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护理模式及临床护理效果论文_李琴

湖北省黄石市鄂东医疗集团中心医院普爱院区 435000

【摘要】目的:探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护理模式及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96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进行中医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后视觉模拟表(VA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模式能够减轻腰椎键盘突出症患者腰痛症状,提高患者满意度,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模式;临床效果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患之一,是腰椎间盘各部位发生退行性改变后,椎间盘纤维环劈裂,髓核组织从破裂处突出于后方或椎管内,从而导致相邻脊椎神经遭受刺激压迫产生腰部疼痛的一种疾病[1]。腰椎键盘突出症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且发病率呈逐年上涨趋势,主要临床表现为为腰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等,大部分需要手术治疗。由于本文患病就会产生腰痛,再加上手术后带来的疼痛,患者难以忍受,为了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和痛苦,本文探究中医护理模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96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选择的标准为[2]:(1)经CT、MRI检查及骨科脊柱专业医师判断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2)此研究经过医院伦理会批准和患者家属的同意;(3)无合并脑部疾病;(3)无血液疾病和精神疾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22例;年龄52-78岁,平均(62.15±2.87)岁;病程5个月-13年,平均(6.32±0.76)年。实验组男性25例,女性23例;年龄50-74岁,平局(61.96±2.99)岁;病程6个月-14年,平均(6.73±0.97)年。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告知用药时间及用药剂量,定期巡视病房,观察患者情况;安排患者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康复训练,同时注重腰椎键盘突出症的健康指导教育,定期开展宣讲座谈会,加深患者对疾病的认知。

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中医护理,具体步骤如下:(1)情志护理:护理人员注意观察患者情绪,针对异常焦虑的患者给予心理安慰,鼓励并开导患者,使他们维持平和的心境,同时采用移情疗法,转移他们的注意力,缓解不良情绪,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2)辩证护理:针对腰腿疼痛的患者,急性期维持脊柱平直,腰腿部做好保暖工作,切勿受凉,腰部给予中药敷贴,拔火罐等治疗;针对肢体麻木患者,护理人员帮助患者拍打肢体,增加他们的舒适度,同时也要做麻木部位保暖工作,患者适当弯曲双下肢关节,麻木肢体给予中药熏蒸,中药热烫等治疗;针对下肢活动受限患者,指导并鼓励患者主动进行四肢关节运动,有助于增强腰背的肌肉强度和耐力,同时再配合中药熏蒸和热烫治疗。(3)中药敷贴:将调制好的药剂研制成粉末,将将姜汁加入其中,两者混合均匀,将混合好的药剂制作成圆饼屠宰痛点或穴位(三焦俞、肾俞、大肠俞、足三里、环跳、委中、承山等),用胶带粘贴固定,敷贴4-6h后取下,1次/d。(4)中药熏蒸:根据不同的辩证分型调配好中药,然后煎煮中药汤剂至40℃,以热气熏蒸痛点处,熏蒸20min,1次/d。(5)中药热烫:选用白芥子、苏子、吴茱萸、补骨脂、莬丝子或者白芥子、苏子、吴茱萸、莱菔子等药物,将其加热3min后倒入药袋中,热烫痛点或者穴位,20min,2次/d。(6)艾灸:将艾灸点燃,熏灸体表部与穴位(阳关、命门、志室、肾腧、足三里、阳凌泉、委中等),15-30min,1次/d。

1.3观察指标

1.3.1根据视觉模拟评分表(VAS)判断患者疼痛程度。总分为10分,评分越高说明疼痛程度月剧烈。

1.3.2根据医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评价患者护理满意度。总分为10分,≥9分为非常满意;6-8分为基本满意;≤5分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总患者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t和“x±s”表示计量资料,使用x2和%表示计数资料,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下表1所示:

2.2实验组治疗后非常满意31例,基本满意16例,不满意1例,满意度为97.92%;对照组治疗后非常满意12例,基本满意27例,不满意例9,满意度为81.25%。实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中医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偏痹”、“腰腿痛”范畴,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我国中医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并且随着中医的不断发展,如今不仅用于疾病治疗,而且在临床护理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医护理采用辩证辩证法对疾病进行分析、归纳,确立患者的症型及潜在的健康问题,因地制宜,每个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和辩证施护,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同时还能学到疾病预防及保健常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由于长期受到疾病困扰,容易产生焦虑、失落等情绪,研究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心理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较高。中医护理从情志护理与中药治疗或方面入手,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慰及康复指导,增强患者与疾病抗争的决心,再结合中药敷贴、中药熏蒸、中药热烫及艾灸护理等多种方式,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疼痛感。本文研究显示,进行中医护理的实验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郭利芳[3]的研究结果相似。由此可见,中药护理通过对肾俞、大肠俞、足三里等穴位敷贴或熏蒸,有助于舒筋活络,调整筋骨,活血化瘀;通过艾灸护理,达到镇痛、活血化瘀的效果。中药护理采用一系列的中药治疗,疏通了患者腰部经络血管,缓解坐骨神经水肿,还能够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腰肌痉挛,使患者治疗达到良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能够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姚贵平.医护一体化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使用医技杂志,2018,25(4):459-460.

[2]陈少华,傅秀珍,张广清等.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模式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10):145-147.

[3]郭利芳.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应用效果分析[J].使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8,3(31):33-34.

论文作者:李琴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第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5

标签:;  ;  ;  ;  ;  ;  ;  ;  

探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护理模式及临床护理效果论文_李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