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电大渡河枕头坝发电有限公司 四川乐山 6147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建设项目规模的扩大和复杂性的增加,对项目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项目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越来越大,导致工程索赔事件也越来越多。不少专家学者愈发意识到索赔风险管理在项目管理中越来越重要。建设项目在实施的每一个阶段都可能发生索赔事件,而每一个索赔事件的发生都是由不确定的风险因素引起的。对发包方来讲,进行索赔风险管理能更好的维护自身合法利益。所以很有必要从索赔风险的角度对发包方建设项目施工索赔管理进行研究。
关键词:发包人,索赔风险,管理
一.发包方索赔管理主要存在的问题
(1)主动预防索赔和反索赔意识薄弱。所谓发包方预防索赔,就是指发包方按照施工合同文件规定的要求,分析预测可能被承包商索赔的诱因并加强合同管理,严格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防止因为自己违约而处于被承包商索赔的状态或尽力减少被承包商的索赔机会。在我国的索赔案例中,发包方主动向承包商提出索赔的案例很少,对于施工方的索赔,基本上处于被动应付的地位。
(2)发包方对索赔管理缺乏正确的认识。施工索赔是发包方和承包商之间平衡风险的一种手段,是发包方和承包商承担合同项下工程风险比例的再分配,施工索赔存在客观性和合理性。对发包方而言,预防和减少施工索赔更具有现实的必要性。有些发包方对承包商的正当和合理索赔要求全部否决,对索赔的解决方式缺乏正确认识。
(3)发包方对监理工程师在处理索赔中的作用重视程度不够。作为工程建设的第三方,监理工程师在发包方和承包商的索赔与反索赔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发包方的索赔经验和专业知识远远不如专业的监理工程师,如果监理工程师全过程参与项目的监理,可以大大减少因为发包方索赔经验和专业知识的缺乏而导致的索赔。
(4)我国发包方索赔管理的理论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相对于西方国家来说,我国对索赔的理论研究起步较晚。上世纪70年代末,随着我国部分项目逐步进入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如云南鲁布革水电站项目、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等。这些国际工程项目为发包方索赔管理积累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但是,总体而言,我国理论界对发包方索赔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目前还没有成熟的发包方索赔管理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
二.发包方索赔风险管理的任务
工程索赔包含索赔和反索赔两个方面,两个方面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合法所有者对于非自己过错所遭受的损失,依合同或相关法律应由对方承担责任而提出的补偿要求。索赔表现为权利人的主动性,主动将其作为项目管理的一部分进行,主动去成立专门管理部门,主动发现索赔机会,总结索赔经验,进而提高索赔的成功率。反索赔则是索赔的对立面,表现为防止对方索赔,对对方发起的索赔进行反驳或是提起新的索赔。
索赔管理应该贯穿工程建设的始末,从招投标阶段就要开始进行索赔管理的相关工作。在工程管理的前期,索赔管理主要是签订一个严密合理且责任明确的合同;在施工阶段,索赔管理主要表现为严格按照合同的规定办事,避免己方违约,当对方提出索赔时,则根据合同文件和收集的资料对其索赔的理由和证据予以反驳,从而达到避免或者减少索赔的目的。通过索赔可以追回损失,获得合理的经济补偿,而通过反索赔则可以防止损失发生,从而保证工程项目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
实际工程中,索赔多半是承包商向发包方发起的,并成为了建筑市场的潜规则习惯。但在发包方工程管理的工作中,索赔管理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故此,本文立足于发包方,从发包方的角度去考虑索赔管理的相关任务。同承包商的索赔管理一样,发包方的索赔管理也主要基于两个层面,即索赔和反索赔,其中反索赔主要是指发包人主动预防承包商提出索赔及反驳承包商的索赔诉求等两个方面。由此可见,发包方索赔管理的主要任务为预防承包商索赔、主动索赔及反驳承包商索赔等三个方面的内容,见图2.1。
索赔是指有发包方发起的针对由承包商原因发生的或合同明确规定由承包商承担的损失而向承包商进行自我权益维护的行为。
预防索赔,主要是发包商针对承包商进行的,通过分析、预测可能发生索赔事件的因素,针对这些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以期减少甚至不被承包商索赔的行为。
反驳索赔,是对应预防索赔而言的,是指发包商在发生索赔事件之后,借用合同文件及事实材料证明该索赔要求不合理或索赔事实不成立,以避免索赔发生或减少索赔损失。
图2.1 发包方索赔管理任务
索赔事件发生,就意味着承发包双方要进行大量的论证、谈判,而这项工作需要付出很多时间和精力,对于索赔,发包方是极为不希望发生的。因此,发包方索赔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在于减少索赔事件的发生或减少索赔事件损失对风险高的因素事先采用规避措施,从而减少索赔的发生,提高投资效益。
三.发包方索赔风险管理过程
索赔风险分析中最重要的是系统性,从系统的角度来认识索赔风险,从系统过程的角度来管理索赔风险。索赔风险管理过程包括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评价、风险对策措施、风险控制五方面内容。
(1)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中首要步骤,也是关键的步骤。风险识别就是在风险事件发生以前,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及相关经验系统而全面的分析可能发生的各种索赔风险事件及其发生的潜在原因并加以整理分类的过程。
(2)风险估计
根据现有的数据资料(主要是索赔风险的相关资料)分析索赔风险发生概率及其损失量,包括工期、费用等各方面,根据各种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量,确定各种风险的风险量和风险等级。
(3)风险评价
将索赔风险因素发生的可能性和对目标影响的程度大小进行定量化的过程。评价的结果是对其发生条件、概率进行分类,并评估它们对工程索赔的影响程度,并按它们对工程索赔的影响顺序排列。
(4)风险对策措施
风险对策措施是在风险因素评价之后,根据风险因素对工程索赔的影响程度及其顺序排列,来编制风险应对计划,制定一些预防措施和技术措施,用来提高实现工程索赔的成功率和减少风险的威胁。
(5)风险控制
在工程建设的各阶段进行风险控制计划,并监控应对措施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以及评价这些工作的有效性,监控残余风险,识别新的风险,更新风险计划。实施风险控制时要找到细化和改进索赔风险管理计划的机会,并加强与管理者的沟通,把信息反馈给有关管理者。
四.发包方索赔风险评价过程
在发包方的索赔风险管理中,风险管理者根据决策者的决策思路,深入分析这一决策实施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计算其发生概率及损失,为管理者的科学决策提供风险评估意见。而决策者的风险态度及应对风险的措施各不相同,风险评价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工具。
本文在总结归纳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索赔风险的评价过程分为以下步骤:
(1)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是在索赔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整个建设过程中的风险因素进行概念性描述的标准,是整个评价过程的基石。
(2)明确评价标准。评价标准是以风险管理目标为准则,描述决策者可接受风险水平的标准。索赔风险的评价标准要与风险评价方法所具有的相关特征相适应,从而能有效地将评价目标加以量化,作为判断整个项目风险程度的准则。
(3)描述项目的风险水平。索赔风险是由各风险因素共同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只有在清晰各风险因素对工程项目最终目标实现的影响程度以及风险事件发生后所产生后果的基础上才能确定项目的风险水平。
(4)评价结果的分析与比较。将工程项目的综合风险水平进行分析比较,以找出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影响较大的索赔风险因素,提前做好风险应对措施,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
总结:
通过对索赔风险的管理,评价,分析,有利于合同双方的权责对等,也有利于发包人在工程项目中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徐元龙、徐帆.发包方方委托的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刘惠明.施工索赔的现状及对策[D].陕西: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
论文作者:程芃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3
标签:发包方论文; 风险论文; 承包商论文; 发生论文; 风险管理论文; 评价论文; 因素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