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试题分析的阅读理解训练方法_英语论文

基于考题分析的阅读理解训练方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考题论文,阅读理解论文,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阅读理解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解题过程中,学生往往经历“定位信息—联系信息—分拣信息—确定信息”的过程。定位信息即根据题干要求大致框定问题在文中的位置;联系信息即确定主要信息的位置后再从上下文中找出相关信息;分拣信息即对相关信息与主要信息进行比对;确定信息即根据问题的外延和内涵,剔除冗余信息,锁定正确信息,再与题后选项进行匹配,得出正确答案。这一过程反映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提出的“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

一、考题类型

综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和《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2]对阅读理解方面的要求如下:考生能读懂简易的英语文学作品、科普文章、公告、说明、广告以及书、报、杂志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章并回答相关问题。能理解主旨要义和文中具体信息;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的词义;做出简单判断和理解;识别不同文体的特征,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作者的意图和态度;根据所读,用恰当的词语补全文章提纲、概括关键内容或做必要的词语转换等。

根据上述要求,可把阅读理解试题对应地分为以下六类:主旨大意题、事实细节题、猜测词义题、推理判断题、篇章结构题和信息匹配题。其中篇章结构题考查得较少,信息匹配题各省考查的角度不同。

二、解题方法

无论是哪种题型,只要学生能把握文体的特点,了解英语语篇的行文方式,在头脑中建立相应的图式,便为阅读理解的解题奠定了基础。图式是对以往认知的概要贮存。在阅读中所体现的图式可表现为把不同文体的特点按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概要贮存,形成先验型类别,在后来的阅读中产生正迁移影响,给预测提供依据,让理解顺畅自然。[3]鉴于高考时间有限,对学生方法的训练显得尤为重要。以下便是笔者所总结的一些方法。

1.主题归纳法

主题归纳法是解答主旨大意题的一种方法,适用于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等几乎所有文体。此种方法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语篇知识,了解英语语篇的特点。解题的思路是:首段—首段中的首句—结尾段—中间段的首句。需要说明的是,不是非要完成这一过程才能选出答案,有的只需进行第一环节便可得出答案。

如2011年高考广东卷A篇第30题: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best title of this passage?

A.A Wheelchair Experience

B.Weakness and Kindness

C.Weakness and Strength

D.A Driving Experience

该篇是记叙文,文章第一段作者便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告知大家“人类并不像动物世界里那么弱肉强食。我的弱引来了他人的热情帮助,也带给了助人者心理上的快乐”。因此从首段中便可得出答案为B。

2.结论总结法

结论总结法主要适用于议论文。语篇往往以讲道理的方式对主题进行阐述,最后得出结论。这一类题目解题的关键是先做这一语篇的其他题目,待其他题目做完后,语篇也就理解了,看到关键句,立即锁定信息。

如2011年高考广东卷B篇第35题:

What can we human beings learn from cats and dogs?

A.We should learn to live in harmony.

B.We should know more about animals.

C.We should live in peace with animals.

D.We should learn more body languages.

全文的大意是:猫和狗属于不同类型的动物,它们同处一室,开始会因误解对方的肢体语言而互相攻击,后来主动去学习对方的肢体语言,从而实现和谐相处。那么同为人类,我们不应该更容易学会和谐相处吗?文章最后一句“If cats and dogs can learn to get along,surely people have a good chance.”便是关键句,读到此很容易得出答案为A。

3.关键词定位法

关键词定位法主要适用于事实细节题,有时对细节推断题也适用。主要解题步骤为:先在文中找出与题干相匹配的信息,然后定位句中的一个或几个概括性强的关键词。这样做的好处是迅速排除干扰,选出最佳答案。

如2011年高考北京卷B篇第61题:

To submit nonfiction articles,a contributor must______.

A.provide his special qualifications

B.be a regular reader of the Post

C.produce printed versions

D.be over 45 years old

文中第四段专门描述非虚构类文章的投稿要求:“For nonfiction articles,indicate any specialyou have for writing about the subject,especially scientific material.Include one or two published pieces with your article.'再结合题干要求“投稿者在提交非虚构类文章时必须……”可确定关键词是qualifications,由此可得出答案为A。

4.细节筛选比对法

这类题目是学生最头疼的事实细节题。因为选项散落在整篇文章中,有一点判断失误就会误选。做这类题目的最好方法是:边读边选,边选边比对,边比对边排除,排除到最后,正确答案自然露出庐山真面目了。

如2011年高考北京卷B篇第62题:

From the passage we can learn that the Post ________.

A.allows article submissions within six weeks

B.favors science articles within 2,000 words

C.has a huge demand for humorous works

D.prefers nonfiction to fiction articles

根据文章第四段“Our nonfiction needs include how to,useful articles on gardening,pet care and training,financial planning,and subjects of interest to a 45-plus,home-loving readership.”的信息可排除选项B。而如果稍不注意,会被后文“For nonfiction articles,indicate any special qualifications you have for writing about the subject,especially scientific material.”中“especially scientific material”误导,又极易误选B。

根据第五段“We also welcome new fiction.A light,humorous touch is appreciated.We are always in need of straight humor articles.Make us laugh,and we'll buy it...”可初选C。而文中没有提及Post对fiction和nonfiction有偏向,因此可以排除D。

如想进一步求证,第七段“We normally respond to article submissions within six weeks.You are free to submit the article elsewhere at the same time.”信息中的“六周内回复”与选项A中的“允许在六周内提交”不符,因此可排除A。

此类题目大致采取“阅读—对照—排除—确定”这几个步骤。干扰选项中的“小陷阱”往往都是以“偷换概念、以偏概全”等方式设置。

5.例证揭理法

英语文章在主题段、主题句表达思想后往往通过进一步说明、解释来延伸话题。有些抽象的表达会通过举例说明的方式加以诠释。命题者也会在主题和事例的内在联系上做文章,考查学生的理解程度。这类题目解题的关键是:第一要发现事例,第二要明了它是想揭示什么道理,第三要根据题目要求准确匹配两者间的关系。

如2011年高考广东卷A篇第32题:

Some cats and dogs may fight when ________.

A.they are cold to each other

B.they look away from each other

C.they misunderstand each other's signals

D.they are introduced at an early age

文中是这样描述的:"There was a reported coldness between the cat and dog in 25% of the homes,while aggression and fighting were observed in 10% of the homes."从中可初步选择它们是误解了对方的身体信号。对一些容易引起歧义或产生理解困难的地方,作者往往会举例说明。本段话紧接着便举例如下:“For example,when a cat turn s its head away it signals aggression,while a dog doing the same signals submission.”根据举例便很容易选出答案C了。

6.联系猜词法

一般的猜词题只需“左顾右盼”,在对需要猜测的词前面或后面的句子内容进行理解后便可猜测出其含义。大多根据语意的递进、转折、对比等特定语境确定应选的词汇。但有时为了考查学生的综合处理信息能力,命题者也会选择那些关系到文章理解的关键细节词进行命题。对这些词的理解如果仅凭很小的局部信息很容易选错。解答这类题时应把握以下关键:如果觉得所选择的答案似是而非时,要把信息的检索面向前后段落延伸。

如2011年高考广东卷B篇第31题:

The underlined word "swimmingly" in Paragraph 1 is closest in meaning to ________.

A.early

B.sweetly

C.quickly

D.smoothly

文中是这样描述的:"According to the study,if the cat is adopted before the dog,and if they are introduced when still young(less than 6 months for cats,a year for dogs),it is highly probable that the two pets will get along."说明这两种宠物极有可能和谐相处,因此也就容易误选为D。做这一题时还需联系上下文,进行语意连接。下一段一开头便出现"However,It wasn't alland light."(然而,并不是猫和狗都会相处得那么甜蜜、轻巧)这样上下文一系,正确答案B便浮出了水面。

7.语气推断法

语气推断法主要考查读者对作者说理方式方面所采用的语气的推断。这类推断题属于较高层次的推断理解题。如果学生平时训练少的话是很难选择出正确答案的,因为对整篇文章作者所采用的语气不能整体把握的话,往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解题的关键是:首先,定位相关信息;其次,结合整篇主题。

如2011年高考北京卷C篇第66题:

I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last paragraph that the author ________.

A.is quite stubborn

B.will give up teaching history

C.will change his teaching plan soon

D.values technology-free dialogues in his class

文章最后一段的大意是“我并不是说在我的历史课上就不会改变对技术使用的做法。但除非有真正需要改变的动因,否则我会一直坚持。真正的没有技术介入的对话方式可以放弃”。如果只看这段话会觉得作者很“固执”。其实从整篇文章看,作者是想训练学生不借助任何工具进行真正的思想碰撞。说明他很看重这一点,因此选D。

8.态度判断法

在议论文中,作者的写作态度往往很鲜明,对所要表达的观点起到烘托的作用。这类题目对训练有素的考生通常不成问题。作者的态度一般可分为三类:支持、赞同、乐观;客观、中立;反对、批评、怀疑、悲观。解答的思路是:先明确文章的论点,后发现作者的观点,再考量作者的态度。解题的关键是:对论点、论据中所使用的形容词的准确把握。

如2011年高考北京卷D篇第69题:

What is 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s building solar plants?

A.Cautious.

B.Approving.

C.Doubtful.

D.Disapproving.

作者在第一段便亮出观点——铁路和高速公路在西部的快速发展给西部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产生了问题,引出“the same is true of big solar plants”。然后经过对问题的分析,在倒数第二段中提出“But it is just as likely that they will be spent wastefully and will leave new problems behind,just like the railroad and the highway.”,由此可看出作者对solar plants建设的谨慎态度,答案应选A。

9.反证推断法

反证推断法多用于对人们惯常的又不太正确的看法予以纠正的说理性文章。往往通过一些事例、实验成果、数据等为佐证,劝导人们改正观念。命题者大多会在人们容易自以为是的地方出题。因此遇到这类题目要跳出固有的观念,调整思维,忠于原文,发现反向的例证。

如2011年高考广东卷B篇第34题:

It is suggested in Paragraph 4 that cats and dogs ________.

A.have common interests

B.are less different than was thought

C.have a common body language

D.are less intelligent than was expected

人们一般都认为猫和狗不易同处一室,到一起就咬架。本文以一项研究为佐证,说明只要他们彼此了解对方的习性,是很容易相处的。第四段中提到“They can learn how to read each other's body signals,suggesting that the two may have more in common than we previously suspected...”,与B选项的“are less different than was thought”相吻合,故答案为B。

三、破除干扰

掌握阅读理解解题方法的同时,还需对阅读理解题的干扰选项的特点有个大致了解,从而发现规律,快速排除干扰项。

1.断章取义

在主旨大意题中,命题者往往以文中的某一具体信息,而不是反映全文主题的概述为出题点来设计干扰选项。干扰选项的干扰程度会随着题干信息具体到抽象的程度而逐渐加大。如2011年高考江苏卷A篇第59题回答“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n best serve as the title of this passage?”的四个选项中,选项D—Shouldn't We Develop Invention Courses in Universities?的干扰最大,因为人们只知道那些大发明家,但对那些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发明者所知甚少,为此Mclean开了这样的课,似乎是顺理成章,实则是断章取义。

2.偷梁换柱

在事实细节题和推理判断题中,命题者对一些具体细节,如数字、事实性表述等方面偷换概念,不细心的考生容易被蒙骗住。如2011年高考江苏卷B篇第61题。A项中用"free of charge"偷换文中的"discount";B项中用“参观不对公众开放的任何地方”偷换“一般公众也许不能到达的地方”;D项用“主动做报告”偷换“听专家报告”。

3.无中生有

命题者会从人们想当然的先验性经验出发,以无中生有的相关性、杜撰性字眼设置干扰选项,运用于主旨大意、细节理解和推理判断题。如2011年高考江苏卷B篇第62题。A项“为这个组织捐钱”属无中生有。因为文中只提到这个组织是自愿性的、登记注册的、与国家公园官方没有金融往来的慈善机构;C项“担任国家公园的经营管理者”也属无中生有,因为此组织与国家公园无关。

4.张冠李戴

命题者往往利用考生对信息梳理的指代性错误来命制错误选项,把文中一方的观点、态度、目的、要求等在出题时“戴”到选项中另一方的头上。解题的关键是:确定题干在文中的信息,一一对应进行信息匹配。如2011年高考北京卷B篇第60题。选项C—increase his knowledge in many fields和选项D—broaden his research focus都是把Post杂志所要做的事稍加改动“戴”到了投稿者头上。

学生理解了语篇并不能保证做好阅读理解题,理解了题目并不能保证选出正确答案。通过本文的相应训练,学生可把平时的skimming和scanning等阅读方法科学地运用于理解语篇之中。平时运用这些方法可达到训练学生快速定位、准确判断、总揽信息、科学联系等解题思维,从而达到最终在高考中快速、准确答题的效果。

标签:;  ;  

基于试题分析的阅读理解训练方法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