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绩效管理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民营企业论文,绩效管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7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097(2003)04-0055-03
近几年我国的民营企业所取得的成绩是世人瞩目的,但在面对来自全球竞争的经营环境中,企业的发展将更多地依靠高效的管理体系和制度所培育的核心竞争能力。目前困扰民营企业最大的问题不是资金、产品,也不是市场,而是如何建立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以此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使人力资源的效能最大化。
一、民营企业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民营企业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一些根本的特征,如民营企业主“创业家精神”的发挥;环境变迁的应变力强;活用外部技术资源;充分运用网络关系,调节所需经营资源;把握各种投资机会以分散风险等等。但这些特征使在绩效管理的具体实践中存在以下一些缺陷:
1、绩效评估目的单一
民营企业实施员工绩效评估的主要目的均基于加薪、发放年终奖金等人事决策的需要。绩效评估的主要目标是追求企业短期业绩的提升,而忽略了员工的发展这一主要目的,因此评估的结果未能与员工培训、职业生涯规划等发展目标关联,致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竞争优势大大下降。
2、绩效评估等同于绩效管理
这种错误的认识导致重考核结果,轻考核过程,重绩效,轻对产生绩效的行为的激励与控制。另外,绩效评估制度的建立与执行也缺乏有效的双向沟通,出于“避免争议”或“人情”的考虑,主管经常是不愿意让员工知道其绩效评估结果,更不愿意进行绩效反馈以指出员工的行为缺失及提供绩效改进计划;没有真正利用绩效管理过程和评估结果来帮助员工在绩效、行为、能力、责任等多方面得到切实的提高。
3、绩效评估的公正公开性不高
由于家族式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绩效评估中受到“人情”、“关系”、“亲戚”等种种因素的干扰,导致绩效评估过程受到人际互动方面的非绩效因素的影响非常大,使得员工有机会能过政治技巧以及逢迎等手段去换取薪酬,而不是靠工作绩效去赢得薪酬。
4、绩效管理随意性强
受到家长式领导风格影响,在具体的评估内容、项目设定以及权重设置等方面随意性突出,评价标准相当模糊,带有很大的主观色彩,常常凭企业主的意志和个人喜好设计。且整个体系缺乏科学性,难以保证政策上的连续一致性。企业员工对评估系统的建立缺乏参与,很少人会去认真了解公司的绩效评估系统,更不敢质疑公司的员工绩效评估系统,无论是对评估结果不满或是对评估系统有意见,也都不大会提出来。
5、绩效管理仅仅是人力资源部的工作
认为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与其它部门无关,采取回避应付的态度。作为绩效管理实施的主体——各部门管理者,或不参与绩效管理的过程;或对考评制度不信赖、执行不力;或因评估者缺乏执行技巧的训练,使绩效考评结果缺乏信度和效度。
二、民营企业员工绩效管理系统
目前很多民营企业都实行了目标管理,可以在此基础上,先设计出一套简单可行的评估方法,然后逐步完善绩效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如计划、衡量、反馈和改进,将员工的绩效与组织的绩效结合,最终提升整体企业的绩效。
1、绩效管理系统设计原则
民营企业的绩效管理系统设计原则包括:以价值为驱动原则,即建立价值创造为核心的企业理念;业绩透明性原则,即清晰的业绩指标与挑战性目标,公平的业绩审核及反馈;系统化原则,即系统的计划,审核流程,与其它管理程序紧密相连,如战略规划、经营计划、预算计划及人力资源管理等;以业绩和激励为导向原则,即清晰地将业绩表现与激励机制薪酬相结合,保证个人业绩表现对个人有明确的效果,为优秀人才提供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薪酬。
2、绩效管理系统
绩效管理是企业的牵引机制和约束机制。绩效管理系统的设计要基于企业战略与目标,通过寻找能产生高绩效的关键指标,引导员工的行为,形成有利于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核心专长与核心竞争力。
绩效管理的过程大致划分为四个阶段,即绩效计划、绩效辅导、绩效评价与反馈和绩效效果运用。奥里佛(Oliver,1985)指出个体绩效评估的完整程序包括:(1)确认标准;(2)与员工沟通标准;(3)衡量员工绩效;(4)比较绩效与标准;(5)评估员工绩效;(6)与员工沟通评估结果;(7)将评估结果做为决策及发展的依据。就员工绩效评估的过程来看,绩效评估的公正性涉及了二大因素,一是绩效评估的制度面因素,二是绩效评估的执行面因素。如果员工认为绩效评估的制度是有效的,并且绩效评估的执行过程是公正的,则员工倾向会认为绩效评估是公正的。
3、绩效管理过程
(1)明确设定工作目标及评估方法,让员工清楚地了解企业对他的期望
确认目标是推动绩效管理的首要步骤。60年代,德鲁克(Peter Drucker)提出了目标管理,强调组织的绩效必需纳入评价内容,也就是将绩效标准与企业战略结合,并将个人绩效目标与部门目标、企业目标结合,让员工了解其绩效对企业的具体贡献。
首先,管理者需要帮助员工了解企业的目标及策略,并将自己的绩效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等结合。在设定目标时,要将企业的愿景与战略传播到组织中,让公司的员工都了解到自己所处职位的责任和目标。同时,就工作任务、绩效目标等前瞻性的问题各方进行提前沟通,在双方充分理解和认同公司远景规划与战略目标的基础上,对公司的年度经营目标进行分解,结合员工的职务说明书与特点,共同制定员工的年度绩效目标。
其次,选定合适的评估方法。绩效管理体系中评估方法的选择,是一个关键而又敏感的问题。各国学者和管理人员开发出了多种绩效评估方法和考核技术,如员工比较评价法、行为对照表法、关键事件法、等级鉴定法、目标管理评价法以及纵向考评、横向考评、360度考评、自我考评等方式和方法。这些方法各有千秋,使用范围不一样,有的适用于将绩效评估结果用于奖金的分配;有的适用于将评估结果作为晋升的依据;有的适合利用评估结果来指导企业制定培训计划。作为管理比较薄弱且刚刚导入绩效管理体系的民营企业来说,机械地套用上述办法,容易使绩效评估成为考评双方的博弈游戏,轻则不能提高绩效,重则产生内部矛盾,影响员工工作积极性。因此选择和组合考评技术和方法,要慎重考虑企业的文化、管理者的素质等因素,最好整个绩效管理体系的设计能保证员工的充分参与,使员工在绩效沟通中已经明确其绩效目标,并认可考核办法。
第三,员工绩效计划的编写。绩效计划是整个绩效管理循环的依据和绩效考评的依据,需要花费必要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民营企业尤其是传统行业的员工普遍素质较低,难以接受较难的管理技术和手段。对此,可以提供给员工一些个人绩效的范例,如每个工作的可能工作成就重点、目标标准及职能。直线主管要和员工就绩效计划书进行充分的沟通,最终形成相对规范的个人绩效记录,建立个人绩效数据库。
(2)规划及设定合理的可量化的指标,是绩效管理的核心
绩效管理中最为困难的是绩效指标的选择。绩效指标是用来评估员工、团队或小组工作绩效的标准,亦是组织为达成战略目标,对团体或个人所作的要求。
一般来说,绩效指标有三大类型:一是特征性指标,主要着重员工的个人特质,如忠诚性、可靠度、沟通能力、领导技巧等;二是行为性指标,着重员工如何执行工作,如客户服务、超前创新、积极主动、团队合作;三是成果性指标,着重的是团队或员工完成的工作,如工作时间、任务完成量、销售额等,行为目标支撑结果目标。前二者偏向个人绩效评估,后者则个人绩效评估及团队绩效评估并重。行为考核的使用与结果考核的使用是相互独立的。在经理人员需要对员工进行指导并且具备这种能力的条件下将使用行为考核;在经理人员需要为员工的绩效结果提供一个合理的证明时将使用结果考核。
企业要结合自身管理的实力、组织文化和员工的素质等各方面因素综合考虑。绩效评估指标设计要避免指标不明确,要根据企业战略、重点业务和关键业绩指标(KPI)层层分解,以行为和结果为导向,尽量设计简单而数量少的量化指标。在指标设计过程中须经过各层次员工的充分沟通与一致共识,同时面对企业环境的激烈变迁、指标的设计与衡量方式须不断加以调整与创新,突出岗位创新在指标体系中的比重。以往考核只是针对个体,忽略整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应当把个体考核建立在团队考核的基础上,在设计企业、部门、团队关键业绩指标的基础上,再设计个体的指标。
(3)根据绩效计划和绩效指标进行全面评估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绩效评估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如已与各项管理制度相结合,包括薪酬与激励、教育训练、员工发展、企业文化塑造等制度,绩效评估结果公开化、员工参与评估过程、结果导向的方式愈受重视、多方面结合的评估制度被采用、评估范围及对象广泛等(安德森,Anderson,1993)。
绩效评估基本上分三个层次,即战略层、作业层及个人层次,其中战略系针对组织层次而言,亦称为组织绩效评估;作业层系针对内部单位层次而言,亦称为部门(或团队)绩效评估,至个人层次系针对员工个人所为的绩效评估。
由于绩效评估的对象是组织内的整体人际网络,并且可能扩及顾客层面,因此要以人性化导向取代工作导向,不仅是评估过去的偏差和修正谬误,还要考虑调整未来发展,加强事前计划及反馈修正;既要考核结果,更要重视评估的过程;对工作绩效的评估侧重在绩效的改进上,易细不易粗;而对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的评估侧重长期表现;评估结果不只是用于薪酬管理,还要用于教育培训、员工发展、绩效改善等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方面。
(4)将绩效评估的结果信息反馈给员工,以激励或协助他们改善绩效
一个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除了强调绩效目标的规划及衡量、控制之外,更重要的是透过绩效的反馈沟通来改进和提高员工绩效。沟通应贯穿于绩效管理的整个过程,在整个绩效计划的执行中,主管应随时注意及完整地记录员工的工作表现,收集与绩效有关的信息。对于绩效评估中绩效不佳员工,要分析原因。对于不同的原因,企业应该要能够要有相应的调整改善方案方向与目标。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工作绩效不佳员工问题探讨与解决方案制订的过程中,应该要尽量把所有相关讨论作成正式文件,并且由员工、主管、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人员共同签署存档。
三、绩效管理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企业在推动绩效管理时常会面临一些挑战,如怎样坚持评估的公正性,如何取得领导者的认同与支持,工作职责与绩效之间如何有效地连接,怎么鼓励员工落实执行整个计划,如何保持薪酬与绩效之间的公平性等。唯有正视挑战和问题,并在事前掌控及规划策略,“防患于未然”,才能使制度顺利推行,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一个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应当是开放的、全员参与的,合适的,以目标管理为基础,同时重视绩效考核指标的设计、研发与运用。
1、建立接纳与运用绩效管理的组织文化
美国联邦政府人事管理局提出了绩效金字塔概念,强调员工绩效必须在组织绩效下规划。也就是说,一旦将组织绩效管理理念带入,整个员工绩效评估工作就要从组织角度出发设计,方能确保个别工作绩效的加总可达成组织的战略目标。
根据绩效金字塔概念,组织绩效管理应该紧密地受到组织战略管理的引导,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是最下游的管理工作,即组织战略→组织绩效体系→员工绩效管理体系。为了体现员工绩效管理战略思考的精神,员工绩效管理的制度设计和方法,至少必须遵循目标导向、分权导向、沟通导向、规范化导向的原则。
2、最高管理者的支持和各部门的配合是绩效管理实施成功的关键因素
绩效管理是企业将战略转化为行动的过程,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或阻碍都有可能导致管理的失败。绩效管理的功能超出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能范围,最高管理者的支持、各部门管理人员的配合等均为成败的关键因素,要建立企业高层经理挂帅的绩效管理推行工作小组,确保绩效管理制度有效实施。
绩效管理制度不是一个控制的制度,而是一个花大众的力量去创造企业成功梦想的推力。作为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应该考虑如何去塑造一个开放性的环境,让员工的表现能够得到适当的支持。而在落实绩效管理时所必须营造的组织文化环境,要站在协助员工发展的角度,鼓励员工主动学习及创新,并容忍员工在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等角度思考。
绩效管理的实施过程是一个教育、培训和沟通的过程,为了纠正考评过程中的种种误区,要对所有管理者和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宣传。培训和宣传内容应该包括:为何设定目标和衡量指标、为何进行绩效评价和结果反馈、为何要掌握沟通、指导和激励技能。因此,要将绩效管理列为各主管的职能之一,使之真正发挥绩效管理者的角色;其次要在观念上进行创新,员工和主管的关系由上下级关系转为伙伴关系,给员工更大的自主和民主,相互之间有更多的互助,共同进步,这也是绩效管理致力要做到的工作和完成的任务。
3、绩效管理应该体现分类分层的思想,建立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人员的评估体系
传统的绩效评估是为企业设计一张考核量表,“放之四海而皆准”。今天的员工工作性质、工作方法、工作结果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评估模式应该不同。绩效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建立分类分层的绩效管理系统,开发个性化的评估体系。不同类别的员工对应着不同的职位,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对他们所采用的绩效管理制度也相互有所不同。即使是同类人员,由于层级不同,考核的方法与要求也应有所差异。高层管理者职务的要求是“做正确的事”,考核内容主要是对战略目标实施的关键业绩和管理状态,不仅强调“会做事”,更要关注“战略清晰”;对中层管理者的要求是“把事做正确”,考核的内容主要是工作目标完成情况;业务人员主要是“正确的做事”,考核内容不仅强调工作计划完成情况、工作职责情况,还要考核工作执行过程中的规范性、主动性、责任性等关键行为。同时,要实行考评分离制度,“考”的对象是“业绩”,考核结果作为薪酬的依据;“评”的对象是“能力”、“态度”、“表现”,其结果作为晋升的依据。
[收稿日期]2003-07-04
标签:绩效管理论文; 绩效改进计划论文; 组织绩效论文; 绩效目标论文; 工作绩效论文; 绩效指标论文; 绩效反馈论文; 绩效沟通论文; 沟通管理论文; 绩效奖金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