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模式与探索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课程样本分析
沈理平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法学与知识产权学院,广东 广州510665)
摘要: 高校开设创新创业课程是高等教育实践教学的一种创新。针对法学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开设法学专业《创新创业实践》课程。该课程具有较强的专业特色和操作性,不仅能够训练学生学习并掌握法律服务领域创新创业的思维、方法、技巧等,而且可以为法学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创新创业;法学实践;教学模式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1],要求全社会通过创新创业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同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全面提出我国大学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具体措施[2]。随后,教育部召开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视频会议,指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要认真抓好六项重点任务,包括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等。据此,各高校各专业相继修订教学计划,对在校大学生开设创新创业课程,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教育。
ARSA:双侧锁骨下动脉切面:紧贴左无名静脉后上方仅见左锁骨下动脉,而右锁骨下动脉远离左无名静脉,走行于气管后方,其起始部走行变直与左无名静脉平行,则拟诊为ARSA[11]。经弓降部冠状切面可见RSA起源自降主动脉向右后走行。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创新创业课程设计为 《创新创业基础》和《创新创业实践》两部分,其中《创新创业基础》作为公共课由创新学院(二级学院)统一开设,面向全校各专业;《创新创业实践》由二级学院根据专业特点自主开设。两门课均为选修课,设定2学分。其中,法学专业《创新创业实践》设置在第二学年第二学期。2017年9月,该课程落地实施。
一、课程目标与任务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是全国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首批广东省普通本科转型试点高校,其基本定位是突出职教特色,服务广东社会经济发展。具体到法学专业,其培养目标是第一线应用型法律人才。据此,本课程的任务定位是:通过本课程实训,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业特长,在法律服务等方面,形成一定的创新和创业意识,并拥有一定的创新和创业思维,为其日后进入社会进行创新创业打下一个良好基础。
德州市夏津县属黄河冲积平原,风沙区面积大,荒漠化和沙化严重。以3条黄河故道为主的夏津风沙化土地面积204km2,占全县总面积的23%。土地沙化和荒漠化不仅造成土壤和肥力的严重流失,还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影响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夏津县人民早就有同风沙斗争的历史,先后建有多个风沙治理示范区,特别是夏津县北城水系生态水土保持工程,对沙化、荒漠化防治工作产生了极大影响,取得了显著成效。
基于课程任务,教学大纲设定了课程目标:第一,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实践的基本意识;第二,理解创新创业市场调查的重要意义;第三,掌握创新创业市场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第四,掌握创新创业商业计划书或创新报告的撰写方法和技巧;第五,具备创新创业的基本思维和能力。
二、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
学生小组负责人每周向指导教师报告任务进度,反映存在的问题。指导教师通过参加学生小组讨论和抽查方式随时掌握小组进展情况,并及时解决小组遇到的问题。
中国的政治文化集中体现为礼乐,它在西周得到官方的肯定,并经周公整理,成为国家的根本制度,这一制度溯源至少到良渚。礼乐制度的突出特点是审美性,乐作为歌舞,不消说,它是审美的,就是礼,因为总是体现为一定的仪式,所以也具有一定的审美性。
考虑学生的不同情况和各自的兴趣爱好,虽然指导教师明确了选题范围,但并不强制要求学生必须在指定范围内选题。实践中,确实有学生另外选题,其中有一组学生以自己网上开店的实际经历组织材料完成任务,另有两组学生结合大学生挑战杯项目完成任务。情况不一。
市场需求调查阶段,要求学生自主确定选择创新或创业项目进行市场调查。如果选择创新,可以选择某一物品、服务、机制或制度等进行创新;如果选择创业,可以选择法律服务、法律培训、法律就业等领域。不论是选择创新还是创业,都要求首先明确调查目标,然后对目标的现状和市场需求进行调查和分析,最终形成调查报告。该阶段实训旨在使学生灵活运用市场需求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技巧,锻炼和提高学生进行市场需求调查的基本能力。
制作商业计划书或创新报告书阶段,要求在完成市场需求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并制作完成对创新或创业事项的构思、计划和方案。在创新报告中,要求对创新技术要点的新颖性、独创性和实用性进行详细说明。如果是专利,还要求对权利技术要点进行描述;在商业计划书中,要求对商业模式、盈利模式进行精准描述。通过该阶段实训,使学生把创新报告或商业计划书撰写的基本方法和要求运用到具体创新创业实践中,熟悉创新创业的一般步骤,锻炼提高创新创业的基本能力。
项目路演阶段,要求学生制作一个不超过15页的PPT,在10分钟内把项目最精华的内容呈现出来,以期呈现项目的创新价值或者打动项目投资人。该阶段实训,旨在使学生了解项目路演的基本做法和流程,掌握项目路演的基本技巧。
三、教学实施方法与步骤
本课程属于新课。虽然之前全国范围内有不少高校已有创新创业课程的先行先试,但大多数属于课外指导性质。作为教学大纲的正式课程,目前尚未有成熟的经验或做法可供借鉴,因此,从教学大纲的制定,到课程的实施方式、方法以及评分标准等,都需要从实践中摸索。
(一)选题范围
课程实施之初,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在下列范围内确定选题:
(7)法学教育培训与创新创业。
随着中小学教育对语文能力要求的不断提升,提高学生们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性尤为显著,每位教师都应认真需要思考怎么做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一线语文老师应该都明白,课堂上关于阅读的学习仅仅是引导学生的开始,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及能力才是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的本质。而对于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自信心、责任感、持久性以及独立性,这也为增强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就需要通过教师的基于学生主体的阅读教学设计以“抱”到“扶”,最后再到“放”的三部曲来达到由课堂教学到课外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目标。
(2)检察院业务管理与创新;
(3)政府法务与创新;
P-P子网络的构成要素为协同成员以及协同成员之间的关联关系,其中,协同成员为P-P子网络的节点,协同成员间的关联关系为网络的边。由此,定义P={pi|i=1,2,,n}为协同成员集合,pi表示P-P子网络中的第i个协同成员,n为网络中协同成员的数量。EP-P={(pi,pj)|θ(pi,pj)=1;pi,pj∈P}为P-P子网络中边的集合,布尔变量θ(pi,pj)表示协同成员pi与pj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若θ(pi,pj)=1,则表示协同成员pi与pj存在关联关系;反之,则有θ(pi,pj)=0。综上,P-P子网络GP-P可以表示为
(4)律师事务所服务与创新创业;
(5)企业法务与创新创业;
(6)社区法务与创新创业;
(1)法院业务管理与创新:包括内部案件受理、窗口服务、执行问题等方面;
在测试模式下将低电压SRAM的位线WBLB设置为浮动0和浮动1,并执行写操作,由于浮动0或浮动1与Q或QB处的目标值相反,所以成功写入数据变得更加困难,若稳定性故障落在晶体管的源极或漏极上,削弱了交叉耦合反相器的上拉能力,则低电压SRAM将无法正确地写入数据,从而检测到稳定性缺陷。
3'RACE扩增产物胶回收产物纯化后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可见一大小约800 bp左右的清晰条带(图2)。
(二)实施方法
本课程以实践为主,需要学生彼此合作完成。而教学班学生人数一般在50人左右,人数过多不利于合作管理,因此采取分组教学,每组学生5-8人,自由组合,以组为单位完成任务。
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内部分工合作,要求集中讨论次数不少于10次,每次讨论有主题、有讨论结果和任务总结,要求专人做书面记录,并作为课程评分依据提交存档。
考虑到法学专业学生的就业实际,课程内容明确要求学生应当优先选择与法律行业或与其有关的行业进行创新或者创业。同时,结合现实中创新创业的一般步骤,把课程内容细化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市场需求调查,第二阶段是制作商业计划书或创新报告书,第三阶段进行项目路演。
(三)项目展示
课程最后阶段是项目路演,也是学生前期实践成果的集中展示。展示分组进行,要求各小组制作PPT,在20分钟内推介宣传本小组项目成果,其中PPT讲解10分钟,提问5分钟,讲评5分钟。
对PPT的内容范围,指导教师引导各小组根据选题从几方面整合材料。其中选择创业项目的PPT要求至少包括以下内容:(1)项目背景;(2)市场需求;(3)市场上同类产品的经营特征与不足;(4)项目产品描述与特征定位;(5)项目产品的市场前景(投入成本、营利点、风险等);(6)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项目本身问题、合作问题等)。选择创新项目的PPT除了包括前述创业项目的PPT要求的前三项内容外,还特别要求具体描述项目产品,并说明其新颖性、独创性和实用性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如今,作为一家全新的科技型企业,盖瑞特全心致力于用先进的技术帮助主机厂应对排放法规和电动化、网联化趋势,让车辆更安全、更互联、更节能、更环保。” 芮博廉首先这样表达了新公司的定位。他所说的先进技术,主要集中在两大业务领域:一是业界领先的增压技术,包括涡轮增压器、电动涡轮增压器和氢燃料电池电动空气压缩机;二是作为车辆核心的智能网联汽车软件技术,包括汽车网络安全监测系统、OEM智能诊断和预测性维护及车队早期预警系统等。
为了检验学生参加小组活动的具体情况,展示要求各小组全体成员参加,其中至少2位同学讲解,其他同学负责答问。对没有主动答问的学生,指导教师在小组总结时予以特别提问。
(四)特殊情况处理
并不是每个学生都对创新创业感兴趣,有些学生因为性格或禀赋问题,天生就喜欢按图索骥地动手操作,而不喜欢劳神费力地去动脑创新创业。课程强制性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动脑创新创业,对这部分学生不仅是困难,而且根本无力完成。鉴于此,教学过程中临时设置了一类评价组,把几次指导仍然不能有效进展的小组转为评价组,要求选择一个进展良好的小组作为评价对象,通过观摩、参与讨论、跟踪审查评价对象的调研报告和商业计划书或创新报告书等方式完成课程教学,小组提交评价报告作为课程考核依据。
当然,为了公平,也为了实现课程目标任务,评价组同样需要参加展示。展示的PPT明确要求应当至少包括以下内容:(1)评价对象组的基本情况;(2)对象组产品的基本情况;(3)本组与评价对象组沟通的基本情况:方式、方法、效果等;(4)对象组学习开展特征分析与评价;(5)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项目本身问题、合作问题等)
四、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没有考试压力,也不需要坐在教室里听教师枯燥的理论讲授,大部分学生对本课程表现出较大的兴趣。教学过程中,各小组基本都能按要求确定选题、积极讨论、详细记录,按时完成各阶段的任务。除指导教师按进度检查和抽查外,有些小组遇到问题还主动邀请指导教师参与讨论。就任务质量而言,因为各小组成员是自由组合,彼此间融合度较高,不仅能够相互包容,而且能够相互合作,充分发挥各自所长。加之每小组基本都会有几个核心成员主导,引领方向、合理分工,使每个成员都能参与到项目中,最终顺利完成既定任务。在指导教师方面,相对于普通的理论教学课程,除了专业知识外,只要对社会创新创业市场保持一定的敏感度,就基本可以胜任。
但是,作为一门新课,而且是没有太多经验可借鉴的新课,在课程安排、教师指导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创新创业实践”与“创新创业基础”课程的内容设置
理论上“创新创业基础”和“创新创业实践”两门课程各有侧重,前者引导学生学习创新创业过程中的一些理论问题,诸如创新创业思维、创新创业市场调查、创新说明书或创业报告书的写作等,特别是创新创业思维和创业项目涉及的成本投入及市场风险分析方面,需要特别理论学习;后者是在前者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某一个具体的创新或创业项目中,通过实际操作,领会掌握创新创业的一般步骤和需要考虑的问题。但实际教学中,两门课程几乎都是通过具体项目实践,引导、训练学生学习并掌握创新创业的相关理论、方法、技巧,以致两门课程内容上有较多重合与重复。以后,如果创新创业课程必须要分设“理论”与“实践”,那么,如何科学界定二者的内容及其衔接,是提高课程效果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二)“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单个教师指导效果欠佳,应以教师团队指导为宜
实践中,一个教学班组合6-8组,每组选题不同,进度不同。选题多样,意味着多角度、多领域;不同进度,意味着指导教师的思路要在各小组间快速切换、更新。加之学生思维活跃,他们头脑风暴的结果会碰撞出更多火花,一个指导教师根本无法有效指导。如果是教师团队指导,不仅教师团队内部可以互相沟通、促进,视情况随机分开指导或者配合指导,而且,在学生小组遇到问题时,指导教师以团队力量更容易正确应对,大大提高指导效率和效果。
(三)“创新创业实践”设定为限选课有待商榷,似乎定位公选课更为适当
如前所言,并非每个学生都对创新创业感兴趣,社会也并非需要每个大学生都去创新创业。未来就业岗位多种多样,学生的就业意向也各有不同。本课程既然不是大学通识课,也不是专业必修课,不妨把选择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选择。如然,那些选择了该课程的学生,他们可能来自不同专业,因为共同的兴趣、爱好走进一个课堂,又自由组合共同选择了同一个项目。不同专业间的沟通、互补,不仅可以大大拓宽创新创业领域,而且有助于大大提高学习效果。
(四)“创新创业实践”课程与挑战杯等课外大学生社会实践竞赛活动的衔接
在教学中发现,有学生把参加课外社会实践竞赛活动成果作为课程作业提交,也有学生在选题时并未想到要参加什么课外竞赛活动,但却随着课程进展逐渐进入状态,展现出参加竞赛的实力和信心。特别是有某些选题,单凭选题小组自身的条件很难有良好效果,但如果能够在选题基础上扩大范围遴选新成员,增强团队实力,则相对容易取得成就。因此,就教学而言,把本课程与课外大学生社会实践竞赛活动有机结合,既可以借鉴竞赛活动的相关规则丰富本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又可以具体竞赛活动的目标激励学生完成课程任务,提高教学效果,可谓一举两得。
开设“创新创业”课程是高等教育实践教学的一种创新。有关该课程,如专业特色、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还有待更进一步摸索探讨。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法学专业的“创新创业”课程实践,为建立健全本专业创新创业课程方案,为该课程教学模式搭建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样本。
“什么?”她的声音听着像是希望艾瑞克能大发慈悲,可她睁大的眼睛和苍白的脸却是另一种暗示。艾瑞克是谁,他怎么会让步。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5]32 号)[EB/OL][2018-12-20].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6/16/content_9855.htm.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2018-12-26].https://baike.baidu.com/item/.
Teaching Model and Exploration of Practic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for Law Major——A Case Study of the Courses of 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
SHEN Li-ping
(School of Law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65,Guangdong,China)
Abstract: Offering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ourse to college students is an innova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of higher education.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goal,task and model of operation of this course by analyzing the practic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ourse for the law major of 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and hence analyzes existing problems and proposes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practical course of law;teaching model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348(2019)05-0063-04
[收稿日期] 2019-03-20
[作者简介] 沈理平(1967-),女,河南洛阳人,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法学与知识产权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经济法、财税法。
(责任编辑:廖铭德)
标签:创新创业论文; 法学实践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法学与知识产权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