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苜蓿的栽培与利用_根瘤菌论文

紫花苜蓿的栽培与利用_根瘤菌论文

紫花苜蓿的栽培利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紫花苜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紫花苜蓿是一种多年生豆科牧草,是全国乃至世界上种植最多的牧草品种,其适应性广、产量高、品质好,素有“牧草之王”的美称。紫花苜蓿富含粗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及胡萝卜素,一般每年可收割2~4次,种植效益显著。现将其生产技术介绍如下:

一、栽培管理

1.备播

(1)整治土地 由于苜蓿种子小,顶土力弱,播种苜蓿前必须将地块整细。首先要耕翻灭茬,其次要耙细,再次要整畦。畦面宽应根据播种、收割机械的幅宽和灌水均匀而定,一般3米左右为宜。

(2)施足基肥 必须施足基肥,重点是增施磷肥;在耕翻灭茬前应亩施2000~3000公斤厩肥和25~50公斤过磷酸钙,培肥地力,促进苜蓿根瘤菌的生长,增强其固氮能力,促进苜蓿生长,提高苜蓿的产量。

(3)除草灭荒 前茬作物杂草严重或新开垦上地,应施用除草剂对土壤进行处理,防止出现草荒现象。草甘膦、克无踪、普施特、灭猛、氟乐灵、地乐胺等除草剂具有杀草谱广、成本低等特点,都比较适合播种前对土壤进行处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氟乐灵后需间隔7天以上方可播种,否则苜蓿会受药害。

(4)处理种子 用碾米机进行处理或在砖地轻轻摩擦,使种皮粗糙发毛;也可把种子曝晒3~5天,或按1份种子加1.2~1.5倍沙子混合,放在碾子上碾20~30转,从而提高发芽率15%~20%;或将种子用50℃~60℃温水浸泡0.5~1小时后晾干播种。

(5)接种根瘤菌 在播种前应进行根瘤菌接种,特别是未种过苜蓿的田地更需要接种,接种后的苜蓿产量可提高20%~30%。一般采取种子包衣的方法,利用黏着剂将根瘤菌、微肥等包到种子上。也可用根瘤菌直接拌种,每公斤菌剂可接种苜蓿种子10公斤左右。苜蓿根瘤菌可在市场上购买,也可从老苜蓿地刨出苜蓿根,阴干后把根瘤搂下来,压成末,然后拌到苜蓿种子里。

2.播种

(1)播种量 每亩播种量0.6~1.5公斤。国产种子多未经过加工,纯净度和均匀度较差,发芽率相对较低,可适当增加亩播量。条播行距20~60厘米,播种量0.6~0.75公斤/亩;行距40厘米,播种量1公斤/亩;行距20~30厘米,播种量1.5公斤/亩。

(2)播种时间苜蓿种子发芽的最适宜温度18℃~25℃,降水量19~30毫米时发芽率可达90%以上。适宜播种时间是5月上旬至7月上旬,在雨季来临前播种效果最好。

(3)播种方式 苜蓿的播种方式有条播和撒播两种。可采用两种机具:一种是进口设备Brillon Seeder,此种机型特点是具有两个并排的呈凹凸形齿的圆筒状镇压器,种子撒在两个滚筒之间。另一种机具是国产24行谷物播种机,行距以15~30厘米为宜。

(4)播种深度 苜蓿种子小,幼苗细弱,顶土能力差,因此最适宜播深为0.6~1.2厘米。若土壤疏松.机播前先镇压一遍,然后播种,便于掌握播深。

3.田间管理

一是要及时进行划锄松土,利用钉齿耙纵横交叉耙,破除板结,提高土壤的通透性和地温,以利苜蓿早发;二是结合松土进行追肥,每亩追施磷酸二铵复合肥10~45公斤;三是苜蓿返青后,生长旺盛,需水量大,此时若天气干旱,适时浇一遍水,对提高第一茬苜蓿草的产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科学灌水追肥 苜蓿第一茬收割后,生长快,需水量大,一般每生产1公斤干物质,需水800公斤。所以要根据苜蓿地块的土壤条件和墒情适时浇一遍水。同时结合浇水,每亩追施10~15公斤复合肥或苜蓿专用肥,以利于苜蓿再生。另外,还要做好夏季的防涝工作,雨多积水时,应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防止苜蓿遇涝而造成烂根或死亡。

(2)防除杂草 第一茬苜蓿收割后,应立即进行中耕除草。目前茎叶处理的除草剂有8种对苜蓿安全有效,即普施特、2.4-DB、苯达松、阔叶枯、拿捕净、稳杀得、盖草能、禾草克,其中普施特杀草谱广,对阔叶和禾本科杂草均有效;2.4-DB、苯达松、阔叶枯只对阔叶杂草有效;拿捕净、禾草克只对禾本科杂草有效。化学除草时要注意选用安全有效的除草剂,最好先小面积试验后再推广。药效要在收割前2~3周失效,以免药物残留或牲畜中毒。

(3)防治病虫害危害苜蓿的害虫主要有蚜虫、黏虫、潜叶蝇、甜菜夜蛾、蓟马、盲椿象等。防治蚜虫、潜叶蝇、盲椿象、蓟马可用吡虫淋10~20克/亩或用40%的乐果乳剂加水1000~1500倍喷洒防治。防治黏虫可用菊酯类3000~5000倍液喷洒防治。防治甜菜夜蛾可用5%夜蛾必杀、夜蛾光或夜蛾净1000倍液喷洒,也可用绿色功夫与千胜混用。

苜蓿常见病有霜霉病、褐斑病、菌核病、夏季黑茎病、白粉病、黄斑病、轮斑病、锈病等,防治霜霉病可用波尔多液在发病初期喷洒1~2次;防治褐斑病可用波尔多液或石灰硫黄合剂;防治菌核病可喷施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等内吸杀菌剂防治2~3次,间隔约15天。

4.收割

(1)适时收割 苜蓿的收割加工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技术问题,一般情况下应在苜蓿的孕蕾末期或初花期进行收割,以百株开花率在5%以下为宜,这样的苜蓿经晾晒加工后其粗蛋白质含量可达18%以上。在完成全部收割时,百株开花率不能超过10%。割草所用的机械,常见的有滚筒式、圆盘式及水平旋转式三种。

(2)收割条件与留茬在收割时,土壤表层应当干燥,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土壤表面过湿,则会影响苜蓿晾晒的质量。同时,土壤易被机械压轧和人畜劳作造成板结。割草的留茬高度应控制在5~10厘米,留茬过高则影响苜蓿产量,留茬过低不利于机械操作。

(3)晾晒与并垄苜蓿收割后多采取田间自然干燥,在收割晾晒1天后,当上层草含水量达到30%~40%时,可利用晚间或早晨的时间进行一次翻晒和并垄,这时田间空气湿度相对较大,进行翻晒时可以减少苜蓿叶片的脱落,同时将两行草垄并成一行,以保证打捆机的效率。

二、合理利用

1.青饲

春、夏季节将新鲜苜蓿收割后舍饲喂养是一种常见的利用方式。利用过程中,单一舍饲苜蓿的情况极为少见,通常都是将苜蓿与其他饲草搭配,且搭配方式较多,如苜蓿辅之以禾谷类秸秆、干草等,其中以富含蛋白质的新鲜苜蓿与能值较高的青贮玉米混合舍饲时的效果最好。

2.调制干草

苜蓿干草的调制虽然是一种传统的利用方式,但要调制营养价值高且适口性好的干草并非易事。主要原因在于苜蓿含水量较高,每获得1公斤干物质,需蒸发掉自身3~5倍的水分。在此过程中,如堆放翻晒不合理及在受潮淋雨的情况下,苜蓿会发霉甚至起火,进而影响其饲用价值和适口性;再者苜蓿叶片的干燥快于茎秆,在翻晒过程中极易掉落,而苜蓿叶片正是富含蛋白质的部分,掉落后会使干草中的蛋白质含量大幅下降。因此在晒制优质干草的过程中,需要对草条、草堆合理翻动并防霉、防淋。

所幸的是干草调制时节多在夏末秋初,此时我国北方地区秋高气爽,昼长温高,非常适宜于晒制干草。如条件许可,将田间收割后晒至半干的苜蓿移入棚内鼓风吹干或控温干燥,干草的品质与适口性则更为理想。

干草晒至一定程度,就需打捆。打捆时的水分含量应参照打捆机械类型、草捆大小及草捆密度等而定。干草水分含量过低,易造成苜蓿叶片的掉落。水分过高,又会引起真菌和细菌的活动,使草捆温度上升,牧草变质,进而影响干草的营养价值、适口性和消化率。传统的打捆实践中,苜蓿干草含水量多在15%~25%之间,草捆的大小为26厘米×46厘米×90厘米,重约15~20公斤。

3.青贮

青贮是一种无氧贮藏的方式,在此过程中,植物体内的碳水化合物在植物酶及乳酸菌的作用下转化为乳酸,使青贮容器内的pH值下降,蛋白质难于降解,最终在保证植物材料固有的营养价值及适口性基本维持不变的情况下,达到长期贮藏的目的。因此,青贮成功的首要条件是无氧及酸性的贮藏环境。青贮料制备过程中,饲草与空气隔绝速度越快,越有益于乳酸菌分解糖分后的自养,青贮成功的可能性越大。

事实上,苜蓿除含有较多的可溶性氮及矿物质之外,其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极少,青贮过程中不利于酸化,很难满足青贮发酵的需求,因而并不是一种理想的青贮料。为补偿较低的碳氮比,使苜蓿青贮料的发酵达到满意的程度,青贮时需将苜蓿茎叶切细切碎,尽可能将其中的碳水化合物释放分解。此外,也可按2∶1或1∶1的比例将其与玉米秆或其他禾本科牧草混合青贮。

4.颗粒饲料

在大量种植苜蓿的地区,采用专门的饲料加工机械将苜蓿茎叶快速脱水挤压,制成各种形状的颗粒饲料也是一种常见的利用方式。这种饲料富含蛋白质、钙、维生素等,营养价值高,吸收、消化率好。加工过程中,如适量添加高能值的饲料如玉米、油籽饼等及其他一些饲料添加剂,则可成为全价复合饲料。

三、种子生产

1.施肥

紫花苜蓿可以有效地通过共生根瘤菌获得大气中的氮素,对土壤中的氮肥需要量较少。生产上在播种前接种专一性的根瘤菌,播种时土壤温度过高或水分不足对根瘤菌的活性有影响。从孕蕾到种子成熟时豆科牧草对氮肥的需要量增加,而此时根瘤菌有所老化,固氮能力有所下降,易出现氮素供不应求的现象,因此紫花苜蓿在孕蕾期施氮肥可以提高种子的产量,一般增产20%~30%。对磷、钾肥的需要量较高,施磷肥可以提高种子产量1倍以上。

硼可以促进紫花苜蓿开花,并可能有助于化粉管的延伸,从而影响结实率。花芽分化期喷施0.5%硼化钠可以增加紫花苜蓿的种子产量。叶面喷施锌和铁(浓度均为0.5%)可以使紫花苜蓿的种子产量由306.95公斤/公顷提高到638.89公斤/公顷。

2.灌溉

紫花苜蓿生长主要利用0~1.2米土层中的水分,对种子产量起决定作用的是表层60厘米土壤中的水分。调节种子田灌水量、频率和时间,既要避免植株受到过度干旱的胁迫,又要防止植物徒长,使其能在营养期较慢地连续生长,促进花芽分化。在黑钙土上的紫花苜蓿如果秋灌1次,营养生长期灌溉3次,土壤含水量维持在田间持水量的65%,可以获得最高的种子产量。紫花苜蓿种子田水分状况的干湿交替有利于种子生产。种子成熟后期则应当停止灌溉,以利于种子收获。

3.人工辅助授粉

人工放养蜜蜂和苜蓿切叶蜂等传粉昆虫是紫花苜蓿种子获得高产的关键措施。每公顷7~8箱蜜蜂蜂群,种子产量可达390~670公斤/公顷,甚至更高达1120公斤/公顷,可以使紫花苜蓿4年内每年的种子产量平均增产220%,并且种子千粒重提高50%,种子活力和发芽率分别提高141%和116%。在紫花苜蓿种子生产田的不同位置每公顷放养5万只苜蓿切叶蜂,种子产量达665~920公斤/公顷。

4.收获和加工

紫花苜蓿种子的发育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即生长期、营养物质积累期和成熟期。种子成熟期所需的时间较其他豆科牧草长,开花后X天种子具有完全活力,40天后种子干重达到最大,高温天气可以缩短种子成熟期持续的时间。

一般根据荚果的颜色和种子含水量来确定收获时间,大面积的种子田的收获方法有两种,即收割后草条晾晒干燥,然后脱粒或联合收割机直接收获。前者适于杂草较多、种子成熟晚或叶面露水多的种子田,当目测田间有2/3~3/4的荚果变为褐色时进行收割,晾晒到叶片水分含量降低到12%~18%时进行脱粒。但收获期遇到大风天气,种子的损失率可达50%以上,因而大风天气频繁发生时以联合收割机直接收获为好。

联合收割机直接收获前3~10天需要用接触性除莠剂如草快、草铵磷和敌草隆等进行干燥处理,荚果的含水量降低到10%~20%时收获。可用0.5公斤/公顷的草快和草铵磷做干燥处理,当田间60%~75%的荚果变为褐色后收获种子产量最高。

联系电话:0351-4282462

标签:;  ;  ;  ;  ;  ;  ;  

紫花苜蓿的栽培与利用_根瘤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