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机遇、挑战与对策_中美关系论文

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机遇、挑战与对策_中美关系论文

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机遇、挑战与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跨越式发展论文,对策论文,机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综观全局,二十一世纪头20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期。”这一论断是党中央在深入分析和全面总结新世纪我国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基础上所作出的科学的判断。充分表明我国在新世纪初紧紧把握战略机遇期,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客观必要性和现实可行性。

一、跨越式发展面临着重要战略机遇期

新世纪头20年,中国面临着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具体而言表现为:

(一)跨越式发展的外部环境逐渐成熟

1.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为跨越式发展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国际安全环境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的潮流越来越有利于中国的发展。一方面,制约世界性战争的进步因素不断增长。各国人民要和平、谋稳定,求发展的呼声日益高涨,反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和平力量进一步壮大,发生大规模战争的危险降低。另一方面,大国间共同利益增多。大国关系由矛盾竞争走向协调合作的可能性增加。9·11事件后,中美关系由尖锐对抗走向缓和。近年来,中俄间建立起新型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包括中国、俄罗斯在内的上海合作组织,率先倡导的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已经对形成有利的战略环境产生积极影响。中印关系、中日关系有所改善。此外,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处于历史上最稳定的时期。冷战后,中国成功地解决了与俄罗斯和中亚一些国家的边界领土争端问题,减缓了中国北部的安全压力。朝鲜半岛六方会谈取得初步成果,朝核危机目前处于稳定状态。南海地区形势基本平稳,有各关国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

2.经济全球化浪潮和世界格局多极化为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新动力和新契机

一方面,我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使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增强,它有利于解决我国生产要素短缺的矛盾,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促进经济持续增长,有利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另一方面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趋势不断加强,中国在国际上的回旋余地和发展空间日渐广阔。随着两极格局的终结,世界的多格化趋势日益加强。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但遏制美国一超独霸的力量也在发展壮大。目前,欧盟的一体化程度继续提高,其经济总量与美国相当。日本经济规模约为美国的一半。西欧、日本作为美国传统的盟友,政治上的独立性与自主性不断加强,与美国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贸易摩擦此起彼伏。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的工业基础和军事力量,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仍然是世界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中国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六位,综合国力逐步增强。因此,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极大地削弱了超级大国左右国际局势的能力,进一步推动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中国可以利用多极化发展的有利条件,争取较长时间的和平发展环境,促进跨越式发展。

3.新科技革命有利于提升我国产业发展水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纵观世界历史,每次科学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或重大进步都会引起一次大的产业革命和结构调整,从而推动一国经济的大发展和大跨越。二十世纪后期以信息技术为主要代表的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高新科技迅速产业化,给我国的跨越式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一方面,我国拥有较好的高新技术产业(尤其是信息产业)的环境、基础和市场潜力,以此为依托,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可以促进我国传统产业结构的升级。另一方面,新科技革命推动着新一轮全球互动式的产业结构大调整和国际产业大转移。我国在人力资源成本,产业配套能力和投资软硬环境建设等方面的多种优势决定了中国成为国际产业、资本、技术转移的重点的机遇增大。这既可以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又有助于实现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发挥动态比较优势,提高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层位。

(二)跨越式发展的内部环境日臻完善

首先,中国共产党在理论和执政领导水平上有了更大的提高。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不仅成功地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化的最大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始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我国的发展,而且形成了一个成熟的中央领导集体,并在应对突发危机事件、治理内忧外患上积累了一定经验。这些都为跨越式发展提供了理论和组织上的保证。其次,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为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在经济、政治、社会结构、文化以及人的素质现代化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在,我国胜利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目标,经济总量、综合国力都连续迈上新台阶,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最后,经济体制改革不断走向深入。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重大进展,实现了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突破。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踏上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征程,经济发展和建设小康社会有了更好的体制保证。改革的不断深化将使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显著提高,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得到较好的发展,社会生产力获得更大发展。

二、跨越式发展客观上存在着严峻的挑战

21世纪头20年战略机遇期确实已经存在,但实现跨越式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战略机遇期间我国还面临着诸多严峻的挑战。总体上看,我国跨越式发展受到下述因素的制约:

(一)从国内来看,制约跨越式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仍然不少

尽管我们已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小康,但是我们达到的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我国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少的状况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我国的科技教育发展整体水平偏低,生产力还比较落后;城市化进程慢,水平低,产业结构不合理;“三农”问题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贫困人口仍然不少,人口总量继续增加,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我国还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方面对我国的比较优势上的压力,经济体制及其他方面的管理体制还不完善,民主法制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二)从国际上看,影响中国安全的不利因素不可低估

1.中国和平发展的战略安全环境面临着很大压力

一方面,世界仍不太平,国际事务中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军事干涉依然存在,美国以反恐为口号的单边主义倾向不断强化,诱发武装冲突和局部战争的各种动因仍未消除。另一方面,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中存在着许多现实和潜在的威胁。首先,中美关系是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敏感的问题。美国长期介入台海冲突,保持与台湾特殊关系和在台湾地区军事存在,不断向台出售武器,提升对台军事关系,在台湾问题上推行不统、不独、不战政策,构成中国完成统一大业的最大障碍和东部海疆的最大威胁。其次,在东北亚地区,美日军事同盟进一步强化,双方签订《防卫合作指针》,共同研发针对中国的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并企图把台湾纳入该系统。处理朝核危机的六方会谈,虽然取得阶段性成果,但美朝之间根本性分歧尚存,六方达成实质性协议,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和真正的和平路途仍然遥远。在南亚,迅速崛起的印度,视中国为其实施大国战略构想的主要障碍,以对付中国威胁为借口发展核威慑力量,力图主宰南亚次大陆并向有影响的世界军事大国迈进。在中亚,美国通过阿富汗战争实现了在这个地区的军事存在和势力的扩展。在东南亚,美国扩展了与东南亚国家的军事合作,从而构成了从东南西三边对中国的挤压态势。在南中国海,有关国家与中国围绕岛屿权属,资源开发等的纠纷还未从根本上消除。

2.经济全球化对中国非传统安全造成的威胁上升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的负面效应在中国已初现端倪。经济全球化在促进中国经济与国际经济体系接轨日益加速的同时,也使经济的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今后我国面临的经济风险将呈增大趋势。经济全球化使跨越国界的商品流、资本流、信息流和人力流加速,国际上的金融危机、股市危机、石油价格的急剧波动都有可能对中国的经济安全产生巨大影响。前几年发生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就曾对香港的金融业、证券业以剧烈冲击。经济全球化还对中国的社会、文化领域带来冲击和震荡。在高额暴利的驱动下,走私、贩毒等跨国有组织犯罪在某些地区活动猖獗,艾滋病、“非典”等传染病的蔓延引起了社会的恐慌心理,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影响了国家的长治久安。

3.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

当前世界各国尤其是各个大国都将新世纪头一、二十年视为自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纷纷调整战略,抢抓机遇。美国希望继续维护其“独超”地位,实现其主宰世界的世界梦想;欧盟制定了“再造一个欧洲”计划,力图建立“电子欧洲”,继续担当世界领导角色;俄罗斯力求重振大国雄风,东山再起;日本在2000年提出了“新生行动计划”,力图用5年时间摆脱经济低迷状态,赶上美国成为世界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大国,再次实现经济飞速发展;印度也制定了依靠“信息技术立国”的跨越式发展战略,计划在20年时间内,借助信息技术的特有优势,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可见,各国抓机遇求发展的雄心绝不逊于中国。各国的战略机遇期叠加在一起,使中国面临的世界竞争异常激烈,中国的处境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陷入被动。

三、紧紧把握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把握战略机遇期,实现跨越式发展,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创造使战略机遇期由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将战略机遇期变为发展期的具体条件。综观全局,现阶段做好以下一些工作很有必要。

1.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关键是执政兴国这个第一要务,其核心任务就是要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不断开拓生产力发展的新途径。要坚持“五个统筹”和“五个协调”的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以便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

2.争取较长时间和平环境,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拓展发展空间

在战略机遇期,中国必须从总体上把握中美关系走向,增强对美战略调整的应变能力,在合作与竞争中推动中美关系健康发展。当前,处理中美关系应重视以下几点:(1)积极寻求两国在反恐和市场互补等方面的共同利益,开展“有所作为”的外交,尽量避免对抗和冲突的发生。(2)双方应在亚太地区和亚欧大陆腹地就保持和平与稳定达成战略共识,并建立经常性的高层战略磋商机制、突发事件预警和反应机制以及多边安全互信机制。(3)中美之间应当对全球经济秩序稳定和市场周期变化经常交换意见,并推动亚太经济繁荣和两国市场互补。(4)中美之间应当在台湾问题上共同维护“一个中国”的原则,并共同恪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文件精神。

3.采取有效的战略措施切实解决好影响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重大矛盾

当前必须要稳妥地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统筹城乡发展,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2)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此,一要以信息化为先导,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二要形成以高科技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合理产业布局。(3)深化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市场经济制度的建设和市场经济体系的形成,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健全危机管理与决策机制以及信息公开制度。(4)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大政策倾斜,利用东部雄厚的经济实力促进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中部崛起,形成全国互动的发展态势。(5)继续扩大对外开放,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有机结合起来,在引进外资、技术、管理经验同时,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及其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

标签:;  ;  ;  

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机遇、挑战与对策_中美关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