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概念图书馆”与我国图书馆自动化建设_图书馆论文

“新概念图书馆”与我国图书馆自动化建设_图书馆论文

“新概念图书馆”与中国图书馆自动化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图书馆论文,新概念论文,中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分类号 G254

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应用后,出现了一批“新型”图书馆。诸如:自动化图书馆、电子图书馆、网络图书馆、远程图书馆、无墙图书馆、无书图书馆、数字图书馆、虚拟图书馆、多媒体图书馆、全球图书馆等。相对传统图书馆而言,笔者将它们统称为“新概念图书馆”。

1 “新概念图书馆”的表述与基本特征

由于认识角度不同,“新概念图书馆”有多种表述形式,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偏重于从硬件和原理方面表述的,如:“电子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等;二是偏重于从设施和装备方面表述的,如:“网络图书馆”、“远程图书馆”等;三是偏重于从用户角度表述的,如:“虚拟图书馆”、“无墙图书馆”等;四是偏重于从内容和载体形式表述的,如:“多媒体图书馆”、“无书图书馆”等;五是偏重于从图书馆业务工作整体表述的,如:“自动化图书馆”等。除以上表述形式外,“新概念图书馆”还可以分为实质性表述和非实质性表述两类。前者如“电子图书馆”,它表述了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体的“图书馆”形态是以“电子”形式存在的,表明了这种“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本质区别,可以说是实质性表述。后者如“无墙图书馆”、“无书图书馆”等,可以说是对以信息技术为主体的“图书馆”形态的形象化描述,并无多少实质性的含义,属于非实质性表述。

上述这些表述形式,由于角度不同,概念之间有些是交叉的,有些是递进的,有些是不同发展阶段的另一种称谓,有的则仅是一种比喻而已。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我们要建设的显然是一种具有实质性的“新概念图书馆”,尽管表述不同,但都须有以下几个基本的特征。

1.是通过计算机与相关设备完成文献信息资源的采集、加工、存贮和传递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是“新概念图书馆”运行的主体,“新概念图书馆”是建立在图书馆自动化基础之上的。

2.以有序的馆藏文献电子化为主,这是“新概念图书馆”区别于“电子商务”、“电子银行”、“电子新闻”、“电子出版物”或其它信息领域的主要特征之一。在此基础上广泛利用和加工馆外电子信息。

3.以网络为基础的信息的自由存取和以用户为主导的全方位服务。“新概念图书馆”是开放性的,信息资源是高度共享的。

根据以上三个基本特征,我们选出最贴近实质性表述的“新概念图书馆”,其中的“自动化图书馆”、“电子图书馆”和“虚拟图书馆”是具有代表性的。

自动化图书馆。偏重于对馆内业务的全面自动化控制,是从图书馆工作整体上进行的表述。其中,也包含有文献的数字化和网络信息传输等。

电子图书馆。偏重于文献存贮载体本质的揭示,较准确地表述了与纸质文献图书馆完全不同的另一种图书馆形态。数字图书馆是电子图书馆的另一种表述形式。目前称“数字图书馆”为多。数字图书馆有两种含义:第一种是图书馆文献的电子化;第二种则是将各门学科网上的所有信息称为“图书馆”,是一种借用,比“数字仓库”有文化意蕴和形象化一些。

虚拟图书馆。是馆藏文献网上信息服务的共享过程。虚拟有两种:一种是网上信息的共享;另一种是对图书馆的“仿真”或“模拟”。读者可从荧屏上“走进”图书馆,在书库里浏览或抽出一本书并将它打开,模拟出更直接的文化氛围和感受。虚拟图书馆与电子图书馆不完全相同,电子图书馆是一个具有网络和信息的实体,虚拟图书馆更偏重于一种概念的建立,是在使用电子图书馆过程中产生的效果、感觉和作用。

应该说,这三种形态的“图书馆”,各具特色,分别从不同的层面表述了它们存在的意义,是一个统一体。它们构成了图书馆自动化的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强调的重点和表示的阶段有所不同。事实上,要用一个术语表示出“新概念图书馆”的全部含义,是不现实的,也无必要。因为它在发展着,随时都应有对应的术语将它表述出来。不同的表述,又含有不同的内容,使我们在实现过程中,目标会更具体一些、更准确一些,比笼统地用一个术语代之要清晰一些。

2 “新概念图书馆”与外部环境的互动关系

以上述三种形态的“图书馆”来说明“新概念图书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如果我们把全球信息化作为一个最大的环境来看,从这个最大环境一直深入到一个个具体的信息机构,这中间可划分为9个层面, 依次为①图书馆—图书馆文献收藏层面;②图书馆自动化—图书馆工作计算机控制层面;③电子(数字)图书馆—图书馆计算机数据处理层面;④虚拟图书馆—图书馆数据共享层面;⑤信息资源—社会信息开发层面;⑥信息服务—社会信息使用层面;⑦信息网络—社会信息传输层面;⑧信息技术—社会信息设施、装备、政策层面;⑨全球信息化—社会信息化发展层面。这9个层面构成了较为完整的社会信息系统。 图书馆是这个信息系统中的一个小系统。我们以图书馆作为出发点,它处在文献收藏层面,其重点是物化文献的收藏和利用,标志的是国家文化与特殊的文献载体的收藏、继承和展示。它是“新概念图书馆”的“母体”,它不会消亡,“新概念图书馆”是从此开始的;图书馆自动化:是以计算机为中心的控制层面,是“新概念图书馆”建立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新概念图书馆”是难以实现的;电子(数字)图书馆:是图书馆的信息处理层面,重点是馆藏文献的电子化及多媒体的应用;虚拟图书馆:是馆藏信息的共享层面。从第一个层面到第四个层面表示的是传统图书馆与“新概念图书馆”在信息化社会中的位置。从第五个层面到第九个层面是社会及国家信息化基础设施。“新概念图书馆”从第五个层面开始融入社会信息化大环境中,与社会其它信息领域进行信息资源的交流与共享。第2、3、4层面都属于图书馆自动化范畴。第5层面以上部分是实现“新概念图书馆”的保障。

3 几点思考

3.1 我国目前图书馆自动化的普及率还比较低, 在一些地区的中小型图书馆里仍然是空白。这种滞后现象与信息时代及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很不协调。所以,应进一步明确,普及图书馆自动化和提高图书馆自动化水平是实现所有“新概念图书馆”的基础。因而,国家、地区、部门必须加大从最基层的图书馆到国家图书馆的自动化装备的总投入,以加快全国图书馆自动化的步伐,使国家信息系统中的图书馆系统能与其它信息系统一样得到迅速的发展。

3.2 我国图书馆自动化经过20多年的建设,软件市场正在形成, 数据库初具规模,网络设施初步具备,所以,后起的图书馆,在自动化建设中,应采取跳跃式的发展模式,广泛和充分地利用已有的国家信息技术设施,全方位地应用信息技术。另一方面,已有自动化的图书馆,也应注意采用新技术,加快提升软件版本和更换新系统,从而提高自动化水平。

3.3 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要作统一规划, 进一步明确国家中心和地区中心的责任。在建“中华文化信息网”的同时,应充分利用有线电视、电话等网络技术把数字图书馆的实验工作推向社会,得到社会的支持。同时,应加快图书馆管理模式的转变。改变传统图书馆以物化文献的单一对象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流程,逐步形成以自动化为中心,以用户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和灵活的工作流程。并以此为基础,推动图书馆的人员重组、技术重组和管理机构的重组,把我国图书馆自动化推向一个新水平。

包和平 1965年生,副研究馆员、副馆长。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著作(含合作)20余部。

(收稿日期:2000—06—01)

标签:;  ;  ;  ;  

“新概念图书馆”与我国图书馆自动化建设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