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农民职业教育和发展研究论文

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农民职业教育和发展研究论文

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农民职业教育和发展研究

吴凌达,史述钊,盘毅(通讯作者)

(海南大学,海南 儋州)

摘 要: 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对新兴职业农民培育越发关注,作为农业升级转型,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主力军,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意义重大。但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属于系统且长期性的工程,实现现代职业农民角色的转变,还需落实素质培育体系完善等方面的措施,并从教育内容、培训方式等途径入手调整,逐步构建长效机制,带动乡村振兴发展。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农民;职业教育;发展

农民职业能力与素养,直接关乎现代农业发展,尤其是职业人身份的转变,教育部门应当主动承担起职业技能与素养培训的责任,围绕职业人培养目标,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从而带动农民生活水平提高。

一 传统农民与新型职业农民的特征

两者间的特征差异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整体特征,现代职业农民生产技术水平强,文化学历高,市场经济与经营的意识强,富有社会责任感。传统农民小农意识强,创新能力与思想意识落后,生产技术与文化程度低。二是主要组成,职业农民为返乡大学生,种养大户,农业企业家与家庭农场主等。传统农民为农村户籍农民。三是收入来源,职业农民以农产品生产,与农业经营贸易收入为主;传统农民以养殖业种植业收入为主。四是经济效益,职业农民相比传统农民收入高。五是科技水平,职业农民可及时掌握现代科技,并及时引进先进农业机械。传统农民使用传统生产工具,科技水平低。六是社会地位,职业农民比传统农民社会地位高,传统农民俨然成为了贫弱穷的社会等级典型。七是发展潜力,职业农民能够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相反传统农民不能适应。相比等级秩序身份属性得传统农民,职业农民得职业属性更强,是农业现代化与生产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前提。

二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意义

(一) 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

经济增长离不开人力资本这一根基,而农村贫穷经济增长态势,与生产要素未合理利用有关,取决于农民技术素养滞后;对此,发展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能力与素养是尤为关键的。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有着明显差异,前者属于人才密集型,以及资本技术型产业,从业者的综合素质,以及物质技术装备水平,直接影响农业现代化发展程度,并得益于农民现代化,实现职业人身份的过度,对其展开先进技能与思想等方面的教育,属于人力资本投资,对其价值观、生产生活的现代化转变,有着现实指导意义。

(二) 新业态发展需求

深入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灵活运用新技术,推动新业态与新产业发展必不可少。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在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中的应用越发自如,云计算与大数据等技术的运用,带动了农村经济高效发展,衍生了农村电子商务等经营模式,作为职业农民,更应当加强先进技术的学习,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除此之外,农村多产业融合发展,尤其生态旅游等发展模式,促使农业与教育文化等产业结合,开创了农村新业态,积极促进了农村产业发展。农村产业增值发展,还需依靠新兴职业农民创造;对此,加强其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尤为关键,从而调整消费结构。

(三) 职业属性要求

农民向职业人社会属性转变,前提是现代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逐步取代以往的技术培训。根据职业岗位群,如专业技能型,或生产经营型等岗位类型,对从业者的能力素养需要,设立相匹配的培育体系,培育职业道德观念,与职业技能、职业行为习惯等职业素养,以此提高职业价值观。

三 优化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教育体系的对策

(一) 完善目标体系

从总目标入手分析,积极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本着习总书记社会主义思想,围绕乡村振兴发展需要,立足实际国情,设立科学完善的职业农民教育体系。要求教育体系严格落实“三农”培训任务,实现科教强农的战略目标;整合各级教育资源,在政府主导的培训模式下,营造社会培训机构等力量积极参与的氛围;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农业专业与非专业教育同步展开,切实展开生态与生活生产相关内容的教育,从而提高农民综合能力与素养。从管理目标角度分析,严格按照职业教育改革相关法律文件,推动职业教育体系深入发展,在其基础上,设立职能权责明确的管理目标;在组织管理目标方面,首先加强各部门协作,由地方政府与党委等负责三农工作,成立农业农村局,以及党委农村工作室等部门,实现党政协同管理。其次加强教育行政部门引领力度,整合统筹教育资源,防止政府部门各自为政,科学设定培训班次。除此自外,设立教育培训资源统筹管理目标,以公办教育机构为主,民办教育机构为辅。教育培育计划,由政府部门统筹,实施竞标与指标分配等形式,形成良好政府牵头机制,吸引社会培训机构参与,以此完善管理目标体系。从结构目标入手分析,首先在培训内容方面,主要培训农业专业知识,非农业知识为辅,教学内容以农业生产技能为主,根据劳动力转移等需要,展开建筑业与服务业等方面的培训。其次在培训类型方面,主要提升技能水平与学历层次,展开文化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培训,提高就业竞争力。最后是培训层次方面。对农业企业主,加强管理能力培训;对普通农民,开展行业准入要求方面的培训;对种粮大户,开展规模经营、土地流转法律等方面的培训。劳动力层次不同,培训层次目标也存在差异[1]。从教学目标角度分析,将教学内容目标细分成养殖业、农机操作等教学内容类别,教学内容细化成栽培与加工、订单等。教学方法包括一对一实践操作、教育培训班等。教学模式包括广播电视教学、专家介入指导、现身说法等。

(二) 优化结构体系

教学内容应当与农民需求、行业引领、产业特色等相对接,与专业设置相互协调展开,分为农业、非农业教学内容,根据其就业需要设置工商业等,与农业知识相关的专业知识。根据教学目标与方法等方面的差异,灵活选择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农民理论实践综合能力。理论知识方面,包括注意事项与操作要领等;实践方面包括错误纠正与重复操作等,确保其知识技能掌握度,符合上岗需求。教学模式根据培训对象设置,根据职业教育层次结构差异,教育侧重点也不同,初级农民职业教育,以农业操作现场指导为主,使其直观掌握操作技能。中等农民职业教育,穿插技能培训、学历教育,掌权专业技能的同时,获取学历证书[3-4]。高等农业职业教育,以实地参观专家讲座,与跟踪指导等教学模式为主,切实提高农民政治理论水平,开拓视野的同时,掌握新型经营模式。尤其是专家计入跟踪指导,更利于职业技能的有效提升与实践成果转化。除此之外,更需要加强职业农民素质培养,通过职业价值观引导,强化其爱农精神;以职业能力教育入手,提高其懂农素质;利用职业道德约束,提高其强农意识[5]

(三) 优化教学体系

从层次结构入手分析,一是初等农民职业教育,以简单的技能培训为主,目的是减少文盲,生存能力差、学历低的农民,是主要培训对象。二是中等农民教育,是对有从业经验、文化基础的农民,进行高水平技能培训,使其掌握多项专业技能。三是高等农民教育,指对务工经验丰富,高文化水平,以及有一定资产的农民,展开经营管理,与政策理论等方面的教育;种粮大户与农业企业主,或是乡村干部是主要受训对象[2]。从形式结构入手分析,一是学历教育,通过学习考核,取得国民教育毕业证书。又细分为高等、中等学历教育,高等教育是取得大专及以上学位证书。二是非学历教育,培训时间断,培训内容针对性强,可满足当前专业技能需要,如建筑工与纺织工等,以此满足其上岗、转移就业需要。

(四) 优化管理体系

当代大学生对生活品质的需求与日俱增,但由于经济来源单一,很多大学生不能得到满足。不管是大学校园二手物品交易市场的供给方,还是大学校园二手物品交易市场的需求方,都是较为庞大的群体,他们对二手交易的需求十分强烈。由于大学生尚未体验生活的艰苦,他们很容易喜新厌旧。因此,很多大学生手中多多少少都会有些自己已不再需要但还有一定价值的物品,也有很多大学生由于生活费的限制买不了自己想要的新产品,再加之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总是希望用最少的钱买到物有所值的商品,这就需要二手市场发挥积极作用。构建新型大学校园二手交易平台是可行的,它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大学生的交易需求。

从行业协会管理入手分析,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至不同的行业领域,接受劳动力的行业组织,需对农民工的数量展开调控,对专业技能等加强管理。行业协作管理其准入门槛的同时,也会根据行业发展规划,对其展开岗位技能培训。

四 结语

新型职业农民教育体系完善,首先要优化素质培育体系,切实提高农民爱农精神与懂农素质,并竖立强农意识。其次精准教学内容,与农民需求等有机结合。同时精准教育对象,实现分类选择。最后精准培训方式,教学形式多样,注重理论实践结合,以及长短期培训并重。除此之外,加强政府主导与部门协作的管理体系完善,为农民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夯实基础。

相关部门应加强业务人员的培训。在部门内部建立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提高荣誉感和使命感。积极进行岗位培训,提高人员的专业技能。尤其是加强对本地区多发气象灾害的发生规律和发生特点的认识。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83.9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如表1所示。

参考文献

[1] 耿熠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培育问题的研究[J].山西农经,2018,No.225(09):6-7+9.

[2] 胡艳华.农民职业教育培训供给侧改革的背景、问题及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06):74-79.

[3] 王卉卉,韩梅.江苏省农民中等职业教育现状和发展对策[J].中国农技推广,2018,34(11):8-9.

[4] 魏再晨.职业教育是农民增收的关键[N].农村金融时报,2018-09-17(A08).

[5] 柴晓丽.如何开展失地农民远程职业教育培训[J].中国成人教育,2018(15):155-157.

本文引用格式: 吴凌达,史述钊,盘毅.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农民职业教育和发展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50):1-2.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50.001

作者简介: 吴凌达,男,汉族,福建福州人,2015级行政管理本科生,研究方向:乡村振兴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史述钊,男,汉族,湖北襄阳人,2015级行政管理本科生,研究方向:乡村振兴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盘毅,男,瑶族,湖南永州人,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共同体转型和社会治理。

标签:;  ;  ;  ;  ;  

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农民职业教育和发展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