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质量管理小组(QC小组)活动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四大支柱之一,是职工参与全面质量管理特别是质量改进活动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组织形式。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来作为国产具体执行质量管理工作的人员,在本企业推进QC工作的实践,就如何有效开展自选目标值问题解决型小组作一浅析。
关键词 QC小组活动 解读
问题解决型课题可分为现场型、攻关型、管理型、服务型四种,主要都是针对现状存在某种问题,需要弄清楚原因,并对主要原因采取改进措施,以改善现状,达到规定的标准和要求。
“自选目标问题解决型”QC小组是指小组结合施工现场,工作实际,针对存在的问题,以及小组成员的选题原文,经过现状调查,明确了可以改进及解决问题而制定目标的QC小组活动,是大多数小组的选择,也是QC小组活动的通用程序。
一、小组活动程序
①选择课题:一般是根据企方针目标、中心工作在本部门落实的关键点,就施工现场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或顾客的抱怨的问题去选题,选题不能过大,不利于小组成员解决问题。课题名称的确定要简洁、明确,直接针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且不可抽象,一般可按以下方式确定:
②现状调查:现状调查是整个活动的难点,其主要方式一是从施工生产的工程技术档案、统计报表及记录等历史资料中调查,从中获取所需数据、分析问题;二是深入现场进行实地了解、查看、抽样、测试、收集已有的数据以客观事实来说明问题的症结,以便下一步的设定目标和原因分析等工作能一步步深入开展。
③设定目标:目标是小组活动要把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是预期得到的成果,要尽可能量化。例如施工现场的安全状况好转可用事故隐患整改率提高的数据,服务质量的提高可以用受到的表扬次数增加而表示,不能量化的目标或不能进行效果对比的目标,无法进行效果检查。该阶段最有效的方法有简易图表法和水平对比法。
④分析原因:原因分析应针对问题的症结所在,进行全面、系统性的分析,是小组活动的重要步骤。分析过程要集思广益、从人、机、料、法、环、测等6个方面逐层递进开展,每一层之间都有前因后果的因果关系并可直接采取对策。该阶段最有效的是选择正确、恰当的统计方法。原因分析常用方法如下表所示:
原因分析的常用方法 表1
方法名称适用场合原因之间的关系展开层次
因果图针对单一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原因之间没有交叉影响一般不超过四层
系统图针对单一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原因之间没有交叉影响没有限制
关联图针对单一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原因之间有交叉影响没有限制
对两个以上问题一起进行原因分析部分原因把两个以上的问题交叉缠绕影响
⑤要因确认:确定主要原因是将实际影响问题的原因通过现场验证、测试、测量、调查、分析的方法取得数据,收集末端因素以客观依据来确定主要原因。末端原因是问题的根源,主要原因必须从末端原因选取,且逐条确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⑥制定对策:制定对策要以主要原因相对应、多角度提出、且综合考虑有效性、经济性、可靠性的原则提出并确定对策,以5W1H的原则制定对策表。对策表的内容主要包含:序号、主要原因(项目)、对策、目标、措施、地点、时间、负责人,其中制定的对策目标应该是量化的,可检查的,对策是针对要因提出的改进要求,措施是对策具体开展,措施必须是具体的可操作的,有具体的步骤。
⑦实施对策:按照“对策表”的要求,以“对策一”为“实施一”、“对策二”为“实施二”的方法依次类推,展开实施并及时记录实施过程。每条对策实施完成后应立即收集数据,与对策表中应达到的目标进行比较,以确认对策的有效性。其中特别重要的一点是,对策实施时必须综合考虑是否影响质量、安全和增加成本等问题,以核查对策的有效性。如果确认没有达到对策表中所定的目标时,说明制定的措施不得力,应重新检查每条措施是否已彻底实施,必要时修正措施内容,以实现对策目标。
⑧效果检查:对策实施完成后,采用与对策实施前的现状进行对比、与设定的目标进行比较的方式,验证和确认小组活动后的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值。如果未达到目标有可能是主要原因未完全找准确,也有可能制定的对策不具体、不便操作,不能有效解决问题。因此,需要逐步往回检查,按照PDCA循环进一步改进,直至问题解决,达到目标。
⑨制定巩固措施:将“检查效果”中证明有效的措施纳入有关的标准、制度,同时为防止问题再发生,应并将结果加以巩固。施工企业的巩固期一般在3-6个月左右。
⑩总结与下一步打算:QC小组活动结束后,应从专业技术、管理技术和小组综合素质三方面进行总结,并提出本次活动尚未解决的问题或今后改善和提高的问题,体现持续改进精神。
二、小组活动常见问题
作为建筑施工企业,经常使用自选目标问题解决型QC课题的活动程序,找问题、分析问题、找主因,其逻辑性、系统性和可靠性比较差,笔者认为这种成果经常存在以下问题:
1.课题名称大而空、或者包含两个或多个内容、如:改进碳纤维布加固桥梁施工工艺、提高效率和工程质量”的课题,就包含了“改进工艺、提高效率、工程质量”三个问题,以上情况,最好把课题分解成三个分别开展或许针对性会更强,有重点解决问题,不仅能说明选择课题的重点,也更利于分析主因。
2.运用统计工具、方法过于简单,许多施工企业小组活动工具应用虽有进步,但仍然停留在排列图、因果图、对策表等“两图一表”的水平。
3.设定依据不充分,目标设定没有依据或者缺少数据分析,口号多,套话多,理由难以让人信服。
4.原因分析中统计图绘制不规范,比如关联图的没有“矩形框”、因素没有“椭圆框”,系统图连线没有采用直线,而是直接用剪条线链接等。
5.要因判定时未按照原因对所分析的问题的影响程度大小来判定,而是根据某原因是否容易解决来判定,这样容易导致要因确认产生错误。
6.对策表中常见问题一是将对策和措施合在一个栏目,二是措施比较笼统,没有具体步骤,不利于实施。
7效果检查常见问题一是经济效益的计算方法不正确,未经有关部门的确认证明,缺乏可信度;二是缺少社会效益的无形效果评价,如解决绿色文明施工、改善环境、诚信等方面的内容。
8.有的成果只说将报告形成标准或工法等,没有涉及申报、审批的推广的具体情况,巩固措施只是口号化,没有实际意义。还有的缺少巩固期的效果情况跟踪,缺少数据反映巩固期的维持和提高的情况。
三、结束语
开展QC小组活动是企业的自觉行为,能够充分体现现代化管理以人为本的精神,调动员工参与质量管理、质量改进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全面质量管理工作中,是最活跃、最有生气的一项活动。通过开展活动,有助于提高职工素质,塑造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企业文化,也能更好的为企业提质增效!
参考资料:
《质量管理小组 基础知识》.中国计量出版社 中国质量协会编著.2011.3
论文作者:刘哲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4
标签:对策论文; 小组论文; 原因论文; 目标论文; 措施论文; 主要原因论文; 课题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