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农业的发展尽管处于以经济效益为核心的农业工业化前期,但人均资源短缺和对农业产出的压力已使农业生态问题相当突出。因此,中国必须现在就正视农业的生态合理化问题。生态农业建设的关键是通过评价和设计,选定合适的生态农业模式。通过强有力的立法和行政措施,可以加速我国农业发展的生态合理化过程。
农业从一开始就面临着社会、经济和生态方面的挑战。农业的经济效益表现在农民通过最原始的农产品物与物交换的方式获得自己所需物品。刀耕火种的长时间轮歇和林相的恢复就与农业的生态平衡有关。然而,人类脱离渔猎时代转入传统农耕方式的最重要目的是在以人力、畜力为主,生产力较低的条件下,获得稳定的食物来源,满足生活的基本需要。
1.中国农业发展道路的特殊性
尽管我国还有少部分人尚未解决温饱问题,但总体来说,由于解放后50年来农业生产的增长速 度超过了人口的增长速度,12亿人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农业在继续巩固保障供给的前提 下,正向着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的方向发展。目前,农业的化肥、农药、薄膜、农机和动力投入 仍呈现迅速增长的趋势。例如1996年与1993年比,农业机械总动力增长22.1%,农村用电增长 37.5%,化肥用量增长21.6%。中国的农业显然还处在工业化初期。然而,中国的人均资源 特 别紧张,人均农田只有世界平均的29.6%,人均草地只有世界平均的57.9%,人均林地是世界 平均的14.7%,人均水资源是世界平均的71.9%,人均化石能源是世界平均的46.7%。由于经 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吃饱吃好的要求使得对粮食的总需求增长很快。由于对农业实物产 出需求和资金产出需求的增加,有限农业资源的过度开发已经到处可见。在江河上游,森林砍 伐过度。在西北草原牧区,草地过载,土地沙化、退化和碱化面积达三分之一。在南方丘陵区,不适当的耕作方法造成严重水土流失。在北方农区,地下水超采,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在城 郊和富裕地区,过多的化肥和畜粪造成地下水和地表水污染。沿海渔类资源过捕,污染引起的 赤潮越来越频繁。湖区和湿地的开垦影响了对洪水的缓冲。黄河断流和长江洪水不但和气候 变化有关,也与流域人类活动特别是农业活动有关。显然,中国的农业已经不能象发达国家那 样,先实现农业工业化,再走农业生态化的道路。中国的现阶段农业发展必须把社会效益、经 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走一条独特的农业现代化之路。
2.中国的生态农业思想
要农业提高产出,一条途径是增加投入,另一条途径是提高效率。按目前中国农业投入的总体 水平和资源状况,继续适时适度地和有选择地增加投入是必要的。但投入量应当与资源供应 量相平衡,与环境承受力相平衡。有些区域的化肥和农药投入已经过量,应当减少。我国农业 的发展应更强调第二条途径,即提高有限资源的利用效率。这是克服资源制约,协调农业的 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使之同步提高的唯一方法。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方法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改善生物内部的结构与功能,如通过生物工 程等高新技术育种,培育农业生物的新品种乃至新物种;另一类是调整生物的外部关系,改善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如增加新的生产项目,建立新的食物链。这就涉及到生态学原理在农 业的应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外部投入低的传统农业阶段,农民有很多自然生态方面的智慧与经验累积,如地力常新技术 和轮间套作技术等。这些经验就象传统的地方品种资源一样宝贵。生态农业十分注重对优良 农业传统的继承与吸收。然而,这并不是一种倒退。正是为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协调三大效 益。生态农业也十分重视对高新科技的吸纳,如节水农业技术、控释肥技术、分子育种技术、综合病虫防治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和农业废物资源化技术等。农业的生态合理化方向要求 逐步用低物耗高科技含量的技术替代高物耗低科技含量的技术。
3.生态农业模式在生态农业建设中的地位
生态农业是农业实践从局部、直线的主导思想向全面、系统、辨证方向发展的产物,因 此选择一个在经济上和生态上都有意义的相对完整的单元来指导农业实践是至关重要的。在 经济上有意义的一个完整单元通常是一个农户、一个企业和一个村等经济单元或行政单元。在生态上有意义的则是一个生态系统、一个景观区和一个小流域等。在生态农业建设中,能 兼顾考虑经济和生态的、农业实践中较稳定的和可操作性强的一个系统或单元,可称一个农 业模式。能兼顾农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农业模式,可称生态农业模式。农 业发展的生态合理化方向会深刻地影响到农业的方方面面。例如:在育种方向方面,培育抗性 好、资源利用率高的作物品种有利于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依赖;在植保技术方面,更多利用生物 防治方法和生物农药进行综合防治;在农田基本建设方面,整治江河和农田排灌系统,减少水 患;在环境建设方面,减少工业和城镇排放物对农业的污染等等。然而,发现、评估、设计、推广和建设生态农业模式才是生态农业的核心所在。
绿色食品生产的模式是指生产不含污染物的健康食品的农业模式。在国外称之为生态食品、自然食品和有机食品等,国内也有称无公害食品、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的。尽管标准有所不 同,但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相同的,其中以绿色食品发展较早、较快。绿色食品生产不仅涉及少 施或不施化肥、农药的技术改进,也涉及生态系统的合理构建。
4.加速中国农业发展中生态合理化的实现过程
由于现阶段中国的农业总体上刚越过求温饱的阶段,群众和基层干部都比较自觉、比较 热切追求农业的经济效益,容易忽视农业的生态环境效益。要加速中国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生 态合理化,避免重大生态问题的产生,就必须有远见卓识、不随波逐流、选择正确的发展道路,并强化自上而下的配套立法与行政措施。这包括加强宣传教育、严格立法执法、合理收费 收税和建立奖惩制度等。
国家近年来相继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法规,如农业法、环境保护法、森 林法、水法、草原法、渔业法、土地管理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水土保持法、水污染防治法 和大气污染防治法等,今后在进一步完善有关法规和制定配套地方法规方面仍有不少工作要 做,但最迫切的是在“有法可依”的前提下,如何制定实施方案、强化执法队伍建设,进一步 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国家在投资造林、开展水利建设、投资节水农业和农村能源项目方面力度很大,但通过计算 经济的外部性来调整税率的措施还可加强。例如,把一般农药污染危害的外部性通过增税 方式内部化,制约其生产,相反,可通过降低税率,鼓励生态无害的生物农药发展。促进我国农业发展的生态合理化,生态农业建设是关键。
论文作者:何宇嘉,马婷婷,许宏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3
标签: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生态论文; 资源论文; 中国论文; 技术论文; 模式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