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流浪现象与人文关怀_流浪汉论文

国外流浪现象与人文关怀_流浪汉论文

国外流浪现象与人文关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文论文,现象论文,国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世界上的发达国家都无法解决流浪问题,有些人注定要流落街头,社会政策可能无法消除流浪现象,但至少可以让穷人有尊严的活着,这就是社会政策的所谓底线公平,同时也是人类文明和进步的重要表现。

      美国、日本:住房救助与生活援助

      流浪问题是一种遍布全球的社会现象,不管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似乎都难以避免。经济学家往往将流浪归结为个人的失败或个人原因。例如,个人因为能力不足而无法购置或租用住房,一些人因为生意失败、破产等导致失去房产。但是,流浪现象归根结底是社会问题,并且与贫困紧密相连。即使在地位平等和社会稳定的日本,流浪问题也十分严重。根据日本的官方资料统计,在泡沫经济破裂之后的2003年日本流浪汉达到了25296人,而仅在东京都分布的流浪汉大概就有4690人。并且,这些数字都是在日本政府的有关部门下登记过的,因此这可能只是日本庞大的流浪汉人群的冰山一角。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也难以避免让国民流落街头。有研究资料表明,美国目前有60多万流浪汉,其中甚至十几万是携家带眷的。2007年前后的次贷危机,美国很多人的房子一下子变成负资产,因此就失去了住所。如果他们再失去了工作,那么只有流落街头。从世界各国的情况来看,在日本和美国这种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一旦失业就很有可能陷入贫困。特别是当碰到在经济危机时,通常会有非常多的失业者人加入了无家可归的行列。

      在美国和日本都有针对贫困家庭的住房救助政策。美国的住房救助政策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公共住房,二是租金补贴。公共住房是为贫困家庭直接提供住房,而租金补贴是给贫困家庭租住住房提供补贴。其中租金补贴又分为现金补贴和住房券两种方式。日本的生活保护制度规定:对没有住处的被保护者为其提供住所设施,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房租或修理费等方面出现困难时由政府给予补助。但是,美国和日本的住房救助政策针对的是社会最贫困阶层。例如,租金补贴项目的申请者是低于当地社区平均收入80%的贫困家庭。1981年以后,申请资格调整为当地社区平均收入50%。公共住房项目的申请资格条件是收入低于当地中等收入的50%(或有时低于80%)的家庭。日本的住房救助是包含在其生活保护制度中。与中国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类似,日本的生活保护制度提供的是也最低保障,并要求申请者必须接受收入和资产进行调查。

      但值得注意的是,流浪者(尤其是在发达国家)并非是最贫困者,大量的无家可归者是工作贫困者。实际上,日本的社会保障制度规定失业完全无收入者每月可以领到一定数额的失业补助金。丧失劳动能力及无人赡养的老人,每月可以领取补助以外房租可以减收,用水、看病免费,市内交通费70岁以上全免、以下减半,如果有未成年的子女还额外增加补助金。因此,日本社会的最贫困阶层根本无需上街流浪。另外,日本虽然有大量流浪汉却没有乞丐。据调查,日本流浪汉的生活来源主要依靠打短工,或者捡拾易拉罐塑料瓶出售,也有的在车站等处捡来乘客扔弃的杂志再卖度日,少数人也有靠养老金在过流浪生活。在美国,流浪汉也并非是没有工作的无业游民。据美国社会安全局的调查结果显示,美国没有工作的流浪汉大约占20%,而其他80%是都有工作的,其中还不乏白领阶层的人。以全美的失业率经常维持在10~13%来看,流浪汉的失业率也不过比一般人略高而已。

      日本的流浪汉并非乞丐,他们大多数人的衣服陈旧但是依然整洁,和我们熟知的那种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乞丐形象大为不同。日本政府针对流浪汉采取了一些生活支援活动。例如发放御寒的毯子,开放为防止地震而建造的避难设施。政府也努力帮助流浪汉结束流浪生活。譬如修建流浪汉收容之家,有点类似学生公寓,有食堂、浴室和医务室,都是免费的,当然,进收容所的条件是:接受政府安排的工作岗位。同时,政府提供价格仅是市价1/20的廉租房以及为期两年的深度职业培训。一些民间的团体还会组织医疗队或者发放食品。日本传统的基督教、伊斯兰教的门口往往都会有教徒给与年老的流浪汉食品和衣物。此外,日本的公厕不仅干净,而且厕纸、洗手液、手纸、烘手机等一应俱全且免费提供,广场就可以解决其饮水问题。傍晚时分,流浪者会赶在快餐店、超市、面包店打烊之前,排着队领取当天临近保质期还未卖完的快餐盒饭以及其他食品。正是由于日本对于流浪者提供了较好的服务,因此有一些生意失败或遭受生活挫折的人会刻意选择流浪。

      美国的流浪汉虽然也露宿街头,但往往装备着一辆超市小推车,或者是一个拉杆箱,所有的行囊都可以随身带走。有些流浪汉可以领失业救济,还有慈善机构的免费午餐。一般情况,美国低收入人群可以领取食品券的金额足以保障一个家庭的食品开支,而不至于饿肚子。因此从社会政策角度来看,流浪者怎么样都不会饿死。美国流浪汉都是没有住房的,但他们中很多拥有汽车。有车的流浪汉天黑后在车里过夜,没车的就在街头或公园的角落上露宿。美国流浪汉没有住屋,最大的原因当然是买不起或租不起,但也有极少数人是有足够的钱不买也不租的,他们认为“住”并非最重要的一件事,而把钱用于别的地方。此外,美国露宿街头的流浪者很多,但是女人和小孩却相对较少,因为美国的法律相对照顾孩子和妇女。(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4.1,原文标题:从流浪现象看社会文明,有删节)

      巴黎:不要让救助行为变成一件令他人感到难堪的事

      即使在浪漫之都巴黎,也有不少流浪者。那么,在寒冷的冬夜,他们是如何度过的呢?先说睡觉。流浪者不必担心桥洞下面竖起的水泥锥,也不必蜷缩在摩天大楼的排气管道里,或是去郊外寻找废弃的地下井。巴黎市政府拨款修建了9个救助站,专门收容流浪者。在那里,他们不用担心遭白眼,因为志愿者们都受过专门训练,他们的基本理念是:不要让救助行为变成一件令他人感到难堪的事。巴黎大大小小的地铁站,不会禁止流浪者在车站内过夜,巴黎市政府也会临时开放体育馆以及区政府的大厅,并向流浪者提供整洁的毛毯和行军床,足以让他们睡个好觉。流浪者只需到具备资质的慈善机构登记一下,领取入住证,就可以去临时救助站休息。

      再说洗澡。流浪者可以去巴黎市政府专门修建的免费洗浴间洗澡,他们只需带上毛巾、肥皂等物品即可。巴黎市20个区中总共约有15个这样的洗浴间,它们并不难找,基本上每天早晨七八点钟就会开放。这些洗浴间大都房间宽敞,饰以白瓷砖,衣架长椅等设施齐全,还特别为残疾人安装了便利设备。

      对于巴黎的那些流浪者来说,吃上一顿饱饭更非难事。一些定点的爱心餐厅,会在固定的时间向流浪者提供热饭热汤,很多慈善机构也会组织募捐,并给无家可归者发放食物和衣物。在巴黎,这类事情主要由各种民间慈善组织负责,巴黎市政府则会为慈善组织免除一定比例的税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救助。

      圣诞节临近,整个巴黎城张灯结彩,这不免会让流浪者黯然伤神。这时,一只小巧实用的收音机,可能会发到他们的手中。巴黎的一些救济组织早就想到,流浪者不仅需要填饱肚皮,也需要娱乐活动填补精神上的空虚。于是,每逢圣诞季,慈善机构就会通过募捐或自行购买一批小收音机,发给无依无靠的流浪者。

      巴黎那些慈善机构非常贴心,它们提供的收音机大都利用太阳能充电,不需要花钱购买电池,而且收音机上还配有小型电灯泡,可以用于夜间照明。今年,慈善机构给流浪者购买的收音机,算下来平均每个花费约16欧元——这点钱在巴黎也就够喝两三杯咖啡,但收音机却能让流浪者们找到融入社会的感觉。

      也许有人会问:流浪者去哪儿能得到有关救助的信息?或许他根本就不知道哪里能够提供救助。在巴黎,这也算不上问题,政府专门开设了为流浪者服务的电话号码,这个电话每周7天、每天24小时有人接听,专门提供各类救助信息。

      有一个数字可能让你吃惊:2014年巴黎市政府为保证流浪者吃得上饭、洗得上澡、有地方住,专门下拨了4500万欧元预算。巴黎市长安娜·伊达尔戈还发起“反对社会排斥”行动,把向流浪者提供体面服务称之为“巴黎的伟大事业”。

      其实,巴黎在保护弱势群体方面的类似举措,还有不少。在我看来,巴黎的魅力在香奈儿、路易·威登等奢侈品中,也在卢浮宫、埃菲尔铁塔等著名景点里,但更在这些充满人文关怀的行动中。只有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成为历史,一个城市才真正有了灵魂。(新华每日电讯,2014.12.23,原文标题:假如一名流浪者在巴黎过冬,有删减)

      里约热内卢:为流浪者奉上慈善夜宴

      一个微笑改变不了生活,但带来的温暖可以照亮人们的内心,就像那雨夜中的慈善晚宴,那一刻,带给无家可归者的不仅仅是温饱,还有这个世界上仍然关注他们的那些目光

      去年12月,我们从寒冷的巴黎飞了十几个小时来到里约热内卢,当我们从地铁站一出来,竟然发现歌剧院门口灯火通明,人来人往的热闹劲让我们心神恍惚:这也是圣诞期间的里约?

      不大的广场上支起了很多条形桌子,有现场乐队在卖力地演唱,起兴的人们围在一起扭动着身躯跳着舞。饿极了的我们立刻就闻到了食物的香味,感受到了温暖。尽管那味道不是我们平时所熟悉的,但足以让我们激动:终于有地方可以解决圣诞前夜的晚餐了。这是多么及时的安排,这是多么精明的商家。圣诞节别的餐馆都不开门,他们在广场摆上这么一个类似国内大排档的摊子,该多么受人欢迎,肯定能赚到大把大把的钱。

      我们顾不上问价钱,直接排队取餐。餐具有些简陋,都是些一次性的餐碟碗筷。在国内吃过大排档的我们倒能适应。发放食物的服务人员很热情,更重要的是,他们竟然会说英语,这让我们喜出望外,终于不用猜那些天书般的葡萄牙语了。

      取了爱吃的东西后,想交钱的时候发现根本没有人收钱,倒是有一些年轻人拿着饮料和啤酒在四处走动为大家服务,看到有空的杯子就及时给倒满。我们扫了一下周围的人群,这才发现,我们可能是现场仅有的两张亚洲面孔。

      见我们处于困惑中,一名操着流利英语的年轻人走过来,对我们说自己是这次活动的志愿者。

      什么?志愿者?

      没错。我们得到的是肯定的回答。看来这应该不是一个抓住商机赚钱的商业性活动。

      通过与志愿者的交流我们得知,里约热内卢每年圣诞节期间都会在这里为全市无家可归的流浪人员准备一顿简单却很丰盛的“年夜饭”。活动是由一家教会组织的,所有的人只要肯来都可以免费到这里吃饭,听现场乐队的演唱,与大家一起跳舞。这是一场完全免费的慈善活动。

      圣诞节每个人都有资格享受,就像这个城市无处不在的海滩和阳光。这个活动的举办,恰恰就是以这种特别的方式,给了这些城市流浪者一个体面享受“年夜饭”的权利。在这个夜晚,志愿者们当起了服务人员,在现场为来这里吃饭的人们盛菜倒酒水,收拾桌椅,以恰到好处的微笑招呼着每一位需要帮助的人。

      当时天还下着小雨,但人们的心情似乎都不错。尽管不断有好心人提醒我,里约的治安不太好,要看管好自己的相机。但我还是拍了很多照片。那晚的饭肯定不是我们在里约吃过的最好吃的一顿饭,但绝对是最特别的。印象中,那天吃到的西瓜特别地甜。

      第二天,太阳照常升起,生活还是一如平常,地铁通道口的流浪者比往常少了些,不知他们是否还在回味昨晚的圣诞夜宴。

      当我们再次经过歌剧院前的小广场时,那里早已是干干净净,完全想像不到昨晚那热闹和温馨的一幕。一个微笑改变不了生活,但带来的温暖可以照亮人们的内心,就像那雨夜中的慈善晚宴,那一刻,带给无家可归者的不仅仅是温饱,还有这个世界上仍然关注他们的那些目光。(北京青年报,2014.12.25)

标签:;  ;  ;  ;  ;  

国外流浪现象与人文关怀_流浪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