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大食心虫怎样防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食心虫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形态特征。梨大食心虫又名吊死鬼、火嘴眼。成虫体长10~12毫米,翅展24~26毫米。全体暗灰褐色,前翅具紫色光泽,距翅基部2/5和4/5处各具白色横线一条,
在各横线两旁嵌有紫褐色宽边,在中室上方有一褐斑。后翅灰褐色,缘毛暗灰色。卵为椭圆形稍扁平,长约1毫米,初产时黄白色,过1~2天后变为红色。越冬幼虫长约3毫米,紫褐色。化蛹前老熟幼虫长约17~20毫米,头部和前胸后片为褐色,身体背面为暗红褐色至暗绿色,臀板为深褐色。腹足趾钩为双序环,无臀栉。蛹长约12毫米,初化蛹时为绿色,后变为黄褐色,尾端有6根带钩的刺毛。
2.为害状。幼虫为害梨芽和果实。越冬幼虫于越冬前和翌春为害梨芽,主要是花芽。幼虫从芽基蛀入,蛀孔周围有虫粪。被害芽鳞片开裂。被害幼果蛀孔外也有虫粪,幼虫沿虫孔吐丝做成扁圆形羽化孔,并吐丝将果柄缠于果台上,然后钻回果内化蛹。此后被害果变黑干缩吊于枝上经久不落。故有“吊死鬼”之称。后期多从萼洼处蛀入,周围变黑腐烂。
3.发生规律。梨大食心虫一年发生1~3代。各地均以2龄左右的幼虫在芽内结白茧越冬。越冬幼虫在梨花芽膨大时进行转芽为害,一般一头幼虫为害2~3个芽。幼虫转入新芽后即在鳞片内咬食为害,蛀入孔外常堆有少量被虫丝缠连的碎屑。个别幼虫为害芽心生长点造成被害芽枯死。第二次转芽的幼虫只在花丛基部为害,并吐丝缠绕鳞片,故鳞片不能脱落。待梨果长到拇指大时,幼虫爬出芽外,转到幼果内为害。一般在梨果脱萼期,越冬代幼虫开始转到幼果上为害。幼虫在果内为害约20天即在果内化蛹。从转到果上到老熟化蛹,一般只为害1个果实,最多可转害4个果实。蛹期一般为8~11天,5月下旬至6月下旬成虫羽化。成虫羽化后很快交尾产卵,卵多产于萼洼、芽旁及枝的粗皮处。一般每头雌成虫可产卵40~50粒,卵期5~7天。幼虫卵化后多从果顶周围蛀入。这代幼虫(为第一代幼虫)害果期在6月下旬至8月上旬,严重危害期在7月上中旬。
4.防治方法。①剪除虫芽。梨树发芽前结合冬剪,彻底剪除或摘掉虫芽。②摘除有虫花簇。开花期发现有不落的鳞片或枯萎的花丛,说明里面有越冬幼虫,应摘除有虫花簇或捏死里面的幼虫。③摘除虫果。越冬代成虫羽化前,彻底摘除“吊死鬼”果。后期及时拣拾落地的虫果。拣拾的虫果必须深埋,使成虫不能羽化。④药剂防治。在幼虫转芽期,转果盛期及产卵盛期是药剂防治时期。常用药剂有50%辛硫磷乳剂1000倍液,20%速灭杀丁乳油4000倍液等。
联系电话:0931-8156458
标签:鳞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