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千家万户”到“千家万户”--安阳市乡镇企业衰落的启示_安阳人才论文

从“千家万户”到“千家万户”--安阳市乡镇企业衰落的启示_安阳人才论文

从“千村百万”到“千村千万”——安阳乡镇企业跌落的教训,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安阳论文,乡镇企业论文,教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6年4月,河南省安阳市举行了一次盛大的乡镇企业表彰会, 宣布“千村千万工程”胜利完成。全市3272个行政村中,有1111个乡镇企业产值超千万元,全部乡镇实现产值超亿元,当年乡镇企业总产值完成356.9亿元,六年翻了三番多。

可时隔两年,这些数字便出现了大幅“缩水”。到1998年,全市乡镇企业产值仅为180亿元,千万元村也下降到286个。有关专家认为,安阳乡镇企业产值下降,除统计口径有所变化,重要的原因是一大批在“千村千万”工程中仓促上马的企业停产或倒闭。

这一现象在安阳市引起广泛的反思,很多同志认为,“千村千万工程”在推进安阳市乡镇企业发展中起了巨大作用,但过分强调行政推动,靠压硬指标、搞“村村点火、户户冒烟”来实现的高增长,违背了经济规律。

一个匆忙的跨越

1990年7月, 安阳市决定把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作为振兴农村经济的突破口,提出横下一条心,苦干三年,实现1/3的乡镇产值超亿元, 1/3的村产值超百万元,这就是起初的“千村百万工程”。

“千村百万工程”被列为各级政府发展农村经济头等大事后,古老的安阳大地上出现乡镇企业大干快上的局面。到1992年7月, “千村百万工程”已投产的新建、扩建项目达2500个,按当时速度,到年底实现“千村创百万”目标已成定局。面对一片大好形势,安阳市市委、市政府决定快马加鞭,从1993年开始实施“千村千万工程”,再用三年时间实现“千村创千万”,“乡乡超亿元”。

在一片“大步快跑”声中,一些地方的乡镇企业发展开始走样。安阳县水冶镇投资70万元,用70天时间,建成了一个玛钢厂,据说可年产钢1500吨,产值200万元。内黄县高堤乡党委书记亲自坐阵, 仅用五天时间就建成了投资15万元,设计年产值150 万元的化工涂布厂……看到这种大发展的情景,市委一位领导不禁激动地说:“以前新上一个项目,特别是大一点的,需要一二年;现在上一个项目,不是按年月计算,而是扳着指头按天计算。”

最近,记者来到安阳走访干部群众,他们说“千村百万”“跳一跳够得着”,而紧接着的“千村千万”,则脱离了客观实际。一些同志说,“千村百万工程”的实施是安阳乡镇企业发展的一个突破,但在大干快上之中,已出现盲目立项、重复投入等过热苗头,需要规范引导,而不是用行政推动的办法“拔苗助长”。

拔苗助长的恶果

在“千村千万”目标确立之后,安阳一位有名的乡镇企业家专门走访了市委领导,就过高的指标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其实,何止这位乡镇企业家,许多干部群众也心存疑虑。然而这种疑问很快被淹没在“抢项目、比速度、争投资”的热潮之中。

“千村千万工程”的实施,使安阳出现了大规模的低水平重复建设。有关统计表明,在安阳市新上的数以万计企业中,有70%左右是采矿业和农副产品粗加工项目,而真正有一定科技含量的企业不到足5%。 有人用“黑红灰白”,来形容安阳市乡镇企业结构,即小煤炭、小冶炼、小水泥和石灰窑。仅林州市就出现20多个小冶炼厂,设备简陋,没出两年,大半都垮掉了。有人计算过,安阳至林州近100 公里公路沿线曾遍布“十五小”企业,仅后来被国家关停的就达162家。

在“千村千万工程”中,安阳市也提出了扩大规模、增加科技含量的要求,但在不切实际的高指标趋动下最终变了调。林州市史家河村是河南省乡镇企业的排头兵,1995年产值高达2.7亿元, 但由于匆忙从汽车配件行业向摩托车、潜水电机、制药等陌生产业大规模扩张,资金、人才、管理不足以适应,连续两年出现亏损。林州市陵阳镇与天津大学等高校合作,一口气建了四个高技术企业,但其中三个到现在还没生产出合格产品,2000多万元的投资打了水漂。一位镇领导告诉记者:“招工时挑的都是高中毕业生,在农村可以说是优中选优了,可还是适应不了生产要求。乡镇企业也能搞成高科技,但条件不成熟硬最终要吃大亏。”

“多方集资,大胆投入”,这被安阳视为加快乡镇企业发展的一个法宝,但由于很多项目缺乏论证,导致“前面上去、后面趴下”,使银行、集体、个人的投资大量沉淀,造成巨大的不良债务。

安阳市农村信用社一位负责同志告诉记者:“目前农村信用社乡镇企业贷款余额为31亿元,其中呆帐、呆滞、逾期的不良资产占到40%,代价不可谓不大。”安阳县善应乡南善应村曾是全县首富村,固定资产一度达600多万元,可自从扩建的水泥厂倒闭后,全村欠下1000 多万元债务,由富变穷。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仅安阳县目前就有上亿元群众的乡镇企业集资款无法兑付。

在“千村千万工程”实施中,由于实行乡乡排队、村村排位,一些干部为了“政绩”虚报浮夸,凑足产值。安阳市委一位同志向记者描述当时一些地方浮夸的情形。1994年8 月他到林州市茶店乡大峪村搞农村调查,发现这个村仅有的一个编织袋厂已停工半年多,院子里草长得过膝盖,可村会计每月还按时向上级报产值。他感到不解,可会计却说,不这样,完成不了任务,上面不答应。这位干部后来查阅了当年资料,发现这个村竟是“千万元村”。

反思后二次创业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安阳市大批低水平的乡镇企业纷纷败北。一项调查表明,安阳市乡镇企业中,效益较好的只占20%,保本微利的占40%,亏损的占40%。

经过痛苦的反思,安阳人认识到行政命令式的办法“压”出来的高速度并不等于高效益,尊重经济规律,以市场为导向成为安阳乡镇企业的新选择。目前,安阳市正在实施以产品结构调整和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的乡镇企业“二次创业”。经过大规模技术改造后,以永兴铁厂、长虹彩印厂为代表的一大批企业又重新恢复了生机。同时,全市93%的乡镇企业已完成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的改造,改制企业出现良好发展势头。林州市通过改制盘活死滞资产2.7亿元, 恢复停产企业75个。在改制中,困扰乡企发展的债务问题也在一些地方得到解决。安阳县许家沟村村办铁厂实行租赁承包后,承包人使企业扭亏为盈。

安阳市乡镇企业局长史东林说:“安阳乡镇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困难和挫折,这也让我们认识到,新的经济环境对政府领导经济发展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该更多地采取市场引导的办法,而不是一味地强调行政推动。”

标签:;  ;  

从“千家万户”到“千家万户”--安阳市乡镇企业衰落的启示_安阳人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