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实际的急救工作中,医护人员是否能够默契的配合,合理的分工将直接影响到院前急救工作的效率与质量,甚至会影响到患者下一步的治疗,因此,院前急救十分重要,在这个环节中医护人员必须各司其职,紧密配合,为所有患者做好院前急救。那么一般医院是如何在院前急救工作中做好分工的呢?
一、 院前急救工作中的分工对象
为了方便读者更好的理解院前急救工作的分工模式,我们将以某医院急诊科室的人员配置为前提来进行阐述:一般情况,在各个医院的急诊科室中将配置30人或以上的医护人员,其中参与急诊任务的医护人员相对比较固定,且每天会安排五组医护人员来负责相应的出诊任务,其余的人员则安排上两头班或者上夜班,主要让他们负责院内的急诊工作。
二、 急诊人员分工的实施办法
(一) 出诊前的相关工作:首先一组、二组出诊医护人员应该每天准时到达医院,参加了科室内的交班工作后,一组医护人员就要准备开始清点出诊的物品。护理人员对心电图、监护仪、简易呼吸机等急救设备进行检查,主要是检查设备是否处于备用状态,并清点急救箱内的物品,主要是对药物器械、注射器、输氧管以及气管导等医疗用品进行检查,同时还要负责对氧气瓶充氧。担架工每天要对转运器械进行检查清点,保障患者安全转运。
在这个过程中,因护士清点物品较为细心,因此各自分工明确,工作有条不紊。
在出诊登车时,医生负责拿相应的出诊记录单、出诊箱、心电图等设备;护士则拿被子,担架工负责担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 关于急救以及诊断患者的工作分工
在接诊到了患者之后,医生要询问患者的病史、体格情况,并对患者做出相应的诊断与评估,口头为患者下达医嘱;与此同时,护士要为患者做相应的生命体征检查,主要是检查患者的体温、脉搏、血压以及呼吸等;当医生下达了相应的口头医嘱之后,要再次确认之后才能够执行医嘱,比如为患者输氧、建立静脉通道等;在护士输液的过程中,医生要协助护士,同时要对相关的药物进行检查,主要是核对药物的名称与剂量,避免出现失误;如果患者有家属陪同,那么医生应当与家属就患者的情况进行解释说明,并由患者及家属签属医患沟通,在这个环节要注意最好由医生来想家属解释病情,因为医生的解释更加合理,护士单独向家属解释将有可能在后续出现纠纷问题,护士如果有好的建议可以向医生提起,在为家属进行病情讲解的时候,护士就可以开始收拾相应的医疗废物,并整理好自己的急救箱;在处理外伤出血患者或者骨折患者时,医护人员要相互配合着进行伤口包扎以及肢体固定工作,在此过程中医生不能光说不做,因为包扎工作很难单独交给一个人来完成,一般都是需要两人进行配合;当遭遇了多人外伤出血问题时,医生可以在旁人或者家属的协助下为患者进行伤口包扎处理,此时护士就可以根据医生的医嘱来为患者建立相应的静脉通道,以便能够尽快转运伤者;在现实工作中,医护人员很有可能会遇到病情较为严重,且呼吸出现困难的患者,针对这种患者医生需要用呼吸简易球囊帮助患者通气呼吸,开放气道过程中需要医护配合,护士要为医生准备好相应器械,如口咽通气管、喉镜等,并随时准备吸痰操作。
(三) 关于转远途中的分工操作
一般医护人员为患者进行了现象简易医疗处理之后,都需要用救护车转运至医院中,转运过程可能会出现路途遥远,道路颠簸等问题,外界不稳定的因素有可能会导致患者的病情出现恶化,而且途中车里噪音明显,也不太利于医生为患者进行基础检查。此时就更需要医护人员之间开展更为合理科学的搭配,首先医生要密切的关注到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尤其是要注意患者的呼吸、心跳以及血压等方面的变化,并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来做出相应的处理;护士在救护车上要注意关注患者的输氧、输液情况,所有医疗设备的搬运过程都不能出现管道脱离、管道堵塞等问题;医护人员要注意为患者清理干净口中的呕吐物以及分泌物,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尽最大的努力保证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的生命安全。
(四) 到达医院之后的分工操作
将患者转运到医院之后,医生应该进一步地详细检查患者的身体情况,并为患者进行再次评估,以便能够做出进一步的处理,出诊的医生应该将患者的详细情况向接诊医生说明,尤其是要阐述清楚出诊时的处理办法以及应用了哪些药物。
护士回院之后还要重新为患者进行生命体征检测,完善患者交接后,补充出诊时所用的所有医疗器械、药品,对出诊后所产生的医疗废物进行妥善处理。
结束语:
本文因篇幅受限,未能将所有的流程工作一一罗列出来,但是院前急救分工确实十分重要,医护人员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论文作者:万军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20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7
标签:患者论文; 医生论文; 医护人员论文; 工作论文; 护士论文; 急诊论文; 医院论文; 《健康世界》2020年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