述要来得直接而明了许多。而在阅读科学著作、理论论文时,研究法、讨论法则更适合,为了推动阅读,可以准备一些开放性的选题让学生回家思考,学生在思考及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又提高了文本解读的本领。
三、阅读技巧的磨练须符合老师的教学风格
并不是每一位老师都能适合同一种教学方法,受老师素质、能力、性格的影响,教师的教学风格存在差异性。老师要理性分析自己的教学特点,扬长避短,找到最擅长的舞台予以发挥,这样能有效地进行师生沟通,达到教学效果。如谈话法、传授法以及朗读法、演示法等。
四、营造质疑和讨论的环境磨练阅读技巧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解放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事,把这一理念放置语文学习中,训练阅读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为在良好的阅读活动中,学生是自发地进行思考与同理心练习。而老师要做的,便是鼓励、引导学生开始质疑,质疑带来求知的热情,感性的热情体验融入在理性的技巧实验中能够带来事半功倍的化学效应。
第三节 为深入学习语文打好基础
一、有利于促进语文学科教学的良性循环
只有充分关注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感悟能力的过程,才能有效地聚焦阅读能力的提升,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顺应了语文学科教学发展规律的产物。阅读能力的提升过程要求重视阅读材料中的多元因素,这一认识有效改变了传统语文教学中出现过的固化现象。崭新的教学视角能够显现语文学科同时具有人文性与实用性,这对于语文学科教学的长远发展来看,是良性的。
二、提升阅读能力有利于完善学生的整体人格
提升阅读能力的教学倡导学生在阅读中做到自读自悟,学生的个人思辨能得到完好的尊重。这个过程是学生养成独立性格、培养独立思悟、提升独立能力的过程,利于学生获得整体人格的完善。老师尊重学生的独特性体验,由此学生能通过阅读感受学习的趣味性,也是一种心灵建设。
三、提升阅读能力有利于满足国家对语文学科人才培养的要求
有独立之精神、创新之实力的人才是国家实现发展富强的珍贵能量,提升阅读能力的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合作精神方面有不小收获,这种能力的培养不仅将运用到整个语文学科的学习中、整个学习生涯的实践中,更是对之后步入社会的创造实践有着不可估摸的意义与影响。培养阅读能力这一行为本身及其过程能够创造让学生形成有效学习方法及优异品格的条件。
结论
语文是一门实用性与人文性均沾的科目,提出语文阅读能力教学这一教学策略,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之前的语文学科教学中存在的古板教学的问题,即便如此,语文学科教育也仍然存有漏洞,新课程改革的从提出到推进均存在挑战与一些不确定因素,这种背景之下,便更需要语文教育工作者付出不间断的努力,来迎接质变的到来。
参考文献
[1]王玉红.小学个性化阅读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教师版,2015,16(44-45).
[2]刘玉平.浅析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相关教育[J].科学咨询,2014,6(153).
[3]李卫青.关于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冷思考[J].现代语文,2010,5(38).
论文作者:陈川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7
标签:能力论文; 学生论文; 语文论文; 过程论文; 技巧论文; 自己的论文; 独立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8月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