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 湖南长沙 410300
【摘 要】目的:分析高频震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3月~2018年3月诊治的新生儿呼吸衰竭28例进行研究分析,将患儿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4例,试验组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对照组采用常频机械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氧浓度、氧合指数、动脉/肺泡氧分压指标和存活例数。结果:试验组患儿死亡1例,对照组患儿死亡5例;试验组存活患儿的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能够显著提升存活率,降低氧合指数和氧浓度,提高动脉/肺泡氧分压指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综合疗效好,值得应用。
【关键词】新生儿呼吸衰竭;高频振荡通气;疗效分析
新生儿呼吸衰竭属于较为严重的新生儿并发症,导致原因为新生儿呼吸器官或中枢出现病变,导致换气、通气功能障碍,体内二氧化碳潴留和缺氧症状明显,常见疾病有肺部疾病、气道梗阻、肌肉疾病和心脏疾病等[1]。机械通气治疗为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提供了有效的维持呼吸方式,利用机械建立气道口与肺泡之间的压力差,控制患者呼吸。随着机械通气治疗的不断发展,高频振荡通气治疗逐渐应用在临床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分析了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确诊的重症新生儿呼吸衰竭28例进行治疗分析,确诊标准如下:新生儿带有支气管、肺部等器质性疾病,带有气短、气促、呼吸困难、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症状,体征检查带有紫绀、球结膜充血。将患儿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患儿各14例,试验组中男性8例,女性6例,日龄为(33.7±1.7)h,体重为(2953.4±15.3)g;对照组患儿中男性9例,女性5例,日龄为(32.6±1.5)h,体重为(2931.5±16.8)g,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体重等数据可比。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进行同样的一般治疗,包括控制原发疾病、维持循环功能、消除呼吸衰竭诱因、纠正患儿电解质紊乱等[2]。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参数设置如下:频率:10~15Hz,压力振幅:30~50cmH2O,氧浓度:0.5~0.7。常频机械通气治疗参数设置如下:呼吸频率:40~60次/min,氧浓度:0.5~0.7,呼气末压:3~5cmH2O,吸气峰压:18~35cmH2O,呼吸比I:E=1:1~1.5,气体流量设置为10L/min。观察两组患儿的血气指标进行参数调节,保持经皮SpO2维持在90~95%之间。
1.3治疗效果判定
密切检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和呼吸机参数[3],并详细记录,计算氧浓度、氧合指数、动脉/肺泡氧分压指标;结合两组患儿的存活率、等数据进行综合的效果评价。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数据分析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并对组间数据进行差异检验,计量资料:()记录,t检验,只有P<0.05时表示数据有统计学意义,差异成立。
2 结果
试验组患儿有1例死亡,死亡原因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对照组中有5例死亡,死亡原因:2例脑室出血、1例肺出血、2例感染。试验组存活患儿的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成立,见表1。
表1 两组存活患儿指标数据统计()
呼吸衰竭指的是肺通气或换气功能出现障碍,无法进行有效的其他交换,导致患者体内二氧化碳潴留和生理功能紊乱等[4]。呼吸衰竭并不是一种特定疾病,更多描述的一种功能障碍,或者肺部疾病所产生的并发症。新生儿呼吸衰竭会引发较为严重的症状,严重可导致新生儿死亡。传统的机械治疗虽然能够缓解呼吸衰竭症状,但易造成新生儿肺部功能损伤,治疗并发症较多。
高频振荡通气所产生的潮气量远小于常频机械通气,但进出的气体均带有主动性,达到有效通气状态[5]。其促进肺内气体更加均匀,顺应性强,阻力减少,肺内部部分闭合的肺泡可重新开放。高频振荡通气有以下优势:潮气量低、对心血管系统的压迫作用小、可降低气压伤出现的风险。高频振荡通气有助于气体的运动,同时有“搅拌”气体的作用,在新生儿气道内流动的气体呈纵向对流和放射状弥散,不会收到气道阻力影响,因此在改善新生儿通气状态方面,高频振荡通气的治疗效果要优于常频机械通气治疗[6]。从本文研究的数据分析可见,试验组应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对照组应用常频机械通气治疗,试验组新生儿的死亡率低,氧浓度、氧合指数等指标优于对照组,证实了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所发挥的效果。高频振荡通气治疗不仅能够使肺部适当扩张,同时还能够降低传统机械治疗造成的肺损伤情况,在改善通气的前提下安全性好,在新生儿呼吸衰竭治疗中发挥了更好的价值。
综上,在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治疗中,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的效果要显著优于常频机械通气治疗,可提高患儿的生存率,改善各项指标,并发症少,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戴立英,张健,刘光辉,傅燕娜.一氧化氮吸入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重度呼吸衰竭[J].临床肺科杂志,2014,19(08):1362-1365.
[2]魏晓晔,周萍.常频通气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68例疗效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06):452-453.
[3]颜慧梅,王小虎.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3例临床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3):1976-1978.
[4]叶武成,叶鹏,贺波.首选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15(15):1542-1544.
[5]曹亚芹,董玉斌,张艳华,栾永刚,江秀云,张君.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症临床疗效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8,23(01):175-177.
[6]刘晓红,黄惠君,李成荣.高频振荡通气对新生儿呼吸衰竭氧合功能的影响[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5,(S1):151-152.
论文作者:黄晓亮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1
标签:新生儿论文; 呼吸论文; 患儿论文; 对照组论文; 肺泡论文; 机械论文; 指标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