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语法视角下的汉英句法形态比较论文

生成语法视角下的汉英句法形态比较

郑 伟

(安徽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合肥 230031)

摘要: 文章以生成语法作为理论基础,围绕改写和转换规则,通过分析词汇的相关变化及搭配和句法中的主谓成分及相关句型两方面对汉英句法形态进行比较。明确两种语言的句法规则及相互间的联系对两种语言的学习和实践皆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生成语法;句法形态;改写;主谓结构

汉英两种语言有很大的不同,很多学生在进行英语学习时感到苦恼,说出来或是翻出来的句子常出现语法错误或是表达不地道。如果不能正确了解和把握这些差异,英语学习者们就无法准确地进行英语输出,更不要说进一步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了。要了解这些差异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分析汉英句法形态,找到二者的共性和个性,获得汉英表达差异的一些经验总结。生成语法为我们提供分析这两种语言的理论基础,帮助我们系统了解它们的句法结构,指导我们梳理出汉英两者的不同具体表现在那些方面。

孔庆东的解读偏重于揭露鲁迅平民化的一面,这不仅将一个完整、丰富、多维的鲁迅形象展示给大众,同时幽默的语言与故事化的讲述风格让观众感到轻松。但在《百家讲坛》对鲁迅形象进行传播、重构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生成语法亦称“转换生成语法”(transformational generative grammar)是20世纪中叶由乔姆斯基提出的语言学理论。该理论认为所有的语言首先都受限于普遍语法,这是先天规定的,只有满足普遍语法的限制才有可能成为人类语言。语言的表现形式千姿百态,但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无独有偶的一致。生成语法提供了两种规则,即用于词法变换的改写规则和用于句法变化的转换规则,能帮助学习者认识语言间的不同,找出语言间的联系。[1]全文围绕这两种规则进行两个方面的比较,第一方面是词法的比较,包括词形变换和词语搭配;第二方面是句法的比较。

为了与惯性导航技术的高精度方位姿态检测能力相结合,实现基于多信息融合的组合式掘进机导航定位,笔者提出基于四点式光靶的掘进机定位方法,利用机器视觉技术实现掘进机的自动定位,通过四点式光靶设计,简化并放大了光靶结构,提高了定位导航系统检测分辨率和精度,改善了其环境适应性。

一、词法改写现象

汉英两种语言各自有着完善且复杂的语法体系,但在基础结构上取得了一致,皆达到最自然的完美状态。例如:我喜欢文学—I like literature,两句中的主语部分为名词“我”、“I”,谓语部分为动词词组“喜欢文学”、“like literature”,语序皆为主语(subject)—动词(predicate verb)—宾语(object),形成一一对应,两句都符合句法规则:S=[NP 我/I[VP喜欢文学/like literature](其中,S 表示句子,N 表示名词,V 表示动词,—P 表示短语,以上字母标识皆为句法范畴符号,后文均适用)。然而实际运用中,两种语言都没能如此完美,而是呈现出了各具特色的句法形态上的变化。

(一)屈折变化

当上文“I like literature”这句的主语变成she时,谓语动词like 需要变形,即在词尾加s,英语语法中称之为动词第三人称单数形式,而这只是英语词形变化的冰山一角,其他还有词语的数、格、时、语态、比较级等的变化,句法中将这样的词语改写称为屈折变化。汉语作为分析型语言,或称词根语,其特点就在于语法作用不是通过词形变化表达的,所以也就不存在词的内部形态变化,或者说汉语的词形变化是零形式。

生成语法将屈折变化统一分类分析,总结出不同变化下各自所用的同一词缀(除了一些特殊单词需要单独记忆,如 be、go、come)。下面就动词变化规律举例说明:

—s 后缀表第三人称单数,如:He stay-s at school.

—ed 后缀表过去式,如:He stay-ed at school.

—ing 后缀表进行时,如:He is eat-ing at school.

—en 后缀是过去分词,如:He has eat-en the muffin.

同时生成语法认为屈折语素展现了句子不同成分之间的关系,用以上所举例子分析:—s 表现了动词和第三人称单数主语之间的关系,—ing 体现了说话时间和事件时间之间的关系,而—ed 则是表明事件时间在说话时间之前,所以英语单词的屈折变化和其句法密切相关。[2]

(二)黏附形式

汉语也有多种派生现象,其词语改写都不在单字本身做变化,而是在字(词根语素)前面或后面加前缀或后缀,如:老——老师;化——数字化;子——小子等。英语的派生改变词性,也为词根增加了词义;汉语的派生将词根语素的意思虚化,具有抽象的语法意义。[5]

(1)我在那儿住两个月了。(事件时间先于说话时间,且状态延续)

I have stayed there for two months.

(2)我学过动物学。(事件时间先于说话时间,状态不延续)

I learned zoology.

老妇人回答说“是的”。施泰特把这两瓶苹果罐头放在一边,转身从货架上取下两瓶黄桃罐头说:“我想你应该考虑一下黄桃罐头会不会更适合?这种维斯马的苹果罐头又硬又脆,而黄桃却又酥又软,而且黄桃罐头比苹果罐头还要便宜呢。”

首先对工艺过程进行HAZOP分析,确定是否采用SIS作为SIF的保护层,然后利用LOPA分析方法确定各SIF回路的SIL等级,最后采用紧急切断阀与储罐液位仪表相结合构建安全联锁保护系统,实现罐区的安全监测与自动控制。

(3)你说,我听着。(事件时间与参照时间同步)

汉语是动态型语言,其动词不受任何形态变化的限制,使用频率很高;而英语是静态型语言,句子中多使用名词或是由动词转化而来的名词,即动词名词化,从而使语句简洁灵活,表达自然流畅。所谓名词化就是给动词词尾加上名词性后缀,派生出一个或多个新词,并改变词干的语法属性。如:fight、write、think 等动词与—er 后缀结合即名词化,—ment 后缀可使 develop、agree、manage 等名词化,—tion 将 organize、modernize、economize 等转化为名词。[4]句法将此类改写称之为派生变化。汉语中也有将动词名词化的使用情况,但对于动词本身不做任何形态上的改变,汉语的名词化是通过结构关系的调整来改变词性。

I’ll listen when you speak.

(三)派生变化

2.王右军宅所在地的特征。(1)丹池山,“池有水赤色,勺之洁白”,这一特征是后人难以伪造的;(2)池“祷雨甚灵”,新嵊当地百姓对干旱之年可求雨的地方都称之为龙潭;(3)南为刻石山,有石可刻;(4)南山之半有巨井,井有蛟;(5)山北有小香炉峰;(6)王右军出入需经过再渡村。

这句话的汉英输出其实可以达到一致,利用转换规则,首先将英语句的宾语N'→NP+S'即the man who had made the world laugh 移位至主语,将原主语bitterness 移位至宾语处,再将谓语动词进行形态的变化,由主动态变成被动态形式,最后在移位后的宾语前添加介词by。同时将动词后的on 省略,通过这样三步转换,即可最终实现The man who had made the world laugh was fed by bitterness。转换之后,句义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句法的表现形式改变了,而句法形态是受各自语言习惯的约束,也同样展现了各自语言习惯的独特。

(5)你的爱让我感到无比幸福。

“爱”在(4)中是动词,在(5)中却为名词,其名词化是通过将(4)中的主谓关系变为b 中的偏正关系。

汉语的动态突显于其动词优势,而英语的静态是相对于汉语而言的,事实上,其自身也是动态万千。如果说汉语是整体动态,英语则为个体动态。为了满足句法结构或是语义的需要,英语单词可在规则范围内进行多种派生,呈现出灵活多变的特性。

(6)It hurts.

(7)It is hurtful.

就是石头粉,没有化学成分,安全可靠,微粒结构可以保护肠道黏膜和吸附细菌病毒,特别当有便血的时候,说明有肠黏膜损伤,更是需要蒙脱石散来保护肠黏膜。但是后期用量建议比说明书上的稍减,否则很容易引起便秘。正因为可以吸附细菌病毒,连肠道有益菌也会吸附,所以服用蒙脱石散2小时后应使用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

(2)构建状态转移矩阵。在完成状态划分后,假设Mij为从i经过m步到达j状态的概率,因此形成m步状态转移概率矩阵:

福克兰群岛战役中皇家海军大败德国一支舰队,1914年12月,从而剥夺了德国进入世界各贸易中心的权利。不过,双方舰队只有一次大交锋,即1916年5月21日的日德兰海战。此次海战从战术上讲,德国成功地避开了陷阱,取得了胜利。但从战略上讲,英国人才是胜利者。因为他们从开始直到战争结束始终控制着北海,并迫使德国舰队困于本土基地无法出动。

当(6)的主谓句变为(7)的主系表句时,hurt 加词缀—ful,既不影响句意,又能合乎句法结构,提高了句型变化的效率。

可见,英语中的派生变化除了名词化之外,还有形容词化现象,如hand-handful;另外,由于其单词自身派生能力的强大,还可见副词化现象,如:man-manly;动词化现象,如:beauty—beautify;un—前缀的反义派生等。生成语法将这种派生现象分解为个体词素及组合各词素的规则两方面,[2]掌握该规则能有效帮助学习者正确处理相关句法形态。

虽然汉语没有这种词形的屈折变化,但在不同的情况下,动词的句法形态是有变化的。汉语的动词很多时候不能单独成谓词,其后需要跟加一些黏附形式,以表达相关语法意义。这是汉语在词法上表现出的改写手段。比如在表达事件时间和说话时间或参照时间之间关系的时候,需要将动态助词“了”“过”“着”黏附于动词之后。“了”表动作发生和状态出现;“着”表动作持续;“过”表经验。[3]

相关关系分为正相关、负相关和零相关.正相关指两个变量的变化方向相同;负相关指两个变量的变化方向相反;零相关指两个变量之间没有相关.

(四)词语搭配

由于句法结构中语法功能的不同,词被分成了不同的词类,充当着不同的句法范畴。英语中词和句法成分对应单一,而汉语则较为复杂。前文说到英语通过改写词素实现词形变换及词性的改变,而汉语的词性改写是在“不改变形式的情况下出现范畴的改变”。[6]

I wish you a very happy life.(形容词做定语)

(8)我祝你有非常幸福的生活。(形容词做定语)

(9)金钱买不来幸福。(形容词做宾语)

Money cannot buy happiness.(名词做宾语)

(10)约翰从此幸福地生活着。(形容词做状语)

John lived happily ever after.(副词做状语)

由此可见,汉语的形容词使用灵活,像如此灵活的还有动词和名词。表1是展现汉英词类与句法成分在配对时的不同。

表1 汉英词类与句法成分配对表

二、句法转换现象

(一)主语

西方人注重客体思维,往往用客观的语气呈现事物;我们注重主体思维,往往以人为中心,在句法上则表现为英语重物称,汉语重人称的现象。下面的例句英汉表达语义相同,但主语却不同:

Bitterness fed on the man who had made the world laugh.(主语物称)

将现有16级机械设计专业2016学年的成绩总表,与系部上交的2017学年第一学期成绩合并到一起。具体步骤如下:16机械设计成绩总表中新增2017学年第一学期的科目名称顺序与班级上交的成绩表科目顺序一致,在N2单元格中输入“=VLOOKUP(B2,'[16机械设计与制造班.xlsx]16机械设计'!B6:J39,3,0)”即可得到机械设计基础科目的成绩,依次类推,分别可得到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现代企业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电工电子技术和应用文写作的成绩。

这位曾使全世界欢笑的人自己却饱受辛酸。(主语人称)

(4)你爱我让我感到无比幸福。

《2017年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数据显示,大学生创业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资金问题,任何群体创业,筹融资困难是创业者遇到的最大难题。而且大学生创业的资金有75%是自有资金,即自己、家人还有创业合作伙伴,充分表明大学生群体融资渠道窄。作为学生群体,没有充足的资金支持是完不成创业项目,因为学生相当于社会的“弱势群体”,筹融资时信用度低,不能取得外部融资的支持,对于家庭条件不太好的学生,由于筹融资困难的问题,一些很优秀的项目被迫终止,大学生创业遇到相应的挑战。

1965年天津手表厂与天津大学以国外音叉电子表为蓝本,联合试制出音叉电子表样机,定型为“ST4型”。1969年天津第二手表厂成立,ST4型音叉电子表试生产任务移交给该厂,并改型为DST2型,定名为“天津牌”。由于音叉电子表核心部件音叉磁振荡线圈和计数棘轮加工难度大,成品合格率低,加之与迅速发展起来的第三代石英电子表技术相比,音叉电子表无论是生产成本还是走时精度方面都已落伍。所以,DST2型音叉电子表未能规模生产,直到1978年停产时,该型表只生产了千余只(图11)。

(二)主谓结构

英语通常以长句形式呈现,而汉语则以短句为主。当进行英汉互译的时候就会觉得棘手,不知所措。汉语是重意合的语言,侧重语义的表达和连贯。其句子的意群、成分通过内在联系贯穿成一体,极少甚至不用关联词,形式简约松散;而英语表达遵循语法结构框架,注重语法结构的规范,是重形合的语言。生成语法认为句子可以“围绕核心句无限生成”,[1]受英语语法的要求,无限延展的句子意群、成分的结合需要适当的连接词来表达相互间的关系,保证形式完备严谨。这些连接词包括用来连接词语或从句的介词:with,onto,according to 等;用来连接词、词组、分句或状语从句的连词:and,either…or,lest 等;以及用来连接主、定、宾、表从句的关系词:that, whose, how 等。[7]

The ancient frozen dome cloaking Greenland is so vast that pilots have crashed into what they thought was a cloud bank spanning the horizon.

该句中用so…that 引导状语从句对谓语部分的“is vast”做后果说明,而状语从句中采用what宾语从句对主语部分的“the ancient frozen dome cloaking Greenland”做进一步描述。通过转换法中的移位与合并将两个单句转换成状语成分及宾语成分,以主谓结构(NP+VP)为核心,形成葡萄藤上看似独立却与主干紧密相连的从属结构,符合英语形合的要求。

各负荷工况SCR脱硝装置入口烟气温度均有提升,低负荷工况提升幅度尤其明显,其中50%THA负荷工况SCR脱硝装置入口平均烟温为315 ℃;40%THA负荷工况为322 ℃,较原始设计值分别提高9 ℃和27 ℃,达到了拓宽脱硝装置投运负荷区间的目的。

相较而言,这样的从属结构在标准汉语句子中实属少见。汉语的句子简短紧凑,其内部关系主要是通过语序、标点、修辞等形式呈现,如:他不来,我不走。句中的假设关系通过词语的顺序排列得以体现,无需关联词的辅助。

(三)成分移位

英语句子是通过短语搭配生成的,汉语也具有短语配对性,不同成分结合产生不同的句法结构,如主谓结构、偏正结构、述宾结构、述补结构等。[3] 按此分类,笔者以生成语法的句法范畴(syntactic category)对应汉语结构类型进行填空,如表2所示(其中,—P 表示短语,P—表示介词,C 表示补语成分)。

表2 汉英短语与句法结构配对表

尽管表格中两种语言的句法结构配对能基本对应,但在使用过程中,汉语和英语表现出了各自独特的特性。汉语句法成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根据语用的需要进行成分移位且意思不变,而英语严格的句法结构,导致很多情况下句法成分之间不能移位,否则意思就会面目全非,或者产生不合法的句子。(以下例句中带*的句子是不合法的)

a.主谓移位。

怎么了你?—你怎么了?

What happened to you?—* Happened what to you?

b.定中移位。

我认识一个姑娘叫露西。—我认识一个叫露西的姑娘。

I know a girl named Lucy.—* I know named Lucy a girl.

c.述宾移位。

我听说小李去北京了。—小李去北京了我听说。

I heard that Lee had gone to Beijing.—*That Lee had gone to Beijing I heard.

汉语中哪个句法成分先说哪个后说,是在不改变句意的前提下,由说话者的目的、表达习惯、说话情境等决定的。但有时移位是说话人为了产生生动有趣的语言效果而采用的表达法,句意是会发生改变的。如:“读书好”和“好读书”,两句采取主谓移位,句意则完全不同,对此本文不做深入探讨。

三、结束语

通过比较,汉英两种语言不论在词法或是句法上都表现出了极大的不同。汉语的词素变形呈隐性,英语则呈显性,且规则颇多;汉语词法形态及其句法范畴的变化是通过句法搭配得以实现,而英语则可以通过变化词形实现词性的转换;英语是多以物称为主语且主谓结构严格的形合型语言,而汉语则是多以人称为主语,谓语动词形式多样,数量可多个的意合型语言。了解这些差别可以帮助语言学习者寻找有效的方法解决语言学习中的部分问题。

本文以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学作为理论基础,是因为生成语法是对句子的内部结构进行分析,不涉及其他主观不可控因素;另外,生成语法涉及范围广,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是相当详尽受用的。本文对于汉英句法形态的比较不尽完善,还需要继续深入细致此方面的对比研究。研究二者的形态差异,不仅能促进语言学习者追根溯源、全方位思考研读,更好地了解和学习这两种语言,也能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中西方的差异,无论对学习、工作或生活都极为有益。

参考文献:

[1]宁春岩.什么是生成语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2]Victoria FROMKIN,Robert RODMAN,Nina HYAMS.An Introduction to Language 9e[M].Wadsworth,Cengage Learning,2011:51,43.

[3]熊仲儒.当代语法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72.

[4]曹亚民.英语的屈折变化与派生变化[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72-74.

[5]刘月华,潘文娱.实用现代汉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162,13.

[6]熊仲儒.汉语中词与短语的转类[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0(3):71-78.

[7]章振邦.新编英语语法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Syntactic Morphological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from Perspective of Generative Grammar

Zheng Wei
(Anhui Post and Telecom College, Hefei Anhui 230031,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Chomsky’s generative grammar, this article makes morphological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syntax, mainly focusing on differences in applying words’variations and collocations as well as subject-predicate by applying rewriting and transformation as the rules.Clarifying syntactic rules and connections between these two languages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language learning and practicing.

Keywords: generative grammar; syntactic morphology; rewrite; subject-predicate

中图分类号: H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6584(2019)05-0124-05

收稿日期: 2019-06-20

基金项目: 安徽省人文社科重点项目“通信英语国际化培训创新对策研究”(SK2018A0971)

作者简介: 郑伟(1981-),女,安徽合肥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英语翻译。

(责任编辑:漆福刚)

标签:;  ;  ;  ;  ;  

生成语法视角下的汉英句法形态比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